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時間 2021-06-08 15:03:49

1樓:萌新

不要否定孩子

孩子情緒低落時,讓他知道有你陪伴

孩子就是孩子,當他傷心煩惱的時候,往往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並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而父母為了幫孩子從煩惱中走出來,總喜歡給他們講一大堆大道理,例如「傷心煩惱有什麼用啊,反正事情已經發生了,不如就把它忘記」,或是「你想想這件事情是不是你的不對」等,讓孩子無所適從。

其實孩子跟父母訴說,無非想找個傾訴的物件,以此排解心中的煩惱,他們在乎的不是父母如何回應他們,而是父母以何種態度回應。不過父母卻認為,他們應該為孩子解決問題,於是不停地把大人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可是,父母這樣做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擺脫低落情緒,反而會令孩子反感,從此向父母關閉傾訴的大門。

宇陽今年六歲,聰明伶俐,活潑可愛,非常招人喜歡。宇陽最喜歡的玩具是輪船模型,他每天拿著一艘小輪船跑來跑去,還總是跟媽媽說:「媽媽,以後我要當一名Nautilus。」媽媽聽後心裡非常高興。

可是這段時間以來,媽媽發現宇陽好長時間沒有跟她說他想成為Nautilus這句話,也好長時間沒有拉媽媽一起玩輪船的遊戲了。媽媽很疑惑,就問宇陽原因,宇陽說:「媽媽你一點都不了解我。」

媽媽見陳阿姨對付小朋友很有一套,對她大加讚揚。陳阿姨坐到宇陽媽媽身旁,問道:「宇陽告訴你他想當一名Nautilus,你是怎麼回答的呢?

」媽媽說:「我就告訴他『媽媽也希望你能成為Nautilus』或是『你的夢想真的很不錯啊』這樣的話。」陳阿姨說:

「你這樣說話太籠統了。父母要想獲得孩子的信任,一定要認同孩子的觀點才行。」

其實,讓孩子信任父母很簡單,那就是尊重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評價,讓孩子知道他的父母對他的感受是認可的,這樣孩子的心靈就會有歇息的地方。如果孩子有什麼事情想對父母傾訴,父母總是簡單地對孩子說「我理解你的想法」或是「我支援你的夢想」,反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隨著孩子聽到這種話次數的增多,便會覺得父母難以理解自己,於是愈發疏遠父母,不願和父母交流。

父母只有用有針對性的語言認可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真正受父母關注的,從而對父母敞開心扉。

一次程程和媽媽到公園玩,回來的路上經過乙個服裝店,店鋪門前的櫥窗裡擺放了好多色彩繽紛的裝飾球。程程最喜歡球形的東西,想趕快跨上樓梯到櫥窗前仔細看看裝飾球。可能由於上樓梯時速度太快,沒有扶好把手,程程栽了個跟頭。

媽媽嚇了一跳,伸手去攙扶,但是程程還是結結實實地摔到了地上,放聲大哭起來。媽媽很擔心程程會摔傷,但不敢表露出來,因為如果媽媽表現得很緊張,孩子會更加緊張。等程程哭了一會兒,媽媽關心地問道:

「程程摔得很疼吧?」其實媽媽知道,孩子此時哭泣不一定是摔疼了,而是為摔跤這件事感到害怕。程程聽到媽媽的聲音,哭得不那麼厲害了。

接著媽媽又問道:「很害怕是嗎?」程程停止了哭聲。

媽媽不希望孩子強忍,於是又說道:「如果還疼,就再哭一會兒吧。」結果程程卻停止了哭泣。

程程雙眼望向櫥窗,好像還想爬上樓梯去看看裡邊的裝飾球,但他沒有立即行動,明顯是害怕再摔一次。媽媽認同程程的感受,於是說道:「程程剛才在樓梯上摔了跤,一定感到害怕吧?

