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提到向寵?

時間 2021-06-03 09:44:21

1樓:司馬真龍

提到向寵,不由得想起另外乙個魏國大將-于禁。

先講乙個戰役,秭歸之戰,這是場什麼戰役呢?

相信題主知道夷陵之戰,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戰役,秭歸之戰發生在夷陵之戰後。

先來看看先主傳的記載:

後十餘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再來看孫桓傳的記載:

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夔道,截其徑要。

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嘆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孫桓傳中提到了「夔門」這個地理位置,夔門位於秭歸和巴東一帶,就是說,孫桓在夔門截擊劉備,致使劉備秭歸大敗。

前面說了這麼多,為了說明劉備在秭歸之戰以大敗而歸,為什麼要提秭歸之戰呢?

三國志向寵傳中說,

朗兄子寵,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劉備秭歸大敗,只有向寵的軍營保持完整,那麼,就讓劉備刮目相看了。

我為什麼會想到于禁呢?于禁作為五子良將之一有如下一場戰役:

從至宛,降張繡。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

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由此可知,于禁在曹操宛城之戰遭致大敗後,還能約束幾百名部下的士兵,且戰且退,雖有負傷戰死的也不許散開。

綜上所述,向寵如同于禁一樣治軍嚴整,即使潰敗也能使部隊保持完整,因此先帝稱之曰「能」。

最後說下向寵的結局,

三國志向寵傳中說:

延熙三年,徵漢嘉蠻夷,遇害。

也就是公元240年,征討漢嘉郡的蠻夷時遇害,平叛而亡。

諸葛亮的出師表裡提到的名將為什麼不是趙雲魏延馬岱?而是乙個名不見經傳的向寵?

李成 因為諸葛亮推薦的是個zhongyang警衛團團長,而不是軍區司令。這個崗位要求能力強 但不需要出類拔萃 經歷過考驗,但不能獨當一面形成自己的勢力。最重要的,是忠誠,是他辦事老闆放心。把真正能做方面軍統帥的人放在這個崗位,是對蜀漢本不豐富的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成都有那樣的能人,諸葛丞相能放心北伐...

為什麼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稱劉備為先主?

小葫蘆 原文如下,沒發現先主,都是先帝,題主可能看錯了。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

諸葛亮的《出師表》有什麼好?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每個階段讀它總有不同的想法,也自省一下自己大方向對不對。出師表這一套規劃,是每個希望逆勢而起的人應該學習體會的。積極的人可以找到奮進的理由,苟全的人可以找到懶惰的藉口。蜀漢不治史,但可以照搬其他時期的歷史,諸葛孔明不會做得比其他人差。相互印證更覺得諸葛亮或者各個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