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滕王閣序》是事先準備的嗎?

時間 2021-05-06 21:11:11

1樓:布魯伯德

我認為王勃創作《滕王閣序》,應該是有所準備的

關於《滕王閣序》的故事,流傳較廣,也有很多版本,但是大多數的版本都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滕王閣重修後不久,都督(閻公)在滕王閣設宴。本來閻公想借設宴的機會,展示自己女婿的才華,結果,半路上殺出乙個王勃,做出了一篇《滕王閣序》。

我們都知道,古人設宴,會有各種各樣的娛樂節目,比如歌舞、投壺、行酒令等,當然,也會即興創作一些詩文,以烘托宴會的酒興。而一些文人,也因此能夠將宴會作為終南捷徑,展現自己的才華,贏得人生的轉機。

所以,我認為,按照常理推斷,當文人們參加宴會時,往往會有所準備,就好像參加一場考試,儘管不知道題目,但也要按照考試大綱進行複習,甚至還可以針對考試,進行押題,找出複習的重點。

據一些史書記載,王勃「六歲能文,詞章蓋世」,創作《滕王閣序》時,也正值青春年少,必然胸懷揚名天下的抱負。那麼,在得知閻都督滕王閣設宴時,必然也會想借這場宴席,成就自己的才名。所以,必然會準備一些創作詩文的素材,比如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歷史典故等等,以便在宴會上備用。

因此,我所說的準備,並非是王勃提前寫好一篇,然後到宴席上,默寫出來;而是準備一些素材,再根據宴會現場的要求,將詩文創作出來。

當然,這只是本人依據常理的一種猜度,王勃創作《滕王閣序》,已經過去了一千餘年的時光,對於他有沒有提前準備,實在難以考證。

但是,他提前準備也好,沒有準備也好,都不會影響《滕王閣序》的千古流傳,也不會影響到讀者誦讀這篇文章時,對他的仰慕和崇敬。

2樓:

你只要浸淫古文詩詞就知道,滕王閣序根本不可能是當場想出來的,未必事前全都默寫下來,但至少是打過腹稿的。

我真的不想多解釋,你學過就知道。

3樓:漂流人世

如果你覺得他是事先準備的,那說明你在寫作文上實在太沒天賦了。我寫作文就從來不打草稿,我能理解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提筆就寫,氣貫長虹。

4樓:番茄番茄番茄番茄

所有文章從廣義來說都是事先準備的,十年寒窗苦讀,寫的景需要見過或聽說過想象過,寫情也需經歷過。

最後才是因某人、某事,激發靈感,寫成文章。

如果這樣看,純粹的即興其實是乙個偽命題。

狹義一些來說,提前有了腹稿或寫好草稿,算作不是即興的話。

我猜測,王勃在寫之前,一定在當地轉悠過。

序中有幾處明顯的視角切換,並且不是那種在原地看不同地方的切換,而是換了觀察位置。這可能說明他到過這幾處地方。

如果他確實遊覽過,那麼有些句子埋在心裡或已寫成文字的可能性是有的。

綜上,我猜測文章不完全是即興的。

但是必須要說的是,文章只分寫得出和寫不出,我等凡夫俗子,憋一輩子也未見得寫得出這等佳作。就算有事先準備,也無損此文地位。

5樓:李芬

徒勞無益【拼音】:tú láo wú yì【解釋】: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出處】:宋·袁燮《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夫溺於卑者,固不足論;而過於高者,徒勞無益.

」【示例】:做事要講效益,~的事不要去做."

6樓:夢露居士

要說王勃提前寫了一篇草稿,然後當場默寫出來,我認為不太可能。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一句,王勃怎麼能提前知道當時飛的是乙隻野鴨子呢?萬一當天有兩隻野鴨子飛過,豈不尷尬。

但是這不代表王勃事先毫無準備。

我們看《滕王閣序》,明顯能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就事論事寫滕王閣上的宴會,後一部分寫王勃自己的經歷、志向。我相信後一部分內容王勃平時沒少寫。因為唐代文人會經常給權貴們寫自薦書,比如李白寫過著名的《與韓荊州書》,《滕王閣序》後半部分不就是一篇自薦書嗎?

