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末極少有漢人大員謀反?

時間 2021-05-06 06:51:57

1樓:

在清朝歷史上,剿滅太平天國運動和「同光中興」以後,在清朝朝廷的力量對比裡,漢族官僚的力量,第1次超過了滿族官僚。

所以「同光中興」之後,以及與之相對的洋務運動後期,主導的力量都是漢族官僚。這其中,尤以「曾左李張」四人最為著名。

等到後期,搞「東南互保」的時候,漢族官僚的力量已經強大到,李鴻章可以直接在電報裡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到了清末,終結清朝的袁世凱,出身北洋,成名於天津小站練兵。其早年是清朝派駐北韓的全權大臣,後來更是手握重兵,成為清末漢臣的核心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讓已經掌握了朝廷大權的漢人大臣起來造反,造自己的反嗎?

2樓:變色龍

換乙個角度哈,曾國藩早期的,當時漢官是不敢聲援他的,處處給他傳小鞋,反而是肅迅特麼支援他,增剃頭7天的巡撫只是矛盾激化的表現,漢官們為了避嫌,為了顯示自己的忠誠,不斷的打擊漢人掌握軍權。直到滿人(肅迅)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個東西,搞不定了,漢官才真二八斤的掌權

3樓:此賬號已登出

清廷不是個東西,洋人也不是個東西,反了清廷,誰能出來扛這個大旗,與洋人周旋?不反,當個地方總督擁兵自重,清廷都這樣了也不敢管你,出事了洋人也只會找慈禧背鍋,反了,以後再出事你說洋人找誰?

4樓:江湖過客

謀反不是兒戲,失敗了就是滅族大罪!

歷史上後面那幾個朝代元明清六七百年,大臣謀反成功的例子好像只有朱棣乙個人(他還是皇帝的親叔叔跟著朱元璋東征西戰能力威望高,太子朱標不在後他也有資格當皇帝的),而且最重要還是對手建文帝襯托的好。因為後面的朝代都在不斷汲取歷史上失敗的教訓。而本來那些朝廷大員日子過得還是很不錯的,沒有絕對把握誰會去冒那個殺頭的風險?

再說大清漢人大員掌握軍政實權是在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之後靠軍功才實際掌握的,而慈禧太后玩權力制衡相當厲害。

在漢人大員中分化互相制衡壓制,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還有邊疆地區的那些實力派滿蒙的王爺和將軍,誰都沒有一家獨大絕對掌握全國大部分軍政實力。

本來袁世凱也只掌握了新軍的五分之一,誰知庚子之亂把其他四隻新軍乾掉了。而最後慈禧和張之洞也都不在了,所以在也沒有人能壓制掌握大清最精銳的新軍的袁世凱。

就算這樣面對載灃的打擊袁世凱也只能先退隱等待機會,後來袁世凱也是藉著武昌起義爆發,加上實力佔優勢的漢人大臣對皇族內閣的失望,載灃平庸的施政能力才找準機會把大清推倒

5樓:進持

沒有什麼意義啊,沒有漢文明,謀反沒有意義,日本有流傳下來文明,所以他搞什麼皇國天下,所謂萬眾一心,雖死猶榮。所以現在說若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削掉他的文化文明

6樓:

漢族大員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局勢複雜,滿蒙軍事力量算是完了,綠營完了,但是前狼後虎,洋人在外,長毛在內,單靠漢人軍頭們很難撐起來大局,朝廷算是最可靠的盟友。

漢人軍頭內部未必沒有猜忌,有個表面上的朝廷,好歹大家還能一團和氣,讓大清這條破船多走兩步。

其實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後,大家都明白大清肯定氣數已盡了。湘軍淮勇這些漢人地主軍隊已經是大清後期唯一可用之兵。太后雖然無兵,但是保守勢力還在。

那漢人軍頭幹嘛浪費力氣,和這些人撕破臉皮呢?徐圖緩進,朝廷總有一天是會被架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漢人軍頭們最喜歡玩的傳統嗎?

民族主義,不是革命的目的,而是革命的工具。漢族軍頭們改革的目的不純,洋務派算的上的較開明的派系,但是大多數人依然算不上徹底的醒悟者。例如李中堂,也是風燭殘年去了趟歐美,才醒悟自己到底為何輸了甲午戰爭,可惜天不假年。

這個時候,一定要對比中國和日本的19世紀,一定!但是這回答如果往這個方向走,那就會變得十分複雜,得弄個funding我才能給你講個大概了。思想方面的落後,陳腐的意識形態才是中國輸掉這一百年國運的原因。

所以為什麼要對朝廷造反?洋務派的興趣不在於此,保皇派更加不會造反,他們恨這幫子假洋鬼子還來不及。義和團?

