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文學名著是否有存在必要?

時間 2021-06-01 20:02:32

1樓:只是牆角

小時候爸媽給買過不少名著的青少版,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回,原著關於那三拳描寫手法著實經典。

「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

「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乙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可青少版的描寫是:

"於是,魯提轄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你品!你細品!

2樓:

小時候看過不少青少版名著的我來強答一發吧。

我青少年時期看過不少世界名著的青少年版,還看過不少一分鐘讀名著之類的內容微縮介紹,算是羅輯思維十分鐘讀完一本書的原始野生版,一轉眼這許多年過去,這貨在圖書市場居然還未絕跡,真是太陽底下無新事的鐵例。

不過,回望這段閱讀經歷,但個人對於這種青少年版名著還是不太感興趣,原因一如往昔,對於沒有太多人生經歷的青少年而言,要看懂許多世界名著個中深義真是難上加難。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內中光是列文的心路歷程、農村改革實踐,便能洋洋灑灑的說上一大篇。而這卻是中小學生們很難讀懂的。

如果推而廣之的說,許多世界名著,光是當天個人經手過的,便多涉及男女關係,比如《茶花女》《紅與黑》《包法利夫人》《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以上,皆是極有名的世界名著,各種必讀書清單裡的必有書目。但是,僅上述數書中,便各種顏色、各種字型、各種角度的描述了一番不正當男女關係,是如何養成的。

當然也有正當的,比如造就了萬千少女夢中情人達西先生《傲慢與偏見》的,拋開裡面有一對情侶是不正當男女關係這事兒不算,畢竟私奔在當時是極不體面的,在今天,咳咳咳,我們繼續說回本段主題,雖然《傲慢與偏見》是無數讀者喜聞樂見的,但曾被人戲謔為「一干剩女如何脫單手冊」也是真的。話說,讓廣大純潔善良的青少年們看這些,真的好嗎?或者說,在已婚婦女出軌的故事背景下,安娜的痛苦與掙扎,列文的奮鬥與消沉,他的帶有濃烈托爾斯泰影子的農村改革過程,從小在網路、吃雞、抖音、快手中長大的青少年們,真的能懂?

更何況,這些書還是翻譯版,此處並非鼓吹什麼讀書一定要讀原版之類的觀念,畢竟為了看哲學經典去學希臘文的人也沒幾個。但是,客觀講,我們常見的足本中譯本已經是將原著中的許多精華之處過濾掉了,這一點並非完全由譯者水平而定。事實上,即使譯者的文筆如何出色,翻譯水平如何高明,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會略掉不少書中的精髓之處,畢竟兩種文明在傳遞中總是會有一些東西注定會被遺漏。

而青少年濃縮版呢,是原著經典的折上折,這種創作(有一種很主流的說法稱翻譯是對原著的再創作)後的再創作,傳達到讀者,尤其是社會經驗、人生體驗注定較為單薄的青少年讀者時,能夠接收到多少原著中的精華,著實難於統計,難以言表了。

許多人反對「每天聽本書」一類的知識付費,原因也大抵如是,應該說,還是很有道理的。以個人粗翻過的《安娜卡列尼娜》為例,不但個人之前關注的列文改革記被略去不少,便是安娜的感情經歷這條主線索,也有多處讓首次接觸此書的讀者不解,為毛她一時不顧一切的追求愛情,一時又要向自己的丈夫懺悔,一時又與情人大吵一架,一時又愛的死去活來。

書中種種,都與當時的社會形勢、文化背景關係密切,如果對當時的社會情況無甚了解,怕是個成年讀者也要看得一頭霧水是真的,更別說對於人情事故無甚了解的青少年了。凡此種種,讓人覺得,此類名著,還是不必多讀也罷。

閱讀三觀不合的文學名著,是啥感覺?

前兩年看雜誌推薦太宰治的暴力美學。並不太懂這個高冷的詞,於是買了一本 人間失格 坐飛機的時候看。邊看邊生氣。這什麼玩意!這又是什麼玩意!這tm什麼鬼!怎麼能這麼想!太不負責任!反正看完整本書整個人及其不好,感覺整本書就是大寫的辣雞。陰冷,壓抑。到底哪好了?傳播負能量。就是跟我三觀不合。從此再沒碰過這...

喜歡閱讀文學名著的都是什麼樣的人?

不吃胡蘿蔔 比較敏感早熟,對文學世界充滿天然的熱愛與好奇興趣的人,因為網路水文裡只有形形色色的人卻沒有色彩紛呈的有深度的思想,難以引起共鳴與思考,而只能帶來莫名其妙的自我代入和遐想。但這只是一部分,事實上任何性格任何職業都可以喜歡閱讀文學名著。 溪水邊的樹 我個人看法,讀經典名著獲得閱讀享受的機率最...

文學名著無法引起共鳴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無一 我想對你說的是並不是文學名著無法與你共鳴,而是你的基礎知識不夠,不了解當時當地的行為習慣,語言交流習慣。用現如今的一些行為去硬湊。 N ever 其他答者闡述的的個人因素 閱歷心境思想高度理解力 和外部原因 背景文化差異 已經夠全面了。我想再說乙個點,你羅列的這幾本書大概讀的都是譯本吧。好的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