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甄嬛傳》中的皇帝?

時間 2021-05-07 00:31:01

1樓:佛劍到我的碗裡來

甄嬛傳當中有乙個連線首尾的劇情是講到《左傳》中「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

前期甄嬛利用這個典故和皇帝合謀以捧殺年羹堯的方式,最終誅殺年氏一族,甄嬛得以上位。後期乾隆上位,又利用這個典故威脅甄嬛,迫使甄嬛將親子送離身邊。

這在劇情上前後呼應,展現局勢變幻和人心複雜,可說完美。

但劇裡沒講到典故的後半段,是關於莊公與母親的結局,也映照了劇裡。

簡單來說,鄭伯克段於鄢講得是這麼個故事:

有一對夫妻(即鄭武公和姜氏),生有兩個兒子,生大兒子(即鄭莊公)的時候是難產,於是妻子就很討厭大兒子,而偏愛小兒子(即共叔段),因為家裡真的有王位要繼承,於是妻子就不停攛掇丈夫要立小兒子為太子,但丈夫沒同意。

後來大兒子繼位,妻子給小兒子要了最好的封地,然後小兒子就開始各種作,今天擴張領土,明天操兵練馬,大兒子都當看不見,直到小兒子自信心膨脹,打算和他媽裡應外合,攻城篡位的時候,才一舉擊殺。

【多行不義必自斃】之語便出自此篇。

後來: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這就是典故由來。

鄭莊公的目的當然是引共叔段自己犯錯,他除掉親生兄弟的行為就是正當的,沒人可以說什麼。史官自然是看出鄭莊公的意思,暗搓搓的瞧不上莊公的這種腹黑行為,因此左傳說,《春秋》把鄭莊公稱為鄭伯是譏諷之意。

因此甄嬛建議皇帝學習鄭莊公,前期對年羹堯忍讓捧高,後期再行誅殺之舉,名正言順,天下人不會議論皇帝是誅殺功臣的昏君。

共叔段後來逃亡在外,客死異鄉,不用多說。

至於母親姜氏,莊公自然是怨恨的,將她安置在城穎,並發誓永不再見她面。

莊公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既而悔之!

才惡狠狠的發誓說,今生再不要看見你了,馬上就後悔說了這話。

「既而悔之」,這個「既而」不曉得是一刻鐘兩刻鐘,還是一天兩天,乙個月兩個月。

有多深的恨,又有多深的愛,可以前一刻說永不相見,後一刻便後悔。

冷血無情的帝王,心底的一絲渴望,也只是親母對自己的愛而已。

為什麼說了這麼久鄭莊公的事?

親娘不喜歡自己,偏愛幼子,而自己,身處廟堂之詭譎,心羨親母之慈愛,內憂外患,這皇帝活脫脫就是乙個莊公啊!

太后臨終之際,想見老十四一面,皇帝只說從前他陪你很多時間,如今只剩的這點時間,我來陪著你。

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感情,皇帝對太后,一方面因為過去隆科多的關係心中鄙夷,又因為幼時缺乏來自太后的關懷愛護而倍感失望,對這個生身母親,既渴望又排斥。

他拒絕放過自己的親弟,也指摘太后從前行止,發洩著自己心中的委屈和不滿,致太后抱憾而終。

我想這不只是乙個帝王的殘忍,還是乙個孩子的殘忍。

太后去世,皇帝落寞跪地,口中念起歌謠,說這樣哄孩子的歌謠,你從來未對我唱過。

以前情雖不及,人猶在側,如今人走了,心中渴求的那份感情,永遠的真正的不會有了。

皇帝的一生,得到最好的純元又失去了,而來自親母的愛護,從來沒有得到過,不論身在多高的位置,仍然只是個渴望母親口中一首哄睡歌謠的孩子而已。

那麼莊公呢?

