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 吳國和魏國看起來都差不多大,為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時間 2021-05-06 21:09:07

1樓:信野

天下三分,魏國佔其二。這句話說的並不是國土的絕對面積,而是國土上的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

三國時期,長江流域的發展還不充分,主要的城鎮都集中在黃河流域。所以,誰占有黃河流域(主要是中游),誰就占有了天下。曹操崛起的兗州在黃河上,劉備發跡的徐州在黃河上,袁紹虎視群雄的冀州也在黃河旁。

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才是當時群雄逐鹿的主戰場;而其他地區,雖然也有以「天府之國」著稱的成都和相對富庶的江東,但無法與中原相提並論,只能作為乙個與世無爭的「桃花源」而存在。

吳國、蜀國守有餘,攻不足,也是因為如此。蜀國的官吏和士兵數量在整個國民比重中佔到了驚人的程度,吳國雖然沒有蜀國那樣「全國皆兵」,但也不得不從山越民手中獲得勞動力和財富以補給自身。

天下三分,魏佔其二,同時指的是魏國的財力、人力足以支撐起它的兩線作戰。在同時面對吳、蜀的聯合進攻時,曹睿能夠從容不迫地布置防禦,讓兩國企圖使曹魏顧此失彼的計畫落空。

總而言之,魏佔天下三分之二,主要是站在經濟水平和人口上而言。

2樓:晟仙

你以為的三國對比

曹魏:孫吳:蜀漢

6:4:3

實際的三國對比

6:3:1

蜀國:《三國志》卷33《後主傳》注引王隱《蜀記》:"(劉禪)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時蜀漢炎興元年,即公元263年。

吳國:《三國志》卷48《孫皓傳》注引《晉陽秋》:「(王)浚收其圖籍,領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三萬,男女門二百三十萬」時吳天紀四年,即公元280年。

魏國:《通典》卷7《食貨歷代盛衰產門丁中》:除平蜀所得,時魏氏唯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門有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3樓:

古代國家的統治,本質上統治的是「人」,而非「地」。畢竟什麼石油煤炭天然氣等都還沒認識呢,人口才是最大的資源。

越是面積看起來大的行政區,恰恰證明開發的程度很低。當年南方荊揚益交各州,大多數其實還是化外之民(今之所謂「少數民族」)地區,不算人口的。編戶齊民(今之所謂「漢人」)地區,不過幾個大城市據點而已。

4樓:光芒

明朝時楊應龍之亂,奢安之亂,土司起義,兩廣天天民變,清朝大小金川之戰,改土歸流 ,古代明朝清朝雲南廣西貴州都是蠻荒之地,四川除了成都周圍,西邊南邊都是少數民族,三國時有多少人可想而知。

5樓:金樽清醴

看起來差不多大這句話有點神奇,你可以理解成雖然你佔據了乙個南極洲,但是你全中國人口還是沒有我們中國隨便乙個地級市多

更何況所謂的三分天下有其二,是指「州」的數量,而不單純的指土地的廣袤程度

益州和漢中真是好地方,兩個州的地盤能和不算吳國那一片以外剩下的9個州熬這麼久

6樓:帥氣的小虎

地盤面積不代表什麼。三國時期,是按照人口來劃分州的。就中原那地,就好幾個州。

北方開發的早,經濟繁榮,人口眾多。南方呢,地廣人稀,開發成都低,好大一塊地盤,也才乙個州。當時來說,曹魏何止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啊。

7樓:同桌的二大爺

也許蜀中國人口並沒有那麼少,反正說說雲貴川三省加起來只有90萬我是不信。

但是蜀國實際控制的地盤太小,而且跟蠻人的關係太差,動不動就有蠻人反叛。

8樓:陸軼群律師

魏國的地盤全是農田全是人

吳蜀的地盤只有長江流域還算有人氣,南面都是蠻夷要知道當時的上海還在海浬,當時的廣州還到處是大象,南方的人口和經濟趕上北方是唐代之後的事情了

9樓:向恩民

依依留戀不捨的樣子東望向東方望再看地圖蜀國的東方是魏國

再結合情景意思就是告訴司馬懿諸葛亮的閥魏國的決心只不過司馬懿就像大學生一樣做1+1的題目

10樓:茜茜王子

三國志11,就很能說明問題,地圖當然還是有些照顧了吳蜀,要不然長江以南可能就沒幾個城池了

從西南發展,打個仗都要走半天,各種山路十八彎,還有毒霧瘴氣啥的從東南發展,出個門就要坐半天船,地形各種崎嶇,打仗的時候兵一多就堵在一起,城都摸不著,只能外面繞

當時南方實在不行

11樓:雜家

益州都是山,城市少人口稀少,光比土地大小沒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人口和糧食,人口不用說了,益州本來就是蠻荒之地,糧食,都是山,沒有多少農耕區。諸葛亮幾次北伐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搶人搶糧。

