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幾歲才有能力學會情緒管理?

時間 2021-05-31 18:03:29

1樓:白露為霜

我感覺會說話懂思考的時候就應該試著管理情緒。管理情緒本身就是一種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通過思考能知道歇斯底里,亂喊亂叫,抱怨不能解決好問題,這個時候就應該動動腦子考慮一下,如何讓自己在與別人操持友好的同時而又讓自己的心情走出陰暗。

自我管理最後都會成為自己的乙個習慣,喜歡的形成應該越早越好。成長的道路上有好習慣的孩子總是能走的穩妥些。

2樓:完形教育

腦神經學博士告訴我們:大腦的每個部分,都掌管某一種功能。

其中理智腦,負責掌控情緒。

動物腦,負責本能反應。

從科學上來講,理智腦要到35歲,才能發育成熟。

所以,與其希望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能力,不如,家長開始學習,你說呢?

3樓:康康媽媽

很多大人都不能很好的做到情緒管理,就要孩子做到,對孩子是不是太苛刻了。還要具體到幾歲就有能力做到情緒管理,恐怕問這個問題的家長採取的是精英教育吧(無意冒犯)

其實我特別反對有一種觀點,當然這種觀點多是西方育兒書傳達出來的,就是量化孩子的成長過程,比如:幾個月可以喝水,幾個月吃多量的奶粉,幾個月吃鹽,多少個月能玩積木,多少個月長多高長多重。

就好像寶寶的成長是一台被精密設計好的機器一樣,到了某個時間才能做某件事,到了某個時間如果還不能做某件事就出現問題了一樣。

我特別理解新手爸媽的育兒焦慮,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了大量的準備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我也曾是這個大軍中的一員。我也會因為我兒子稍稍落後於成長指標而焦慮自責。後來我想,孩子的成長是乙個人性化個性化的事情,我們一直在說個性化教育,怎麼在成長的時候就要一刀切了呢!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共勉

4樓:安娜下午茶

首先,人得有健康的情緒體驗和表達能力,知道表達情緒是安全的,被接納的,他才會意識到情緒可控。如果父母不能創造這樣安全,接納的環境,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情緒管理,還不如說是父母單方面的情緒控制。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並不是乙個教授「情緒管理」技術的好時機。父母要給孩子時間,空間表達感受,然後再去引導他認識自己的情緒。如果不傾聽就教育,就會形成壓制,造成孩子因為畏懼權威不敢表達自己,得不償失。

引導而不催促,觀察而不評價,耐心等待孩子長大。成長是主動行為,拔苗助長,後患無窮。

5樓:一葉淨心

這得看人,有的大人,七老八十了都沒學會情緒管理。

當然,孩子渡過三個人生的叛逆期後,情緒會趨於穩定。但是有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而得不到疏導的話,這輩子都很難有穩定的情緒。

但,樂觀的我們,怕什麼情緒問題,只要自己過得舒服,不犯法,偶爾發洩一下情緒也是人之常情。

6樓:簡丹

在人格特質中,每個人都具有容易滿足的特質,孩子也不例外,在和父母的互動中是很容易滿足的,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自身的欲念和滿足感就會產生矛盾,這時家長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來引導孩子的情緒把控能力了。

讓孩子明白,不要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不能什麼事都想讓父母答應自己,來滿足自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要適當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循序漸進中,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領會了挫折的意義,在逆境中提高自己的閱歷,才能逐漸長成情緒成熟的少年。

這樣孩子才會懂得,成長並不意味著事事都一帆風順,父母的批評,老師的激勵以及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壓力和不開心,都可以增強自己的閱歷,讓自己成為乙個真正有能力的人,

7樓:睿睿媽專業育兒

首先情緒管理,和情緒認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孩子2-3歲就有了情緒認知,這是傷心,這是無聊,這是高興,但如果說情緒管理,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些成年人也沒有最的很好,所以說這個問題在於家裡的引導,無多大孩子無關,首先家長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能把孩子的情緒分離出來,第一認知自己的情緒,第二步學會接受,同時也可以閱讀些情緒管理類繪本圖書,幫助孩子認知,慢慢引導吧!先反思自己,由於孩子幼時,是和母親情緒共生的,他會分不清是母親的情緒還是他的情緒,所以要想孩子控制好情緒,媽媽先做好自己!

8樓:未來醬

我覺得主要是看有沒有人來引導孩子的情緒,控制情緒是可以教給孩子的,比如,當他大吵大鬧,你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可以用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想要什麼東西指出來。給他其他的選擇項,並且耐心安撫,告訴他這樣的方式是沒有用的,你不會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 慢慢的小朋友就可以理解並且學會。

養育孩子的過程最忌諱的就是他鬧你比他還鬧。以暴制暴是最不可行的!

