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愛中長大的孩子還會缺乏安全感 心思敏感 討好型人格啊?

時間 2021-06-01 02:57:17

1樓:胡彌兒

身體缺陷可能帶來心理的自卑感,體弱是身體缺陷之一。

幼兒期和童年期的孩子都體能過剩,或者是處於消耗的快但也恢復的快的年紀,是個體發揮身體力量和鍛鍊身體協調能力的時期。

當看到自己體弱和別人有所差距時,即使奶奶對你很好或你是別人眼裡的「小寶」,但在內心深處你可能感覺很自卑。

「小寶」的稱呼可能被看做是一種同情或憐憫。

加上在學校一年級發高燒同學大多都視而不見的情況來看,這種自卑心理已經影響了你的社交(同伴關係)。

乙個孩子在家裡不僅要有明確的地位,在學校也要有明確的地位,俗稱「身份認同」。

缺乏身份認同就會感到沒有安全感,在加上自己不善社交,大概率會發展出乙個善於觀察但總是與內心的「我」進行對話的習慣,所以才會覺得心思敏捷,長大了也容易變得多愁善感。

那個你玩的好的女同學,也可能是「飢不擇食」的結果。

即使你們真的是玩的好的朋友,她也可能是嫉妒你能有20快錢(根據你的描述,那時候的一毛錢應該可以買現在的一包辣條),所以後來才會毫不猶豫的舉報你(無可厚非,財不外露,炫富總會引起仇恨)。

至於後來挨打和數學老師只找你父母而不找你同學來看,大概率是你平時都比較聽話,而那位女同學卻是」老油條「,這跟懲罰只對聽話的孩子有用,對不聽話的孩子是家常便飯一樣。你可以把他看做是老師對你的關心,而不是偏袒。

說到底,你是因為自卑,更喜歡對比,更想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因此感到缺乏安全感,這又導致心思敏感,甚至孤獨,進而發展出討好型人格,反向迴圈更進一步的導致自卑,缺乏安全感。

所以要想改變,可以通過發揮身體力量,比如參加競賽性的體育活動,讓自己變得自信,同時,擴大社交活動,而忽視社交關係,而非刻意建立關係。

任何關係都在互動活動中產生,且有共同興趣的關係才能長久。

另外,不要輕易給自己扣帽子、貼標籤,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安全感和討好型人格,因為有需求,而別人能滿足,討好就會發生。

所以不必覺得這些都是什麼見不得人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礙。

勇敢面對,接納自己當前缺乏安全感和是討好型人格的事實,是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學會和過去和解,放下才能開始。

2樓:愛的天籟

父母的愛是不是持續穩定的。會不會因為孩子做了一件事情,是父母無法接受的,然後父母吼了孩子,之後也沒有去跟孩子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別人會怎麼看待孩子的行為。之後可能出於對孩子的內疚感,父母會突然對孩子特別的好。

有時候在不經意間,我們以為的愛,給到孩子了錯誤的暗示。孩子接收到的,學會的是要得到愛,需要我去用其他的付出去交易;只有討好別人,我才能夠獲得相應的愛。這些都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在說話做事的時候去斟酌。

父母因為情緒對孩子的態度時好時壞,孩子會認為父母是不是不要我了,在父母眼裡是不是不好了,安全感降低。

愛,不是以父母的感受為準,而是以孩子接收到的為準。

3樓:小萍子的小幸福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你確定是真的愛嗎?有太多父母把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干涉稱之為愛。感覺對孩子真正的愛,有幾方面:

家庭氛圍很重要,是溫和的;父母是相愛的;父母的陪伴是一直的;讓他吃點苦;很多選擇只提建議不強加做主;該放手時放手。這樣寬和的愛,我是沒有

4樓:粟粟

可能是給予你愛的人無意中說過傷害你的話,然後你就記住了吧。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害怕愛你的人不再愛你,害怕別人分了屬於你的愛

5樓:蝸牛

沒有安全感,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一:家庭影響和父母教養方式,原生家庭的成員就是這樣的人,模仿和潛移默化的被影響。以及父母無意識的使用了不合理的教養方式,雖然是好的愛但不是好的方式;二:

遺傳生物因素,個體從一出生就是高反應性嬰兒;三:後天環境,早期童年經驗,夥伴關係人際關係,成長中的重要事件。創傷等等。

四:學習和個人成長價值觀的培養。

6樓:甘棠

所以這種所謂的愛是溺愛還是管控的愛?

