女性是否更容易拋棄自己的母語或方言?

時間 2021-05-06 04:28:15

1樓:贊看

現在我有了新的看法:和父權社會也有一些關係。

家族都是以男性為主幹的,女的很多是外地嫁入的,要學丈夫的方言融入家庭,自己的方言又無法繼承下去。

所以對方言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

2樓:

主要是女性攀比心很重,尤其是在這種表面的事情上。

性別真的決定了很多習慣,思維方式差距還是存在的。

後天的或許可以影響,強行改變也是可能的,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是先天決定的。

3樓:劉咫逸

我們高中班也是女生基本說普通話男生基本說方言。

但是你這題目我覺得角度有問題,說女性更願意並且更用心說普通話比較合適一點。又不是只能單語,為什麼一定要拋棄一種。

另外還有乙個特點,我大學在成都讀的,四川的女的就沒有一定要說普通話的態度,如果可以,她們更傾向於說四川話。

4樓:「已登出」

你看看每次網路上的地域之爭、城市對比最後演化成對罵的情況,基本上都是一些看id就知道是男號的使用者在參加。

再回到現實中,對大城市生活充滿嚮往的也是女性比男性強烈得多,這種和那些想去大城市發展打拼的情況還不一樣,就是單純地想成為某地人。

我實在是不覺得原因是某些人認為的「僅僅是女人的語言天賦更高」。

5樓:北緯·三十一度

那些帶有強烈性別主觀的還是不要回答這個問題了,男女大腦差異還不至於會引起智力、能力的差別。

對母語的堅持程度男女有別確實是廣泛的現象,其主要是在父系社會的影響下產生的。過去幾千年來由於男權社會、男性充當主要生產者的緣故,男性往往被社會塑造成繼承者、家族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因此男性常常不被允許為了生存利益而改變陣營,否則就是背信棄義之徒。而女性則無此要求,可以擇良木而棲,更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

因此,忠誠、義氣也成為男性道德的一部分。在不同的環境下,女性的可以改變自身去適應環境。而男性則更加崇尚改變環境,而不是改變自身。

當然環境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所以則造就了歷史上的那些慷慨赴死的所謂『有節之士』。

基於男權社會,男性認同有非常強的排他性。任何的異族同性都可能是潛在的威脅。因此改變陣營就意味著權利的喪失。這也導致了男性文化中強烈的族群認同和對忠誠的推崇。

回到語言上,在一些不發達地區,常常有從外地回來的男性若是說起普通話,被同鄉斥以『裝逼』的現象發生。這明顯和『忠誠』、『義氣』、『不忘本』等一樣屬於男性道德的一部分。女性中此類現象較少。

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男女逐漸平權,但是傳統社會留下的印記依舊難以抹去。而語言就是其中之一。

6樓:Jacob.dou

乙個群落接同時完全接納(不作為奴隸或食糧什麼的、一起生活包括二等公民的情況)來自其它群落的男人和女人的歷史在整個人類史上不是特別長吧..

7樓:哈小奇

座標上海,同齡女生的上海話水平和使用率都普遍高於男生。

以及,其實我從小就能說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但不喜歡,日常都說上海口音普通話,對本地人也更傾向於說上海話。

我和身邊的很多女生都更喜歡本地方言,相反男生倒不是很在意。

8樓:

在乙個地方學乙個地方的方言或者語言,是對當地人的尊重吧,和北方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會糾正我的普通話不帶方言,和南方朋友聊天就更盡量用他們的口音和他們一樣說話,我就覺得這些都不是什麼女性更容易放棄方言的原因吧,而是尊重吧。

9樓:李溯本已故賬號

從進化上說,雌性更喜歡攀附權貴,雄性更注重保持個性!強的部落打敗弱的部落都會殺光男人搶走女人,因此較弱部落的女人只要及時倒戈就能繼續生存,而堅持反抗則基本打不過敵人(自己部落男的都不行了,女的能管用嗎?);男人則正相反,必須拼命抵抗保住自己的部落才有生存希望,否則怎麼樣都是死路一條(就算逃跑也是失去了繁殖機會,在進化上跟直接死掉一樣)~~

10樓:

歷史上一直就是這樣的,征服民族在征服被征服民族後,經常都是把被征服民族的男的屠了然後女的娶了。被征服民族女性的宗教信仰也就幾乎自動轉向了新夫家的。

11樓:

