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體書店或報攤看書,看完或大致看完自己想看的部分之後不買,這是不道德嗎?

時間 2021-06-01 23:13:20

1樓:賀小龍

是不是不道德先不說,如果乙個書店這樣的人太多,那它的很多書是賣不出去的——被糟蹋得太厲害了。紙張是髒的,書頁是卷的,你叫別人怎麼買?

2樓:Joe

如果你明明買得起卻不買, 我覺得屬於不道德.

如果你喜愛讀書但是實在買不起, 可以理解, 但是再過幾年這種人往往不會買不起.

所以, 別給貪小便宜找藉口了.

3樓:艾攸

說明那些書對你的用途還不夠大,或者只是書中的一部分有用,並沒有長期擁有的必要。

我並不覺得需要譴責讀者,反而應該是作者和出版商該反思自己,自己的作品為什麼不能像牛津雙語大字典那樣人人都會買一本呢?

4樓:samuelham

這種行為雖然不是十分合適,但是我覺得還是與道德無關的,書店開張那天起就應該接受這樣的事情的發生,就像服裝店總不能趕走試了半天衣服卻沒有買的人。書店接納這些人,其實也是在為自己樹立良好的形象,我記得小時候路過新華書店的時候,店員經常會趕那些在書店裡看書的小孩,因為他們不買書,所以我一直對新華書店沒有什麼好感。相比冷冷清清,店主也應該更樂意看到自己的店門庭若市,人多了,生意自然就有了,看書的人自然也會照顧他們的生意的,不是嗎?

只不過,現在很多書店只是乙個普普通通的商店而已了,我還記得高中附近的那家書店,密密麻麻都是書,每到週末都是一副擁擠的景象,書店純粹是乙個買賣交易場所而已,看書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如果書店的定位只是賣書,沒落只是時間問題。畢竟,網上書更加便宜。

只是我對書店一些想法,略顯粗糙了點。

5樓:

我不知道怎麼定義道德,我姑且認為這裡指的是大眾所能共同接受的行為準則。我覺得這不是不道德的。

乙個人在書店看書,如果書店不認為這些人的存在影響了生意,那就沒有問題。

如果書店認為這些人只看不買很討厭,不那麼友好的催促長時間看書的人離開,也沒什麼問題。(《哆啦a夢》經常有大雄在書店蹭漫畫看老闆來趕人的情節,現在還會有書店這麼做嗎?)

雖然沒有資料支援,但我覺得,不讓人在書店看書不會帶來書店生意的增長。實體書店的衰敗有很多原因,但絕對不是因為人們只看不買。畢竟這種行為從90年代就有了(之前書店大多是櫃檯形式的,有售貨員),而書店的快速沒落是這10年的事情。

重要的是,我覺得現在還在營業的書店一定也知道這一點,比如北京的三聯書店會提醒坐在台階上看書的朋友讓出上下樓梯的空間,而不是說,本店空間有限,請購書的朋友盡快挑選,以免影響本店的正常經營。再換句話說,如果一家書店真敢催人,它八成已經倒閉了。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種書店和顧客之間的默契。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沒什麼問題,這是道德的。

6樓:

道德與否其實不是重點,你內心深處其實是有答案的,你只是想到知乎上來獲得認同罷了。

每一樣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舊事物的消逝。舊事物如果想要煥發新的生命,就必須以一種新的包裝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雖然傳統的書籍銷售模式已死,但是書籍的價值永遠不會改變,它永遠會在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中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你在知乎上,應該提問:在新的時代,傳統的書籍如何才能煥發新的生命才對。

7樓:

和道德木有關係吧。商品擺出來就要接受和容納這樣的看而不買的行為和這樣的顧客。相對那些和你講了半天價,你又忙著找貨、調貨,最終卻已不成交而終結的常規商品售賣已經好很多,起碼你只要耐心等待他們來結帳或拍屁股走人。

實體書店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

我認為實體書店並沒有走到盡頭。大型私營連鎖書店和國營書店是可以將自己出版物的盈利投在實體書店經營或轉形的,並且國營書店的實體店會有國家財政支援和固定人群消費實體工具書等,相對來說小個體經營的實體店衝擊會很大 紙質書籍拿握在手裡讓人有一種實在感,在現實世界裡的一種獲得感 陪伴感,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老一輩...

實體書店如何破局?噴子繞道

Leon 目標達成不是不可能,只是以實體書店的話確實比較難,而且複合型書店在新鮮度保質期一過也就淪為了網紅店。這裡不是說題主的想法不對或不好,只是實體書店就過於侷限,還是應該面向市場找準目標客群或做泛適應性考量。可能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圈子裡普遍存在讀書熱,若想在這方面做經營沒有問題,只是千萬要識別讀...

實體書店發展艱難的原因有哪些?

燈如果沒有那麼亮 作為乙個讀者,我表示書店難,讀者更難。你能想象乙個學生手上握著手上為數不多的零花錢,看著琳琅滿目的書,卻不能翻開,只能看封面的窘境嗎?很多小書店書都是塑料膜包的嚴嚴實實,因為他們只是代售,賣不出去就退回出版社,很多人也不喜歡買舊書。我連翻都不能翻,憑什麼買,憑它長的好看?我發現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