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小孩打你家小孩,你作為大人該怎麼處理?

時間 2021-05-06 03:26:05

1樓:lily

宵夜男孩摸女孩林子的頭,林子還手的時候,宵夜男孩發現,立馬打回去,結果林子被打,但是卻沒有打到宵夜,然後林子就告訴老師,老師就罰宵夜站到中午12點。

2樓:miss菡萏

立馬上前去制止啊,必須教育打人的小孩子不能打人啊。同時檢查自己孩子,要是沒什麼事,就讓對方小孩對孩子說聲對不起,如果有事,對方孩子家大人一定要到場去醫院檢查的。

3樓:

對方先動手,打回去;

對方家長不管,直接上去把打人小孩拉開訓斥,但是作為大人絕對不能對小孩動手,動手就輸了;

有什麼難聽的話全都可以彪出來,我們為啥要自己孩子忍氣吞聲,被人打了還要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看物件的,對方文明我們文明,對方野蠻我們野蠻;

如果對方家長持續不理不問,那就索性開罵,我見不得那種自己是個慫包卻指使孩子使壞的家長,非要把這種家長炸出來;

圍觀群眾愛怎麼說怎麼說,反正又不是他們孩子被打,什麼面子話都可以說,事情沒到自己身上站著說話不腰疼,此處點名那些年輕時就不怎樣,自己道德觀還不健全的人,現在倚老賣老站出來跟你講公道的老人。

在我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從來沒有灌輸過一件事情就是不可以動手,可以動手,建立在保護自己的基礎上,這點一定要跟孩子說明白,自己不主動動手,但是如果對方已經開始進行攻擊要保護自己,體育專案練起來,今後孩子還會遇見這種事,保護自己是第一要素,其他的再說。

4樓:

我小時候因為嘴欠,被補習班乙個小男生打過。當時應該是七八歲的樣子,我說他戴的帽子是螢光色的,看起來像清潔工人,不知道怎麼就觸及到他的心裡防線了,他突然站起來,在教室找了根長木棍,指著我的臉問我「你再說一遍?」,當時我心裡很害怕,但周圍很多小朋友在圍觀我們,顧及到面子,我就故作鎮定地大聲重複了一遍,然後他就開始用棍子打我,雖然他是小孩,但是力道挺重的。

我哭著跑回家之後發現被他打的地方都紅了,我爸知道之後氣瘋了,工作都扔了就拉著我回到我們補習的學校,問我是哪乙個打了我,當時他們還在上課,我指了他,我爸就進去把那個男孩用單手揪出來,我記得那個走廊很長,男孩一直哭試圖往後跑,我爸就死死抓住他拖著他往出走,走到外面,我看到我爸把那個男孩打的特別慘,輪著飛那種,還打了好幾個巴掌,特別響,同學們也全在圍觀,那男生哭的聲音像狼嚎,我爸乙隻手拽著他衣領另乙隻手指著他鼻子吼「你以後還敢不敢了?」,那男孩就一直哭著喊「不敢了不敢了」,然後校長啥的就去拉架把我爸拉回來了,對我爸進行思想教育。總之童年發生的大部分事情我都回憶不起來了,唯有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它對我的影響是好是壞我也說不清,只是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底氣了,我覺得在外面受到委屈沒關係,我的父母可以保護我,所以很有安全感。壞的影響可能就是它在我心裡埋下了一顆暴力種子,讓我知道在某些情況下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5樓:可樂

應該找到孩子的父母解決,大人就要有大人的理智,不應該讓孩子解決,也不應該解決人家孩子。我聽說讓孩子打回去的有兩個起源,乙個是楊瀾,乙個是李湘,自己體會。

6樓:Eleven豐收媽媽

如果我在場,就先看我家小孩是怎麼應對的。再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

1、一般他會打回去,因為我兒子屬於身強力壯、有點彪的,也比較有自我,公平起見,會還手。如果他們一來二去,就氣呼呼地散了,我也就看著,不說啥,頂多問問原因;如果打得厲害,有危險,就上去拉開,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因此:

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會太早干涉,也不會替他去解決;允許他傷心委屈,難免的,等冷靜一點就問清楚來龍去脈。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對的,下次可以更好的,吸取下經驗。小孩之間的衝突,都是正常的,但對孩子來說,每一次衝突,都是一次學習,比如,你沒和別人商量就拿人家東西,人家自然打你,打你是不對,但你要學會用嘴巴商量。

