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糧食浪費越多,越促進農民增收,經濟增長」這句話?

時間 2021-05-10 08:37:56

1樓:這是乙個網名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是的。

下面有些觀念是錯的,比如所謂「糧食不夠」

Food waste - Wikipedia全球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糧食是被浪費掉的。知乎越來越貼吧化,沒有展開詳細回答的必要了

2樓:嘿嘿哈哈哈

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就是浪費,比如你用的手機真的需要那麼高的cpu效能嗎?你從商場買的東西需要那麼漂亮的包裝嗎?你買的運動鞋什麼的需要nba的明星告訴你該選哪一雙嗎?

女人的衣櫃鞋櫃的衣服鞋子一輩子穿的完嗎?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浪費,糧食浪費也很正常。

3樓:0920

完全合理

每年的糧食都吃不完,但是強制農民種地,把地荒著是要受處罰的,但是糧食又賣不出去。現在不是吃不飽飯的時候,糧庫的糧食也不能久放,過期的只能處理掉。

富人增加消費,農民增加收入有何不可

不過增長經濟就未必了

4樓:胡平

這個問題本質是關於拉動經濟,提公升就業率的方式。

提公升經濟有兩個方式:

1、拆了建,建了拆。典型的就舊城改造,重修公路等基建類專案,這些專案涉及到的產業上下游很多,可以拉動GDP,提高就業率,促進經濟發展,不然我們國家這些年GDP怎麼來的?浪費糧食拉動經濟就屬於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屬於通過破壞-》重建來擴大需求,並以此帶動經濟。

2、產業公升級,投資新技術、新工藝,或者扶持創新產業。這種從0到1的方式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辦法,不過由於都是新的,所以前景不明朗,投入大,見效慢,並且對人才素質要求多,短期很難形成規模。但是一旦形成產業鏈,效益是很客觀的。

我們國家近些年用的是第一種辦法,這也是綜合國情決定的,我們的傳統行業吸收了太多的人,並且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如果直接強行公升級,這些人就沒有工作,沒工作可是大事,所以為了維持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就需要通過1來實現。未來國家肯定是需要產業公升級的,因為這才是強國之路,低端行業撐起來的GDP不代表國力,虛胖而已。

5樓:宋雙

6樓:

這句話就是在浪費知乎,也浪費回答。

「增長」,用能夠理解的定義來看,是存量增長還是流量增長。

由浪費造成的再生產,是流量在增長。但存量未增長!

再樸素點說,乙個家庭經濟體掙的多、同時花的也多,那麼財富也沒增長;國家也一樣。

這個問題,大概是對「經濟增長」的概念定義不清晰所引發的。

糧食浪費越多,農民可能會增收(僅僅是可能),但經濟存量未增長。全域性來看,農民增收部分已被浪費的部分所抵消。

7樓:直呼

票子和資源相比,當然醫院更重要。在國家角度,票子不夠,可以印的,觸及的僅僅是財富再分配問題;如果糧食不夠,那可是要死人的!還是我一貫說的,在國家眼裡,本國貨幣不值錢,資源是根本。

8樓:小李

太浪費了,我是農村長大的,所以本身就比較節約,吃飯都是吃多少點多少,不會和有些人一樣吃飯剩一大半。你說的促進經濟發展不是靠這個來拉動,也拉動不了多少的。可以通過網路,或者出口等其他手段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

9樓:末底改

這個絕對是胡說八道,坦白講糧食在短期內是無法像工業品增加產線就能解決的,一是土地有限,畝產有限。浪費的越多就會造成糧食的漲價,而糧食的漲價就會造成其他生活物資的飆漲。農民普遍處於收入的底層,所以會越來越困難。

10樓:halls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解決的思路,就是配合消費公升級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你花1000塊點一桌菜,數量雖然多,但飯菜和飯館的質量不行,吃不完扔掉,心情不一定愉悅;那麼同樣1000塊,點的都是高品質無公害的食品,飯店服務也好,雖然飯菜數量少一點,但全部光碟,請問你認為同樣1000元,哪種模式好一點?因為我們通過大量農藥和汙染獲得了高數量低質量的食品,所以產能過剩,我們有時候只能通過「浪費」去產能,這其實是惡性迴圈;提高產品質量,消費公升級,這樣消費者和生產者才能都獲益。