作為女性……

上大學才開始在生活裡說普通話,

現在能說普通話,也能說家鄉地道方言土話(跟我姥姥學的),估計一般不會說普通話的男性老鄉,土話也沒有我講的土-_-||。

12樓:Eleven

就我自己而言,是的。

一度覺得某地的發音好聽,故而該段時間都發言都會偏向該地。

基本上根據交談物件不同,發音會有所變化。

並且所有的發音都沒有遺忘,用起來很順口呢。

13樓:

又一次被知乎開眼了臥槽。我總是能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國家受過高等教育的男性的真實面目,從而一次次地重建世界觀。

女性的語感更好、學習新的語言更快,就應該解釋成「更容易拋棄自己的母語」?!「以說方言為恥」?!

你們就那麼不願意承認其實男性根本不是不想說外來語言和口音,而是學不好?

PS:在公眾場合說普通話,是基本的公共道德。

14樓:林勉

本答案不含任何專業分析,如有術語,實屬裝逼。

我覺得這應該是乙個選擇問題,選擇啥呢,選擇一種站位。

拿我上學的經歷來說吧。大武漢,南北交匯之地,這個現象也確實有,具體來說呢,就是有兩種隊可以讓你站:一南一北。

女生,特明顯,無論南方北方的,一律向南方音看齊。

男生,比較不明顯,也就是比較堅持自己的口音,但是也有乙個沒那麼明顯的趨勢,就是北方音更強勢。

WHY?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男生覺得北方音很爺們,女生覺得南方音很時尚吧

另外,真的是很有趣的問題

15樓:Clair Lin

從性別語言學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更加傾向於強勢語言。拉波夫的語言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社會階級的人講同一種語言也會有所區別,所以存在區域內的強勢語言和弱勢語言。女性希望獲得他人的關注也接受幫助,男性則希望自己努力解決問題,女性對語言更加敏感,導致女性較傾向於強勢語言。

16樓:安爾君

作為女生來回答,我覺得女生更傾向於集體活動(比如一起去廁所。。。),更喜歡與周圍環境保持一致(當然也有喜歡特立獨行的),所以為了融入環境,或是結交同伴,她們更願意入鄉隨俗。

17樓:一粟

貼一篇《三聯生活週刊》上的文章節選,其結論我是不認同的。另乙個爭論很久的人類學謎題同樣與人類的遷徙有關,這就是語言的起源和變遷。目前人類尚存6000多種語言,研究這些語言的進化史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事實上,語言學家們就連語言到底來自父親還是母親這一基本問題都還在爭論不休。

一種新的語言肯定產生於人類遷徙的過程中,但究竟是母親一方所做的貢獻大還是父親一方貢獻大?過去流行的意見認為,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所以母親的貢獻大,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民族都用「母語」這一稱謂。但是,來自遺傳學家的研究顯示,這個看法很有可能是不正確的。

今年9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登了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皮特·福斯特(PeterForster)和考古學家科林·倫弗魯(ColinRenfrew)聯合撰寫的一篇文章,通過分析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的辦法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所謂「母語」其實是來自父親的語言。

眾所周知,只有男人才有Y染色體,通過分析Y染色體的特徵可以追蹤乙個人的父系遺傳鏈。與之類似,線粒體DNA只能從母親那裡得來,所以分析線粒體DNA可以畫出母親一方的家譜。遺傳學家福斯特教授在北美和中北美洲、冰島、澳洲和紐幾內亞群島等地找到了很多原住民,分析了他們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然後和考古學家倫弗魯的研究結果加以對照,得出了上述結論。

舉例說,冰島人的Y染色體基本上都來自古老的維京人,而線粒體DNA則大都來自英倫三島,這說明當時的維京男子駕駛海盜船襲擊英國,並把搶來的英格蘭婦女運回了冰島,現在的冰島人就是維京男子和英格蘭婦女的後代。但是,冰島語幾乎沒有受到英語的影響,而是和北歐語系相當接近,這說明維京父親對孩子語言的影響遠勝於英格蘭母親。

