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寫那麼多書,怎麼看得完?

時間 2021-05-31 18:58:36

1樓:趙一郎

曾經也苦惱過這個,孟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而論語也有雲,是最好的回答:朝聞道,夕死可矣。

知識像是茫茫大海,這個茫茫大海還在不斷增加的,而人的腦子卻只像一葉扁舟,是不可能裝下太多的,只要遵循內心的準則,和嚮往的東西,不必強求太多,學到了,內心充實了就可以了。

2樓:陽玉

了解乙個人造理論比創造乙個理論還難,因為它未必契合物理世界。

莊子早就發現,有限的生命,經不起求知的消耗。

比較現實的做法是以拿到畢業證為目標,誰說一定要走學術路線。

還可以收窄視野,專攻乙個最基本的細分領域。個人腦力實在有限。

3樓:

路人甲:我有滿滿一衣櫃衣服,可以想穿哪件穿哪件,真快樂路人乙:我有滿滿一衣櫃衣服,可是還是不知道穿哪件,真鬱悶~~~~~華麗的分割線~~~~~

1.有書可讀總比沒書可讀要快樂的多。

2.讀書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有選擇性的接受。古代有個老漢咋說來著?「學而不思則罔」,然也。

4樓:大寶小貝

題主不要糾結,送給題主乙個詞:經世致用。

我們學習前人的理論是為了解決當今的問題。前人的理論多如牛毛,好用就拿來用,解決不了問題就扔掉換下乙個理論,再不行就根據實際需要把它們拼成自己的理論。不要被前人的理論過多耗費自己的精力,最終成為乙隻書櫃。

5樓:默然

看到這個問題遲疑了一下,好像不夠資格回答,既不是學霸又不是思想者。作為乙個學習者說兩句吧。

胡適先生說的:管它真理無窮,進一寸得一寸得歡樂。這樣也算是回答了,可對於你的疑惑你一定不會覺得這是解答。但事實就是這樣。

還有就是你現在這個階段,不建議想太多,把事情想大了會造成心高手低,對於實際求學會產生無力感。做一些實際的事,例如你學經濟的,你先把本專業學好,再去操歷史的心。等做好一件事,弄懂一件事,下次你在對事情有疑惑你就會有方法基礎,不會只生煩惱。

希望有幫助。

6樓:楊大輝

曾經有乙個實驗是這樣的(忘了什麼名字和具體細節,麻煩知道的人糾正補充):

實驗安排了兩組小孩,A組的小孩被要求達到某個具體的目標,如:考一百分。而B組的小孩則被要求注意自己有沒有進步。

實驗進行了一段時間後,研究人員發現當A組的小孩得不到一百分時,會陷入失落和無力的狀態,整體學習的進度比較遲緩。而B組的小孩則進度很快,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放在更容易達到的目標上——注意自己有沒有進步。

兩組的小孩比較起來,A組容易陷入——嘗試-->失敗-->氣餒-->振作-->嘗試,的冗長迴圈。而B組則是——嘗試-->成功-->更自信的嘗試-->更成功,的良性迴圈。

你的注意力並不應該放在你看不看得完前人所有的書,而是自己有沒有因為看這些書而成長,畢竟後者才是看書的主要價值。

你是怎麼做到讀那麼多書,還能記得裡面那麼多內容的?

尹軒瑤 讀過的書,就像你走過的路,最後都會流入你的骨子裡,成為你呼吸的一部分。同意,但只同意一半,讀書確實可以開拓思想,偶爾拿出書名來裝上一b。但是,這些就像煙一樣,是抓不住的,讀書,是為了遇到生活問題可以拈來理論,遇到熟悉的情景可以引用沉澱下來的句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出口成章,輸入,是為了更好的輸...

單詞詞性那麼多字尾又那麼多,怎麼看到乙個詞就知道它各種詞性準確的變換?

尺幅鮫綃 詞性那麼多變,詞綴又那麼多,所以根本沒有捷徑可走啊,老老實實拓寬閱讀面積累詞彙量吧,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融會貫通,這些問題都不在話下了。 王贇 Maigo X 的形容詞是 Y 是乙個很籠統的說法。事實上 X 跟 Y 的關係可能有很多種,用來表達這些關係的詞綴也就不一樣了。舉些例子 當 X 是...

律師總說「法官不看寫那麼多沒用」怎麼解?

Timewalker 簡單來說,全面和囉嗦不是一回事。該有的點,有主張的權利,當然要寫全面。但是用語不要囉嗦,一句話能講清楚的問題就不要寫兩句話。再就是要緊扣法律和法律事實,不要寫一些儘管自己覺得很重要但是在法律上並不重要的東西,也不要渲染情緒。以證據為依據,提交的檔案核心是圍繞證據去闡述自己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