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啥喜歡把嬰兒隔著襁褓捆著,把嬰兒包成乙個粽子

時間 2021-05-08 21:56:54

1樓:古月

不止是古人,現在醫院的新生寶寶都要準備包被,沒帶要現去買的剛出生的寶寶真的很小很小,我女兒出生的時候偏瘦小,我都不敢給她換尿片,那胳膊那腿,生怕一不小心就給扯壞了

換尿片有人幫忙,總要抱著吃奶吧,那小小的真的不好抱啊,躺床上喂也怕壓到她,但是!包上包被後就像個小粽子,也不感覺超級小了,至少我感喂了啊!(別笑,一開始真的不敢喂)寶爸也不敢抱,包起來還小心翼翼試了好幾次才敢抱

另外一種說話是模仿在媽媽子宮內的環境,剛來到世界上的嬰兒很沒有安全感,衣服沒那麼貼身,包起來緊實比較有安全感,這個也是有道理的,至少我女兒那時候包起來比較容易哄睡

女兒出生是在初春,天氣還是挺涼的,包起來也比較暖和

2樓:維羅妮卡

沒有暖氣

沒有魔術貼

沒有鈕扣

沒有拉鎖

沒有嬰兒專用小包被

沒有嬰兒車

沒有睡袋

就乙個床單,你讓古代人怎麼辦,總不能拿個水桶裝著吧。所以只能拿繩子捆上

和什麼養生毛關係都麼得,純粹生產工具不足罷了就像但凡有個計算器,你也不會掰腳指頭

3樓:江之島囡媽媽

隔著襁褓再捆起來的這種叫「蠟燭包」,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是小學手工課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講的。那個時候只記得老師說,以前的時候老人們會把小嬰兒放在被子裡,外面捆上繩子,再吊起來掛在房間裡,搖搖晃晃小嬰兒就睡著了。這裡找了一些參考圖(下)。

但放到現在來說,這樣的蠟燭包是非常不利於嬰幼兒的生長的,也和我們現在說的襁褓不同。我們說的襁褓是上緊下鬆的,在腳部是留有了一定的活動空間。而蠟燭包卻是要把嬰兒的腿繃直再捆起來的。

襁褓再0-3個月是可以使用的,到了後期孩子大了活動的力度也大了盡量不要使用襁褓,會影響嬰兒的發育了。

古人運用這個蠟燭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防凍

裹著一層小被子可以起到防凍的效果,加上繩子的纏繞,孩子不會踢掉被子也防止了大人在忙的時候孩子凍傷。在古代農村生了孩子以後可能還是要下地幹活,這樣就免去了擔心孩子受凍。

2.束縛起來模擬子宮的環境

孩子出生前一直在媽媽溫暖的子宮裡有羊水的包裹,一出生就失去了這種環境,對外界環境敏感的孩子難免哭鬧害怕。而類似襁褓的蠟燭包卻可以把孩子包裹起來,事實上卻是用小被子裹著小月齡的孩子可以減少他們的哭鬧。

4樓:溦溦

是為了把手縛起來,因為小嬰兒神經發育不完全,無法自己入眠,又不知道自己有手,所以淺睡眠時經常會被自己的小手嚇一跳,又困又睡不著,哭很久很麻煩。

5樓:百百花的媽媽

其實老人的辦法挺好的。

我的寶寶7個月,我當初是不同意生下來包起來的。結果她從小睡覺手就在外面,被子亂蹬。現在我媽媽有時候午睡的時候把她腿裹起來,她一睡能睡好幾個小時,大了確實也不好裹,不聽話了。

6樓:侯傑77

編者:李丹陽

裹襁褓是一項技術活

新生寶寶特別容易睡不踏實,因為他並不知道手腳是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舞動的雙手經常會把自己鬧醒,所以寶寶從出生到2個月大都可以給他裹襁褓,以減少驚跳和環境刺激。襁褓會讓寶寶感覺回到了熟悉溫暖的子宮裡,使他更有安全感,從而達到安撫寶寶的效果,也能讓寶寶睡得更久,睡眠質量更好。

手把手教你正確裹襁褓

① 將毯子鋪在床上,其中一角向內摺出乙個小三角形,將寶寶頭頸部位放在折角的位置。

② 把寶寶的左手貼身放平,拿起寶寶左側的毯子蓋住他的左手和身體。

③ 抬起寶寶的右手,將毯子邊角塞入他的後背右側。

④ 提起毯子的底角,覆蓋寶寶的身體,將底角壓在他的右肩下。

⑤ 拉起毯子最後乙個角,蓋過寶寶的右手,塞入後背左側。

⑥「小粽子」裹好啦,完美!

