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大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5-05 20:49:18

1樓:Bonnie

會在更早的年齡便對人生有更多思考,因為在生命伊始的時光就看到生命快要消逝之人的生活。

幼兒和老人是兩種合理跳脫社會框架的人群,在他們的生活裡沒有現代社會的任何規定,沒有生存壓力,沒有所謂的社會價值目標。所以他們的生活是非常純粹的,不被各種規定束縛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生命的意義也變得格外重要,除去花裡胡哨的社會地位,金錢,關係網,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通過觀察老人的生活,孩子會很清晰的看到每個人的終結。我小時候總聽老人說人這輩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到最後才意識到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確當今社會中所推崇和追求的一切事物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如果這樣生存的意義又是什麼,又有什麼是死也無法奪去的,能讓人與世長存的呢?

我認為這些思考是和父母相處時很難接觸到的,父母的年齡一般都決定了他們是入世者。孩子是出世者,即將為入世做準備;而老人則是在入世者身份中逐漸脫離,慢慢回到他們童年的身份。父母則是正在其中,無法抽離也無法回首童年。

2樓:鹽選生活館

早期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十分重要,如果在這個階段有所缺失,很有可能給孩子的心理健康或人際關係帶來不良影響。

但考慮到現實情況,有些夫妻在生孩子後,受到客觀現實的制約,無法親自帶孩子,需要將孩子放在自己的父母或其他親戚那兒一段時間,比較典型的如農村的留守兒童:父母去外地打工,而把孩子留在老家由親戚照顧。這種情況就是寄養。

在臨床心理學的實踐中經常發現,早年有寄養經歷的來訪者,會表現出情緒不穩、人際敏感或內心缺乏安全感等問題。

許多時候,被寄養長大的孩子會存在心理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寄養本身就很有可能與在情感上忽視孩子的需要有關。

比如,不是在計畫之內懷孕,夫妻雙方在經濟上或客觀現實上親自撫養孩子存在一定的困難,孩子不是被期待誕生的;在選擇寄養物件上,沒有認真考慮,只是把孩子丟給某個親屬敷衍了事,而親屬本身帶孩子的意願不強,或和孩子父母存在潛在的矛盾關係;不親自撫養孩子本身也有可能說明為人父母在責任心和愛心上有所欠缺。

雖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寄養和上述情況的關聯性確實比較大。為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長考慮,父母最好還是能親自照顧孩子的成長為好。但是,如果確實受到客觀現實限制,無法親自撫養孩子,那父母該如何去做呢?

實際上,寄養本身並不一定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響,如果能遵循一些原則去做,也會將潛在的傷害降到最低。

首先,在選擇寄養物件時要慎重考慮,務必選擇真正愛孩子、有愛心與責任心的寄養物件撫養。寄養物件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穩定地帶孩子,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3 歲之前)。

其次,孩子父母要和寄養物件保持良好的關係。

再次,當孩子重新回到父母身邊時,寄養物件能夠坦然接受而不是難以割捨。避免出現寄養物件和父母潛在爭奪孩子情感的問題。

最後,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時,父母可以重新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舉個例子,電視劇集《甄嬛傳》中,甄嬛將女兒朧月交給沒有孩子的敬妃撫養,敬妃將朧月視同己出,非常疼愛。但幾年後,甄嬛重新回宮,希望將女兒接回身邊親自撫養時,朧月已經和敬妃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敬妃不願交出朧月,為了能留朧月在身邊,一向與世無爭的敬妃設計陷害甄嬛。

甄嬛知道實情後,體諒了敬妃對朧月的依戀不捨,把朧月留在了敬妃身邊。敬妃感激甄嬛,兩人重歸於好,朧月也因養母敬妃感念甄嬛,而逐漸和生母甄嬛重新建立起依戀的關係。

電視劇集不是真實例項,但也能說明乙個問題。如果當孩子重新回到父母身邊,會給寄養物件帶來強烈的喪失感,那麼,可能會不利於孩子重新和父母建立依戀關係。

在另外乙個現實案例中,一對年輕夫妻出外打工,孩子交給在老家的奶奶撫養。奶奶是乙個很好很安全的依戀物件,養育過好幾個親戚的孩子很有經驗。在農村,親戚鄰里聯絡緊密,奶奶並不在意幾年之後孫子離開自己,回到兒子和兒媳身邊上學。

當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時,也能逐漸與父母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

孩子如果能在一開始和寄養物件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同時感受到寄養物件和父母關係的融洽、相互支援。並且在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時,父母重視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重新接納和信任自己,父母和孩子經歷重新建立感情聯結的過程,那麼,孩子與父母之間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

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會和照顧者之間形成情感上的依戀。

嬰兒在情感上依戀照顧者,照顧者也會在情感上依戀嬰兒。

3樓:

我恨我的奶奶。

我在乙個沿海的小城市裡出生和長大,儘管這裡是省會城市,但並不發達。爸爸媽媽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我一直是奶奶帶大的。但是她只是讓我長大,在我人生成長的路上沒有半點益處。

