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回來變得易怒?

時間 2021-06-04 19:31:06

1樓:Ashin.Dhammasara

世間有兩種極端,欲樂行和苦行,所謂欲樂行就是說,當你出現這種煩惱的時候,你可以通過滿足煩惱的方式來這個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苦行,就是另外一種極端,也就是說你壓制它,你去刻意地忽略它,就像你朋友說的,找點事做就好了,那這實際上就是你有意地去轉移你的注意力來忽略它,這就是佛陀說的另外一種極端,也就是苦行的這種極端。

這種苦行的極端表現,就是很多外道,比如說他們在出現這種慾望、嗔心,出現煩惱的時候,他通過折磨自己,讓自己身體痛苦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從而強行地壓制這些煩惱,他認為這樣可以去除煩惱。但實際上,很多人甚至在修行佛法的時候,他也會陷入到這種惡性迴圈中,往往就會導致他的煩惱越來越加重,越來越嚴重。所以你會看到有一些修行人修了幾年,他的脾氣越來越不好,甚至比原來不修行的時候,脾氣還更加不好,就是因為他們在壓制煩惱,忽略煩惱。

因為修行的時候,比如說你在打坐經行這種狀態中的話,你的心會變得沉入下去,所以那些平常不那麼明顯的煩惱,就會變得特別的明顯。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對治它,你還是強行地去壓制它,比如說,有些人去禪修營里學了乙個觀呼吸或者觀肚皮,他就認為我只要一門心思觀著呼吸觀著肚皮,我就可以修行解脫了,所以當他心中出現苦悶或煩躁的時候,他不去處理,他還是把心拉回來強行觀肚皮觀呼吸,如果這樣修下去,要不了幾年,你就會發現這個人脾氣越來越大。

所以正確的解決方式是直接面對它,也就是當你感到內心的這種煩躁、煩惱的時候,你應該知道這個是你需要去處理的問題,那麼你應該仔細的向內,向你的身心去關注這些煩惱、這種躁動不安的感覺,這個就是你需要處理的問題,它同時也是你禪修進步的乙個契機。而如果你能有效的去體會它,你的心就會發現這種煩惱在讓你受苦。

所以佛陀才會說,貪是苦、嗔是苦、愚痴是苦,為什麼我們平常沒有感覺到貪嗔痴是苦呢?因為你沒有去直面它,你沒有有效地認識它,這個也是對應四聖諦的第乙個聖諦——苦聖諦佛陀說對於苦聖諦要應知,也就是你應該知道。

為什麼心沒有對這些貪嗔痴,這些不善法產生厭離呢?因為你不知道,你沒有去體會,你一直在逃避它,或者就是被它奴役——也就是去滿足它,所以你要走上中道八正道的話,就是當你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停下來直接地去感受這種內心的煩躁,然後試著去調整它,如果調整不了,至少你要持續不斷的去觀照它,這樣,你才不會被它奴役,才不會被它帶走,你才能有效地去面對它。

在你觀照它的這個過程中,你的念就在提公升,那麼你的智慧型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提公升,你的心會認知到這個貪心、這種躁動不安導致你受苦,這個是你受苦的根源,那麼你要去處理它,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心就會了知到這種煩惱讓你的心受苦。

如果你的念力、你的定力更進一步的加深,你的心同樣就會了知到說這個苦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苦不公升起,什麼原因導致已公升起的苦滅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這種了解,就是智慧型的增加。

所以佛陀在講解智慧型這個概念的時候,他說智慧型就是指的四聖諦,佛教的智慧型就是特指四聖諦,也就是你了知苦,了知苦的成因,了知苦是如何滅去的,了知滅苦的方法——也就是了知四聖諦。

2樓:李庚

這個隆波帕默有講過,因為你修了禪定,那個時候會很安靜。但是出來接觸世界,就會更容易生氣。

因為之前太安靜了,心喜歡。養成了乙個小習慣。之後就不適應了。

所以你要明白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修行不是為了平靜,是為了看透世間法的無常與苦,無我。

其實你已經看到了,當初修行時很安靜,出來後心更容易生氣了。

這就是無常,這就是無我。

當你真的明白這個,你將超越它們。

3樓:

自己在嘗試著觀呼吸。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對身體的變化更加敏銳,頭疼、嗓子疼、背疼,都能第一時間察覺到。