9樓:李洲心理諮詢宜昌

情緒管理是人的基本心理功能,這種功能不是靠教育得來的,而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發展出來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出現無法耐受的情緒時,他的父母如果可以及時去安撫他,那麼孩子便會發展出情緒管理的能力,相反,如果父母不僅沒有安撫孩子,而且還指責孩子,孩子的情緒管理功能在發展的過程中便會受到阻礙。

比如,孩子因為某件事在哭,父母不僅不去安撫他,還去對孩子說,不許哭,再哭就不要你了,這樣便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管理功能的正常發展。

10樓:孤獨星球

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不是在某個階段一蹴而就、突然形成的。

從孩子嬰兒期開始,養育者能否及時的回應嬰兒的要求,就奠定了孩子未來情緒管理能力的強弱。

因為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哪怕是雪糕化掉了沒吃著、奶瓶自己喝不好、襪子自己穿不上,這些小挫折就等同於他們眼下的全部世界,造成情緒上的崩潰就像成年人突然丟了賴以生存的工作,失去了至親的人…

所以,養育者及時的安慰,並且接住孩子的崩潰情緒至關重要。

這會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明白,原來事情總是會有其他辦法,不至於到了無可挽回天塌地陷的地步。

這樣,他們的情緒就不那麼的容易失控,而是可以很好的自我掌控。

生活中很多性格淡定的家長都會培養出情緒穩定,掌控能力強的孩子。

所以,養育人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11樓:王鳴語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因為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物件。

所以你問孩子多大能學會,不如問問自己有哪些狀態是讓孩子模仿到了。

12樓:風鈴草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些孩子的心智成熟早一點,有些孩子的心智成熟晚一點,早一點的就能早一點領悟,反之就會晚一點,還有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教育。言傳加身教加孩子一點點的成長,不知不覺孩子就慢慢學會了。記住,關鍵還是家長的態度。

13樓:蛇喰YumeKo

真的很難說。有的人一輩子到死都不會。對於孩子來說這個要求太高了。孩子連自我認知,自覺意識都還幾乎沒有,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14樓:楊光明說

孩子的情緒是受大腦的「邊緣系統」控制的,而邊緣系統的發展,自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了。所以,孩子的情緒與情感管理要從出生就開始。

15樓:塞卡兒經

青春期的時候。

青春期以前基本不用學。因為青春期以前的孩子如果出現情緒問題,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養育者的原因。青春期以前的情緒管理主要是針對養育孩子的人。

只要養育者的情緒管理做得好,孩子的情緒管理就不會出問題。

青春期以後,孩子情緒變得敏感,思維變得活躍,對自我開始認知,會比較別人和自己的差距。這時孩子的情緒會出現客觀的較大的波動,有必要學習情緒管理,也最容易學習情緒管理。

有些孩子在童年期表現正常,但是進入青春期後變得過度叛逆或者過度抑鬱。在青春期時期出現極端心裡變化的孩子,其實都是在兒童時期受到了不合理的對待。例如過度指責,過度約束,過度放任,過度溺愛,過度幫助,過度控制,過度輸入片面價值觀,過度違反孩子天性的教育,等等。

這些壓抑和無助和反人性的經歷和潛在記憶在青春期被喚醒,以無意識的形式反映在青春期行為中,從而表現出各種「症狀」。有些被過度壓抑的人青春期「症狀」可能會推遲,嚴重的甚至推遲到四五十歲。

青春期可以塑造乙個人的成年,而童年可以塑造乙個人的青春期。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

央視紀錄片《鏡子》

16樓:中航國旅阿萍

我家娃現在2歲半,

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如,這個真好玩,好開心呀;我受傷了,好痛,媽媽抱抱我;你不可以拿我的東西,我會生氣的……

至於管理情緒,基本上傷心哭不會超5分鐘,表達理解,安慰,同時擁抱就可以秒停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家庭從小引導,沒有很明顯的分界線,主要是規則的建立和情緒的認知

當孩子幾歲離婚能傷害小點?

Mae 我覺得,離婚對於兩個當事人來說是一種持續的狀態,所以在孩子幾歲離婚跟傷害大小不完全成比例。可能更重要的是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以不用的方式向他們講述父母離婚的事實,同時盡量讓孩子的生活環境過渡得平緩一些,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不要把兩個人之間的恩怨講給孩子,不管是經過主觀加工的還是客觀的。情緒穩...

你想幾歲生孩子?

由兒要上天 壓根不想生孩子,自己這一世還沒活明白,再教育下一代不是不負責嘛。生孩子有哪些好處請問,別說防老防寂寞,人這一生終究是自己的修行,別啥都扯上別人 九月菟 很久以前我覺得晚一點吧,三十歲左右有了尚可的經濟條件可以考慮生孩子。現在真後悔生完了,如果一談戀愛就結婚生孩子,那麼現在娃都快上完小學了...

要怎樣的努力才有用?

G先生 有用有效的努力方式是刻意練習,因為有效的努力節奏很重要 有效的努力明確的目標很重要 有效的努力反饋很重要.如果你的努力沒有成效,不妨參照這5點看一下 1 刻意練習時,練習的節奏比時數更重要。比如每日練習精英特速讀2小時,比今天從早到晚練習精英特速讀8個小時更好。2 刻意練習時,練習時 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