所以後一部分內容,王勃根本不用現場構思,這都是之前寫熟了的東西,現場改改就能用。而且不僅《滕王閣序》能用,哪怕他寫《黃鶴樓序》、《鸛雀樓序》、《岳陽樓序》一樣能用。

7樓:瓦解日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可以查查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

閻都督想讓自己的女婿寫文受賞

他女婿提前準備了文章

閻都督呢,假謙虛,讓王勃先寫

王勃就寫了《滕王閣序》

就沒他女婿什麼事了

8樓:

是啊,怎麼會不是呢?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這麼一大段,壓根和滕王閣沒有關係,而是在感嘆自己的遭遇,兩次被貶,前途渺茫,我想他也在時時激勵自己吧,這段文字早已經在心中,只是沒有寫下來罷了。。。

高中時,特別討厭王勃這篇,佶屈聱牙,還不得不背下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語文書上吹破天了,並不覺得有多好。。

前一陣子,莫名就想起來了滕王閣序,前面的早已忘記,就這一段記得清楚,尤其這一段「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居然一字不差!揹著揹著就哭了起來,咦,我為什麼要哭呢?

滕王閣序壓根就不是描寫景色的文章!

9樓:東明先森

滕王閣序不像事先準備的,但是引用古人的地方比比皆是,最有名的是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了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射馬賦》裡:「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一句。

10樓:蘇世龍

肯定是有準備的。當然,不是腹稿那種準備。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要是不知道《馬射賦》是寫不出來的。

這種情況就比如高考作文,誰沒有去準備過素材,準備過論據,準備過字詞,」準備「過一些思想?高考時只不過將自己準備的各種材料用去作一篇文罷了。王勃也一樣,自己的各種閱歷在心中,材料滿腹,做出一篇文。

其實文章本身就是有話要說,不準備好要說什麼話就是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11樓:山水越中

建議題主可以去看看王勃其他的文章,其實都有滕王閣序的味道,我覺得就是王勃把他之前的積累凝結提煉成了一篇滕王閣序。寫過古詩就會有這個體會,最難的不是用字,而是我這四聯分別要寫什麼。比如我頷聯準備寫江和山,那找一些現成的意象組合一下就好了。

所以與其說王勃是即興寫序,不如說即興畫畫,而構成這個畫面的線條色彩就是他滿腹的詞藻典故。

所以我覺得看了王勃的其他文章之後,就會相信王勃的確沒有事先準備了。

12樓:硬木頭

王勃的初唐四傑首座絕不是古人胡亂排排的,尤其在唐朝這個詩歌天才充盈四野的年代!

王勃英年早逝,一生留下的詩作其實不多,一首《杜少府之任蜀州》堪稱送別詩經典之一。排名初唐四傑之首是後人對他才華的肯定。

13樓:

其實看《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裡面很多內容是脫離滕王閣這個主題的,屬於通用型的句子,特別是那些人生感慨啊什麼的,很容易套到別的情景上。如果是提前準備,我覺得會寫得更切題一些。個人認為可能是作者平時就有一些這種感慨,在心中已經作出了一些語言碎片,但沒有系統地以整篇文章的形式寫出來,在《滕王閣序》中適時地應用了這些句子。

這應該不算提前準備吧?

還有那些與滕王閣相關的,王才子馬上就要到南昌了,感嘆一句「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也不算特別驚豔吧?

這樣算下來,真正即興創作的部分並不是太多,我想以王勃的才學,是可以做到的。從這點來說,王勃是具備當場創作的能力的。

14樓:

絕對是提前準備的,因為王勃有腹稿的習慣啊!