更不可能,他們缺乏精英來指導造反。而且我十分懷疑,恐怕到了2023年,洋務派和他們的繼承者們還是沒弄清,要以乙個什麼樣的思想和態度來面對這個歐美來襲的千年不遇的大變局。這點上,中國那個年代的精英,的確和明治維新的領導者們,完全不在乙個水平上。

7樓:南陽范巨集雲

實際上並不專任漢人,漢族統漢軍,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張之洞,淮軍,楚軍,也只是八旗綠營衰敗,不堪使用後的權宜之計,滿清晚期最強軍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北洋六鎮,操練得法,裝備精良,指揮得當,這種軍隊比督撫手裡掌握的武裝不是乙個量級,辛亥革命,革命黨為啥願意南北和談,打不過北洋六鎮,那麼其他的漢族地方大員哪乙個曉得袁世凱的底牌,打得過北洋六鎮

8樓:你龍哥哥

太容易理解了。清朝積貧弱,各個地方軍閥誰也不服誰,即使起兵造反成功,也要直接對抗帝國列強,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安心做個封疆大吏舒服。

物質上,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這樣人不比皇帝差,而且自由意在,幹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就行。

9樓:

這些大員經過幾十年積累才掌權一方,但誰也沒有實力推翻清廷統一中國吧。再說他們要造反就要打出自己的旗幟,他們打什麼政治旗號?難道一夜之間打出反滿復漢的旗號?

這彎轉得也太快了吧。只可能是另一批未進入體制的青年一代打出自己的政治旗號,長期宣傳深入人心,遇到機會有實力的大員如袁世凱趁機接收。

10樓:

如果辛亥這一年沒有成功,載灃攝政再持續幾年,沒準真有漢人大員造反了。

慈禧時代,天下督撫就已多歸漢人。朝廷盡可以把地方大員調來調去,但人選均離不開湘淮北洋南洋這些漢人勢力集團。之所以維持表面的權威,不能不說慈禧的手段高明。

11樓:

這個問題是問:三隻兔子在面對獅子的時候,會不會因為搶蘿蔔而打起來麼?

章太炎提出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然後呢?分分鐘被現實打臉。

12樓:

題主問得好像有問題。我覺得華夏幾千年來,在朝廷的大員謀反的很少呀。因為都是既得利益獲得者,沒有必要謀反了。元末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哪個大員謀反呀,倒是吃不起飯的謀反了。

13樓:楊雪巖

曾平定長毛,功高震主,縱觀歷史,此乃大忌。其次曾當時年事已高,膽量和精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曾要謀反可能性微乎其微。左曾試探曾想不想另立江山,並表示願意輔佐曾。

李是曾的得意門生,曾對其有知遇之恩,李一向敬重老師,曾若揭竿而起,李必追隨之,可惜曾謝絕了左的好義。

如果當時曾起了義,曾又能活到多老?雖然曾左李掌握了晚清三支重要的軍隊——湘軍、楚軍、淮軍。曾一老死,下面必定群龍無首,誰來當領頭羊?

左李二人一向不和,到時必定內亂。百足之蟲雖死而不僵,但從裡面殺還是能慢慢殺得死的。長毛的天京政變就是前車之鑑——楊秀清乾死了韋昌輝全家,洪秀全又幹死了楊秀清,石達開本來回京勤王,可惜受到洪的猜忌,於是帶兵出走,於是後來大家都懂的!

曾當時沒起義是明智的,否則就會變成安祿山、史思明之流。

再說曾之後,前面已提到左李二人一直不和,都恨不得把對方搞得永無翻身之日。兩人都是聰明人,誰都不想做出頭鳥。即使有乙個人起義了,換作我是其中的另乙個人,我肯定會先隔岸觀火,在哪方處於下風了再出來收拾誰。

清朝佔了上風我便是護囯功臣,另乙個人佔了上風我就是開國元老,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將名垂青史。所以此二人中要有人出來起義是要冒很大風險的,畢竟敗者要被誅滅九族,遺臭萬年!

在我看來,晚清有實力起義的就數曾左李三位了!

14樓:

不是不反,時不予也!漢人大員雖然有兵,但沒有統一的領袖(即使曾文正的湘軍,內部也是分流派的),清廷大可以以此抑彼,其次中國的傳統是先農民起義,朝廷無法鎮壓後全國亂成一團,然後地方諸侯起兵,而太平天國平定後雖然朝廷大權衰落,但北方(太平天國為深入發展的地方)基本上還是在清廷的控制之下,再者,外中國人是否會支援叛亂還不好說,尤其是在庚子之後,最後,清朝後面幾位皇帝雖然無功,但也算不上昏君,討伐無名。。。

15樓:Owen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以詩入題,說說曾國藩吧。

2023年,曾國藩攻破南京鎮壓太平天國後,一時威鎮天下,功高蓋主。大凡外族勢力入主中原,漢人皆忿恨不平,此正漢人中興之時,因此不僅湘軍部下曾國荃、彭玉麟、左宗棠等人密謀擁戴曾國藩自立。甚至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李秀成等人也表示「願以長江兩岸數十萬餘部」擁戴曾國藩為帝,只要是建立的帝國是漢人自己的帝國。