12樓:馳援江陵陸幼節

「三分天下有其二「出自《論語·泰伯》

原文: 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武王曰:

「予有亂臣十人(2)。」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

唐虞之際(3),於斯(4)為盛,有婦人焉(5),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6),以服事殷。週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注釋】

(1)舜有臣五人:傳說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2)亂臣:據《說文》:「亂,治也。」此處所說的「亂臣」,應為「治國之臣」。

(3)唐虞之際:傳說堯在位的時代叫唐,舜在位的時代叫虞。

(4)斯:指周武王時期。

(5)有婦人焉:指武王的亂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6)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書程典篇》說:「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於商」。相傳當時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所以,可以得出,三分天下有其二一句既指出地域寬廣,有點明國力之強盛

13樓:

魏、晉的人口(除了被曹屠城清減的)和【政治結構】都是繼承於「漢」的,只不過是天子的「姓」改了,而在當時君權天授的體制下這就是一場災難,一旦易姓之後,從禪代到弒篡的車軲轆多公尺諾一直到三省六部制完善後才算勉強是停了下來。

凡三百年,漢裔幾絕。

14樓:擰發條鳥

就你這張圖,看州郡數量。魏國密密麻麻,而蜀吳地盤兒上大片大片的人煙稀少地區。光從圖上量面積那都是無效地盤,比如交州,有什麼用啊,但是面積上也佔了好大一塊。

所以它說的是城市數量和人口數量,魏國確實佔了三分有二。

15樓:但看紅葉秋風

很簡單,如果你把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和袁紹的地盤單用大小比之,也差不多大,造成實力差距的從來就不是地盤大不大,人口經濟等等要重要的多。另外,直接拿州的數量比也不合理,比如幽幷州和南陽郡,看後漢人口的話……

曹操官渡之時有兗豫司隸徐

16樓:江卓爾

農業社會國力靠的是人口,人口在地圖上體現為城市和州。

你數數地圖上的城市或州的個數,魏國是不是 「三分天下有其二」。

就數數州的個數好了

蜀:1個

吳:4個

魏:12個,佔70.6%

準確地說是3分天下有其2.12,真準。

17樓:胖丁

乙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魏國是當今歐洲大陸,吳國是俄羅斯,而蜀國是非洲還沒有地中海制海權大家面積是三分天下然而經濟人口科技還是魏國佔大頭

18樓:莊景煜

外行愚見。

版圖是這樣沒錯,但是還沒有排除地形和環境的干擾,就比如很久以前南方一直被當作是不可開發的蠻荒之地。而蜀地地形複雜,真正能支援人類正常生產活動的地方確實不多。

再看看魏國。黃河流域那個時候應該是很肥沃的,領土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用。

綜上,按照能夠開發的領土來說魏國佔三分之二也沒錯。

19樓:呉鋒鋒鋒

......蜀國簡直戰五渣,皇叔一生黑.....

題主確定蜀國的疆域有那麼大?先去翻一下亞洲地形圖吧XD....蜀國失去了四川盆地的出口就被堵死了好嗎?

蜀國南邊西南邊西邊都是什麼地方?南蠻,深林,瘴氣,青藏高原啊啊啊啊啊啊就這樣還好意思三分天下?

----

刷到這個話題重燃了我對高三讀三國的記憶了XD

對於蜀魏吳,魏國實力擺在那不用說了,首先,魏國的北面有一堆游牧民族大家是不是忘了?鮮卑,羌,烏孫,扶餘,北韓都跟魏國接壤,就在這種情況下,魏國還是把河西走廊收復了,河西走廊這東西對中國戰略位置有多重要就不說了,換句話說,魏國不過是動用了帝國的一部分實力就把蜀國跟吳國搞妥了,完全碾壓好嗎?

那些「從地圖上看」的傢伙....不要從地圖上看好嗎?地圖上的蜀國都快統一到東南亞了好嗎?但是諸葛亮快死之前都還在跟深山裡的蠻夷過家家啊,換句話說就是祖國尚未統一,地圖開疆好嗎?

而關於蜀國跟吳國....不好意思我對吳國有私人感情...吳越文化波大莖深,山旮旯裡面的硫磺蘇就不要再pk了吧。 ---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想到高中跟同學打口仗的日子哈哈.