很多父母並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溺愛也是愛,但是自身不意識到,是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的。

恐怕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吧,但不僅僅有愛就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的。

7樓:ada

有些愛是假的愛,是需要通過交換才能得到愛。

舉個栗子,如果孩子想要父母陪伴,但是父母不想陪伴,那麼孩子就會不斷去試探父母怎樣才能陪伴自己,把這種行為記憶下來,形成反射,於是養成習慣。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不安全、敏感、怎麼討好父母的行為和印象就會逐漸變成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和討好型人格。

8樓:翻滾的芥末西藍花

因為很多時候的愛,在愛的同時帶著我愛你所以我對你期許、我愛你我需要被你反饋、我愛你我需要你對我感恩、我愛你所以你也需要像我愛你一樣對我……等等的因素夾雜在裡面,雖然你感受到了滿滿的愛,但是從只字片語中你會感覺到「:我得到這些愛,我是需要報恩的,我是應該知足的,我需要先為別人做些什麼我才能夠得到愛,甚至我不回饋別人的愛我是應該愧疚的。」

可能當時我記住了我幫助過別人,當別人並沒有記住,我在別人心裡就是乙個:「好可怕啊這麼斤斤計較?」但是在我的心裡,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幫助(愛)你,所以你也需要表示一點什麼給我。

長此以往,我被孤立,因為我的各種做法實在是太過於有功利性,小孩子腦袋轉的很快,我也會反思是不是我太明顯了,我就換了中方法,我先對你好,我不停對你好,你看我都對你這麼好了,你總該理我和我做朋友了吧。

討好型人格其實都挺會察言觀色眼看八方耳聽六路的,情商可以說從小就特別高,就是用錯了方法。。。

被愛無罪,但是愛的方法錯了會讓人受罪懂吧,唉,仙女嘆氣……

我現在已經改變了很多了,但是還是有點討好型人格,但是已經從物質討好變成了口頭型討好,因為我吃過的虧告訴我,拿東西給有些人,有些人會覺得理所當然跟我索求更多,我還不如嘴巴甜一點,起碼那樣我不會吃虧太多。

乙個花季老少女變成了這樣,也是沒誰了!我苦啊!!!!

再來點一下題,心思敏感是成為討好型人格的前提,因為太會察言觀色的,弄不好走歪了會成為腹黑高城府人群,再次強調:不要用心思算計著去害人,會萬劫不復的。然後討好別人的終極目標,誰也別說誰了,自己要是對別人不抱有期許誰也不會討好誰,別對別人太抱有期許了,對自己抱有期許,最終都是別人來討好你,至於沒有安全感就是你老是對別人好,但是你的愛就那麼點,你說你能給多少呢?

我寫著都覺得心疼,你的愛給出去了,長時間下去你不難受才怪哦。。。

把你的愛都給你自己吧,那樣會讓自己重生的,把你的愛給你自己了以後,不用三個月,你會發現你看開了~你會發現,啊原來我對我自己好起來我這麼快樂~

對自己有好的期許以後,自己也努力的去做優秀的自己,你會發現你成為了別人需要討好的人,那種快樂簡直了~

9樓:

為什麼在愛中長大的孩子還會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討好型人格?