孩子的認知需要拓展,很多時候,知道了,也就做到了。就看我們怎麼「講道理」。如果用了很多方法講了沒用,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制力需要鍛鍊,那就在家跟他演示好的行為怎麼做,一點點進步。

2、如果是比他高、比他大的孩子打他,他也有可能不還手,憋屈著,那我就會更多安慰,抱緊,擦眼淚,直到平靜一點,可以回答我問題了。不會責怪,小白兔遇到大獅子,不還手是聰明的表現。但我會讓他下次,注意這樣的小朋友可以提前避開點,提高社交中的「敏銳度」,我兒子屬於比較大條的,有些時候,一些愛衝撞、霸道、有攻擊傾向的孩子,其實可以提前預防,有些小孩就很機靈,嗅到危險的味道,就會提前離遠點。

我會教孩子辨識這樣的「訊號」,提前「拒絕」這樣的危險性,是我們離開,而不是逃跑,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我不在場,比如在幼兒園被打了,回來告訴我,我會按下面步驟來:(我自己是兒童教育從業者,研發家庭教育課程的,平時給父母上課比較多,為了節省時間,盡量簡潔,略顯幹,請包涵哈哈)

我發現,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的父母,一定不是「會教還手「的父母,否則,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會問這個問題的父母,內心很糾結啊:好想憤怒反擊VS又覺得反擊不對;好生氣VS又怕打不過;好委屈VS又怕受更大報復;好想文明溝通 VS 又發現總被不文明對待……到底我們要如何應對「被傷害」?

每次面臨這個問題,包括在我自己孩子身上應用,發現了終極答案也許是:不向「受害者身份「認同,而去找到更舒適的「心理社交地位」。

什麼是「受害者身份」?就是無論你是否還手,你都覺得自己「無法拒絕傷害」。覺得自己處在且總是處在「被傷害「的地位,唯一能讓你「免於傷害」的辦法就是對方不再傷害你。

所以,「受害者」的情緒遙控器,是放在別人手裡的,除非你們不再對我「施害」,我才能好。對於「我是否受傷害、受了多大傷害、什麼時候能好」這件事,完全是由你們決定的,我個人沒有評估傷害、否定傷害、拒絕傷害的能力。因為,和你們相比,我太弱小了,我的反抗太弱小了,他們都不聽我的,不跟我道歉,我告訴老師,老師有時幫我,有時連我一起訓,更何況,他們還是不道歉,或者不由衷道歉,還會欺負我,我總要求他們改變對我的態度和方式,但他們卻總不改。

好生氣!好委屈!

那什麼是「心理社交地位」?它不是一種現實地位,「你是班長我就怕你那種「,而是一種「心理上的地位」,總能站在「主動方「尋求權利,能夠拒絕和放棄「不尊重自己的人」。不容易被欺負的兒童,感到憤怒就大聲反擊,但很快恢復平靜,不會覺得耿耿於懷,甚至自己是受害者,因為已經用某種力量反擊過了;感到對方打不過,恐懼時,也不會愣頭青還擊,自然是哭泣躲遠一點,但內心是可以佔在主導地位的,就是:

「是你不對,我不跟你玩!」而不是「你好恐怖,我太弱小,只能我逃跑。」———是拒絕、放棄別人?

還是委屈、逃跑?決定了乙個孩子的心理社交地位。

所以,如果你不在場,孩子被打了,下面具體建議給你參考:

1. 第一時間保持好奇,問開放式問題,還原現場,比如「他是不小心的嗎?當時他說了什麼嗎?

之前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不高興了嗎?」可能一兩句,既了解了一點事實,又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切。而不是直接說沒關係,。。

然後根據嚴重程度走下一步。我不會直接說:沒關係,別放在心上。

可能孩子本來要說的話就一下子被堵住了,小時候經常憋屈長大了也會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只有委屈感受被父母看見,孩子才能感受好起來。

2.避免誇大孩子「受傷體驗」,更要避免使用「你被傷害了」「你被欺負了」「他傷害了你」「他故意欺負你」,這樣帶有明顯指向性的詞。轉換成描述情景和情緒的共情短句:

「你當時很不高興」、「你沒想到他會那樣,有點突然,有點疼」、「他沒有說道歉,你感覺他是故意的」、「你要求他道歉,他卻做了鬼臉,你很生氣「等。可以向孩子解釋:如果這個小朋友經常這樣做,一定是他內心經常不高興,他控制不住要這樣對別人,不是針對你,如果你不上鉤,他可能就去惹別人了,就像釣魚一樣。

