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領悟的哲學是正確的麼,或者說算哲學麼

時間 2021-05-31 01:14:16

1樓:2092

可以先從生活入手。我所認識的有思想深度的人,在年輕的時代都經常對生活做出種種思考,並且會有些異於常人。如果是真正熱愛思想的人,最後是會走向正統哲學的。

其實個人覺得也不用一定劃分正統非正統,只是人家比你想的更多更深,跟人家交流學習而已。但是也總有那麼一些個人容易認定自己的想法是絕對真理,這些人是哲學路上的迷途者,並且有極大的可能迷途一生。

2樓:Bob.Yang

為啥一定要往哲學上靠呢?因為逼格?

若容易獲得,則必定逼格不高,因為人類就是這麼彆扭的存在。

那如果不容易獲得,你還會去追尋嗎?

少年,我支援你去追尋哲學,成為人類精神文明上的光。雖然我不懂哲學,也不在乎懂不懂。

PS:對於人來說,無知是常態,於是無知也就不可恥了。為啥你們都不承認自己無知,同時還不願意掙扎下呢?像我,就已經甘於無知,所以樂得輕鬆了。

3樓:雲中野鶴

哲學是什麼呢?剛剛睡醒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會別有一番滋味,剛剛領悟到的,哲學就是你的說法是對的,他的說法也是對的,大家都說法都是對的,這就是哲學。反過來,你是錯的,他也是錯的,大家都是錯的,這還是哲學。

再論,你是對的,我是錯的,大家是各持己見的,這更是哲學。所以,生活即哲學的高度凝練,哲學即生活的高度總結,多姿多彩,極端,統統都是哲學,首先一定要記住哲學是關於人的學問,即算觀察的主體是世間萬物,但最後依然避不開人這個中轉站,哲學依賴於人,世界大多數學說都離不開人,所以求得的真理即短暫真理,是為人所認為之真理,恐疏漏頗多,不一而同,人滅則真理滅,如此者可為真理乎?真理與道,永恆不滅,且哲學對於人之真理之研究亦不太深入,哲學或者說諸學科都需要天才人物推動其前行,可以把哲學比作土壤,而普通人物即花草,自土壤而生,最終反饋土壤,而天才人物即碩果,鮮花,大木,對於土壤肥力的反饋是極大的,且其會順帶滋潤周圍的花草,且其終末之時,反饋給土壤的肥力,或許是直接能使土壤產生質變的力量,提高整個土壤肥力的層級,從而使得孕育出更好的花草,碩果,鮮花,大木等,花草所反饋的是量變,量變產生質變需要乙個數量的要求,但質變產生質變,本來就是質變的力量,便無此要求了。

此便是天才人物之於哲學,或者說所有學科,思想天才尤為難得,蓋因思想乃從無到有,由虛成實,且哲學此學科,脫離天才人物即無法運轉,乃是真正純粹的思想學科,非真正之思想天才,無以推動其前行,若等量變成質變,今時便可見,無天才,哲學之困頓不前,當今之哲學,與千年前哲學同,與三千年前哲學似,無甚新意,而培養乙個哲學天才,思想天才,絕不是將其與花草並植,而是任其飄灑,種子落於何方,植於何方,任其野蠻生長,落於此地,潤於此地,天才是不可複製的,具有唯一性,寥寥幾個有可能增加天才數量的辦法,一,給予自由,二,沒有,天才人物便是如此,只需要自由,即任其飄灑,野蠻生長,天才從不需要人的挾制,大木會受制於花草麼?壓抑雖然也能出天才,但為何不能給天才乙個正常的環境呢?扯遠了,今時之哲學,諸位都努力,或許是未來之天才,天才有其隨機性,且基數越大,天才誕生的可能性便越高,所以不將哲學脫離生活,如此便有了基數,便有了更大的誕生天才的可能性,哲學便有了前進的動力,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4樓:昊哥

我從未有過自己在生活中領悟到哲學的印象,

可能是以我自己的智慧型完全比不上那些能夠把客觀事物理智分析並總結的智者。

在生活中我能夠掌握各種不同的經驗,當我領悟到這些經驗的本質的時候,卻又一一對應在了早已廣為認可的哲學觀點。

我無法辨識在我出生以前便存在的哲學和我自我認知的先後順序,他們往往在我剛一了解的時候就讓我產生早就應該知道,或者原本就是如此的存在感。

我的一些經驗,解決的問題,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足以滿足哲學的基本概念。

每乙個時代都有時代文化的產物,哲學可以是很高大上,也可以用來彈幕刷屏。

在你堅信乙個事物發展的規律的時候,現實會不斷的向這個方向傾斜,或者說你的注意力會自然集中在你認可的角度。

5樓:

生活中的哲學可以現學現用.能夠快速反饋調整.

比如「慢慢來,比較快.」

書中的哲學是為將來利用.能夠遇事從容快速調整心態.

