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胸聲,中音混聲,高音頭聲這個觀念是否準確?混聲究竟在哪個音區用比較好?

時間 2021-05-12 16:39:07

1樓:杜沒名

都佔一部分。比例不同。完全分開的聲音都不太適合完全用在歌唱中。

高音是頭聲多,低音胸聲多。是比例。從低音就混聲了,不是低音不混聲,中音才混聲,高音又不混了。這樣的音色和狀態是不統一的。

其實對於有些體系來說混聲這個概念可有可無。因為本身就一直在混,就沒有混和不混這個概念了。比如學美聲的之後轉流行,發聲位置和方向改過來就行,很多人自己都帶著混聲。

2樓:唱功大學

關於胸聲、頭聲、混聲,各自代表的音區的這個問題,醬醬認為,應該是針對未經歌唱訓練的普通人來說。如果我們唱歌的時候當真完完全全使用頭聲來演唱高音,一定會令聽眾們覺得偏軟、偏虛,達不到心中的那個震撼點。就像林志炫與林俊傑《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各自副歌部分的高音表現,醬醬相信,絕大多數聽眾一定都會覺得林俊傑唱得更震撼,更過癮,這正是因為,在這首歌曲裡面,林志炫的高音是頭聲,林俊傑的高音是混聲。

混聲本身並不難,絕大多數女孩子正常說話的聲音就是混聲,即便是聲帶較粗較厚的男同學,只要輕聲細語,也能夠迫使頭聲進入胸聲之中,形成混合,出現混聲。不過,讓混聲延續到高音區,卻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作,沒有經過唱歌訓練的朋友,根本無法做到,也正是如此,從中音區到高音區才會出現那麼巨大的音色斷層。

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我們聲帶的工作方式或振動方式,以讓我們的混聲能夠從中音區順利擴充套件到高音區。具體來說,就是從中音區跨越到高音區的時候,通過肌肉拉伸,將聲帶從前後兩端拉長,以讓它變薄變細,這個時候,聲帶振動面積將會越來越少,逐漸趨向於邊緣處,這個過程,我們便將它稱為邊緣化。

混聲如何實現自由調節頭聲胸聲比例

Kean ss裡的母音轉換練習,都是開口 半開 閉口這樣的來回轉換。一般來說我們唱寬母音的時候,甲杓肌的比例會比較大 也就是胸聲 唱窄母音的時候環甲肌的比例比較大 也就是頭聲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實際演唱中,影響頭胸聲比例的,首先是我們歌曲中字詞。為什麼同一首音高的歌,有的比較難唱有的比較容易唱,...

如何用真聲(胸聲)唱高音?

Brain damaged 真聲是乙個不嚴謹的概念。對大眾來說,真聲就是聽起來真真的聲音,對專業的人來講,真聲。不知道真聲是什麼,但假聲是存在的。但我這裡有乙個偏專業的定義,即真聲就是擁有良好聲帶閉合的聲音。也就是說,擁有良好聲帶閉合的胸聲,混聲,頭聲,不管給的氣流強弱,不管聽感是柔和還是剛烈,都算...

這個算哨音還是頭聲?

哈嘍,從聲帶的拉緊度和音高來看,這個聲音屬於哨音哦!頭聲與哨音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哨音所在的音域是更高的,其次是哨音的發聲點會更小。屬於哨音。其實頭聲與哨音,完全是可以根據它們的音高,進行判斷的。六組以下的音高,尤其是G5以下的音高,我們的聲帶,還有進行各種各樣變化的餘地,比如聲帶拉緊而振動面積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