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賢與不賢,是如何去判斷的?憑藉良知嗎?

時間 2021-06-02 21:28:26

1樓:鹽選推薦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賢是聖賢的賢,這話的意思是你要是見到別人的舉止言行比你好,也就是賢,你就應該想著跟人看齊,要是見人言行舉止非常讓人討厭,也就是不賢,你就應該自我反省,也就是內自省,記住以後在自己身上,絕對不要出現像他那樣令人討厭的舉止言行。賢與不賢是在他人與自己的比較中產生的。

這不僅是孔子的觀念,也是古人共同的觀念,孔子是中國儒家最偉大的代表,而儒家另一位偉大的代表荀子也說過「見善,脩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意思是說看見別人有好的地方,就應該急切地設法把別人的優點變為自己的,而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那就該痛切地自我反省,記著千萬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現那樣的缺點,而中國道家的偉大代表老子也有意思大體相同的名句,叫「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意思是好人是不那麼好的人學習的物件,而不那麼好的人則是好人借鑑的物件。這不僅是中中國人的觀念,也是外中國人共同的觀念。

古代波斯有個非常有名的詩人叫薩迪,寫了本非常有名的書,叫《薔薇園》,在中國有不止乙個譯本,這也是一本我們值得買、值得看的名著,其中有一部分專門講修士的品德,說有人問一位叫魯格曼的舉止高雅的修士:「你的禮貌是向什麼人學來的?」魯格曼回答說:

「是跟那些沒有禮貌的人學的,凡是他們那些要不得的舉動我都不去做。」那樣的行為太多了,而那樣的行為也太糟糕了,於是就給魯格曼提供了多種寶貴的借鑑。

2樓:不做她的蓋世英雄了Ly

一切聽從本心多聽取他人對這個的看法當然,別人的意見只是輔助作用重要的是自己對這個的看法及內心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賢這個屬性只是不同面而已而且如果你要對乙個人下定義一定不要僅憑接著第一認知來確定下定義需要時間和經驗也是每個必修的一課

加粗表示關鍵字

3樓:啊哈

其實有時候仔細的去思考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誰又說的清呢

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真的是這樣的嗎

你不去經歷不去思考

就能分辨誰對誰有錯

我覺得不是

人非聖賢孰能過?

同理什麼是賢什麼是不賢

標準是什麼請告訴我讓我也少走彎路

對不起沒有標準只有目的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全你憑的的造化和悟性是是非非換一種情景換一種思路就不一樣

4樓:下雨天

古人的賢與不賢是從道德上說的

這看似無任何標準

其實很明白

就好像你能分辨你身邊

哪些是好人

哪些是壞人

這是你從生活中用心感受出來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很難麼?

迷霧前行 很難。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聖賢,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成聖成賢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修為的持續改進過程,人類社會人的差異化本身就是巨大的。願意去自我改進的人真的很少,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什麼是學習呢。教育到底是優點放大鏡好。還是缺點放大鏡好呢 布衣書生 現在一般做父母的,都會用類似...

一見鐘情 二見生情 三見傾心 四見非你不娶 五見愛你一生 六見護你一世這句話怎麼樣?

菲城霧繞 這段話描述了美好的感情表達了情感的遞進挺好噠更好的是語言簡潔邏輯通順對比一下囉嗦版 第一天遇見了Sunny中的你那笑容精準擊中我的心臟第二天我們結伴而行有鼓勵有拌嘴沒有孤單 煙火微醉 既然已經鍾情,為何還要再重新生情呢?既然已經愛人一生,難道愛乙個人不就是要護ta周全嗎?為何還要再見一面?...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和「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 這兩句話是否有衝突?

獨步清涼 你解釋錯了第一句,所以就矛盾了,名不稱 是說 名不匹配 也就是說你的實際情況跟別人對你的讚譽不匹配,這才是乙個君子要憂慮的事情,這是在強調誠意正心,實事求是,言行合一,不慕虛名的意思,這是孔子一再強調的做人做事的態度。 不矛盾。三種辯護方式 1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之稱,音 趁 去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