很簡單啊,題主自認為的愛,對孩子來說並不是愛,而是束縛和管制。建議題主多找一些兒童心理方面的書來看看學學,搞清楚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在很多時候,父母自以為是,一些舉動在他們看來是愛孩子,其實是傷害孩子。

10樓:lisa

什麼是真正的愛,真愛是一種溫暖,愉快的感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不是掌控和有條件的付出,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尊重,對生命的內涵的完全領悟。人間的愛和真正的愛不是乙個層面。

11樓:思想家

有些愛,是有毒的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還缺乏安全感、心思敏感,形成討好型人格,原因可能發生在這「愛」的質量上。

正如哲人怕言:有些愛,是有毒的,穿著愛的外衣,卻毒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無法成熟成長,產生諸多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派克認為,真愛是促進雙方心智成熟的付出。「父母之愛子,則為這計必深遠」,父母愛孩子,這愛更主要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孩子學會自律,養成延遲滿足的習慣,勇於承受解決問題的痛苦,從而逐步走和成長成熟。在具體表現上,這愛可能很多時候表現得不象是愛,而是近似嚴酷的磨礪。

然而,在現實中一些父母把一味犧牲自己當成對孩子的愛。比如,為了陪讀,不惜放棄自己的工作事業,把全部精力貫注到孩子身上。等等。

他們這看似愛的行為,其實卻透露出嚴重的控制心理。他們潛意識中實際上是讓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一般來講,這些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即使孩子已經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他們也不願放棄。

與其說是孩子離不開他們,不如說是他們更需要孩子依賴他們的感覺。這些愛的付出,不是真愛,因為這愛是條件的,需要孩子們滿足他們的心底的要求,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他們自己,雙方都不可能通過這愛獲取心智成熟成長的養料。

真愛,是無條件的,不需要孩子有特定的回報。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珍惜的,從而養成自尊、自信的心理素質。在這種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也許他們的物質享受可能並不那麼優越,也許他們的父母表現得有些嚴格,但孩子的心智是充滿活力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成熟成長,適應社會環境的複雜變化。

12樓:過往雲煙

這裡你的「愛」不一定是真的愛。比如孩子考試好了,我就愛你,沒有考試好,我就不愛你。這是有條件的愛,孩子會覺得你並不是真的愛我本人,你只愛成績好的我,甚至只愛成績,並不能發展出有安全感的孩子,一旦他做不好什麼事,他可能得到的「不被愛」或「被討厭」的懲罰,這樣他怎麼能不想盡一切辦法討好你。

也有可能你愛了,可卻是無邊界的溺愛,孩子要什麼全都滿足,他不知道底線在哪。孩子也會沒有安全感,他知道世界有犯錯,有懲罰。可是他不知道到底怎樣才會被懲罰,所以他也許看似「無法無天」,但是內心特別沒有安全感,那種又橫又軟弱的孩子就是被溺愛出來的。

中庸之道吧,無條件的愛和有邊界的愛即《正面管教》中的溫柔而有邊界!

乙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呢?

我是無心人 同等快樂 時光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 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乙個角落 記錄 幸福的時刻誰都不會錯過 終於迎來今天這優秀角色 期待 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 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 曾經 在Sunny燦爛歡樂的日子裡 我們擁抱著想說的太多 陪伴 星光灑滿了所有的童年 風雨走遍了世間的角落 青春 ...

在自由寬鬆開明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D rose 小時候外婆外公帶我我打架他們處理完笑著帶我去吃東西初中德育處進進出出所有老師都不信我的時候班主任說我一定不是那樣的人看人打群架看的津津有味他們看到我讓了一條路給我說太危險了回家吧別看了14歲拿著一支煙招搖過市爸爸看到了送了我乙個Zippo 但我再也沒碰過煙 懷疑我耍朋友請家長媽媽來了悄...

請問。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點點就習慣了,習慣了就覺得自己乙個人挺好的,再多乙個人還嫌煩。偶爾看到電視劇集上一家三口和睦相處的情景,會有些討厭和煩。還有就是遇到啥事心裡比較沒底,也不能讓母親自己乙個人做,總會擔心母親出事情。所以就對自己要求比較嚴,小時候想讓自己變得能保護母親和自己。要不然總覺得會被欺負 Blank 年幼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