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馬雜湊尊者的禪修,如何叫做 覺知 ?

時間 2021-05-31 15:52:23

1樓:小鳴

只是大略看過一些馬雜湊的文字,但是還未有時間去研究。只是提出一些建議,也許對樓主有些用處。【不要去找概念】【概念是要突破的】(原因有比如「你所知道的是別人已經知道的」)所以千萬不要去尋找「當下」,當你以為自己找到的時候,已經不再是當下了,已經是屬於「過去」了。

就像在沙灘上走路,也許從腳印可以看到自己的路,但是一旦尋找腳印就失去了真的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出現「妄想」的時候拋棄它,因為它阻礙了「當下」。看見過竹筍是怎麼長成竹子的嗎?

一層層褪去的是「過去」,而所謂的「當下」是從中一層層出來的,能被找到的時候就不是「當下」了。總之,「過去未去而將來未來」,那個部分才是接近「當下」的。在「當下」時,沒有「過去」沒有「未來」。

(此處的意思,很容易誤解,不是不能去想過去和未來,因為不是指時間概念。而比較類似「關鍵點」,或者「關注點」。)舉個例子,有人通過感受呼吸來感受當下,但是能夠感受到那個呼吸的你早已經不是當下的你了,而是過去的你,如果執著於呼吸之間,反而被困在了過去,甚至由「上乙個呼吸」忽略了去迎接「下乙個呼吸」。

(比如觀想呼吸的人很少會去深呼吸,過度的尋找意識讓他們習慣於等待。)【在意識層面突破概念是很有意思的修習,加油!】

2樓:護法居士

迦葉白言。

云何名為出世間智。

迦葉。彼智從因緣種生離諸分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如是智法於空無著。

迦葉。汝等正求心莫驚怖發精進心。彼如是求如是住心。

云何住心。雲何不住心。

有過去未來現在於何而住。

迦葉。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無住

迦葉。又此心法非在內。非在外。亦非中間。

迦葉又此心法離眾色相。無住無著而不可見。

迦葉。過去一切佛不見。未來一切佛不見。現在一切佛不見。

迦葉白言。

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不見者。云何彼心有種種行相。

迦葉。彼心無實從妄想生。譬如幻化。種種得生為虛妄見。

迦葉白言。

虛妄不實。其喻雲何。

佛言迦葉。

心如浮泡生滅不住。

心如風行而不可收。

心如燈光因緣和合。

心如虛空得虛妄煩惱。

心如掣電剎那不住。

心如猿猴攀緣境界。

心如畫師作種種像。

心念念不住生一切煩惱。

心行體一。無二心用故。

心如其王。自在緣一切法故。

心如惡友。發生一切苦故。

心如大海。漂溺一切善根故。

心如釣魚之人。於苦生樂想故。

心如夢幻。妄計我故。

心如青蠅。於其不淨生淨想故。

心如鬼魅。作種種不善事故。

心如藥叉。貪著境界飲人精氣故。

心如冤家。恒求過失故。

心不靜住。或高或下進退不定故。

心如狂賊。壞一切功德善財故。

心如蛾眼。恆貪燈焰色故。

心著於聲。如貪戰鼓聲故。

心如豬犬。於其不淨貪香美故。

心如賤婢。貪食殘味故。

心能貪觸。如蠅著羶器故。

迦葉。心不可求求不能得。過去非有。未來亦無。現在不得

若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者。三世斷故

若三世斷故彼即無有

若彼無有彼即不生

若彼不生是即無性

若彼無性無生無滅

若無生滅亦無往來

若無往來而無主宰

若無主宰無假無實。是即聖性

迦葉。若彼聖性。無得戒非無戒。無淨行無穢行。無因行無果行。亦無心意之法

若無心意之法彼無業亦無業報

若無業報亦無苦樂

若無苦樂彼聖者性

若彼聖性無其上下中間。身口意等不可住著

何以故。性遍虛空。平等無分別故

3樓:洪權

觀念處之前,先練習靜坐全身心放鬆。一靜,一顯。雜念減少了,觀就容易很多倍了。

沒有靜下來的覺,比較難搞清楚。因為,現代人的基礎太差。干擾太多。

古代人,沒有電視,沒有娛樂,晚上很安靜。容易靜下來。我們不行。

4樓:奧斯特洛夫吃雞

為什麼感覺觀呼吸這麼難,每次觀人中處呼吸觀到一分鐘後,呼吸就變細了,這時候就想使勁呼吸以希望找到那種摩擦的感覺,再然後鼻子越來越重,像被膠水粘在了牆上一樣!真的好難調整.

5樓:空性

不要理會心中公升起的任何念頭,繼續將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用功的物件上。

知道注意力跑掉後,就再輕輕的把注意力拉回來就可以,如此反覆。

如果你想就這個方法打下乙個基礎,建議到禪修中心密集的修習一段時間,生活中干擾太大。就如你生活在北極,你卻希望通過跑步來取暖一樣,這是很困難的。

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的環境充斥著各種浮躁、叛逆對抗的波動,要想在生活中靜下來,就需要有乙個良好的基礎。

6樓:萬里獨行王富貴

心起妄念就是偏離了所緣,覺知到起妄念的心,然後拉回來就好。

然後,不要加以思維,僅僅是覺知就好。

心不能立即覺知到當下生起的身心現象,這很正常,因為我們的心未受訓練。可以採用標記,或者數息的方法輔助,當然,最後都是要拋棄這些的。不用也沒關係,不要著急。

就像彈琴一樣,琴弦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否則是彈不出好聽的聲音的~

推薦兩本書:

馬雜湊《內觀基礎》

班迪達《就在今生》

關於上座部佛法路線,馬雜湊和帕奧禪系哪個對究竟法的認知更準確

馬雜湊系統對於究竟法有個例子,比如修內觀的時候,行禪的時候觀察的是 腳的移動 就屬於究竟法。而在帕奧系中只要不是破除所緣密集見到色聚的都算作概念法。馬雜湊長老只會說運動的是風大作用,支撐的是地大作用,體溫是火大作用,從而破除所緣密集見到色聚 腳 這個概念法。怕奧長老只會說運動的風大作用,支撐的是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