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在說乙個模糊數字的時候喜歡用「兩(二)」而不是一」或者「三」

時間 2021-06-14 15:34:16

1樓:何冬州楊巔楊豔華典生

一顯得少,三顯得多。還有一點,二是去聲,不如兩婉轉順口,所以口語中用」兩「不用」二「。

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造字法曰,三人成眾。人們計數的習慣,以三為多;在控制一件事的程度或頻度使之適量時,常常說「事不過三」;在形容一件事的數量比較多時,常常說「一而再,再而三」或再三;超過再三了,就說再四,但明顯已經有過度的含義在內。

因此,在這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語境下,兩(二)是不多不少的乙個數,不偏不倚不走極端,合乎中道。但是也不能執著於兩(二),而是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作為乙個整體來把握。

我覺得,這裡的兩(二),是相對於一(單)和三(多)來講的,基數是三。僅供參考。

有時,在比較緊迫的情況下,會將二換成一或更少,比如以下語境:

「你給我留幾口?」 「不。」 「那你給我留一口,就一口。 」

「你讓我打幾把」 「不。」 「那你讓我打一把,就一把。 」

「借我點錢唄」 「不。」 「那你多少借一點。 」 「不」 「那你少借一點,表示一下。

」 「不」 「那,就一百,就一百。 」 (如果再說不,基本上就不用再談了,將數量一減少,就是無了。如果偏要說用小數,一半,十分之一,那就太迫不得已才會有這種現象)

「沒事走幾步」 「沒時間呢。」 「只要你邁開了第一步,以後你會感覺越來越好。」

「過幾天再說」 「我急著吶」 「那,就等一天,明天吧」

「你再等幾分鐘」 「我急著吶」 "那我快一些,你等一分鐘"或者「你真的急啊,那我手上的事情先放著,先讓你」 。

另外,其實這裡的兩字,也常常被換成「幾」字,用在比較寬鬆、量稍大的場合。例如:

「你給我留幾口」

「你讓我打幾把」

「借我幾百塊唄」

「沒事走幾步」

「過幾天再說」

「你再等幾分鐘」

一般這裡的幾,是參照十而言。

總之,我感覺,人們通常會拿三和十這兩個參考基數來進行估計。如果用詞是幾,人們習慣首先用三為基數進行揣測;然後過了三,他還覺得可以容忍的話,那麼他會以十為基數來揣測。

僅供參考。不妥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為什麼人們在讀乙個全是第三聲的二字詞語時會把第乙個字讀成第二聲?

心涼奶綠 這種屬於語流音變現象,語流音變是由於說話快慢 高低 強弱的不同和鄰音的影響,可能發生不同的臨時性的改變。語流音變的種類一般有四種,分別為 同化 異化 弱化 脫落。題主提出的問題屬於異化現象,異化是兩個本來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連著發音有困難,則其中乙個發生變化,變得跟鄰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為什麼人們總覺得乙個女生獨處很孤獨?

小腿瘦不下來 相反我覺得那些做什麼事情都要三五成群地一起去做而當自己乙個人要去進行或者完成某件非做不可的事情的人才孤獨因為他不知如何獨處失去了旁人的陪伴就顯得孤立無援總覺得周遭的人看他一眼彷彿就在說你看他自己乙個人吃飯 逛街 看電影 散步 看牙醫。肯定很孤獨吧之類的話從而更加的確信凡事都自己乙個人去...

為什麼人們評價乙個人都是非黑即白,人們那麼單純嗎?

已登出 題目問得很好,但描述有問題。你的兩句話都不成立。首先西霸的說法不是什麼 乙個錯誤 的結果,而是許許多多失德言行的長期積壓在短期內爆發後的結論。有一部分的評價可能又是偏頗,但大體上不是空穴來風。另一方面,有人刻意做了一些好事就被大家傳頌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難道做了好事還應該挨罵麼?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