千鈞一髮之際,是象趙匡胤黃袍加身,演繹一出陳橋兵變,稱帝以圖不世之霸業,還是象吳三桂一樣造反不成、舉家被誅,落個身敗名裂為世人不恥的下場。面對眾將的興奮雀躍,面對清廷的猜疑忌憚,曾國藩在深深的思考後,寫下這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無意自立的想法。

從字面意思來看,「倚天照海花無數」應該是倚賴朝廷,借助皇恩浩蕩,我們湘軍將士個個建功立業、公升官發財。的確是這樣,攻破南京後,太平天國的金銀珠寶都被湘軍搶掠一空,而朝廷要求充公,曾國藩後來表示將裁散湘軍,自斷羽翼,解除朝中疑慮,這才達成交易條件,朝廷不再要錢。「流水高山心自知」應該是兩層含義。

一種是和朝廷的關係,畢竟對我有知遇之恩,一步步提拔重用,如何不心存感激?朝廷也會明白我的忠君愛國之心的。另一種是和部下的關係。

高山和流水本是相依纏綿的,但畢竟只是擦肩而過,都知道不可能有長久的相處。即便我當上了皇帝,我們之間的結局都是彼此心照不宣,不會有好的結果。前車可鑑,黃袍加身後,也許就會再次演繹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這又是何苦?

如果反覆品讀這句詩,再去了解曾國藩其人,我們會發現,這句詩足以證明了曾國藩作為儒學大家,多年深受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響,體現了一種修身克己、謙抑自製的人生境界。

曾國藩5歲啟蒙,23中秀才,24中舉人,28中進士,飽學詩書,是中國式文人的標桿。尤其是儒家倡導的「內聖外王」思想深深影響著他。按照歷史學家註解,這是要求心中充滿聖人的學問與品德,在外的功業則要符合王道,施行仁政。

所以曾國藩始終以聖哲為榜樣,修身養性,慎獨謹言。對外則建功立業、為朝廷分憂,「內聖外王」做得極為到位。曾國藩不論成名前後,都能忍辱負重,謙遜自製,甚至對舊部左宗棠的驕奢與羞辱,都能以德報怨,讓左氏終感自愧。

流傳後世的《曾國藩家書》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著曾國藩對家族後代的告誡教導,做人要謙抑自斂,不露鋒芒,不要居功自傲,招人是非。就是這種處處謹慎、時時謙抑、事事隱忍的儒家文化使曾國藩能在亂世之中成不朽之功業,並能全身而退、揚名天下。

這時我們再看這句詩,「倚天照海花無數」也可以理解為身在高處,君臨天下時,就會發現天下絢豔的花朵無盡無數,一如天下有很多人比我更出色。「流水高山心自知」我是這樣理解的,是做流水一樣,甘居下方,圍繞高山曲延流淌,萬世不變,波瀾不驚。還是象高山一樣,數峰圍繞,千山頂秀,我自己心裡很清楚。

意思是世上比我強的人多的是,我有多大本事自己知道,我沒有能力去當這個皇帝。

所以,曾國藩的一句詩體現了他的一種人生境界,也告誡我們乙個道理:做事要成功,做人要收斂。

為什麼好似清末股肱大臣都是以漢人為主?

tata 也有,而且還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戰鬥力特別強的那類,不過這類人到了清末數量稀少罷了 比如下面這位滿洲化的蒙古人 公升允 姓多羅特氏,字吉甫,號素庵,八旗蒙古鑲黃旗人。清廷末代 陝甘總督 此人在辛亥革命時期絕對算死磕派了,先前曾因反對立憲被清廷革職,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又重新被啟用,任陝西巡撫。他...

清末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漢人權臣為什麼不推翻清廷自立?

tony 李鴻章雖然是皇族的女婿,老佛爺內部鬥爭建立權威時候仰仗的紅人。但是當老佛爺確定實權之後,就顯得礙眼了。於是就有人開始放話李鴻章要謀反,這時李鴻章的壓力很大,為了能夠全身而退,他不能退休,需要乙個虛職保護自己和自己的羽翼。這時候的結果看起來,滿意。不成想,時空變換,八國聯軍來了,這個時候老佛...

為什麼電競界極少有黑人職業選手?

先放乙個EU Masters晉公升LEC的選手圖,可以看到清一色都是白人選手。歐洲大師賽可以理解為歐洲英雄聯盟冠軍聯賽 LEC 以國家為單位的青訓級別賽事,更能反映職業電競的基層選手畫像。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身體特性,二是遊戲特性 一 電子競技是要求高靈敏度快速反應的競技專案,與黑人原始的人種天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