容易陷入的裹襁褓誤區

裹襁褓的要點是上緊下鬆——手包住,腿腳依然可以活動。一些父母在給寶寶裹襁褓時,會將寶寶腿部拉伸併攏後裹緊,殊不知這樣做不利於髖關節的發育。

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是髖關節快速發育的階段,讓雙腿活動不受限制尤為重要!寶寶躺著或睡覺時,雙腿應該像青蛙一樣彎曲。如果把寶寶的臀部和雙腿裹得太緊,下半身繃得直直的,很容易影響寶寶髖關節的發育,嚴重的會造成髖關節脫位。

另外,給寶寶裹襁褓時,一定要讓寶寶保持仰睡且避免過熱。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要讓寶寶仰臥睡覺,並確保他不會在襁褓中翻身,因為小寶寶趴著睡會增加猝死風險;而襁褓內過熱,寶寶的體溫會迅速公升高,嚴重時也可能導致猝死。

寶寶的雙腿在正常狀態下是呈自然彎曲狀的。

被強行拉伸後,寶寶的腿伸直併攏,不利於髖關節發育。

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和襁褓說再見

等寶寶2個月大,開始嘗試翻身之前,就不要再用襁褓了。媽媽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寶寶逐步脫離襁褓:先把寶寶的乙隻手放在襁褓外,過幾天再拿出另乙隻手,接下來是一條腿,再是另一條腿。

你也可以給寶寶選擇一款「帶翅膀」的睡袋。

寶寶小的時候,可以當襁褓用(兩片翅膀可以包裹寶寶的雙手)。

寶寶大了,把翅膀裹在寶寶胸部,讓雙手露出來。

長期使用襁褓可能會干擾寶寶的成長,對於大月齡寶Bora說,用睡衣或睡袋來代替襁褓是最好的選擇。

7樓:鵝鵝鵝

我聽過乙個理論。說是嬰兒很小的時候是沒有對自己肢體的認知和控制能力的。說白了就是他不知道手是他自己的手,頭是他自己的頭,手打到頭是自己打了自己。

所以如果不包緊,嬰兒睡覺時如果手不小心打到頭之類的,會哭醒。

8樓:CHARLIE

看過乙個紀錄片,回答幾句。

說是模擬子宮環境的,你們是沒有上過生物課還是備孕完全靠想象?嬰兒子宮小很多,人家明明可以在裡面打拳踢腿好嗎?

子宮捆緊了,到日子怎麼翻個啊?

不提了。

我看到的如下,您看看哪個靠譜。

第一,保暖。

和古代冬天(老年間農村還有)把被褥壓在一起,甚至縫幾針道理一樣,這種操作確實不漏風,確實相對更暖和。

各位享受現代經濟發展福利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不久的過去,是沒有暖氣也不可能電力取暖的,儘管有火炕爐子等,但是冬天室內溫度到早上仍然是低於零度的。

也就是放一杯水,早上厚厚一層冰。

第二,攜帶安全。

部分地區省份,白天每個人都是要參加勞動或者繁重家務的。把孩子放床上乙個是冷乙個是進進出出看不見,不如捆在後背上。

我親眼看見過很多勞動婦女就這樣捆著孩子,拉扯大一代人。

第三,放在床上,也不冷,為什麼捆著?

和子宮沒關係,和我們基因裡的動物性有關係。

老老年間,咱們還在樹上的時候……那就是猴啊?幼仔怎麼樣睡覺是安全的,母猴緊緊抱著它時。而如果放開它或者擱在舒舒服服的平面上?得,等著狼來了吧?

