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費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心理機制?

時間 2021-06-03 15:25:54

1樓:臨床心理常醫生

我個人理解,超前消費是自我約束能力欠缺的反映,尤其是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數倍還在透支者。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的人有賭徒心理,缺少一種責任感。

2樓:宋氏春秋

韓梅梅:老公,你看這個包是不是很好看,我看隔壁的小名昨天就背了乙個這樣的包,我也想要乙個唉。

李雷:你也想要啊,那咱就買,別人有的你也一定要有。

韓梅梅:要不還算了吧,老公。我看了下價錢,竟然要9000多,有點貴了,咱倆現在的積蓄也只有3000。

李雷:沒事,你喜歡就買,我不是還有一張1萬額度的信用卡嘛,我們慢慢還唄,反正咱倆加一塊乙個月還有8000塊錢的工資呢。服務員,幫我把這個包包一下,要個淺藍色的。

韓梅梅:老公,你說的對,愛你呦。

韓梅梅:老公,我覺得上午咱倆看的那個房子還挺不錯的,三個空間都是朝南的,採光肯定不錯,而且這個小區離小明家也挺近,以後我們沒事還能跟好朋友串串門。

李雷:可以啊,你喜歡就好,而且我也挺喜歡這套房子的。

韓梅梅:要不還算了吧,老公。我算了下價錢,首付竟然要40萬,有點貴了,以後還要乙個月還5000的房貸,壓力好大哦。

韓梅梅:老公,你說的對,愛你呦。

超前消費不是什麼大問題,重要的是你超前的程度和消費的產品是否是合理的、是否超出了你的收入水平和未來增長潛力。作為乙個曾經有不少不合理超前消費的過來人,希望大家消費的時候都要量力而行,有些東西了你有了也沒什麼、沒也並不影響你的價值實現。

3樓:源源不斷

把這個觀點折射到我們普通人身上:我們通過物慾來滿足自身的需求某種程度暴露了我們內在力量的缺失。我之前也是剁手族,買買買之後的快感讓自己忘乎所以。

月底看到工資卡上的金額為負數時又會無限的自責。我必須改變!很幸運,行動力拯救了我。

我開始看書、早起、跑步……近兩年來自己滾雪球似的成長。當乙個人專注於內在成長的時候,錢包也慢慢鼓起來了

4樓:冬三暖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

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優良、做工考究、款式別緻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當他穿著華貴的睡袍走在房間裡,卻覺得家具的風格不對、地毯的陣腳粗糙、窗簾的花色過舊。於是為了能與睡袍配套,狄德羅把房間的舊東西全部更新,終於趕上了睡袍的檔次。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兩百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中國人》一書中,把這種現象稱作「狄德羅效應」,也叫做「配套效應」就是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需不斷配置與其適應的物品以最終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的現象。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狄德羅效應的受害者。最近我買了一輛新車,接著我又採購了一系列額外的東西——輪胎壓力表、摺疊傘、急救箱、電筒、滅火毯,甚至乙個安全帶切割工具。

請允許我指出,我使用以前的車近十年,任何時候我都不覺得前面提到的東西值得購買。然而,在我提到新車後,我落入了狄德羅同樣的消費旋渦中。

你可以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發現類似的行為:

*你買了一條新裙子,接著不得不買一雙鞋子來搭配。

*你辦了健身卡,接著你又想買泡沫軸、護腕、護膝。

*家裡買了個新沙發,突然發現整個客廳的布置都過時了。

生活總是有一種占有更多的自然傾向。我們很少考慮降級、簡化、消除、減少。我們的自然傾向總是公升級、聚積、新增、擴充。

用社會學教授JulietSchor的話來說就是,「不斷公升級我們現有東西的壓力是持續遞增的。」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慾望是無止境的。這回買輛大眾,下一次就想換輛賓士,你以為賓士是盡頭?

還有賓利、瑪莎拉蒂,甚至私人飛機。購買慾只是你大腦提供的一種選擇,不是必須遵循的規則。

生活只會積聚越來越多的東西,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真實的需要,並專注於真正值得的事物上。我認為積極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就如蘇格拉底所說,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讓我給你乙個教訓。貧窮有其自由,富貴有其障礙。」——狄德羅

5樓:娟兒姐

超前消費一般有以下幾個點:1、超前的這個消費是目前的必要消費。2、單純的就是想買買買、那麼就要清楚自己消費的這個錢,自己是否有能力補上。

3、不顧後果買買買、爛債纏身就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觀。

6樓:打瞌睡的小貓

透支未來。商人貸款是為了盈利(主觀上,客觀導致破產那是風險)。而很多個人,超前消費就是透支自己未來的現金流。

大錢很多人不敢輕易貸款或透支。而小錢看上去就很美好了,但一筆筆小錢,意味著以後幾個月你的收入都將減少,而你不想降低生活質量就必須繼續借貸。其結果就是,在無法增多自己的收入渠道前提下,會進入惡性迴圈。

7樓:等你等煙雨

因為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還有人越來越懶了,導致很多人想不勞而獲,以貸養貸,遲早要爆發危機,還不上是很正常的,隨之而來的平台暴力催收,大學生跳樓也不足為奇了。

虐貓組織是什麼心理?背後有什麼樣的產業鏈條?

有兩種心理,一種是為了錢,利益。另乙隻是發洩負面情緒。享受視覺聽覺上的快感,擾民的發情流浪貓,脫離牽引繩的寵物狗,流浪狗都是他們的發洩物件,他們是極端愛狗人士的反面,被極端愛狗人士催化而來,想要化解這種恩怨,還是要提高愛狗人士的素質,畢竟沒有人天生恨狗。 孤高的謎之不死黑魔導 現在社會上極端人群還是...

大學生普遍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人不中二和鹹魚沒區別 焦慮,迷茫等等情緒可以說貫穿大多數人的一生,不能說是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普遍狀態。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就是或大或小的嫉妒情緒。高中時代我們可能經歷過寄宿生活,但那時的的集體生活是以學習為主的,不容易深入了解每個人的生活。到了大學,我們會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室友,同學。我們會很清晰的觀察大多...

最近火到爆的「喪文化」背後是什麼樣的人性心理。?

鐘溪午 聽說過經濟的 外迴圈 和 內迴圈 嗎?實質上社會的運作模式也是可以這樣分野的,即外傾型社會和內傾型社會。簡白來說,外傾型社會處於成長期,它的力量和精力多致力於對自身外部環境的開拓和資源的獲取。內傾型社會處於 成熟期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汲取足夠飽和的外部環境資源來供給自身。拿乙個通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