小學的時候家裡條件非常差,每天回到家裡只能電視機裡的聲音和奶奶無盡的嘆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得不愛笑了起來,走路總是低著頭。

無論什麼時候在家裡面,總是能聽到奶奶在講錢的事。奶奶總是喜歡說,自己非常渴的時候在外面連一塊錢的礦泉水都不捨得買,說完還裝作十分得意的樣子。

有一次放學路上買了一瓶可樂,被奶奶發現了,奶奶直接抓著我去買可樂的地方退錢,我只記得當時退錢的時候旁邊的人很多,我的臉上很痛,奶奶喊叫的聲音非常大。

於是我慢慢開始自卑了起來,我走在外面總是低著頭,總是覺得自己是個爛屌絲。儘管如今的生活條件和以前相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自己在別人眼中看來十分優秀,可那份自卑早已深深的埋入了心底。

每當看到同齡人自信的目光,自然的行為舉止不禁讓我十分羨慕,這份自信我可能永遠都得不到。現在我的動作,表情,甚至神態完完全全都是我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練出來的,因為我只有在低頭的時候才是最自然的,儘管可能練出來的表情在別人看來像是真情流露。

無論怎麼樣,我是乙個心理上的殘疾人,那份自卑在我的心裡發芽,我知道我可能因為童年帶來的這份自卑會讓我永遠抬不起頭,無論我今後得到什麼

4樓:哈哈哈

作為從小被奶奶帶大的我來說:

首先,我的奶奶可能跟其他慈祥和藹的奶奶不同,她比較強勢且嚴厲。奶奶小時候沒讀什麼書,所以對我要求極高,而且是打擊式教育,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特別自卑且有種想死的感覺。還好我有時候特別沒心沒肺,可能睡一覺就會舒緩自己的情緒。

其次,我作為乙個女生,小時候一直奶奶帶的,我直到上初中才有上廁所(小便)要用紙的意識。我奶奶從來沒有教過我這些,是到初中暑假,我媽看見了,才一直要求我。小時候我也從來不知道月經是什麼,什麼時候會來。

第一次來例假時,我以為自己得了絕症。

最後,我覺得打擊我的是,我爸爸媽媽會把我弟弟帶去跟他們生活,在他們那邊受教育(我爸媽在廣州定居)。而我從小忍受一年兩次的分離,我從小就很嚮往大城市,而不是窩在小縣城。我不想像乙個鄉巴佬一樣,連鞋牌子什麼都不知道。

我弟初中就能穿上jordan耐克,我初中還不知道這些鞋的名字。有時候,我真的很自卑。

我以後生了孩子,絕對不會讓孩子離開我的城市,我懂那種失望和傷心。

5樓:那年花開你不在

在中國有幾個是父母一手帶大的?少吧?多數應該都是老人帶大的,而且都是老人帶不了才實在沒辦法的讓父母帶大。

父母又有什麼優勢呢?

有一把子力氣和好過老人的精力

但劣勢也很明顯,不用我細說了。

老人帶大的孩子心軟!有同情心,這是真的。

6樓:遠兒

我也是爺爺奶奶帶的,我爺爺也是老紅軍。如果今年他還活著,那已經87歲了,他也會在電視劇集面前看抗戰勝利的閱兵。

他是很正直的人,永遠相信共產黨,褪色的軍裝總是整整齊齊,他死之前跟我說,奶奶是最能幹的,什麼都會做,我愛他們。

所以沒有什麼不同,我覺得我更善良。

7樓:

哈哈,可以參考下蕭紅的《呼蘭河傳》

我就是爺爺爺奶奶帶大的,比起爸爸媽媽我更喜歡爺爺奶奶一些 。

因為他們的緣故,從小比較節約。

8樓:

我感覺知乎的世界和我所在的世界不是同乙個世界

我所看到的某些答案裡面的情節就像是電影,電視劇集一樣

這些答案不夠真實啊,難道我所在的世界是假的?

9樓:luckycoco

我是很慶幸我被老人帶大的。我媽自己都還是個孩子,而且不會做飯很沒有耐心,我爸也差不多吧。我生下來就給外公外婆帶吧,我現在也和他們話比較多感情也更好。

我從小都是我好好讀書以後孝敬外公外婆,我爸媽我奶奶都不在我考慮範圍內,哈哈。

幸好我外公外婆特別外公是個思想很先進的老人,從小補課畫畫班都是他給我報的,我媽週末來就是帶我玩,也從來不關心我學習。我外公對學習抓得很緊,而且他數學還蠻好的,我小學基本都是他教我的,考的也不錯。而且很尊重我想法,我當時想走藝術類,我爸死活不肯覺得藝術類沒出息,我媽也不懂藝術類好不好就就不發表意見(她對讀書方面真的從不發表任何意見,只要我把該考的考出來就行)。