莊公後悔發誓不再見母親,但礙於身份,不能打破誓言,後來有穎叔考建議莊公,向地掘出泉水,再挖一條隧道,母子在隧道見面,就不算違誓了,莊公聽從,最終與母親在隧道當中相見。

母子相見,其樂融融。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故事最後說,「遂為母子如初」。

但最初時: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篇首字為「初」,尾字亦是「初」。

史官所說的其樂融融的結尾,其實只是回到了最初的「莊公寤生,驚姜氏,遂惡之」罷了。

我想甄嬛當初提到這個典故時,皇帝心中應該不單對應著共叔段、年羹堯其人,他自己對應莊公,那麼太后呢?我想他心中定然回轉過一些遺憾的東西,只是劇裡沒有的。

在劇末,甄嬛和葉瀾依設計殺皇帝,皇帝亦回念起太后,心中仍怨,人在臨終之際,念念不忘的,永遠是影響自己人生最深重的人。

附上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

「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

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

「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2樓:三亮

乙個稱職的,又有些可憐的皇帝。

他做了皇帝,就再也做不了別的。夫君,父親,兒子,這些都不能為他所主張。

身為夫君,他保不住華妃,得不到甄嬛。年家倒台時,本想私心留華妃一命,結果後宮妃子硬要對她鏟盡除絕,他沒有辦法,為了維穩,只得賜死。華妃死後,甄嬛說他默默良久。

那良久之中,便有身為帝王的無奈,和身為夫君的痛心。

他喜歡甄嬛,甄嬛是紅袖添香,深得他心,可也心高氣傲,不肯低頭。他初心的確是聊表對純元思念,可也足夠寵愛她。甄嬛心死如灰,一心要走,他有身為帝王的氣昂,那就成全她。

後思念成疾,到底還是請了回來,失而復得,更添珍愛。懷疑她與十七有染,別說皇帝,尋常男子也應該是「殺了那賤人」的態度,可他對她無一點置宥,仍舊奉為貴妃。而最終卻連一聲「四郎」也沒有得到,他含恨而終。

身為父親,他為維皇權,不得已親手害死於與華妃的孩子,甚至再也不能讓她有孕。而後宮中又有多少孩子死於權謀鬥爭之下,他身為皇帝,痛心,卻又無奈。

身為兒子,他與太后滋生嫌隙。太后是他生母,卻未能視他如己出,只因沒有親手撫養他長大。她臨終之際,一心只掛念十四,對他沒有半分留念。

他痛心至極,太后死後,他跪在床前才敢道,「這樣哄孩子的歌,您從來未對我唱過,您能為我唱一遍嗎?」

他一心乞求母愛,可生母至死也未能垂憐他半分。

夫君,父親,兒子,哪一樣他都沒有得到真正想要的。

正如他自己所言,「朕這一生要求的或許曾經得到,然而正如流沙逝於掌心,終於也都沒有了。」

流沙逝與掌心,就是親眼看著它流逝,卻無以濟事。

3樓:剛看過2333

其實他的審美一直是我很好奇的乙個點hhh個人覺得他對俗和雅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但我不太能理解。

比如他在齊二哈還嬌嫩的年華里曾誇粉色是齊二哈上身最美的衣服,以至於二哈人到中年都念念不忘,那按理而言皇帝應該比較喜歡嬌嫩粉。但甄嬛為安陵容爭寵時為了襯托安陵容的清麗特地穿了粉色,皇帝看了兩眼粉色嬛嬛就去逗綠色小鳥了(我???粉色嬛嬛不香嗎?

天氣熱也美啊)

又比如他作為乙個文藝青年喜歡的女生應該是與他對應的文藝女青年,但像只會唱崑曲一心攀高枝的余鶯兒,果郡王都能看出是冒名頂替我就不信他看不出,但他也不會一開始就覺得俗氣,反而就著新鮮感寵過一段時間

熱戀期嬛嬛不梳妝他覺得嬛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和其他妹子不一樣;嬛嬛為回宮勾引他的時候沒梳妝,他覺得嬛嬛可憐可愛。但對於每天濃妝豔抹見他的華妃等等妹子,他也顯得很喜歡。嬛嬛回宮後妝重成那樣,他也天天圍著嬛嬛轉悠沒覺得嬛嬛的妝不清水出芙蓉。

so他對俗和雅的定義有時候讓我難以琢磨。我覺得好的他覺得爛(比如粉色嬛嬛),我覺得爛的他覺得好(比如麻辣兔頭)。親手擼的姣梨妝劇裡劇外都在誇,只有我內心的os是"就這?"