數量公升級可能有瓶頸,服務和品質提公升可是無止境的。所以如果提公升服務和品質,不需要「浪費」這種手段去化解過剩產能。

11樓:宋元明

普通工業品,消耗越多,迴圈越快,理論上來講可以促進增長。

糧食,由於其生產的週期性,必須性和不確定性(國家大會好一些),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最基本物資。浪費一些可以接受,但是浪費到糧食只有需求的緊平衡,這個國家極有可能陷入動盪或者丟掉自主權。乙個地區因為某種原因(比如自然災害),一周可以不開車,甚至不通電,但是,你試試斷糧一周看看。

12樓:王曄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乙個國家的土地是有上限的。種糧食的地多了,住宅、商業、工業用地就少了。哪種土地產生的價值高不言而喻吧。

所以明明你經濟的潛在增長是10%,你卻拿來種糧食,實際增長就變成了1%,虧成狗了好嗎。

13樓:卡西莫多

這想法沒問題,在市場上,不同的參與者靠提供不同的商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交換,農民提供食品(姑且把農產品深加工也算到農產品裡面)來獲得自己所需的其他商品,對食品需求量越大,需求種類越多(這裡體現帶動經濟增長),農民的收入,或者說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收入就越多。可如果每個人都節食,那麼農產品就賣不出去,農民的收入可想而知,是不會高的。

第二個問題,貧苦人民還吃不上飯,不是因為糧食的生產能力不高,也不是糧食沒有」合理」的分配,而是這些貧苦的人沒有東西可(不僅是錢,還包括技能)用來在市場上交換,這也是現在精準扶貧的乙個痛點。

14樓:

糧食不像工業品,買的多了就多生產點,就能賺到更多的錢。糧食的產量不是說公升就公升的,可以說在現在這個科技水平下,地里能長出多少糧食都是固定的,在土地不會變多的情況下糧食的產量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浪費確實可以改變供求關係提高糧價增加農民收入,但是糧價高了也會加大挨餓的人數。

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15樓:yuan su

農民種糧,得了1000公斤水稻,自己留300公斤,剩下都可以賣。甲自己一年能吃300公斤,但是想嘚瑟再買300公斤踩著玩,於是買了600公斤。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浪費對於農民是有幫助的,因為農民生產過剩了,你替他處理了多餘的產成品。

農民種糧,得了500公斤水稻,自己留下300公斤,剩下的賣。甲自己一年能吃300公斤,還打算用300公斤踩著玩。那這時候是要搶農民的口糧啊,還是要怎麼樣?

這時候就不是有幫助,而是有威脅了,因為產能不足,你還要嘚瑟。

從經濟的角度,事情要分兩面看的。

同時,世界如果作為乙個整體,糧食產量並沒有像人口一樣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所以你嘚瑟了,總有人挨餓。

從道德的角度,多少照顧點兒其他活人吧?

16樓:只吸中南海

我不想翻書了。

2023年中中國人口多少?糧食產量多少?人均消耗多少?進口多少?

在算算歷史上那些大的動盪。

哪一次不是窮人吃不飽飯造成的?

反正知乎沒有窮人唄?窮人飯都吃不飽,沒有手機,也不會上網,更沒有話語權。

17樓:「已登出」

不光是糧食,幾乎所有商品,都存在這種過度消費的問題(姑且稱之為過度消費),這幾十年經濟增長動力,也來自於過度消費。

過度消費弊端在於:誇大實際需求,然後供給端收到刺激,以更誇張的係數去生產出來,造成快速、冗餘的過度供給。今天全球經濟體現出來的所謂需求不足,本質就是這個原因。

18樓:

如果省下來的糧食真的可以支援貧困地區,那麼富人多餘的百世套房產可不可以分出來給普通人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詞人人都會,該哄搶資源的時候誰他媽的也沒有閒著……

19樓:黑手套

什麼叫資本主義,就是浪費不浪費,窮人就是餓死也吃不到,再說北韓非洲年年被資助,不是還有人餓死嗎。浪費不浪費沒什麼用,可不可恥,我管他呢……我不會為了把自己撐死而全吃光,也不會為了不浪費而少點菜,餓著自己。

20樓:順頌商祺

這一觀點試圖證明浪費行為是好事應當鼓勵,本質上是乙個道德判斷。

當乙個人提出這個觀點,也就意味著他已經知道浪費行為是不符合直接的道德規範的,所以他採取了一種功利主義的論證方式,試圖從結果的角度來說明其行為能夠增加他人的收益,從而證明該行為是積極的。

假設這個人有100塊錢,他本來只能吃70塊的東西,但是現在從農民那裡買了100塊的食品,於是,對於他來說,浪費了30塊的東西,而農民收入則多了30塊。現在他提出,由於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所以這是個好事。

然而,確實是這樣嗎?

