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在誇讚別人家孩子的的同時要貶低自己的孩子來襯托起對別人家孩子的稱讚

時間 2021-05-06 16:03:45

1樓:無名氏

從小到大最痛恨的就是爹媽總拿我跟別人家孩子比較,所以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從來不看別人家的,我只告訴自己的孩子,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好就行了!

2樓:明子呀

看到這類的問題好多,可以想象這樣的情況多麼普及。

每次看到這種題目,腦中不自覺就會冒出一句話「自以為是的自謙與禮貌」,一陣惡寒!為孩子有這樣的父母感到可惜,為這樣的家長感到可悲可嘆!

這就是中國式社交狀態了,也是面子社交禮儀下的產物!

「哇,你家寶貝好聰明嘴巴好甜,不像我家這個就像個悶葫蘆一樣」

「你家寶貝真是多才多藝,我家這個啥都不會」

.....

等等,這種類似的對話太多了

別家孩子優秀就優秀,幹嘛要捎帶上自家孩子

很讓你長臉嗎???

家長在別人面前總是拿自己孩子來襯托出別家孩子的優秀,這麼愚蠢的行為在他們自己想來是「人要懂得謙虛禮貌」

又或許是「我是為你好,讓你多向別人學習」

看看,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熟悉的友友們可以舉個手。

話說得真是漂亮,漂亮得就像一把把刀,不知不覺讓孩子遍體鱗傷。真是扯淡了!

這樣的家長本身就是價值感低的人,用這些光鮮話語為自己的不自信穿上一件外衣,還順帶把自己孩子捎上。

拜託,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擦亮眼睛用心去感受一下,多開金口,給孩子一些讚美和鼓勵。

最後感嘆,

幸好,現在新一代的父母中已經少了許多這樣的家長了!

多了許多捍衛孩子一切的可愛父母

3樓:帶娃玩的湯魚兒

啊,這是老母親(老父親)之間的社交需要啊!

先誇對方的娃然後貶一下自家的,這一抬一貶間就成功把兩孩子差距拉大了,用以證明對方的孩子和家長有多優秀。

當然是不是由心的不知道,我知道的是這樣說的目的一般有二:

一是敲打自家娃,想自家娃通過對比奮起直追。

二是囤積社交幣,給對方留下:我是很謙虛的印象。畢竟謙虛是我們幾千年的傳統,不然哪來的「犬子」的說法呢?

當然,直接當著孩子面這麼說我是不贊成的,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社交上的「面子」和「裡子」,難免會生出不滿來。

但如果只是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我覺得無可厚非啊,畢竟社交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特別是在不熟的時候找個話題來說,通過這樣的一抬一貶把話題扯出來 ,總比大眼瞪小眼的尬聊強吧!

4樓:Johnson.Q

這個有點過於極端,誇讚和貶低都要選擇乙個比較適合的環境和時間點。

一旦盲目或極端帶來的可能就是無窮無盡的傷害,有可能是不可逆的。

所以要溫柔而堅定的表達,以讓對方接受認同自己的觀點。

5樓:小兔兔

這算是中國特色的社交禮貌吧。

我印象很深,我高中時候和家人一次參加一位長輩的壽宴,席間乙個叔叔猛誇自己兒子,又是區前三,又是常得獎之類的,還不忘關心下同桌其他小朋友月學習成績如何。同桌甚至隔壁桌其他有小孩的家長當時臉色就不好看了,果不其然,飯畢,回家路上我就被父母無來由地罵了一路。

呵呵。沒有孩子之前,別人誇我,我要麼回誇,如果對方實在沒什麼能誇的,我就趕緊貶低自己。

有了孩子,尤其自己孩子表現得確實比其他孩子優秀的時候,我也得禮貌地說說自己孩子其他方面的不足。但是私下裡,對孩子該有的肯定,一定是會到位的。

這是一種社交禮貌吧。在父母眼裡永遠是自己的孩子最順眼,這是不必說得。

6樓:王浚

本來挺平常的乙個孩子,你不給他找個低一等的對照組,怎麼誇他呀……如果拉其他孩子對照,那就是說別人的壞話了,只好犧牲自己家孩子來做對照組,而且,對方肯定也不會任由你貶低自己家孩子,會替你的孩子辯解一番,如此這般,客套一番,似乎兩邊都做到禮貌友好了,除非,哪一邊把客套話當真了……