情緒變化也是第一時間就能察覺到,察覺之後需要給自己一小段的時間釋放。

對目前的工作更加厭惡,因為能更敏銳的感知到自己對這份工作的不適感。

因為自己對禪修的認知還比較表淺,目前對我的幫助就是注意力能更集中,睡眠質量更高,觀察力更敏銳,對外界的事物關注程度減少了。

易怒只是表象,怒是情緒反應,禪修後更敏銳的捕捉到了,當時發洩出來,避免情緒的沉積也許是一件好事。但發洩的方式是千變萬化的,也許有厲害的人觀幾次呼吸就能送走情緒,因此還是自身使用方法的問題吧。

4樓:演雪

截止目前去過兩次禪修,每次七天左右。

第一次回來後,早晚打坐,心態較去之前平和。

第二次回來後,沒打坐,前半月內心現很久未體會的喜悅。之後開始易怒,全身負面情緒,剛開始能覺察念頭起,會調整。後續時間越長,有點陷入其中了。

今日有幸看到這個話題,有了一刻清醒,感謝答貼的師兄們!

5樓:偉大的車爾尼

題主的經歷很好地證明了乙個道理:改善生活質量不是靠禪修,而是靠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包括身體健康、思維方式、自身能力等方面。

禪修的時候與世隔絕,無法復現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以為自己變得很平和,其實完全是假象。一旦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原來是什麼狀態,禪修之後還是同樣的狀態,甚至可能更糟糕。

至於如何調節,只有從自身出發。每當感覺到慌亂,想發怒的時候,理性分析現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眼下遇到什麼事情,可以通過什麼方法解決。只有這些都想明白了,才能真正地心態變好。

禪修是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做與日常工作生活無關的事情,當然是無法解決具體問題的。

6樓:蓮花童子白寶蓮生

通過禪修讓你平和了,實際並沒有真的平和,相反,禪修把你的種子識(阿賴耶識)攪起來了,也就說普通人認為的安靜,都是假象,乃至修行入禪定也不能完全滅了你的業,塵沙,無名惑業,無量無邊,禪宗講搬石頭壓草。為什麼外道禪定力很高,但是依然不能解脫,原因就是種子識依然在,遇緣還會起現行,還會動心造業,所以不究竟。你有過禪修經歷,但是七識並沒有打破,也沒有見性,我執(無名業習)在掙扎之際,自然很不舒服,同時對外境不是以前的糊里糊塗,也就是很敏感,你才會很容易動怒,同時你也應該因此明白,我們普通人所謂的性格好,沒有嗔恨心都是靠不住的,當習氣翻騰難忍時,嗔恨之心有多麼可怕。

如何解決,不去理會,念頭無主,不真實就過去了,或者再加強禪定功夫,或者慧觀,不另生惱,平時要親近善知識或者多看相關書籍,自然無惑。

7樓:monica015

禪修就是覺知當下,不論悲喜,明白所有的感受會公升起也會滅去,不因愉悅而貪念,不因不愉悅希望快點過去。修練自己的平常心,平等心。

8樓:姐姐哦哦

禪修沒人打擾,而且絕對禁語,你的大腦預設網路都關閉了,很不容易做分別判斷。一是隔離了刺激,而是隔離了對刺激做反應的大腦網路,當然會快樂。你深入理解一下快了的實際大腦狀態。

你要想常駐妙樂,就得在任何條件下都能迅速調整大腦到那個狀態。十天禪修的功力肯定不夠

9樓:

我學習禪修時間不長, 也遭遇了跟樓主相同的問題,

一段時間 , 很容易發怒, 要是在沒有學習前, 這樣的小問題,可能都不會引起自己發怒.

修了以後, 反而更容易發怒了.

如果你出現了這種狀態, 那麼我應該恭喜你, 至少你已經精進了很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

說明你更加敏感了, 身體通透了, 以前起心動念,雜念,情緒,障礙等等太多.

你可能都感覺不到, 這麼小的問題,所以你對這些小問題,似乎沒有任何感覺.

修行一段時間後, 內心清淨, 然後這些小小的內心情緒的波動, 就可以被你的內心發覺.

當然我們還沒有足夠精進, 所以就覺的自己的更容易發脾氣了.

時長提醒自己, 是誰在發脾氣, 那個發脾氣的人是誰?

自己觀察一下.

"我" 不過只存活了那麼一剎那. 是誰執著了,那個發脾氣的條件.

知幻即離, 不做方便, 離幻即覺, 亦是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