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生活應該人生如茶(道家)還是茶禪一味(佛家)

時間 2021-06-03 18:56:53

1樓:老Q先生

對待生活應該用更精細準確的方法,這樣才有針對性,效率更高。寬泛的概念化的東西不易實操。人生如茶和禪茶一味都是在特定條件下生產的偈子,不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2樓:

人生如茶,清淡飄逸

茶禪一味,明理尚智

在喝茶中體味人生,領悟人生,享受生活,在你慢下來品茶的時候,你也是在品味生活反觀自己的內心。

都是極好的品茶態度,也是極好的生活哲理

你現在是忙忙碌碌,那麼試著人生如茶

你如果不善生活,缺乏生活趣味,那麼試著茶禪一味

3樓:館長

看你個人理解嘛。

儒、釋、道皆通過飲茶,提公升道德,淨化心靈,追求寧靜淡泊之美,達到物我兩忘與天人合一。

中國茶文化具有飄然塵外的情調,又充滿著人間的情味和氣質,它既是自然造就,又是人間作成。道家的自然,儒家的樂生,佛家的禪悟匯融成中國茶文化的基本格調和風貌。儒家以茶雅志,表達人格操守,積極入世,追求人際和諧;佛教在青燈孤寂中飲茶修行,意在明心見性,追求禪境:

道家避世超塵,在茗飲中尋求自然之境。

王玲先生說:「中中國人性格像茶,總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中共同進步。」

歷代茶人視茶為潔淨清高之物,蘇軾的《葉嘉傳》視茶為清高之典型,他有詩句「一啜更能分幕府 ,定應知我俗人無。」 在詩人的筆下,葉嘉先生(茶葉的代名詞)研經味史,志圖挺立,資質剛勁,風味淡白,清白可愛。他與其族人,在野則養高不仕,淡泊名利,崇尚自然,能拯救人間疾苦;在朝則竭力許國,不為身計,敢於苦諫,有經世之才。

蘇東坡賦予葉嘉先生以種種美德,既是茶葉本身剛勁、恬淡、清白品性的生動描繪,又是對每乙個茶人品格修養方面的要求,從而表現了作者高尚的節操和志趣。

中國古代儒家,歷來視入世為理想,但亦遵循明哲保身的原則。仕途不得意則退隱山林,以茶來尋求解脫。茶成為文人超越世俗、追求自然、尋求心靈寄託的良藥。如禪宗的頓悟,道家之虛靜。

4樓:清心一號

道家是道法自然,體現茶的自然法則苦盡甘來,佛家講求禪茶一味,感悟當下,對侍生活是要如茶,亦要道法自然,亦需體現當下,不要執著過去,未來。

5樓:

都是對的。

生活的感悟從任何方面都能夠得到提煉,主要看自身的悟性和對事態的感受,儒釋道,從根本上教會人為人處世和修行的道理,這與媒介無關。

所以,比題中,茶只是媒介,道理都是通的。

6樓:吃貓的閒魚

人生如茶

還是比較支援道家的說法,人這一生,從呱呱落地開始便伴隨著血腥,正如茶葉烘焙時經歷的如火如荼。

幼年時家人疼愛,像剛出爐的茶葉,裝在各色容器中,需要愛惜儲存。

及至中年,生活歷練,就同沸騰的開水沖泡才會有香味韻味,這便是老男人的味道了。

茶禪一味

把茶和禪聯絡起來未免有點避世,生而為人,大家都要經歷柴公尺油鹽的。

7樓:盞茶時間

道家修身、佛家養性,道家講天人合一,佛教就普渡眾生。道家養生,茶剛好契合這一點,集天地之靈氣、曰月之精華。而佛家的禪茶可以把人一生詮釋在一杯茶中,從沖泡到品茗盡可體會百味交集,拿起放下也就是一念之間的事。

8樓:初見

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說起,也不知道說什麼。

有一種說法,說僧人好茶,古代名寺有名茶,飲茶有提神功效,利於禪修。而「禪茶一味」出自南宋圓悟克勤禪師之口。

我理解呀,可能也就是圓悟克勤大師就那麼一說,你要真認為飲茶與參禪一樣,那只能說你錯了。人家隨口一說而已,沒什麼深刻的意思。

女生如何正確的對待生活與工作?

靈動 我也在一直思考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問題,因為一方面,我想把工作 哈哈不過目前是學業 做好,另一方面想把生活過好。我現在能做的事就是,學習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就是工作日的時候好好做。休息的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自己勞逸結合,鬆弛有度 當然了,遇到特殊情況就重要的事情優先咯。 尋覓 我感覺還是不...

世界是這樣的不公正!如何對待人生如何對待自己?

糖雪球 你應該慶幸生在這樣的世界,若是在以前你恐怕連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都沒有。這個世界已經盡可能公平了,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去適應這個世界,甚至感謝這個世界 厭惡它就相當於與全世界為敵,只會讓你越陷越深。如果你真的不甘心,那就試著去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則,讓它變得更加公正。但這樣需要付出的努力是...

生活中,對待愛人應該較真嗎?

康康kerry 相互較真是必需的。既然是愛的人,就盡量讓自己真實,讓雙方舒服。既然問題存在,說明起碼有一方是想較真的,既然如此,那就較真得坦蕩點。有時候,爭執也是一種溝通,互損也是一種情趣,越是抓住生活的細節,越能感受到彼此的差異,和平的較真,才能讓彼此了解更深入。 無為 主要還是看你要談的是短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