7樓:向愚雜記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反過來,沒有比較,讚美的力度也會大打折扣。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是一種社交禮儀,並不存在真實的惡意。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講究謙虛禮讓是一種美德,被大多數人認同。尤其是對於自己家人的評價,也以貶抑為主,避免給人留下自大的不好印象。

比如,從傳統中對家人的稱呼,就可以看出這種情況,稱呼自己的老婆是「拙妻」,稱呼自己的孩子「犬子」。

使用這些稱呼,人們並不是真的認為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笨拙、無用,只是表示自謙的說法,內心可能還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

禮尚往來,他可能通過自謙,召喚別人對自己家人的讚美,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畢竟,自己認可可能出於私心,別人的評價更加令人信服。

如果他真的不認可自己的家人,他反而不會在人前主動提起,避免被好事的人肆意評價,反而給自己帶來尷尬。

所以,父母在飯桌上出於應酬的目的,通過貶低自己孩子,來襯托讚美別人孩子,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也是入鄉隨俗的正常表現。

只是,隨著時代變遷,傳統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一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習風舊俗,可以做一些改良,或者直接淘汰。

新時代的年輕人,自主意識更加強烈,不願意作為父母的附庸。他們在參與社交活動,希望可以得到更平等的對待,不想被人隨意評價。

現代父母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注意分寸,不要因為家長的身份而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

如果孩子不喜歡這種傳統的溝通方式,家長應該避免使用,或者事後和孩子坦誠溝通,消除孩子心中的不滿。

尤其對於敏感而且不夠自信的孩子,父母更是要有所顧忌,盡量繞開這種話題,避免因為這些禮儀套話,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當然,年輕人也要理解父母的處境,不要過於注重自我感覺,而無視正常的社交常識。你可以在心理上拒絕接受,但不能因此懷疑父母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援。

理性的講,既然你是乙個中中國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應該過於排斥,學會入鄉隨俗是更現實的生活態度。

否則,你將來在很多社交場合,會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會被人誤解和疏遠,給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帶來額外的煩惱。

所以,家長要照顧孩子的感受,少用這種方式來溝通交流,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真實用意,不用過於糾結字面的意思。

8樓:

這是乙個世世代代言傳身教的問題,因為爸爸如此、爺爺如此、爺爺的爸爸如此、爺爺的爺爺如此。

內在邏輯則是咱們華夏子孫骨子裡的謙虛謙虛過度謙虛和對驕傲的恐懼,這是集體社會價值觀的產物。

雖然父母和他的父母一樣,總稱讚別家孩子貶低自家孩子,但題主卻可以從自己這代開始,轉變這過度謙遜的優良傳統,畢竟時代不同,咱們這代人是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

9樓:好學的西

答:源自焦慮以及家長的寄託。

比較的本質是對孩子的否定。雖然家長只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向更好的榜樣學習,是一種激勵。但這句話背後其實隱藏著的態度是:

「你不夠好」、「你比別人差」、「爸爸媽媽想要的是別人家那樣優秀的孩子,你還不夠」。這是一種對孩子的否定態度。

孩子不僅僅感受到的是一種比較,同時還有來自父母的否定和拒絕,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為「期望效應」,主要講述的是期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我們往往容易忽視的是,「期望」不止有正向的、積極的期望,還包括負面的、消極的期望。

這種負面期望限制了孩子更多的發展可能性,讓孩子一直囿於「我比別人差」的怪圈,無法跳脫出來,影響孩子的成長。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對能夠做好某件事情的信念)會降低,做事情畏畏縮縮,非常害怕自己做不好,人際交往中也會比較自卑,缺乏探索和創造的精神。

綠蘿心理|為啥不要跟孩子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以上。

10樓:煙斗老夏

這是父母在知識和素養上有所欠缺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

所有的父母,都會驚奇於自己孩子嬰幼兒時的快速成長,也就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神,以為自己的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卻不知道,任何乙個健康的孩子,在嬰幼兒期都有乙個快速成長的過程,都會出現快速成長的現象。

而當孩子稍大後,個性化開始出現,孩子之間有了差異,並會逐步擴大,也就是說,你會忽然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些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由此就會形成心理落差。若家長們不知道這是一種由基因和環境所導致的必然,就會出現各種焦慮,如盲目報各種培訓班,如採取強制手段讓孩子學習,還美其名曰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還有可能恨鐵不成鋼責備孩子。