比如「美自灰燼生」

6樓:傾城的第18年

算,但你若有一天讀到了人類歷史上的諸多傑作,便會發現生活中的一切哲學都已經刻在了哲學經典上,他們以另一種形式被記錄被思考被歸納總結。使你讀之便覺得豁然開朗便覺得心曠神怡,大師們之所以被稱之為大師,只在於他們思考的比常人更深更遠罷了。

7樓:二號曜

讓我想到乙個成語

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吧,乙個男子去市場買鞋,發現沒帶尺子,又回家拿,再來量自己的腳碼,結果呢,市場都關門了

我記得故事最後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這個故事揭露了鄭人拘泥於資料,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

如果連自己的腳都不算標準的尺碼,那什麼才算呢?

如果連你自己領悟出來的哲學都不算是哲學,那什麼才算呢?

8樓:青峰獨坐

對生活的意義,在於你思考的是關於什麼的問題。

如果你思考「存在、時間、宇宙」之類的,這算哲學嗎?個人覺得,這算。但對生活意義大嗎?個人覺得,不大。

如果你思考「幸福、欺騙、忠誠、公正」之類的,這算哲學嗎?個人覺得,也算。對生活意義大嗎?個人覺得,總歸不小。

9樓:夏蟲不知冰

生活有小世界、大世界。

小世界是你的家庭、工作、親朋、周圍三公里;大世界是國家、社會、人類、宇宙起源時。

人首先生活在小世界裡,並在小世界裡獲得快樂幸福。人不滿足於小世界的生活體驗,充滿了好奇,去追尋大世界的知識和道理。

小世界比大世界更真實、更重要。人可以不過問大世界,但不能離開小世界。

所以生活的哲學,比起那些書本上的哲學更有意義。這是你的三觀,是過去人生的經驗,是支撐你生活下去的基石。

哲學家的哲學是對問題和概念的解釋說明,他們妄圖說清楚世界,他們過去沒做到,現在、將來也不可能做到。

形而上者形而上,它能夠給人理論、方法,但不能代替形而下。哲學家的哲學是「無用之學」。而生活哲學是實踐和經驗,是生活本身。

哲學已經沒落了一百年,專業者還在抱殘守缺,自以為經典理論能夠指導生活。殊不知,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一方面它超越歷史,一方面它已經成為歷史。

我們要去繼承和發揚的是「超越歷史」的那一部分,而絕非「已成為歷史」的空洞理論。

這個時代呼喚的學術,它能夠對社會有準確的分析,對生活有真實的解讀,對人有「可言說」的敘述。它可以是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但絕不會是老掉牙的哲學,至少不是西方哲學。

倘若,有一種哲學能夠走進生活、關懷人生,那麼何不放棄以「哲學」二字名之?坦坦蕩蕩稱之為「儒學」、「道學」、「禪宗」 ,豈不真香?

10樓:方念的故事

實名反對簡單粗暴地回答算或者不算的行為,可以參考我的另乙個回答。

11樓:X侍衛

你生活中領域的叫人生經驗,哲學是一門正經的學科,有積累的。

早到古希臘哲學,很有可能跟你的人生經驗差不多,因為是早期;但是到了近代,哲學思考的問題和答案,你不學習基本不可能自己領悟。這也是經常說的哲學的專業化問題,乙個說法是康德以後只有斯賓諾莎是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的哲學家。

現代哲學的指導作用實際上是式微的,但是相比你個人的人生經驗,還是靠譜得多。

如果侷限到生活領域,那就是倫理學,大部分人可能就是常識道德、義務論道德的立場,可能功利主義聽說過但沒法正確理解。

叔本華的哲學在生活中有什麼用?

chandler 痛苦是真實存在的,所謂歡樂不過是空中樓閣,人生所要做的不是去追求歡樂,因為歡樂之後帶來的必然是痛苦,追求歡樂那都是假象,比如年輕人通常都喜歡尋歡作樂,但快樂之後又會覺得悵然若失,內心空虛,只有等到年老之時才會發現一切都是虛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痛苦,如果能做到避免痛苦那人生就是實...

在生活中該怎樣充實自己的生活?

鄧笑笑 充實自己的生話需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補充知識,擴充自己的經歷,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當你的經歷越多越豐富時,其實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 啊點 充實自己的生話需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補充知識,擴充自己的經歷,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當你的經歷越多越豐富...

ENFP的男孩子在生活中是怎樣的?

91尼奧先生 脾氣好,溫柔熱情,從不發怒,不愛整潔,對自己外表蠻在乎,但宿舍和自己臥室就亂七八糟,充滿幻想,小孩子脾氣,不喜歡負責任,討厭工科,朋友很多,但不太會談戀愛,容易愛的太滿,讓自己遍體鱗傷 平行宇宙的他 本enfp不請自來,從小到大並沒有刻意去測試過屬於什麼型別,大學中知道這個測試後發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