冰島人的起源問題早已有人研究過,基因分析的威力在這個案例裡不算明顯。真正體現出基因分析威力的是兩人在紐幾內亞島上的研究,這個島的原住民是馬來人,在歷史的某個時期,周邊諸島上生活著的玻里尼西亞人入侵紐幾內亞島,改變了島上的語言環境。如今這個島上生活著很多部落,有些說馬來語,有些說玻里尼西亞語,部落成員們的身形相貌幾乎毫無區別,也沒有任何文字記錄能夠表明他們的來歷,考古學家們一直不知道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什麼。

通過基因分析,謎底終於揭曉。線粒體的分析顯示,無論乙個部落說什麼語言,來自馬來人和玻里尼西亞人的線粒體都是各佔50%,但是Y染色體的型別則和語言密切相關,說馬來語的部落其Y染色體大都來自馬來男人,說玻里尼西亞語的部落其Y染色體則大都來自玻里尼西亞男人。這個結果同樣說明父親才是決定孩子語言的關鍵因素。

來自美洲和印度等地的分析結果同樣支援上述結論,看來「母語」這個說法需要變一變了。■

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之前看到過相反的例子。中亞地區民族較多,有很多父母不同民族的通婚。子女母語為母親的語言,因為父親要出去下地幹活、外出打工,照顧孩子的是母親,因此孩子首先學會的語言是母親的民族語言。

跑題了,摺疊吧。。。

18樓:michael zhang

不能叫「拋棄」

吧。個人的觀察是:女性更容易習得第二語言。

君不見,外語學院裡女生烏泱

烏泱的。上周末去某地講座,台下受眾也是女性居多。

19樓:河那兒

作為乙個學語言的…女的…

我覺得很多學語言的男性在學習之初態度就是乙個問題。

大學外語專業更是如此。

而女性因為新語言帶來的新鮮感,新的世界裡不一樣的東西而更願意接受。

總而言之,女性更容易接受新語言,並願意學習新語言,甚至使之成為自己的主語言。

20樓:

這樣說不如說女性更聰明,更寬容,更容易隨遇而安,入鄉隨俗。

很多男生不拋棄母語方言,只是因為不會說普通話罷了,如果是大學生,有懷疑的大可以去看他們普通話的等級證書。

能說一口普通話的女生,其方言母語也是可以隨口說來的,但是在什麼樣子的環境裡面便需要作怎樣的轉變去適應,在大城市跟大家一樣用普通話交流並非對母語的拋棄和褻瀆,而只是一種能力的展現和對所在地人們的尊重罷了。

我在外面總是講普通話,回老家就說方言。

21樓:

標準的普通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講,往往能夠代表一些不錯的文化基礎。

女性更需要有文化來證明自己,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會讓你對一名陌生的女孩好感大增有木有!(如果聲音甜美就更完美了),但設想,如果一名女性只會說方言,聲音再好聽是不是在聽不太懂的前提下好感也會大打折扣?

而男性…在這個有著重男輕女文化的國度…可以說對文化的苛刻會稍微的輕一點吧,實在不行出去賣點力氣也是能生存的。

是否男性較女性而言更容易放棄承諾,在愛情與生活方面?

做我的母老虎 不是,曾經的海誓山盟在分開時都是放屁,和男女無關。只不過,在戀愛中女性會更多的要求男性給出承諾,而男性往往沒這個要求,所以看起來,男性更容易放棄承諾。 混世魔王啊哈哈 我們說乙個大概率事件,各個行業最頂尖的領頭人是男性?還是女性?說到情聖,情痴,你會想到男性?還是女性?出軌,劈腿的都是...

是否年輕女性更喜歡長髮的男生?

審美的問題,不能說是年輕女性。單說我自己,現在18。如果是相同的外貌下,我更傾向於長髮的男生,但不是中長到肩那種,是及腰。看見這類男生束好發的樣子,莫名的覺得好看和舒服。以至於看現在男生 不論顏值 總覺得缺點什麼。我很喜歡很喜歡男生留及腰的長髮。但長髮也只是乙個加分項。 知更 18快19,一直不喜歡...

如果男性更理性的對待女性的話,女性是否會喪失很多福利?

翹囤奶爸 洩藥。女性福利的提公升從來不是因為男性的寬容和忍耐,而是靠女性地位的提公升慢慢實現的。封建社會哪有 尊重女性 的意識可言,女性的社會地位是絕對弱勢的。二戰後女性開始從事生產,於是有了 尊重女性 紳士風度 等等女性福利,甚至慢慢出現了 女權 萌芽。隨著女性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