家長的這類行為,凸顯的是家長在知識和素養上的欠缺。

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乃至快樂學習,家長就要多一點常識,多一點素養,就要理解這種差異性是一種必然。

這裡之所以提到素養,指的是家長的職責之一是要發現自家孩子的特長,並構建乙個讓孩子的特長充分發揮的環境。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家長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雞湯語:

孩子的狀態來自於家長的心態。誇別人家的孩子,可以,但請別貶低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與你有半世緣,不要苛責,不要打罵,要好好珍惜。

11樓:趙大寶

因為水平有限,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什麼更好的誇讚方法,拿自己孩子對比簡單粗暴。作為孩子,要有「我爸媽拿我來誇別人時的對話就像跟理髮師聊天一樣是毫無意義的」這種覺悟。

掌握了這個方法,不管是童年還是以後進入社會,都能更好的避免你鑽牛角尖,因為說的人隨口一說,聽的人隨便一聽,你就不必太往心裡去了。以後工作中遇到剛好憋著一肚子氣沒地方撒的上司,生活中遇到暴脾氣戀人,你這樣事事都要「受到理所應當」的尊重,怕是會吃到更大的虧。這不是讓你變成「討好型人格」,是讓你在底線範圍內,更圓滑的做人。

12樓:快樂搗鼓屋

先自我檢討,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夠好。

而我認為做人應該謙虛一點,在人前總說自家孩子某某方面不如你家孩子,有時候甚至是當著孩子的面如是說。

了解了很多關於育兒的知識後,才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性格和成長都很不好,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做任何事沒有自信心。

上學後,老師讓孩子擔任一些職務,或參加一些活動,他總是跟我說,媽媽,我不行,肯定做不好。哪怕再多的鼓勵,他也不願去做,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慢慢地,我看到了孩子的變化,比以前更有自信,並敢於挑戰一項新的任務,哪怕結果並不盡人意。

育兒這條路還很長,我會一直學習下去。

13樓:清湯掛麵

大部分是出於謙虛客套拉近乎,嘴上說說而已,別太當真。並且潛意識期待:我都誇你家孩子的,你是不是也該夸夸我家孩子啊。

還有一部分是因為遠香近臭,盯著自己孩子的缺點,看著別家孩子的優點。

14樓:qiong yuan

這是一種中國式社交的虛偽罷了。我心裡是不太喜歡這種社交的。

我是不玩這一套的,尤其當孩子面的時候。別人當面誇我娃怎麼怎麼好,我也一定努力誇她娃,但絕不貶自己娃。有時候詞窮了只好報以「微笑」,不再繼續回誇。

頭幾次對方會有點詫異「這人怎麼不按劇本來」,久久之就沒有人再玩這套了。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家長?

一顆蘋果 我覺得你的想法非常正確,不光小孩子應該比,大人一樣應該比,其實很多人對父母有乙個文化上的權威認識,這是乙個很大的錯誤,要知道你的階層和文化會限制你的認知,不成功的父母幾乎都沒辦法培養出成功的孩子,很簡單,他們自己活了半輩子都沒搞明白怎麼成功,所以不要盲目迷信父母那套話,這年頭,老師說話都是...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要學什麼父母都是答應的,為什麼我想學什麼父母都會拿這個當把柄一樣控制我不讓我學?

窮人沒辦法,他們首先得生存,跟別人不一樣。你跟其他孩子唯一的相同就是坐在乙個教室裡上課,這也是我們國家才做得到。好好努力吧! 嵐的小蠻腰 哈哈,消消氣!不要生氣嘛,我跟你說,你父母的這種做法其實也沒啥奇怪的。畢竟出生年代,成長經歷等等不同,所以你父母有的想法可能在你看來很奇怪,同樣的,你的有些想法在...

為什麼自己的父母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沒有iPad上網課給他們買iPad,而自己想要東西卻說沒錢不買

憨小楊 可能您的母親不完全放心你吧,我今年十五歲,和您一樣經常和母親因為經濟問題開銷而鬧彆扭,我覺得使用電子裝置並不會影響成績的高低,改變成績高低的是我們的好學心,加油!良好的心態會幫助你的,既然現在不允許,那就爭取機會,在大學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它! 根據題主描述,這樣的老媽我真是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