摔跤是會讓人害怕的,但現在沒事了,程程還想看櫥窗裡的裝飾球嗎?」程程感受到媽媽的鼓勵,站起身來。媽媽又說:

「沒關係的,程程,這次小心點,扶好扶手就不會摔倒了。」程程在媽媽的指引下,慢慢地邁上樓梯,當他看到櫥窗裡放著的各式各樣的裝飾球時,開心極了。

當孩子傷心苦惱時,家長千萬不要說教,例如對他們說「這點疼算什麼」「有什麼好哭的」。如果家長先安安靜靜地傾聽,然後再用關心和安慰的態度回應孩子,讓他知道你對他的感受是持認同和接納態度的,這樣孩子才能完整地敘述和宣洩自己的情緒,才能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每個孩子遇到困難時都會感到害怕,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認同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很容易克服困難,而最初的恐懼感也很快會煙消雲散,不會在心裡留下陰影。如果孩子的感受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孩子會感到焦慮、憤怒,甚至深陷情緒困境難以自拔。

因此,當孩子感到傷心、難過、焦慮、恐懼時,父母的態度是最關鍵的。試著接納孩子,認同孩子的感受,以真誠的態度回應孩子,一定能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效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孩子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挑戰,有挑戰就會有壓力,就會感覺困難重重。有些孩子可能勇於面對挑戰,對抗壓力,而有些孩子則不然。這兩種型別孩子之間的區別一方面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與各自的父母是否能從內心真正給予孩子肯定,關心、愛護孩子,並幫助他們有效緩解心理壓力是分不開的。

各種課業負擔、學習時間過長、考試不理想或是在某項比賽中失利等,都會引發孩子的緊張和不安,甚至會令其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將錯誤歸咎於孩子,並喋喋不休地指責,就會使孩子越來越驚恐無助,壓抑感無從排解,以至於內心痛苦不堪。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或是身體上有某種缺陷的孩子,面對眾多問題,內心更是鬱悶。

此時,只有他們最親近、最信賴的父母才能真正幫助他們開啟心結,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當然,要想幫助孩子排憂解難,增強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需要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找出其壓力產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交流之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受到肯定和尊重的。父母和孩子說話時,語氣要盡量柔和平穩,讓孩子看出你的真心與誠意,激發其傾訴的慾望。

不說責備的話,態度積極,給予孩子肯定和信任,孩子就會信任父母,向父母敞開心扉。

雨菲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當上班長。一次,班裡進行班幹部投票競選,雨菲第乙個報名參加。由於參選的人很多,競爭相當激烈,雨菲沒有當班長的經驗,最終沒有實現願望。

此後,她感到傷心失望,好幾天都一副無精打采、悶悶不樂的樣子。媽媽看出了雨菲的心事,及時與她交流,不斷給她安慰與鼓勵,她才走出失敗的陰影,又積極投入學習之中。

那是落選之後的第四天,雨菲像往常一樣回到家裡,開啟課本開始寫作業。可是不知為何,參選失敗的那一幕再次在她的腦海中浮現出來,她感到委屈,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聽到雨菲的哭聲,走過來關切地問:

「孩子,為什麼哭啊,發生了什麼事?」雨菲擦了擦眼淚,難過地說:「媽媽,我們班舉行班幹部競選,我想當班長,但同學們都不選我,你說他們是不是欺負人。

」媽媽靜靜聽完雨菲的傾訴,把她攬入懷中說:「我知道你心裡很難受,要是難受就哭一會兒吧。不管你當不當得上班長,你都是媽媽最疼愛的寶貝,媽媽會永遠愛你。

」雨菲說:「媽媽,你真好。」媽媽摸了摸雨菲的頭,接著說:

「我知道你喜歡寫作,作文經常被貼到光榮榜上,我也知道你喜歡畫畫,還經常得到老師同學的誇獎。那麼你就好好寫作文,好好畫畫,並且與同學友好相處,這樣他們一定會更加喜歡你。」雨菲聽了媽媽的話,受到很大鼓舞,她感覺之前的傷心難過一掃而光,很快就與媽媽說笑起來。

之後幾天,她放學回來也都是高高興興的,整個人充滿了活力。

經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嬌氣,什麼挫折和壓力都承受不了。其實不是孩子心理脆弱,也不是他們承受能力差,而是父母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真正的關心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繼而幫助他們有效疏導。

如果每位父母都像雨菲的媽媽那樣,當孩子遇到問題,內心無法承受的時候,先認同他們的感受,然後再用愛心和耐心與孩子交談。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認可與鼓勵,就好像找到了情感的發洩口,無論壓力、憂愁還是煩惱,都能煙消雲散。

幫助孩子疏導心理壓力時,父母要講究方式方法。與孩子交談的時候盡量不要給孩子定脫離實際的目標。例如孩子考試沒有取得好成績,表現得垂頭喪氣,信心大減。

此時,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好好學習,下次一定要超過某某」或是「相信你一定會得第一」等。雖然這是在安慰和鼓勵孩子,但也要結合實際,如果父母樹立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孩子感覺自己無法實現,無異於又遭受了一次打擊。