首先他犯了乙個功利主義計算方式的錯誤。功利主義並不單單計算行為對他人利益的影響,也包括對行為者自身,否則(非嚴格意義上來說)功利主義就成了利他主義。

所以對於這一行為而言,其實是他多買食品而使得農民增加了30塊錢,但同時由於他自己的浪費,使得自己損失了30塊錢。兩相加減,其實這一行為並不具有任何正面意義。

當然這時他可能指出,他就是利他主義,他就是願意忽略自己的損失,讓農民多收益30塊。那麼,首先可以反駁的是,他為什麼不把這30塊直接捐出去,或者不把多的食品送給路邊的乞丐?

這時,他可能提出,他不願意無償捐獻或者贈送,因為他認為這會激勵窮人好吃懶做。我們先不糾結這一觀點是否合理,繼續往下看。

從這100塊錢的去向來看,雖然多花出的30塊買食品的錢是讓農民多收益30,但是,原本這30如果不用來買會被浪費掉的食品而用來買其他的東西,比如買衣服,那麼他同樣會讓裁縫獲得30塊錢的收益,這是乙個同等的好事,因為裁縫賣衣服的收益和農民(賣浪費的食品)多出的收益一樣多。到這裡,利他主義看起來仍然有效:他讓別人多了100的收益。

但是,如果他這30塊錢用來買衣服,那麼他不僅能享受到原本花了100塊錢而只享受到的70塊錢的食品,還能多享受到30塊錢的衣服,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是個更好的事。於是,兩相權衡,如果他不浪費,才是乙個真正於己於他的好事。

儘管他試圖用功利主義來證明浪費行為的正確,但其實功利主義並不會支援他這一推論。

而如果他到這裡還是試圖頑抗,他就是要利他主義,就是要損失30塊錢並且只願意讓農民受益,那麼我們已經可以直接駁斥他的虛偽了:讓農民以外的人收益會讓他受到心理損失,這種有條件的利他主義本質上還是功利主義。

21樓:

19世紀英國出現消費主義,這是和工業革命後急劇增長的物質生產配套的結果。用農業社會的道德觀來指導工業社會的生活是不合適的。

對於食物來說,最大的浪費完全不是個人消費的那一點點。大量的食物因為物流原因被拋棄,發達國家如英國,那裡30%的蔬菜根本不會被收穫,原因是它們外形不佳,超市不願銷售。這些反過來刺激了資源要素的配置。

如何看待張國榮離開後,喜歡他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

葉藏 題主寫得很感人,祝福題主和榮迷姐姐永遠幸福。我是98年出生的,哥哥離開時我才5歲。此後又渾渾噩噩過了十四年,張國榮的名字也只是一閃而過,那個時候讀一本韓寒寫的書,裡面一篇文章就是悼念哥哥的,大概那個時候就開始在心中留下了小小的掛念 和哥哥真正的相遇是在我看完 霸王別姬 之後,我折服於蝶衣不瘋魔...

如何理解「在如今的時代,書讀越多越孤獨」?

認同感和被需求感 認同感讀的書越多,知識面越寬廣,越縱深,或者說知識的厚度很厚 那麼就意味著認知複雜度越高,看待世界的角度 深度和普通人就不一樣 讓我們再複習一遍余秋雨老師說的話 讀書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平庸 當發現在與他人交換觀點的時候,你說出的話很深奧 或是讓人難以理解,那麼他們又有多大程度的可...

選擇越多越痛苦 22歲 應該如何選擇? 讀研或選擇還算滿意的工作?

Kris Cheung 亂入 看完問題,我腦子裡也跳出了乙個問題 題主的學校對保研違約的態度是非常強硬還是有迴旋的餘地?我認為這個問題決定了你的可選項。如果學校態度強硬,你違約不讀研,學校就不給你三方。而這份工作是校園招聘拿到的offer,單位必然要跟你籤三方,如果籤不了的話,有可能不能按校園招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