20樓:Fishorain

這張圖可能會說明一點問題

另外,在當時,憑蜀國這麼點兵力和人口,諸葛亮還能北伐,著實強悍。

還有,看到這圖時嚇我一跳,這人口才這麼點,再打下去就沒了。

21樓:木木木木木

因為當時經濟中心還是在黃河流域,沒有南移,南方無論是經濟,農業還是人口,都不如北方。與其說三分天下有其二,倒不如說天下人口三分之二都在北方。畢竟河南河北農業發達,人口稠密。

22樓:榮哲2012

這裡有個概念的問題。中國古代對國土的認識是「點」的概念,邊界認知不明確,到了近代受西方影響,我們對國土的認識變成是個「面積」的概念了,邊界認知明確了。赤壁之戰,曹操有83萬人馬,周瑜只有幾萬人。

軍隊數量的差距就是人口的差距,人口的差距是因為耕地的差距。北方自夏朝就是連片的大面積耕地。吳國雖然版圖很大(這個版圖肯定是後世畫的),但是當時適合居住耕作的地方很少。

古人認為只有能居住和耕作的土地才有意義,而不像現在人認為,只要是國土面積區域內,即使是戈壁沙漠荒地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吳國號稱六郡八十一州,每個州只是乙個城鎮(點),加上周圍的土地。州與州之間的沒人耕作的土地山川沒有意義,不做計算。

魏國耕作土地大得多,所以就三分而有其二了。

多說一句,個人覺得,歐洲人在殖民過程中,利用當地人對國土沒有明確的邊界這一概念,佔了很多便宜。比如對印第安人,巴勒斯坦人。這些人種,或者部落對自己占有的土地的邊界認知模糊,自相矛盾,所以歐洲殖民者都不予承認。

23樓:

三國這段歷史,其實在茫茫歷史長河中,並不是十分重要,他接替的是氣數已盡的衰漢,接替它的是軟綿的晉代,遠沒有春秋戰國後秦代大一統、五代十國後宋朝建立等顯得那麼振奮人心。三國在歷史中的作用遠沒有所帶來的動亂和人口急劇減少等惡性後果那麼大,後人真的需要感謝羅貫中先生,才讓這麼多人對三國那段歷史產生興趣。

24樓:

漢武帝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京都附近除外),設十三刺史部。十三刺史部歷經變動、損益,逐漸演化成十三州,由監察區域變成行政區域。到了東漢末年,十三州即司隸校尉部、涼州、冀州、青州、豫州、兗州、徐州、幽州、幷州、荊州、益州、揚州、交州。

三國形勢,前九個州基本上在曹魏的掌控之中,蜀漢得益州,孫吳得揚州、交州,荊州分歸魏吳兩家。說「三分天下,魏得其二」並不為過。

題主可能太關注各州的面積了。在古代,一州實力大小,關鍵看人口多少、耕地多少、城池多少、開發程度如何。像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在三國時代,地廣人稀,「盜賊」出沒,純屬蠻荒之地。

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不聯合魏國滅吳國?

親魏吳王 孫權舔著臉說要為曹操 討羽自效 結果曹操轉手就把訊息透露給了關羽 孫權又舔著臉說要為曹丕 請往撲掃 劉備,結果夷陵打完半年不到曹丕的大軍就圍住江陵了 不然答主以為孫權為啥要主動向劉備遞橄欖枝,你說他真的就不想乘勢進取西川?那麼反過來說,劉備打贏了夷陵就能避免被曹丕襲其後的局面?那既然不能避...

為何《三國演義》中,三國建國初期,劉備看起來最有希望一統三國,結果蜀國最先滅亡?

暖夢 瀉藥因為本來最有機會贏得天下的也不是蜀而是魏 魏土地最廣蜀交通不便吳位置辣雞難有大規模騎兵魏國兵源多而且優質像什麼幷州兵青州兵啊北方漢子就是比南方粗壯當時經濟上在南北朝以前北方是中國主要經濟發展重心政治中心科技上魏有馬鈞什麼水利車之類的東西能造還有劉曄 造霹靂車那個 蜀國也就諸葛亮製造還行 制...

三國時期吳國哪些將領能和蜀國五虎將打平手?

豆角 論單挑的話 二爺 三爺 子龍那個級別,東吳就別想了。馬超戰平三爺,黃老爺子六十多歲砍了夏侯淵,這兩個可以下場陪東吳將領玩玩兒。但是勝算不大。論排兵布陣 二爺乙個人守荊州多少年,要不是被呂蒙那小子陰了 三國中,個人武力能解決很多問題,但不是全部 更重要的是謀略。皇叔早年落魄的時候,哪怕身上別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