所以我活不過宮鬥劇三集真的是有原因的,so sad

4樓:愛吃肉的兔

很可憐看似有情也無情

他是個統治者也是個缺愛的人

所以常在兩者之間搖擺

馴服別人也被馴服

他和甄嬛都是非對方良人

要麼攜手相伴要麼你死我活

怎麼說呢如果皇帝是個快餓死的人他需要的是糧食而不是甄嬛的那塊甜膩的糖

5樓:烈月

也就是這個演員演得沒有讓大家太玻璃心,但是你仔細想想,這個人這輩子真的是可憐。

愛而不知,

愛而不信,

愛而不得,

被所有人背叛拋棄而死。

我看到他的結局並不會覺得大快人心,只是覺得罪不至此。

6樓:青色年華

四大爺真的是宇宙級大渣男,我現在覺得甄嬛最後害死他,真的是罪有應得呀。就單單從幾集來看,真是渣的不行。

1.家暴

在滴血驗親這裡,先是掌摑祺貴人,然後毆打敬妃和熹貴妃,動輒暴怒,對他的妃子毫無半點尊重可言。

2.對底層人無半點關心,安陵容身邊的寶鵲把景仁宮滴血驗親的事情告訴了惠嬪,害的惠嬪難產。安陵容本來想在甄嬛面前打一頓寶鵲了事,可是皇帝輕飄飄的幾句話,就結果了乙個宮女的生命,就像踩死乙隻螞蟻一樣。

3.喜新厭舊,無情無義

當時惠嬪剛剛難產而死,四大爺就難過了幾天,前腳去甄嬛那想讓浣碧做常在,後腳就對甄嬛的妹妹玉嬈鹹豬手。

乙個50多歲的中年油膩老男人,還要對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鹹豬手,看到玉嬈就順勢想去摸她的手,僅僅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心裡那點菀菀類卿的想法,就不惜葬送乙個姑娘美好的年華。

還是安陵容了解四大爺,他對沈眉莊最多也就是難過幾天,與其說是懷念沈眉莊,不如說是對自己的心理安慰,就像他懷念純元一樣,假裝一副情深的樣子,彌補一點心裡的自責罷了。

總而言之,他是封建皇權統治之下的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或許對他的妃嬪有過那麼些許的感情,但是這些感情都不及他自己的利益。而且在他的眼裡,這些女人只是供他賞玩的工具,由他統治,由他擺弄,他想毆打就毆打,想放到一邊不理就不理,想寵愛就寵愛,毫無尊重。所以甄嬛最後把他害死也是情有可原。

反觀果郡王,在愛情面前,他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利益,守護甄嬛,甚至為了甄嬛付出生命,然而最後也就是他的這份真心害死了自己。四大爺是個宇宙級大渣男無疑。

如何評價《甄嬛傳》中甄嬛對溫太醫的行為?

Nathalie 我覺得有幾點。第一就是溫家和甄家是世交,甄嬛父親救過溫實初父親,所以溫實初幫甄嬛應該的。第二點就是甄嬛受寵,溫實初作為她提拔的太醫也會公升遷,受到皇帝重用,這個也是肯定的,所以他們其實是互惠互利,也沒什麼對不起溫實初的。甄嬛和溫實初沒什麼共同語言,他倆不合適。至於甄嬛叫他實初哥哥,...

如何評價《甄嬛傳》中的敬妃?

甄嬛傳里最慘的人之一 最好用的工具人 敬妃也有自己的情感,卻從不敢表露和爭取 她愛皇上,自己宮裡每一塊磚夜夜都數一遍,皇上不來她也不會用盡手腕去爭,而是安靜的等 皇上用她牽制華妃 即使慘如端妃,也有7分做戲,也有反抗的姿態。而敬妃只乖乖的做了工具人 人這一生 若我愛的人都愛我,子孫繞膝,心靈富足,長...

《甄嬛傳》中,皇帝從什麼時候開始懷疑甄嬛和果郡王的?

是果郡王寫給浣碧家書裡的那一句句熹貴妃安吧。有哪個王爺會吃飽了撐得那麼關心哥哥的小妾安不安呢?傻子也知道他倆有問題了。何況皇帝不是傻子。當時皇帝還不確定是果郡王單方面暗戀他的小妾,還是他們二人早有首尾,還沒有懷疑那對龍鳳胎的來路。後來皇帝讓甄嬛親手了結果郡王,一是為報復果郡王身為臣子 弟弟,敢覬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