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入世與解脫?

時間 2021-06-23 20:09:23

1樓:無夢神遊

你這種情況談修行還為時尚早。

信不夠而已。

兩種辦法

1、拜佛,念佛,誦經都可以。

2、深究經論,通達其義。

第一種容易些,第二種因緣不具備的話,會特別難。

2樓:

首先,你需要反覆明確自己學佛的緣由。一方面是了解經論和古德言教。到底學佛為了什麼?

宗旨是什麼? 此種的階段過程一步一步都是什麼狀態? 再反觀自己最初的學佛原因和此刻自己開始修行的動機。

等清晰這個。你就明白,佛法修學的最終雖然是自度度他的證悟解脫。但是,那並非是一時半刻,一點兩點的學習和鍛鍊就可以達到。

這是乙個綜合性的學修過程。需要初心和堅持,以及正確的見地和方法。

題主糾結於無法將佛法中的指導和社會生活所妥善的結合。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初期必然會疑惑的問題。解決的關鍵在於對所謂「何為修行」的理解,和為什麼修行的原因。

佛法並非只是談玄說妙和玩弄身體狀態,氣功等行為。 遠的來說,是行入菩薩道的大乘,或者依據自身根基福德,發心而取向的自解脫道。

但是,無論那一條修行道。在最初期。做人,都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大乘論典《瑜伽師地論》中,將此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人天乘,即初學學人,在尚未發起無二的菩提心和具足一定善根福德條件之前,應當將佛法和修行的道場,放在「生活」當中。 即是依據五戒十善等在生活、感情、孝道、事業等當中,學會「做人」。

這即是積累福德的過程,也是磨練心性的最佳時期和外緣。

是否出家剃髮隱居山林就是修道?而在生活中,種種煩惱中學會善巧選擇,中道的處理,行善積德就不是修行?

南懷瑾先生在教導一些商界出身的學生時曾說,不要以為打打坐,念念經,不斷換漂亮佛珠之類就是修行,很多不過是一種新的「時尚」或者只是修學佛法最初的積累。佛法並不是空洞的學問或者高大上的雞湯。每個人入門的原因都是不盡相同的,自然修學的階段也不同。

做好那個階段的自己,一步一步前進,才是踏實的。

說了那麼多囉嗦的話,很抱歉。我自己也只是乙個時間上稍微長一些的對佛學學修有點滴體會和收穫的人。

在初期,我也因為在生意上燈紅酒綠的環境和學修所相違而糾結。 我是個偏向於理性的人,看任何事情習慣於:了解,實踐,最後再做評價和自我價值觀的判斷。

例如乙個小例子,吃素。一開始對於我這個一日不肉不歡得人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在閱讀相關中西醫學在吃素對身體有益無弊的資料之後,以及佛法中對於為何吃素的闡述之後。再加上一些嘗試,我認識到至少在身體健康上,這是正確的一種飲食方式。

所以,之後幾年裡都定期吃素。並且對於佛法對此的解釋多有體會。

但是,我做這樣的選擇,只是各人的選擇。 當處於生活中。比如父母兒女,客戶朋友時。

當大家因為就是愛吃,或者孩子身體發育等原因必須吃時,對於我的個體行為,就必然給他們帶來一些干擾。 每個人都有基本的自我思考和選擇的權利。

請教一位有德之師。老師笑一笑說,不要忘了自己為何修佛,更不要忘了慈悲和利人的宗旨。

之後,我善巧的改變了自己的一些觀念。在自己一人的情況下,因為自己的選擇,我基本會以素食為主。而在家人,父母,和必要的朋友場合中,如果是大家的要求,我不會僅僅因為自己的「執著」而讓大眾情緒。

這,也是一種慈悲。

當然,這是十分難以拿捏的。 如何辨別自己的心和動機。這需要絕對的對自己的誠實。

莫捨己道,勿擾他心。 這其實就是如何平衡入世和解脫的答案。 先作為乙個人,在生活中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盡可能利於他人,孝敬父母,教育好子女,誠於朋友,量力而為的行善修身。

如何找尋入世與出世的平衡點?

靈道 入世法在於,就是要你們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任何阻礙,任何問題,都不要逃避,要正視自己的問題。但是因為現在有一些教派採用一種出世法的方法來教導跟隨他們的信徒,這樣的做法雖然是暫時能逃避的了目前的困境,好像若不再遇到這些問題,就能當沒發生過或者事情就能自動解決,但該來的終究會來,該面對的始終要面對,...

如何平衡愛與獨立

山風 平衡這個東西本身就需要具體而言,針對不同的情侶,達到平衡的點也不一樣。之前也回答過類似的問題,還是一樣的建議,七分親近,兩分距離,一分神秘,這在戀愛階段個人感覺是比較好的。現代社會造就我們能夠比較好的保持親近,但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保持合適的距離,太遠生疏,太近矛盾,實難把控。總的來說是要保持舒...

愛情與尊嚴如何平衡?

勝利達人 我覺得尊嚴比愛情重要,簡單說個自己經歷。比如我戰友大老遠來學校找我玩我肯定得陪啊 願意帶著她但她不願意來 會被說的很難聽,你和他過去吧,你們才是真愛之類的。但同樣的情況,我百忙抽出週末要去找她,她一句我明天約了表妹一起玩,你不要來。後來分開了,雖然忘不掉,但她求我和好的時候我都回不了頭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