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大宗師裡面女偊為什麼說南伯子葵不是學道之人?

時間 2021-05-31 21:09:37

1樓:燃燈道人-卡比

這個事,可以用「別問,問就是不闊以」來回答。

只要你問「老濕,你說,道是可不可以學的呀?」老濕一定告訴你,「不行,你不是這塊料」。

因為這種問題,別問,一問就錯。

為什麼?

憑什麼?

「道」憑什麼拒絕我的問題?我不就是想把它搞懂嗎,這難道也有錯?

2、說點題外話,例如,你問禪師:怎樣才是「放下」?

你保準把他問懵逼了。

(我就被問懵逼了好幾回。雖然我不是禪師。)什麼是放下?你只有給他說,「怎樣」都不是放下。怎樣?沒怎樣。你哐當一聲放下就是放下。

為了告訴他這些原理,你只有給他講:「不行,你呀,放不下。」

他要不信你的邪,就會在那不斷地「放下」,也就是折騰,這時候他才會明白:「哦,原來,我是真的放不下」。

可能他就放下了。

3、哪能正面硬剛?「道」有那麼便宜,你使把勁就完成了?

它不在那啊。

不在你「努力」的過程中。

凡是一開始就把「道」作為目標的人,都不太可能悟道。

雖然這麼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不太好。

2樓:

先上原文: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

「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

」曰:「惡!惡可!

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

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首先,南伯子葵問的是「道可得學耶?」這句話是問「道是可以學會的嗎?」這一問沒有主語。而女偊的回答先說的的是「不,不行」然後才是「你不是可以學的人」。

這裡要先翻譯一下「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網上流行的翻譯是「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他,恐怕他果真能成為聖人哩!

然而卻不是這樣,把聖人虛淡的心境傳告具有聖人才氣的人,應是很容易的。」中州古籍出版社版本的《莊子》裡譯為「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他,或許他果真能成為聖人哩!即使不是這樣,把聖人的虛淡之道告訴具有聖人明敏之才的人,也是易行的。

」從文意的連貫上看,我個人傾向於後者。女偊先說南伯子葵不是學道之人,但是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自己想教。教可能教不成聖人,但是告訴他卻很容易。

女偊自己一直告訴,然後卜梁倚從「外天下」到「外物」到「外生」然後是「朝徹」、「見獨」。見獨之後無古今,入於不死不生直至攖寧。

有趣的是不管哪種翻譯裡,教導出乙個聖人的結果都可能是「不然」,女偊肯定的部分都是「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容易。

所以我的看法是「道」可以教,但是不可以學,或者至少很難學。傳承的更好辦法是「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女偊想教有聖人之才的卜梁倚,還說可能教不成,不過告訴他還是很容易的。

到了南伯子葵這裡,可能他還沒有聖人之才,或者即使有,也很難學會。還是告之更簡單,所以他說「子非其人也」。

後面南伯子葵的問法也變了。他不問怎麼學,而是問女偊他是怎麼「聞道」的。女偊的回答是「聞諸」。

簡單來說,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與學的過程,而是乙個告與聞的過程。有聖人之才的人,聞聖人之道,而後得之。除此之外也可能是那一串「聞諸」。

從寓意上看,可能是聞諸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又來自於見聞實踐,再往前一路推到本源。

其次,從行文上看,這一段的目的和重點不是南伯子葵。女偊先說南伯子葵「非其人」,然後來講自己和卜梁倚要怎麼互動的。作者可以直接通過後者來傳遞自己的見解。

如果女偊肯定了南伯子葵,那麼後面就要一步步寫他和南伯子葵的互動。實際上《大宗師》裡就在後面就有這麼一段: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

「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

」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

「回益矣。」曰:「何謂也?

」曰:「回忘禮樂矣!」曰:

「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

」曰:「何謂也?」曰:

「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

」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

「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如果女偊這一段也按照坐忘的那一段來寫首先模式會重複。其次行文會相對拖沓。因為女偊這一段的步驟遠比坐忘那一段要多。

總之,個人認為這一段想講的是聞道或者說修行的次第與境界。作者通過這一段描述的其實是乙個聞道的過程。他用「外天下」、「外物」等詞及描述了修行的境界,也指明了修行的方向。

或許還有修行的方法,只是我不能確定,所以不敢妄言。

一點淺見,未必正確,僅供參考。拋磚引玉而已。

3樓:漆園吏

還是好好看一下原文,就簡單的說一下,南伯子葵是著於外物,而女偊說的聖人之道,是外,就是不著(凝滯於)外物,齊生死,齊古今(無古今之分)等等。

還有,原文說的「道可得學邪?」而不是你說的是否自己是學道之人。

最後,如果你這裡的學道是知乎回答裡的那個學道,我只能說回答不了那麼神奇的問題。

《莊子 大宗師》裡的「外天下 外物 外生 朝徹 見獨 無古今 無生無死」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赤然 外天下 外物 外生 朝徹 見獨 無古今 無生無死 說的是修煉之後所獲得的的功能 外天下是指身體不出門,神魂可以外天下,神遊天下,看天下,知天下,既是不出門而知天下 外物是指可以從封閉的容器中取物 外生是指分身 其他不細說了,按照這個思路去理解 風無名 請自己閱讀傳統的註解。如果還讀不懂,那你就...

為什麼一代宗師裡面打架一點點粗氣都不喘?

Kevin 因為王家衛沒叫演員喘氣。現實中身體好喘氣就輕,你跟個田徑運動員游泳運動員體操運動員打一架,人家肯定比你喘的輕,而且很快氣息就平順了。系統鍛鍊過的人,喘氣均勻聲音輕,是 呼 呼 的,你站遠了也看不太出來。沒鍛鍊過的人,就是 啊哈 啊哈,哈,哈,哈 因為電影需要 不戴拳套的全接觸打擊,不說街...

《一代宗師》裡,宮二為什麼說 六十四手我已經忘了 ?

持劍的二傻子 一代宗師 或許叫 一枚扣子 更合適。鋪陳了兩個小時的欲說還休,在宮二謝幕之前,借這枚扣子說了出來。相比之前驚豔的動作場面,江湖場面,這才是王墨鏡要講的話吧。所謂的六十四手,也是這枚扣子的另外乙個化身。兩個人,十幾年,因為它藕斷絲連,又在這枚扣子裡,掙扎騰挪相互試探左右互搏。宮二一生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