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多了心理學是否更會讓人自我合理化?

時間 2021-06-19 00:53:33

1樓:mockingbird

有趣的問題,令人深思「待修進」

如果假設心理學領域的知識內容為理解人性提供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對於理解外在行為和內在心智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解釋性的故事,會反過來塑造心智。也即,最初無法理解的自我-他人行為資訊,因為習得的故事而有合理性,意義性。

如果你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習得,並內化了眾多這樣的解釋性故事,那麼合理化「非理性」心智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增多。至於是否合理化自我的行為,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性罷了。

或者任何乙個包含心智行為故事的領域,不論心理學,宗教,還是什麼,都提供了合理化的資源。至於你是否會利用這些資源,悄然或主動,可能不太清楚。

ing…

2樓:晴天

學了心理學會讓人內心更強大,內在更充實,單不等於自我合理化,因為自我合理化有種屈服逃避的感覺。 學習心理學首先是讓你能直面自己內心的想法,而這是認識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最重要的一步

3樓:忽然之間

是會的,而且這也應該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讓人們接受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和自己和解。

題主似乎認為認識人性,接受人性這種自我合理化傾向是不可取的。

這種不可取的價值觀是建立在物質不充足或者地位不夠高的基礎上,當物質和地位都合格之後主要是受社會風向與時代觀點的影響

奮鬥的過程恰恰就是自我合理化的過程,指向著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中在塔尖的自我實現需要。當你所有的奮鬥努力都成功了,你的心境和現在的自我合理化並無不同

將自我合理化是心理成長的表現,是好的,只不過可能與社會上別人的期望所相衝突。

努力的人並不一定是內心強大的,不努力的也不一定是內心弱小的,這兩者沒什麼聯絡。

讓自己內心舒適的人是心理強大的,讓自己焦慮的人是心理弱小的

4樓:「已登出」

瀉藥。應該不會,在我看來,學心理學在於改變自已的心態,從而改變自我的意識形態,而不是強化自我的意識形態來改變心態。自我本身就是帶有個性傾向性,所以我認為大部分人的自我是從動性的。

為什麼會有一部分人會心甘情願地做傳銷,就是通過改變他們的心態,從而改變他們的自我需求。以上個人觀點。

普通人可以通過學心理學來自我提公升嗎

歲月如歌 不一定能,人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會對自己的生存技能和社交能力的提公升,學了心理學只會對自己在與人交往中能修正自己的社交缺陷,而根本的提公升還是靠不斷的學習反思和實踐 婉心空間 看了一些專業回答帖子的回答,還是仍不住來吧啦幾句。自我提公升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是心理學。學心理學當然是乙個...

人會犯馬虎的心理學和認知學機制是什麼?

君有點小暖 什麼回答都有,真神奇。犯馬虎多集中在小孩子或老年人身上,這是因為在有意注意的過程中,無法保持良好的注意集中。注意是人生而帶來的最原始最基礎的心理功能,注意分為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 有意後注意。有意注意指的是主動花費精力的注意,說白了就是花心思去看看到底發生了啥事。因此注意其實相當於一種資源...

有沒有什麼醫學或者心理學方法,可以讓人不會莫名其妙感覺到煩燥

陳慶華心理諮詢師 多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吹牛。或許兩者兼備。酒是醫學意義上的鎮靜興奮劑,朋友一起吹牛是心理學方法。自吹和互吹,可以幫助人樹立目標,以目標為牽引和動力,幫助人脫離苦海。酒喝多少,牛怎麼吹,這是門學問了。 安妮 莫名其妙的煩燥就要找找生理上與心理上的原因了。生理上的 是不是到青春期或更年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