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越不想交朋友?

時間 2021-10-16 03:49:48

1樓:路口炮仗攤主

「漸漸沒有心情交朋友了,想想兩三年前還有所謂的那種知心朋友,感覺自己變化好大,現在更多的就是自己選擇一條路自己在走了,跟朋友都不怎麼有私下聯絡了,感覺是三觀不同沒有交流的必要了……這是對的嗎?"

這是我今天被諮詢到的乙個問題,也是人在20歲前後都會遇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和處理方式,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之後的人生。

先說答案,這個是完全正常的現象,當然也是對的。理解這個轉變的關鍵在於理解這樣一件事——和別人分享快樂,快樂可以加倍。這其實就是生命中前十幾年的狀態,這個階段對這個花花世界充滿新鮮感,基因也沒完全展開,身體一年乙個樣,充滿活力,而且沒有什麼現實層面的負擔和壓力,這些所有的快樂和別人一起分享都能更有意思。

就像成年人喜歡一起看比賽一樣,絕對比乙個人看有意思。道理是相通的。

但是問題來了,到了20歲左右,一方面這個世界對你而言不再新鮮了,另一方面各種事情開始逐漸佔據每一天,慢慢變多,直到一天很多小時都是工作。而屬於每個人的細碎的工作——是沒有辦法分享的,你說了別人也聽不懂,也不會感興趣。

至於遇到的困難或者不順心的事情,說了也沒用,因為乙個人的水平就是他的朋友的平均水平,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的朋友大概率也正犯愁。大的事情他幫不上你,小的事情也許能幫,但會欠人情,次數多了人就煩了。沒有誰是過得很輕鬆,然後專門幫人忙的。

都不容易。

所以雖然都是稱為朋友,但人小的時候的朋友,和20歲以後的朋友,完完全全不是乙個概念。哪怕是同乙個人,你這個朋友對於你的意義也完全變了。這一點很多人都意識不到,他們的思維還是乙個相對比較滯後的的靜態思維。

所以確確實實就是乙個人在走了。真的沒法依靠誰,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當你在某個方面依靠誰的時候,你就會受他的制約,而這種制約會讓你更難受。

比如啃老的人,就必須忍受父母對自己的生活指指點點。凡是看起來無條件的好,其實都有條件,只是你還沒發現。

至於三觀不同沒有交流必要這句話,那可真是大實話。。。三觀不同,一句話都多餘,說了除了消耗自己,別的沒任何作用。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給你乙個教訓。當然這個教訓基本上也是個必修課。

人最好還是早點習慣孤獨。就像白居易的《琵琶行》裡寫的,「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都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門前冷落鞍馬稀」。平平淡淡才是常態。

但朋友這塊也不是說很絕對,娛樂和分享快樂並不會消失,簡單說只是比重減少了,朋友還是需要的。

總之就按自己心情來就行,想幹啥就幹啥,反正還年輕,幹就完事了。

加油,奧利給!

2樓:非常桔子

別人與你交朋友都是有所圖的,不是現實,人性就是如此。要麼圖你的財,要麼圖你的權力,要麼圖你的人脈,要麼圖你能讓他(她)身心愉悅。前面的財權大多數人沒有,那就用最後一項與別人去交往了,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自己都不開心不能愉悅自己,怎麼去愉悅別人?

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誰願聽你吐槽?朋友自然越來越少,能夠有一兩個肯聽你說說話的朋友已經是很難得了。

3樓:鋒子

目前研一,快一年了和班上同學都沒說過幾句話。就我自己來說吧,性格比較內向,喜歡獨處。一方面,感覺大家在一起聊的都是內捲的東西,不會去聊生活中的現象,社會的發展,聊不到一塊。

其次大家可能都是泛泛之交,只停留在表層的點頭打招呼,這無可厚非,畢竟大家精力有限,但是自己的性格不習慣這樣,也不想逼迫自己做出改變,慢慢的就放棄了交朋友的慾望,每天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很不錯了。

為什麼越長大越不想長大?

無力小芮 拒絕 心智成熟 實際上在 迴避問題 逃避痛苦 以及推卸自己人生的 責任 而 逃避心智成長成熟 是人類 心理疾病 的根源。成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學會深層自律 延遲滿足 承擔責任 忠於事實,保持平衡。以上每乙個 心智成長 所需的能力都是 反本能 的,代表我們不能繼續糊塗 懶惰 推卸責任,開始需要學...

為什麼越長大越孤獨,越不想戀愛?

知之為知之 因為越長大人的想法越多,每個人的想法越多人心越複雜。於是選擇了自我本能的保護意識,導致了不願意向外人傾訴自己乙個人默默的承受,所以越長大越孤單。 鐘小姐 人在一定的時間遇到屬於那個時期特定的人和事,還有事件,由於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時期,經歷的事情不一樣,而且人生的目標也不一樣,就會感覺...

為什麼越長大發現自己越不會交朋友了?

菲斯德 可能是你對卡耐基 人性的弱點 的研究不夠深吧。我不想說一些,因為隨著長大我們意識到人際關係背後的真相是利益之類的話,那是對自己的一種可憐。社會本身就是由人構成,社交是人在社會中生存必不可少的乙個環節。如果連這個基礎認知都不能理解和接受,那我們在交友的過程中其實是很辛苦的。隨著年齡的增大,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