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閱讀?閱讀應該變得功利嗎?

時間 2021-05-07 02:08:28

1樓:羅彩霞

選擇閱讀的初衷是因為覺得本科期間有大把的時間我竟然沒有花在閱讀上,畢業以後更覺自己精神得貧瘠。

讀研以後決定換種過法,所以開始嘗試著閱讀。目前自己還未達到功利的心境,但是自認為自己對於書本的數量有「虛榮心」。

所以我利用自己的「虛榮心」激勵自己多讀了些書,慢慢的發現讀書可以讓自己沉靜下來,而且對於我自身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的方式,所以又多讀了幾本。在2023年,就這樣「鬼使神差」的讀了50本。

自知這種量還是不大啦!年閱讀量超100本大有人在。但因為是一種改變,自己還是比較開心的。

現在我已經能看到自己閱歷的淺薄,而且覺得能去書裡撿些故事來充盈自己真是一件特別有動力的事情。

當然,我得承認閱讀確實會讓人變得更加感性。但我個人的想法是:因為閱讀,我又對這個世界多了幾分理解的心情。

2樓:南宮瀟湘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要辯證的看問題。每個人向任何一方向發展,都是為了小有成就,或增進思想或用於生活工作,都是有明確的目的的,即使是單純的的喜歡也是有目的性的因為喜歡呀。

3樓:徒白

興趣還有專業吧。就是覺得讀的書就好像在經歷別人的人生,這點讓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在讀書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想這個作者寫下這些文字的心情,故事什麼的。

4樓:紀念碑谷的PRG

看你讀的是什麼如果本身就帶著功利心去閱讀,思想鬥爭一定會很痛苦,想自己如何能通過這本書裡所描述的途徑變得更加功利從而外化

5樓:阿偉還沒有死

其實這個因果關係是不合適的。

一本書會對人的影響有多少呢?如果先天不敏感,無法體會文學中的情感,沒有足夠的共情能力,即使看了書,受到的影響也微乎其微,看過之後還會加上幾句「看不懂」「文學也不過就是一些陰陽怪氣的東西」之類的話吧。

這就像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厭惡所謂的名著,因為語文教育勉勵人們去讀,但大多數人無法共情。就像我們從小被逼著看《紅樓夢》,有多少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看下去。《紅樓夢》裡的悲涼,又有多少人能感受得到。

而那些喜愛文學的年輕人,本身很可能就是答主所說的那一類「自恃清高」「容易抑鬱」的人。他們陷入人物故事的情緒,也是因為這種情緒是他們體會過的,能感受到的東西,而文學給他們帶來某種程度上的親切。「世界上還是有這樣的人噢」,他們想。

在現實生活中無從傾訴的東西,在書裡頭一下就被寫出來了,好像一下就被理解了一樣。

能寫出那些細微的情感,給予敏感的人類以安慰的作者們,才會真正被冠以名聲的,他們寫的東西也最終會成為所謂的經典。

所以這個邏輯關係本身就是錯誤的,不是文學影響了人,是有些人主動選擇了文學。

6樓:

曾經一段時間閱讀真的很功利,彷彿書不是給自己讀的,而是讀來讓別人看的,於是乎看書專挑一些很多人推薦的,例如「人生不得不讀的......書」,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的便是真的會發現一些自己可能看一眼標題封面就不感興趣的書,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錯過,例如余華的一些書還有阿城的一些文章,若不是看人推薦,我自己找可能或一定會錯過,還有東野圭吾的書,自己對這類題材不甚感興趣,但架不住一遍一遍被安利,結果是看了再也停不下來,現在也開始看這類題材,大大開闊了閱讀視野。而不好的便是有些書被吹的太過而自己看了有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很可能導致對某些作者產生偏見,還有就是年齡見識不夠以至於看不懂一些書,例如百年孤獨,看的真的是雲裡霧裡,還有川端康成的,比如《雪國》,當時真的是看不進去,同理還有周國平一些書,像《靈魂只能獨行》在家看一直開不了頭,最後還是在火車上才開了頭看起來。

總的來說,看書還是要看興趣,不得不說我自己對書的興趣便是從小學時家裡翻到一摞一摞的故事會、意林、青年文摘等雜誌開始的,遇到有興趣的便看沒興趣的就翻過,替班裡到圖書館借書也是什麼都借,恐怖歷史情感文化...當然小學時候不懂就隨便借,但不論借什麼書最後總是都有人選,記得當時故意借一些生僻的歷史類書籍,總是被班裡乙個高高的戴眼鏡的男孩選走,可能那個男孩對歷史的興趣便是從這些書裡開始的吧。那一段時光真的是最純粹的一段時光了。

所以,閱讀還是要看自己的興趣,功利也好純粹也罷,重要的是能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讓乙個人的時光變的活色生香。

