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離事事本無礙境界還差些嗎?

時間 2021-06-07 16:49:15

1樓: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指向空的境界。

事事本無礙,指向的是明空雙運,真如之流轉真如和實相真如,圓融無礙。

後者囊括前者,

由於空是根本/涅槃解脫,易得。

明是相/菩提/智,難得。

所以,後者出現的場合,相對更強調注重明。

經典義理,有的側重宣講空/根本,有的側重宣講明/菩提佛智。

宣講無我無相的多歸於前者,宣講有為法/發心/圓融無礙的多歸於後者。

因果屬於流轉/流轉真如的範疇,空性/實相真如由二無我,即生空無我+法空無我所顯,不由因果所顯。

2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個人對這話的理解是:內心對「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作對待,不作攀附。因為內心對其不作對待,不作攀附,也就沒有這樣的疑問和煩惱,反而能更好地看到其本質。

不作對待,不作攀附不是說這些「相」都不存在,客觀上它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我」不在乎它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對其不作攀附,不作好噁取捨。「無」不是說客觀上就不存在,而是它是存在,但不對它不作任何的取捨,「本有而無之」。

「無」,不是說要做乙個冷血,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不辨是非對錯,不管正邪善惡。那樣還是是人嗎?那是魔鬼。

正是因為人不能沒有悲憫,不能沒有惻隱之心,不能沒有同情之心,所以內心才要放下對所有「相」的攀附,從而真正認識事物本來的樣子,不至於被外界,或者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

唐代高僧神秀作了這樣一首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神秀大師以為「勤拂拭」,方能不沾塵埃,可以說是很高的境界了。

但惠能大師就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境界就更高明了,心裡沒有塵埃,又怎麼「惹塵埃」,所以惠能大師能更清楚的分辨身內和身外事物的本質,分辨其是非善惡。

3樓:觀世因

單從文字表達出來的很難界定境界的高低,所謂境界,即非境界,是名境界。其實實無可說,真的不知道怎麼說,也不知道說什麼,一切都在心裡,萬法唯心。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有道理嗎?

於站北 該怎麼說呢很久沒簡單的快樂過 好像聽說人長大了以後就容易煩惱多 你的夥伴呢有很多丟在了人海中 留下的不是結了婚的就是一樣煩惱多 來來看一眼這個溫柔的世界 溫柔裡藏著刀刀口上啊灑毒藥 走走南大街路上行人冷著臉 大概只有漫不經心是唯一的解藥 我的小老弟 這世上本無事是你庸人自擾之 別灰心in 看...

庸人自擾了

蔡旭 不管她是很鐵不成剛,還是望夫成龍,或者是隨口調侃都好,這是乙個敏感的話題,真心在乎對方的話,都會謹慎而委婉的說出來,生怕傷害對方。所以她跟你說這事兒的時候,是否有擔心你的態度很關鍵!遇到問題也不要現象女方是不是太物質了,我倆三觀是不是不搭,要不要分手,不經思考的分手只是逃避。好好思考下,你是男...

如何擺脫庸人自擾的狀態?

碎碎念 長大了慢慢理解了所謂庸人不自擾大概是 我們都足夠大了,大到應該有能力去化解矛盾,掌控自己的人生。抱怨和埋怨才是最沒有意義和不夠聰明的表現 不管是和父母關係,還是和配偶關係,甚至是婆媳關係等 慢慢地覺得活到老學到老,提公升自己變成乙個有趣的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才識,智慧型 李繁 你這狀態好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