父母在說話時,還要積極給予孩子鼓勵。孩子遇到挫折和壓力,本身心情就不好,此時對孩子持肯定態度往往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孩子感到身體疲憊或是睡眠不足,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休息或是到戶外進行娛樂活動,當孩子心情放鬆、沉浸在歡樂之中時,壓力自然而然就會化解。

2樓:慕言

作為乙個孩子,我想說:我雖然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樣的,但至少,我可以說:我的父母,只了解我的一部分。

以前,我很喜歡和他們分享這一天的趣事,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我不再原意與他們分享關於我自己的一切,因為,現在的他們,只關心我的成績,我逐漸開始把自己封閉起來,他們認為,他們很了解我,因為他們知道我喜歡的菜,我喜歡的明星,我喜歡的零食……可是,他們,連我在幾班讀書都不知道……也許吧,這就是父母……

3樓:伐木累

不了解,我們覺得給了他所能給予的,他卻最討厭我們,面對孩子,真是有一種無力感。初中時不好好學,覺得逼他太緊,高中時卻自己感嘆,初中玩嗨了。高中時看著他整天遊戲手機不離手,卻覺得自己很用功,高考砸了,現在補習,卻又覺得我們和班主任是最討厭的。

心裡問題都出來了。無力無助。重新選擇,我不會結婚不會生孩子。太難

4樓:Kylin7

講道理大多數都不了解

我是一高中生就拿我周圍的人和我自己舉舉例子吧很多孩子一開始都會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說

但奈何有些父母老是拿自己當尺子去丈量他人的長短覺得異於自己的東西都無法接受

孩子傾訴了之後很失望

漸漸地有事更多就是找同學了

等父母再問的時候他們會想起上次的經歷

淡淡地回答沒事

從這之後距離就正式拉開了

5樓:

小時候覺得他們是天

他們一句話可以左右我一天的情緒

也就這樣從小就特別敏感

別人的一句話我就會思考半天

後來長大了一點吧

覺得誰都會有情緒

有時候不是你做的不對

而是他們情緒不好

就會強迫自己不要多想

大家都是人不存在誰是誰的天

如果是問了解不了解

不了解不是單一方面的不了解

而是我不理解他們

他們也不理解我

好比吵架

以前吵架的時候我都會解釋很多

比如這件事情我是什麼看法

到後來我發現解釋這件事是多餘的

他們根本就不想理解你是怎麼想的

他們需要的是你低頭認錯是順從

順從才是乙個所謂好孩子的表現

所以現在和父母起爭執我唯一的做法就是

回房間關門沒有然後

而他們平時所誇獎我時

大多數是因為我在沒有安全感情況下所做出的順從的舉動說起來其實挺悲哀

他們覺得他們的教育蠻好

並且幾乎給了我想要的一切

但是我還是覺得互不了解

我期待我們之間可以有坦誠的交流

但是我們誰都沒有張開過口唉

父母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

馬總 這麼跟你講吧父母賦予的生命只不過是慾望的結果,後天的贍養才是恩情所在,而這所謂的恩情並不是愛,而是為了將來利益的索取所必須的經歷。 站在另乙個角度答一下 我現在要當媽媽而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愛我的孩子我曾經和我的爸媽說過誰讓你們當初生下我 而現在,我在沒有準備好要孩子的情況下 因為他已經是乙個小小...

真的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乙個孩子快7周歲的父母來回答。我常常問自己,我愛自己的孩子嗎?如果可以重來我還會選擇孕育這個孩子嗎?第乙個問題,我不知道愛不愛他,如果愛他為什麼沒有足夠的耐心面對他製造的麻煩,他的拖拉,乃至他的不完美?如果不愛他,遇到危險可以把生命給他,關心他的日常,他不舒服時候為他心疼,陪他讀書寫字,陪他戶外玩耍...

當父母的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

恕我直言 我以前一直以為我愛我的父母 是天性 後來才發現我只在他們愛我的時候,才愛他們。我原來會衡量雙方的付出。所以 可能孩子還有可愛屬性的加持吧?就像貓貓狗狗會激發人的愛心 四葉草 本來嗎,人生就是接力賽。關於愛和不愛的說法,就看怎樣對待這個愛字,愛孩子是在愛自己,給孩子的付出,是給自己後半生的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