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到了大學發現自己在報復性消費,怎麼辦

時間 2021-07-13 12:26:04

1樓:我貪婪這人間煙火

你能及時認清楚問題,很棒,懸崖勒馬

不過家裡條件不好,你的報復性消費是誰買單,自己平時做兼職還是家裡給的生活費

如果是前者,就要學會財務管理,你是學經濟的,我相信這個對你不難,如果是後者,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其實我和你的情況差不多,不過我可能比你更早的認識到這一方面。我從高中開始就跟著我爸幹活,他給我開工資,到了大學我也會去幹一些兼職,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有報復性消費的意思,我第一次拿到工資一千多塊,我花了一半買了乙個智慧型手機,當時特別高興,剩下的錢也沒存過一星期。大吃大喝,買遊戲裝備等等

2樓:訂書機

能意識到這個問題,說明你已經朝解決這個問題邁出了最關鍵的第一步。

人無論富有還是平窮都是會通過取捨來通過最小的成本來獲得盡可能最大的滿足。雖然你經濟上跟以前比起來相對來說更自由了,但是家裡給的金額應該也就是一兩千塊,那麼你就需要了解什麼是「資源的合理分配」。假設你只有50塊,想買乙個售價30塊的產品,不過用來保障溫飽就需要25塊,那麼合理的資源分配就是先有限解決溫飽,存下那部分錢在未來再購買那個產品。

也就是說,消費是有優先順序的,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優先順序的列表裡排第一名的一定是身體健康,第二的一定是學習。

還需要了解一切需求都是有週期性的:

硬性生理需求(解渴,充飢,睡覺等等)的週期往往非常短,間隔幾個小時後就需要通過進食,喝水和睡覺來暫時滿足。

而非硬性需求的週期往往和產品的使用週期重疊。簡單點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1個手機足以滿足日常通訊的需求,那麼購置新手機的時候意味著前乙個前乙個的使用週期的結束。

我相信你應該不是在購買食物上消費了大量的金錢,所以現在直接深入分析非硬性需求:

再來說說服裝。人們穿衣服是為了滿足保暖的硬性生理需求和遮蔽敏感部位的社會性需求(好看、不髒、得體等等)。理論上一年4套就足以滿足前者的需求,但對於後者肯定是不能滿足的。

在每個季節開始前給自己有計畫的添置一些新的衣物並且給金額設定乙個上線,這就是乙個杜絕在此浪費很多錢的辦法。至於買多少和買什麼,那就看你個人了。

如果是小價值的小物件(如擺設品)看到想買,那麼我覺得也是值得的。畢竟不能只停留在「硬需」的層面上,那活的也太憋屈了。不過買這些東西都沒有實際的意義,基本上就是圖個新鮮感,還是別浪費錢在這些上面為好。

切勿通過影響解決硬性需求的消費模式來填補對消耗品的追求。不要為了買某個東西吃1個月的白饅頭加白開水,因為這對你身體產生的損失是消費的快感無法補償的!大學期間的經濟自由也只是階段性的,等你工作後就會發現通過餓肚子省出來的錢真的只是毛毛雨,傷身傷胃買東西得不償失。

我初二/初三的時候在我爸媽的服裝店上班,只是象徵性地每週領20歐元當作零花錢。那時候我很想買乙個Beats耳機,不過在義大利售價都在300歐元以上,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筆鉅款。不過我沒耐心存錢到那個數目了,就在亞馬遜上花了兩百買了乙個二手的。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假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先前的落差卻也埋下了乙個小遺憾。後來高中之後我一邊讀書一邊週末在一家壽司餐館上班存了一些錢,買了索尼的xm3。這次購物之後我徹底看開了,原來一直心心念念想買的東西最後其實也就那樣,並且使用次數並不多,大多數時候都是掛在牆上。

通過我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從「腦子一熱買東西」到「克制消費」是有乙個過程的。當然也可以直接一步到位買最好的,省掉了我那中間的環節(買到假貨誰心裡能好受)。

你小時候家裡最窮的時候有多窮?

青鳥與白襯衫 趕廟會,撿起別人吃剩下的速食麵吃 過年了,家裡只有120塊錢了 乙個月零花錢2毛錢 現在見不到那種綠色的2毛錢了 還好現在好多了,住在180平的大房子裡,我媽有時候想起來那段歲月還會唏噓,給我們說孩子們那會兒都受苦了,她卻從來不說手上厚厚的老繭是怎麼來的 凌波曼 小時候不知道,後來長大...

大學學歷的人小時候有成績不好的嘛?

不走心推薦 有啊,我三年級的時候看不懂除法,數學考了38分,被老師叫去一頓批,記憶猶新。高二數學有次考了50分,又去辦公室溜達了一趟 高二期末語文考了89 90分及格 好了又去辦公室坐了半個小時其實學習不要太緊張,考不好,證明是有某一部分你不善長,那麼找出失分最多的,錯的最多的部分,去補習,去做筆記...

孩子小時候是不是都會偷拿家裡錢?

美喀山 會吧可能跟零花錢有關,我小時候家裡做生意,零花錢給的少 不是因為沒生意是純熟給的少根本不夠 然後家裡有兩個收銀台,乙個是爸媽看乙個我姨看,我姨對我比較寬,允許我多拿一點。有時我也趁不注意自己偷拿一點當然不會拿太多。上了初中就不拿了因為錢給夠了。並不是刻意去偷,我爸也比較相信我,花多少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