我外公外婆很支援我說你擅長畫畫就去走這條路,後來就走上這條路考上了自己想讀的學校。後面我家裝網路裝電腦也是外公提出來弄得,他說我不能和社會脫軌。哇,真的好感動,在我那時候很多家長初中都不會給家裡裝電腦裝網路擔心影響小孩學習。

反觀我爸媽,我爸就是那種聽同事小孩讀什麼我就讀什麼,不會從我自身來考慮適合我的專業學校,而且他工作忙我也見不了幾次面更不可能他來管我學習啊啥的。我媽就很喜歡玩,也對學習不上心,而且沒耐心,之前她教我游泳,然後兇的嘞,直接讓我有了心理陰影後面就再也不讓她教我任何東西了,我游泳也沒學會。

所以還是很感激我被外公外婆帶大的。就是很多方面的確會很像老年人,比如喜歡吃清淡的菜,喜歡早睡早起。

10樓:

我對這個問題很矛盾,因為如果當年是父母帶大,我可能遠不如現在,同時,因得到父母照顧現在的一些性格問題可能不存在,但必定會因為父母的影響出現另一些問題。

具體來說,我童年從2歲到14都和外公外婆住一起,每週末回父母家,沒去過幼兒園,一直不太會和同齡人相處,和父母表面親密但心裡挺沒有一家人的感覺。

外公外婆因為老人家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每天的飲食十分單調,導致我小時候兩三個月就生病一次,初二之後和我父母一起住,我媽每天換著花樣做飯,我身體才慢慢好起來。外婆每天照顧我的起居,老人喜歡給小孩穿很多等等這些事情就不用提了,我外婆是那種心裡非常悲觀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心理上特別依賴別人,她最常說的話就是「這有什麼用」,她去做身體檢查,本來沒有任何問題,她會覺得自己病很重在家裡天天哭,後來外公去世她得抑鬱症,才意識到她這麼多年心理狀態一直有問題,她性格的這方面影響我很深,所以我悲觀,受到挫折之後會消沉,對身體健康過於緊張。外婆對我的生活照顧的很好,但無時無刻不在嫌棄我帶著我爸的基因,說我腿粗鼻子塌鼻炎流鼻涕很邋遢等等各種,好在我是個心大的小孩,這點倒對我影響不大。

反觀我父母呢,對我的教育基本等於沒有,喪偶式育兒的極致版,我小時候對我爸就沒啥印象(大概就是背景的樣子),我媽則是控制欲極強,我離家上大學之前不允許我自己挑衣服挑鞋子,後來自己生活反而不會做選擇了,和男朋友點個菜能把自己急哭(一開始)。他們輔導功課就別想了,天氣不冷的時候週末晚上在外面打牌,人緣不好,總是把別人想的很壞,容易斤斤計較脾氣大,對自己做得不對的事情從來不承認,生活習慣非常不好。

所以好像我不管是誰帶大都不樂觀,不過還好有我外公。老人家當年保送上大學(50年代),還做過一段時間廠長,比我爸媽有文化,三觀正。從我小學一年級開始輔導功課一直到初二,帶我鍛鍊身體監督我各種生活習慣。

他也有老人的固執和只關心學習成績的問題,但是那個年代,如果沒有他我可能連重點高中也去不了,更別提後來去top2讀博了。

我不知道要不要感謝父母當年把我扔給外公外婆,只能說陰差陽錯我避過了一些東西,被動接受了一些,但總的來說老人帶對我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但如果是我,我堅決不會讓我父母給我帶孩子。

老人帶大的孩子與父母帶大的孩子區別是?

是小可愛呀 其實父母親自照顧會更好一些。我就是外公外婆帶大的,但是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屬於父母生下來不要的,外公外婆兩位老人心善把我養大。小時候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對父母充滿了怨恨,但長大了就覺得他們在我的生命中本來就沒什麼存在感,我應該把他們當做生命中的過客和陌生人就行了,好好孝順外公外婆才是真理。所以...

你或你的孩子,是奶奶帶大的,還是姥姥帶大的?

老王十三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只問皮,不問裡。不論是姥姥看還是奶奶看,如果可能,請問一下孩子的意見。孩子如果會表達,他會告訴你的。現在有一部分孩子是由奶奶和姥姥輪流看的。於是很可能就出現了乙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奶奶看時孩子乖巧懂事 姥姥看時,孩子小怪獸惡魔 壞孩子 或者反過來。所以說,如果有可能請給孩...

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和從小由爸媽帶大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凝蜜 出生沒多久到五歲都是外婆帶的,之後就跟著我爸媽了,心裡對外婆比較信賴和依戀吧!可是五歲之前又不太記事所以跟外婆也沒有很親近,跟父母也不親近,話很少,直到現在單獨跟我爸或者我媽在一起都會覺得有點尷尬. 大概就是懂事得很早,長大後和父母很難親近。最信賴和依靠的是朋友。最掛念的是爺爺奶奶。對父母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