所以我們基因裡,幼仔狀態是不喜歡躺平的,因為沒有安全感,馬上哭鬧引起注意的,活下來了,舒舒服服睡著的,都給吃了。

所以,捆著嬰兒,他們更有安全感。

過來人應該知道,哄睡哄不哭的最好姿勢不是仰面朝天,而是讓他們趴在你肩膀上,來回走幾圈,動物性更強的嬰兒就會更容易安靜下來。

因為他們知道母體(或者公侯你)hold著ta,ta感覺到你的肩膀和背後你的兩隻手,就明白你肯定在樹上蹲著呢,有吃的而且安全。

為什麼要來回走?因為基因告訴嬰兒,母猴在找吃的呢!

9樓:木木

應該是防止嬰兒的驚跳反射把自己搞醒吧

我家寶寶出了月子到3個月之間手跟腳會突然一跳一跳的,很容易把自己驚醒,然後就不睡了,哭鬧。睡眠可以促進發育嘛,所以他總是被打斷白天的睡眠很短,大人也很著急。市面上那種防驚跳反射的睡袋我也買過,穿上之後還挺管用的,原來半個小時一醒,穿上後能睡乙個半或者兩個。

但是去醫院做體檢時,大夫不讓穿這樣的睡袋,說對孩子身體不好,容易肌張力高。

個人感覺襁褓跟防驚跳睡袋原理類似

10樓:

1 嬰兒特別是新生兒很柔軟,捆起來便於抱/攜帶

2 防驚跳

3 保暖,我家孩子還不到乙個半月,包被終結者,放床上一會隨便踢的腿jio都在外面。。

11樓:禁與千尋

因為古時候和現代不同,現在不說家家戶戶,基本上一般的人家,家裡都不會太冷,有些人家裡基本四季如春。

別說古時候了,我小時候家裡都是內外乙個溫度,早上都是被凍醒的。

簡單的說就是大部分時候除了爐灶,都是冷冰冰的。而且那時候的衣服保暖程度也不如現在。

而孩子,尤其是嬰兒,最怕冷,所以才要好好地裹著。

更多時候嬰兒怕冷也不僅僅是冬天,夏天也一樣。

在某些地方,襁褓還能綁在背上,適合帶著一起幹活。

12樓:雪吻楓落

現在也一樣啊,不過不捆腿

我家的要捆到五個月,每天放出來玩一會

小時候管不好自己的胳膊經常抓到自己和打到自己。而且睡覺大幅度動會影響孩子睡眠,捆上就好多了,然後一點一點的鬆開五個月基本不用捆了。

13樓:岸然子

我家這裡以前有這麼一種養法(大概是解放前)

大人出門幹活前把孩子餵飽,裡麵包結實,上面蓋一層褥子,兩邊用磚壓住。一塊磚5斤左右,一邊兩塊。這樣孩子不會跑出來,大人可以解放生產力去幹活。

你說婆婆或者丈母娘呢?人家也得幹活。農民哪有退休這個說法。

以前有的孩子會一直在床上躺著,在襁褓裡裹著,極端的會持續到兩歲,甚至更長。因為抱孩子也佔勞動力,費時間。哪像現在這樣,幾個月就穿衣服拎出來了。

包結實也是怕凍著,小孩兒和老人穿的都厚,尤其是華北平原沒有暖氣的時候。當然也有包太厚孩子熱得哭的時候,這就看育兒經驗了。

哪有尿不濕,在襁褓裡的時候屁股下邊是沙土,出了襁褓是夾尿布。我媽說用沙土對屁股好。尿布是舊衣服改的。

人為啥非要結婚?

樂洛 從法律方面來說,配偶和你有了權利和義務的交集。從通俗關係來說,你們就是乙個家庭的人,以後的四個家族就有了聯絡。就個人意義,一般ta就是你的了,專屬有刻名字的那種 小耳朵寶寶 20歲的時候,我也問過自己,人為啥要結婚,乙個人,吃飯,乙個人睡覺,乙個人看書,乙個人看電影,但是當你遇到那個有話題聊,...

人為啥需要愛情

ryanzhangx 突然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愣了十五分鐘,我也在試著問自己,人為啥需要愛情。可能,我們需要愛情,是因為我們首先是人,而不是為了簡單的繁衍而選擇另乙個人 其次,我們除了血緣相親的親人以外,我們並不孤獨。我一直認為愛情沒有任何標準,也不存在是否及格。愛情就是那種無法成為一門學科去研究的感...

古人為什麼壽命短?

咪路 禮記 曲禮上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 十 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論語 為政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