要他作文作詩這是可以預料的,一幫文人武人聚會娛樂, 大家不是來打麻將的。武人舞劍(王將軍之武庫),文人做詩文(孟學士之詞宗)這種節目是慣例嘛。

15樓:

今天正好在抄滕王閣序,又看到這題,想來答答,其實第一的答案已經寫的很好了,我就略作補充

《新唐書》中記載王勃生於絳州龍門,14歲變進入王府做官,後因《鬥雞檄》被逐出王府後直接去了四川,後在虢州參軍,當了一小官,又因殺人被判死刑。正巧逢上大赦,免去死刑貶為庶民。從此斷絕了官路,其父親也被連累,貶為了交趾(今廣西越南一帶)縣令。

交代完背景,我們可以發現王勃之前應該是沒去過滕王閣的,並且看《滕王閣序》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句子證明了並沒有事先準備。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據《新唐書》記載閻公在公元675年大會賓客,王勃是在看望父親的路上湊巧參加的宴會,並沒有什麼提前準備的可能。

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

這句正好交代其寫作的時間,以及將要去做的事。也不太可能是能夠提前準備的。待更

16樓:不如揚了它

就像高考寫作文一樣,我們的創作都是靈感和平時積累的產物。這些都是我們的學習方式、表達方式所決定的。王勃那個年代,人們慣用詩歌表達情感,所以脫口而出一篇詩歌也不是沒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滕王閣序》裡的一些想法、感情及其表達方式,是王勃寫了大量詩歌並對人生不斷思考而產生的一種思維的產物。但若要說王勃是此前就已經策劃在這次宴會上大放異彩,我覺得不會。

17樓:魚心

@黃粱個人認同此知友的答案,但我面對此題想說的卻是:就像一人一首成名曲一樣,旋律一出,你便知是誰的代表作,《滕王閣序》我想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寫出來,是不是事先準備完全埋沒不了王勃的才華!

18樓:養學

有知友說古代這類提筆而作的人很少……又犯了今人「自以為是」的毛病。來一篇「不死顏回」——彌衡的即興之作……

《鸚鵡賦》

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於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彗聰善,羽族之可貴,願先生為之賦,四座鹹共榮觀,不亦可乎?

」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其辭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

故其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觜,綠衣翠衿。

採採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眾禽?

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跨崑崙而播弋,冠雲霓而張羅。

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閒暇,守植安停。逼不懼,撫之不驚。

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

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

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於鼎俎?

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匪餘年之足惜,愍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

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長吟遠慕,哀鳴感類。音聲悽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放臣為之屢嘆,棄妻為之歔欷。

感平生之遊處,若壎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

想崑山之高嶽,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

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

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滕王閣序》是即興創作的嗎?

我就問你除了開頭幾句和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塊,你還記得多少?如果是高中生或者大一新生,那麼問問周圍非文學愛好者。我又搜了下 滕王閣序 第一段是介紹當時情景,誇了一下當地和在座的人。這就是會講話,不是一句乾巴巴的 雷迪斯磚頭們,我們歡聚於XX 之類的。後面連續三段景色描寫,落霞那句也是...

讀 滕王閣序 後的感想如何?

年深日久了,滕王閣序 是好,也沒有到我現在都記憶深刻的地步,到現在也沒有完整的背誦下來。題外話,最觸動我的兩篇,一是納蘭性德的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二是司馬中原的 握一把蒼涼 鐘柳晨 嗯,剛看肯定是這麼多字認不得讀個幾把,不過當時是課文,肯定要背,多讀了幾遍發現這文章有點意思,雖然有些意思不懂,但誰...

你認為滕王閣序最經典的詩句是哪一句?

梵音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襟而引甌越。腦子裡一直都是這張圖 連南北諸流,抵擋南蠻外寇 展現的是王朝強盛,雖然有恭維的意思,但氣象萬千,從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當然我也很喜歡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也可能長這樣 喜歡這句的氣象和色彩美 當然有我的主觀因素蛤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