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和現在對孫權的評價相差很大?

時間 2021-05-11 00:17:03

1樓:朱利安

這個問題我在某個類似的提問裡也答過了,這裡重複一下我的觀點吧

如果連孫權只配給曹操做兒子這句話是句調侃都不明白的話,那就只能說你太認真了。

不可否認,知乎存在乙個普遍的黑孫權的風潮,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員,但是黑孫權我相信不是只有現在才有的,古代一定也存在,事實上你只關注了古代人對孫權贊的一面的評價,卻刻意或者說是沒有留意古代人對孫權黑的一面的評價。

而知乎黑孫權,其實理智黑也是只黑他的黑點,對於他年少即位穩定江東成為一方霸主的這一面,相信即使孫權黑也不會去黑這個,所以不要給一句調侃的話上綱上線,調侃只是調侃,沒人會當真,包括我這樣的權黑,但是如果你要以為孫權在古代風評一直很好,到知乎就突然被黑了,那我只能說你讀書太少了,古代人也沒少黑孫權。

夫天道助順,人道助信,事上之謂義,親親之謂仁。盛孝章,君也,而權誅之,孫輔,兄也,而權殺之。賊義殘仁,莫斯為甚。

乃神靈之逋罪,下民所同讎。辜讎之人,謂之兇賊。——陳琳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陳壽

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陳壽

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為兆亂。——裴松之

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複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暗塞,實為無道。——裴松之

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孫盛

孫仲謀藉父兄之資,負江海之固,未敢爭盟上國,競鹿中原,自守未餘,何足言也。——朱敬則

權承父兄之資,勇而有謀,憤曹操竊國,嘗有討賊之志;烏林之捷,亦一時之雋功。其後關羽圍襄陽,降于禁,威振北方,操大懼,欲徙都以避之。權於是時,誠能與羽協力、東西並舉,則操可圖而漢室可興。

今乃不然,反襲殺羽以媚曹氏,不能少降意於帝室之胄,而甘心臣賊,昭烈之不能混一區夏,由此故也。他日雖有犄角之功,亦無及矣。籲,惜哉!

——蕭常

權有地數千里,立國數十年,以力戰為強,以獨任為能。殘民以逞,終無毫髪愛利之意,身死而其後不復振,操術使之然也。——葉適

君臣之間,以敬為主。敬者,禮之本也。故禮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孫權蓋不知此,輕與臣下戲狎,狎其臣而褻其父,失君臣之禮。——朱元璋

孫權稱臣事魏已久,及黃武元年春大破蜀,劉備奔走,勢愈強盛,則魏欲與盟而不受,九月魏兵來徵,又卑辭上書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隨,又改年臨江拒守,彼此互有殺傷,不分勝負。十二月又通聘於蜀,乃既和於蜀,又不絕於魏,且業已改元而仍稱吳王。五年令曰北虜縮竄,方外無事,乃益務農畝,稱帝之舉,直隱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後發,反覆傾危,惟利是視,用柔勝剛,陰謀狡猾,史評以勾踐相比,非虛語也。

——王鳴盛

所以如果題主還在糾結這樣一句調侃的黑話,不如認真的去審視一下孫權身上的那些黑點,看看是不是黑的有道理

2樓:

主要孫權是繼承者中的優秀者,孫權繼承的是乙個不穩的江東,但他以年輕之身,不僅能穩定內部,還能御外侮,不斷開拓。

但孫權的黑點又太出名了,讓人忍不住想去黑

3樓:布里吉塔的連枷錘

人辛棄疾那個是托物言志借古諷今。。。而且沒人會傻到去罵辛棄疾不懂政治不懂軍事

陳壽,裴松之為首的史學家對偷襲關羽這件事都是多有貶低,尤其裴松之,陳壽因為時代原因在筆鋒上多有顧及,而裴松之則是把這個決策貶低一文不值,甚至用了助曹除惡這種反嘲

而且孫權真正被罵的不是志向而是能力與眼光,辛棄疾寫一系列懷古都是正趕上宋金議和他本人不得志的時候,孫權則一直有對外擴張的心思,論北伐次數孫權可不比諸葛亮少

4樓:董休昭

西晉)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南朝)裴松之:以為劉後以庸蜀為關河,荊楚為維翰,關羽揚兵沔、漢,志陵上國,雖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為威聲遠震,有其經略。孫權潛包禍心,助魏除害,是為翦宗子勤王之師,行曹公移都之計,拯漢之規,於茲而止。

義旗所指,宜其在孫氏矣。

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複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暗塞,實為無道。

東晉)孫盛: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

請問元朝的《三國演義》是怎麼被陳壽、裴松之、孫盛看到的?

