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天天吵架的父母視而不見?

時間 2021-06-07 09:38:37

1樓:溪午不聞鐘

真是可怕。

沒有辦法視而不見的。

你父母已經沒救了。

你還有寶寶,你想過嗎,這個環境對他是怎樣的?意味著安全嗎?

你對父母說就以嚇到寶寶為由,不論他們怎麼阻撓,不要理會,搬出去就是了。對外人怎麼說,你隨便編乙個,但一定要是因為寶寶。在中國,「為了孩子」是一塊金牌,這樣外人不會說你們家的閒話。

你父母提出的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之後你父母還有意跟你糾纏,你不要相信他們會改,你就牢牢佔據道德制高點,不惜一切跟他們耗,堅決不讓步,等他們了解到你的決心,再加上確實拿你沒轍,就會放棄了。

2樓:鏡靜

樓上說的都有理,想快刀斬亂麻,就搬出去。想解決矛盾,多花錢,有錢了就各玩各的了。都不想做,就當他們在打情罵俏吧。放輕鬆。

3樓:餃子就酒

迴避依戀型人格,很常見。這類人不僅存在在戀愛關係中,在朋友關係中也有,通常我們稱這類人為「毒舌」、「嘴巴厲害」、「刀子嘴」、「不饒人」、「嘴巴賤」等等。

這種人並不是不喜歡你才打擊你,恰恰相反,只有和他認為是親近或信任的人在一起時他才會犯病。這是因為迴避依戀型人格的人終其一生都在逃避真正的親密關係。這種人格的形成可能和童年時期父母較為嚴厲有關。

中國的許多父母不知道中了什麼邪,對子女的一切都需要打擊。我們中許多人在其成長經歷中,極少能獲得讚揚和肯定。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乙個特別扭曲的意識:

親近的人之間天然就應該是相互抬槓和挑刺的交流模式,他們從來沒有學會過怎樣正確的表達感情和需求,或者說直白的表達從來得到的都是否定反饋,長此以往,兒童會傾向於覺得直白表達感情可能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這些兒童長大了,就成了題干裡說的這類人。而等這類人當了父母,又會把這個「表達-否定-關閉」的交流模式迴圈傳遞給自己的子女。

有一對天天吵架的父母是什麼體驗?

我今年24歲了。父母在我記事兒以來感覺每天都會吵架,隨便的一點小事情都會是他們吵架的導火索。小時候的我,爸爸每次出去喝酒回來我就特別害怕,就是發自心底裡的害怕。因為每次喝酒回來的爸爸就和宣洩自己對媽媽的不滿一樣,必定會有一場大戰會發生。而且有時候會動手的那種。記得小時候最嚴重的一次,晚上她倆打完架後...

大老師為何對身邊的萌妹視而不見而選擇搞基?

黑卡蒂 你居然說彩加小天使和大老師搞基,你怎麼對得起我們小天使,小天使那麼可愛。好吧,其實大老師只是並不想傷害任何人罷了。 比企谷小町 誰說八幡選擇了搞基了!這種不問 是不是 先問 為什麼 的題目都是耍流氓!明顯是渡航的惡意。如果把這惡意當真了那就是題主的惡意!描寫這種搞基和百合的情節僅僅是為了調劑...

18歲的男孩對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視而不見,也沒這個意識做,家長應該怎麼去給孩子溝通?

素素 哎呀,就等於收了一半唄 直接告訴他剩菜放冰箱,碗筷洗了不就好了 孩子理解不清楚 收拾了 這個概念,你交代清楚兩次,就明白了!人家又不是不願意做,吼毛線吖!多吼兩次連菜都不放了 反正都是不滿意 angel 哈!又看見了乙個跟我媽一樣的人。十八歲的男孩,可能剛上大學,可能剛高考完,百分之九十九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