7樓:鹹魚.jpg

本人學生黨

對於讀書尤其是名著

很多人說過不同年齡讀同一本書總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如此所講讀書永遠不分年齡所謂拿著「年齡」的藉口來阻擋讀書的大概不過是很多心罷了

8樓:湯湯

大學畢業兩年了,一直保持閱讀習慣,一般看電子書,網路讀物,題材不限。閱讀是從小就培養的一種習慣,沒有了閱讀之後我的人生會非常無趣,我每天面對繁忙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而你閱讀的時候,那是你難得與自己的獨處時光。與遊戲不同,你會享受自己思考或者沉溺於閱讀的時刻,是個技能也是難得的好時光。

9樓:落花生

自知懂得甚少,想用書籍來彌補不足並且擁有更多知識。問題說會變得自恃清高,可能是讀的還少。真正熱愛閱讀的人應該是看的越多,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

自認閱讀和功利沒有任何關係,主要是看你以什麼為出發點去讀。

10樓:蒲耳

讀書還有為什麼嗎?難道不是想讀就讀,不想讀就算了?我喜歡讀書,自然我就會去經常閱讀,不管是什麼書。

因為讀書時我就好像來到了另乙個世界,體會不同的悲歡離合,不同的喜怒哀樂。我並不認為年輕人就不應該讀文學名著,有些東西,是隨著經歷而逐漸變化的,不同的年齡讀書,體味也是不同的,為什麼要拋棄年輕時的感受呢?

因為讀書,所以讀書。也許不太恰當,但是這是我最真實的想法!

11樓:三分之一

有一點道理。但是文學作品應該是最好的,最容易打動人的,最能觸及人們精神世界的吧。個人認為,能打動人內心的作品就是好的,而且有情緒的人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符合人性的吧

12樓:告別昨天

為了自己而閱讀。遇到事想不開的時候就去閱讀,書本裡藏著答案。遇到抉擇的時候就去閱讀,主人公會幫你做出決定。悲傷的時候閱讀,開心的時候閱讀,孤獨的時候閱讀……書是最好的朋友。

13樓:之如初見

我覺得吧,

自己這麼喜歡讀書,完全是覺得書的世界很精彩,讀書讓自己感受到很多其他的東西!

畢竟,自己生活,眼光,腳步有限,

在書裡,能感受到更多!

愛好嘛!!!

14樓:布拉格之春

說說我的看法吧,讀的書越多越感覺自己無知,所以讀書就變成了自己的乙個需求。閱讀的目的就是閱讀本身,當閱讀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也不會來追問「閱讀有沒有用」、「為什麼要閱讀」之類的問題。

15樓:

閱讀本就是個功利的事情,不喜歡的書是讀不完讀不下去的。

硬要追求數量,囫圇吞棗地讀完,完全不知道精髓是什麼。隨著年齡增長,讀書要有辨識能力的,什麼是狗屁文章,什麼是至理名言是要分辨出來的。打個比方,好多文學性很強的書是作者當時的情緒通道,對世事時局的變相褒貶,要時空轉換放在當時場景去體悟,不能生搬硬套,邯鄲學步的。

非文學性的書就受眾更少了,都是懂得人才會去讀,是沒法分享心得給普羅大眾的。最後,你讀書,關別人什麼事。

你為什麼喜歡閱讀歷史?

想不出起個什麼名 歷史的意義 在坐的各位都學過歷史吧,大家覺得歷史怎麼是乙個怎麼樣的學科,當然了我猜有不少人厭惡歷史學科因為他要背記大量的東西因為聽到歷史課總是忍不住睡覺卻還要考試,當然也一定有人多多少少對歷史感興趣,歷史就是這樣,熱愛歷史的人津津有味,討厭歷史的人索然無味。可是若要問,歷史的意義是...

你會閱讀說明書嗎?為什麼?

周志明 有沒有人像我這樣?新東西到手,忍住心裡的好奇心,先把說明書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然後再向對待第一次那樣去開啟和使用新玩意兒,如果不讀說明書,總覺得欠點什麼。 春野西西卡 對乙個新玩意兒,分情況 功能簡單明確的,觀察一下,開始玩,也許會有驚喜呀不過對於一般性的用品,好的設計,說明書沒大用吧 產...

為什麼我覺得閱讀改變不了你?

曬太陽的人 你先做好自己,再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你說的那些人可能更多的是為了閒聊有談資,能不冷場,那你聽著就好了,不必糾結於心。而且你讀了有什麼感悟完全可以跟他們分享,就聊聊,這不也潛移默化 改變 麼 漫路求索 乙個成熟的人是不會看那些心靈雞湯類的書籍,看書的出發點是因為興趣和渴望獲取知識,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