羅貫中明明評價孫權: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5樓:同舟共濟

這兩個人的評價其實也看的出來。

辛棄疾是義軍出身,所以說曹劉是英雄,當然孫權也不那麼差。

至於蘇軾,更大的成就是在文學上,他自己也是個反對變法的保守派,更傾向於孫權也沒問題。

至於現代人嘛。

曹操紀念館在亳州基本沒人玩,孫權紀念館乙個在鄂州,在南京的紀念館也沒啥人參觀。

先主廟香火還是相對不錯的。

別問,問就說劉禹錫詩寫的好。

6樓:

評價高低得看跟誰比啊,現代人調侃孫十萬,那是是跟曹操劉備比,確實要差一些,辛棄疾蘇軾那是什麼時代,你要跟挫宋的那幾個完蛋玩意兒比,還是別侮辱孫權了

7樓:小豬快跑

因為古人知道孫權有多難,而現代人看到的是孫權有官有地有兵就是打不過江去。

孫權名義上繼承的是孫策留下的江東六郡,實際繼承的是一地雞毛。孫家在江東毫無政治根基,雖然江東豪強在與孫策的戰鬥中失敗了,但是他們並不心服。所以才有了孫策殺許貢,許貢門客殺孫策,孫翊橫死於任上。

可以這樣講,孫家完全是靠手裡的兵在維持統治。

如果以這個視角審視孫權,你會發現他簡直是個政治達人,連拉帶殺逐步將江東壕族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在魏蜀兩強間謀得了稱帝的資本,很不容易啦

8樓:WritInWater

孫權口碑古代也不比現在好。

南宋詩人劉克莊所作

吳大帝廟

露坐空山里,英靈喚不回。

久無祠祭至,曾作帝王來。

壞壁蟲傷畫,殘爐鼠印灰。

今人渾忘卻,江左是誰開。

一句「江左是誰開」現在往往被孫權粉乃至部分吳粉拿來宣揚功績,但這首詩同時也能夠證明在偏安南方的南宋時期,同樣偏安南方的吳大帝孫權的部分廟宇已經幾乎荒廢,而當時人們對孫權的大致口風也是消極的。

另外,客觀上講,三國諸帝,劉備和半個皇帝的曹操的口碑明顯比孫權好。劉禪愚鈍,但也只是平庸無能而不至於昏亂殘暴,並且對臣下的態度還是可以的;曹丕黑點也無非是篡漢和薄情,在如何做乙個領導人上還是合格的;曹睿及之後的皇帝存在感較低且或多或少受司馬一族影響,皇權逐漸旁落,黑不起來;而孫權,雖然也算是稱職的皇帝,但他對張昭、陸遜等重臣的態度、後期的大用佞臣、太子之爭、後宮內亂,這些不論是在三國時期還是在整個歷史上都是難洗的大汙點。

9樓:寒江散人

大家沒說孫權能力不行啊,大帝的謀略是可以的。

大家是說孫權人品不行啊,就和大家都承認司馬懿能力可以,但是人品不行是乙個道理啊!

10樓:idtye

辛棄疾,蘇軾是宋朝人,宋朝文人吹割據江南的政權很明顯是為宋朝偏安歌頌。

看看同時代的陳壽和曹丕怎麼評價孫權的吧

曹丕:埋而掘之,古人之所恥。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11樓:滕浩

第一,孫權做江東之主時間長,所以變化較大,前中後期表現不同。第二,東吳特殊的政治軍事地位決定了略顯尷尬的地位。不能進取天下,只能自守,而又有雄心,所以往往略顯邊緣,能成霸業不能成王業。

這導致孫權政策的搖擺,進退不定,也導致評價不一。第三,孫權在江東有其內部統治問題,不得不內部妥協。後人往往不能體諒,所以評價不一。

為什麼古人對孫權的評價都很高?

想學壞的老實人 用周瑜敗曹操 用呂蒙敗關羽 用陸遜敗劉備。孫權用人可以說人盡其才。的確是逍遙津上現過眼,可人家畢竟長處不在領兵打仗上。瑕不掩瑜。評價高有什麼問題嗎? 五強十傑 首先並不是古人對孫權的評價 都 很高,比如關羽對孫權的評價肯定不高,陸遜對孫權的吹捧你放到現在的網上也會有不少人感覺有點陰陽...

為什麼現在對原生家庭都是負面評價?

Zodiac 在他們倆眼裡 她就應該好好讀書,她就應該好好聽話,她就不應該有抑鬱症,她就不會有喜怒哀樂,她就不應該有個性獨特,她不應該有超群的思維,她不應該學習不好成績低,她就應該好好呆在這個三四線小城市,到了年紀找個人嫁了,她就不應該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個性思想,她就應該和所有人都一樣,可是她不喜歡...

為什麼古人說的五曜就是現在太陽的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

彌公升大話人類圖 星期日 日曜日 星期一 月曜日 星期二 火曜日 星期三 水曜日 星期四 木曜日 星期五 金曜日 星期六 土曜日 英語裡的一周也分別對應這七曜,這裡不贅述了。 有很多完全不做最基礎的目視天文觀測胡亂猜測天體之類神秘學內容的說法,這我認為是不可取的。首先五曜的說法並不多見,更多講七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