3. 常規的引導是:

1) 大聲表達自己的立場——「你幹嘛?!你打到我了!你要跟我道歉。」

2) 如果對方不主動道歉,且還這樣,我們就要加大氣勢預告自己會反擊——「你已經第二次弄到我了,如果有第三次,我會還手的!還會告訴老師!「

3)如果對方還是不道歉,甚至變本加厲,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時候,如果你太生氣了想還擊,哪怕這時候你動手了,媽媽也不會怪你。如果你不想還擊,或者你有點怕,你覺得你打不過他,你不還手,媽媽也不會怪你,你可以去告訴老師,或者可以選擇「離他遠一點」,不跟他玩;默默的離遠一點,或者表達你的拒絕。「

4)是否還手,由孩子自己決定。因為我們充分相信孩子知道「動手是不好的行為「,我們的責任當然是:引導孩子用語言溝通,但再三溝通無用的時候、必要的時候,允許孩子作為乙個孩子的本能的還手衝動。

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控制自己的言行固然是教育的方向,但孩子的世界,不能因為「氣急了還手「,就被上綱上線。否則孩子就會過早成為乙個克制的小大人,更可怕的是他用「只能動口,絕不動手」去要求別的孩子,那勢必會和「只喜歡動手」的孩子槓上。這種「欺負與被欺負」的互動模式,才是我們要警惕的「被欺負」的根源。

4. 可以要求對方道歉,但不強求,因為要求道歉是我的事,道不道歉是你的事。我可以決定的是大聲反擊,要求你道歉,如果你不道歉,我就知道,是你不對,我改變不了你,我可以改變我自己的態度,就是離遠一點,表達「拒絕和放棄」,建立讓自己舒適的「心理社交地位」。

5.告訴老師,這件事,可以做,至少表達一定程度的震懾力。但不是任何事都要告訴老師的,否則會被貼上「喜歡告狀」的標籤,也無形中給孩子傳遞了「你幫不了你自己「的觀念。

父母要做的是,告訴孩子:自己先用上面的辦法保護自己,再根據「疼痛和受傷部位「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告訴老師。比如,如果是非常疼、疼到想流眼淚了、出血、腫了、挪動不了,或者撞到頭、眼睛、肚子等,就必須告訴老師;如果只是一點疼、碰了一下肩膀、撞到你但你很快能爬起來等,這樣的就可以自己處理。

每個孩子都會根據自己的個性、對方是誰,有本能的反應,我們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當下的反應,優化他的處理方式。柔弱一點的,心理上給點力量;強悍一點的,行為上明確界限,言語上加強引導。

最後,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被大人尊重對待,

只有「沒被大人欺負過的孩子「,才不會被孩子欺負;

只有「沒被大人欺負過的孩子」,才不會去欺負別的孩子。

如果別人家小孩在你眼皮底下欺負你家孩子你怎麼辦?

新高峰2017 我感覺類似的事情和大人之間發生矛盾處理思路一樣,就是冷處理為上,避免事態公升級為上。有的家長主張打回去,我的顧慮是真打起來,後果難以預料。所以,我感覺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保持警惕,及時觀察。觀察玩伴裡是不是可能有比較麻煩的,然後及時去化解和規避。因為混的孩子的背後大概率是混的家長,出...

別人家小孩拿我家小孩的玩具玩,卻拒絕跟我家孩子玩,怎麼辦?

過河卒 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自己孩子溝通。看孩子是否願意,孩子願意的話不予置評。不願意的話鼓勵孩子爭取自己的權利,絕不後退。但是孩子的問題孩子解決,對方家長不出面,作為家長盡量避免插手其中。要讓孩子認識到不管什麼時候都需要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 明月808216 這次給他玩。孩子嘛,不能從他手裡硬搶不是...

聽到別人家小孩一直哭會很煩,將來聽自己小孩一直哭也會這樣嘛?

Yoly 我完全不會我甚至之前沒那麼討厭小孩 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儘管他長的很可愛也不能彌補我對他哭鬧和哼唧的厭惡我真的 太討厭小孩了 我討厭所有不能正常溝通的事物 生孩子是我最後悔的事 但我並不後悔結婚享受婚姻但被孩子折磨 EvaEva 不一定我以前聽到別的小孩哭就很煩躁,現在自己當媽了,女兒七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