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入聲漢語方言使用者是如何分清各自方言中入聲發音的?

時間 2021-05-30 02:03:24

1樓:鄭小信

我的方言目前似乎只剩下 k 的陰入和陽入兩個入聲……所以還是很好區分的……

僅從數字來說,11個裡面有五個存在入聲。

1 6 7 8 10 是入聲。其中

1 7 8 陰入(語氣較硬)

對應發音 ik chik baek

對應的韓語漢字詞

6 10 陽入(語氣較平緩?)

對應發音 leok θaek

對應的韓語漢字詞 /

發現什麼了沒?

沒錯。。。一些音不見了23333

此外還有某些殘餘物,我也是偶然發現的……恐怕除了我沒人發現(鴨子我們稱之為 abi…… 因為韓語/粵語的裡面鴨是/ ab)

2樓:三十五畫生

中原官話商阜片使用者,妥妥的沒有入聲的北方方言。然而根據我們本地方言,絕大多數入聲字都能被辨認出。

從小我就注意到老家方言裡有一些字不符合普通話和方言的聲調轉化規律,並且這些字多為三聲,少量為一聲。直到後來才知道這是古漢語入聲影響的痕跡,從此這類字便引起了我的注意。

維基百科入聲頁面

例如竹木葉福辣黑烈雪日月國塔綠色出殼熱閣落脈曲剋入吃部落格百夕北束得角則刻切隔滅陸谷血麥發法律節骨鹿喝腳徹答……這些在普通話裡不同聲調的字都在我們傳統的方言裡發上聲(普通話裡的陰平字大多在我們方言裡發上聲,即三聲),微哈巴漠特術畢白薄奪宅十昨石……都是發陰平(對應普通話裡的陽平字在我們方言裡的發音)。也有一些高能的字,比如說不一七八還有用於疑問句的「可」(即可好可知道可還能的可,類似為是否的意思),多數讀上聲,但在去聲字前變調讀陰平,並且在有字尾字詞時的發音短促。

但是,10後的新一代少年兒童方言嚴重受到普通話影響,在他們的口音裡,近乎所有的入聲字都在按照非入聲字的聲調轉化規律進行歸派,因為他們沒有相關意識,並且他們的父母也沒有這個意識,且視普通話發音為正確。這個趨勢已經愈演愈烈,在可預見的三十到五十年內,商阜片中原官話的無序化入派三聲的劇變必然出現,入聲最後的痕跡會徹底消失。

3樓:mteechan

分不清可能是把-p -t -k讀成了-p -t -k。因為入聲韻尾不爆破,母音到韻尾那段音質的變化才是分辨韻尾的關鍵。-p -t -k誇張點說,就是先讀了V,然後暗地裡做了個ptk的口型,聽話者當然就分辨不出是什麼韻尾了。

實際上正宗的-p -t -k是很容易發成-b -d -g的,所以可以從-b -d -g入手練習發音,而-b -d -g又可以通過捏著鼻子發-m -n -模仿。

4樓:

我這裡是江淮官話黃孝片,存在入聲,但不是你說的「短促」入聲,我這裡是舒緩型(自己取得名字)。

我是怎麼發現的呢,我用我的方言讀粵語中的入聲字,發現都是乙個型別的調,十分對應。

我又去查我的方言的資料,發現我的方言有六個聲調,分別是陰平——思

陽平——時

上聲——史

陰去——試

陽去——事

入聲——溼

從此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學韓語和越南語時,遇到漢字詞,用自己方言讀一遍,可以自我判斷是不是寫漏了入聲。當然,漏了哪個入聲,我沒法判斷,只能硬記,因為我的方言沒有像粵語那樣的三個入聲。

我的方言收到西南官話強烈影響,新一代沒有了捲舌,老一輩有捲舌的。

5樓:劉咫逸

座標南昌,我並不能感覺到我們的入聲有個什麼韻尾。。。我感覺都是一樣的。。。

(當然我們入聲有兩種,一種和第一聲一樣的掉,一種和第四聲一樣的調。)

6樓:歐g哥

廣東人。

怎麼發方聲音

對於粵語來說,入聲不是說發音一定要短促,而是在音節結束時有個急促的收音,收音有3種,-p, -t, -k. 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入聲字也可以拉長讀。比如說花(fa)和發(faat)這兩個字,乙個沒有入聲乙個有。如果要拉長讀,都是可以的。發「發」的發音時,只有在發音結束時把發音用-t的方式給收住就行。

如果還不明白,想像普通話裡怎麼發「頭」這個音。tou是復韻母,當我們要拉長讀時,大致是tooooooooooou這樣念的。

怎麼區分 -t, -p還是 -k

母語是粵語的人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聽起來區別很大,小時候學語言時就帶著這些發音學,沒有理由記不住。

7樓:

其實即便沒有入聲的概念,也能在平時說話發現這個音節在普通話裡沒有。不過我這的入聲沒有ptk,都是喉塞尾,當然聽起來也很短促。因為我們這裡地處邊塞,一直以為這個短促音節是胡語影響進來的。

直到去了南方上學才發現,南方也有這個音,好多字讀得還和我們一樣,正是這個期間接觸音韻學,才明白入聲的概念。

8樓:Emily托福

座標江淮官話洪巢片。

只有一種入聲尾的娃表示不需要分辨-p,-t,-k,所以毫無壓力啊。讀一讀就知道了:

一和衣不同音,衣=普通話轉的調,所以一≠普通話任何乙個調

一的調=六、七、八、十……

=《江雪》絕,滅,雪

=白,伯,百,不,剝(此行聲韻調完全相同)

=a lot

以及,這些字都非常短促,不能長讀,所以老有人以為我們說話像日本人,根本不是啊摔!尼瑪日語聽感多像普通話啊,韓語才像我們方言好弗拉???!!!

(話說對「入聲能不能拉長了讀」這個話題,大四的時候跟陳保亞老師撕了一回(誤),作為乙個西南官話的老濕堅決支援入聲可以拉長了讀,我就……)

所以很容易把入聲區分開來。

學了一些音韻學知識以後也知道不少入聲字在我們那兒已經不讀入聲了,比如麥。(因為種水稻啊,這個麥字實在太不常用了!所以已經改成文讀音了~)

9樓:史寒朵

沒有正經學過 romanization 的話,其實不會有意識地區分。

我從小吳語/普通話環境長大,吳語可以算得上母語了。但從來就沒有學過對應的 romanization, 所以也根本不會意識到有入聲的存在,雖然由於環境影響,聽說方面完全能區分出入聲。(曾經嘗試教北方同學用吳語數數,他們發入聲字如『一』『六』『八』總是能聽出不對,非入聲字就好很多。

當然那時我還不知道什麼是入聲,也完全說不出他們的發言有什麼地方不對,但就能聽出不對。)

去年開始學粵語,最初接觸入聲也覺得不適應。但聽說方面接觸多了,慢慢就能區分出粵語中入聲的存在;然後回來看吳語,才發現其中也有入聲。

當然吳語和粵語的入聲不太一樣,這是另乙個故事了。

10樓:TsuanLam

我只想說,絕對聽的出來啊!

像閩南話,-t,-p,-k,-h四種韻尾,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一下子就聽出來的。然後如果你還有稍微學過一下的話就絕對沒問題了。

11樓:愛講客語

沒了解過肯定是沒有入聲的概念但是可以分出有入聲的字和非入聲字的區別~ 客家話 ptk 這些入聲尾齊全~ 能夠很好的接受入聲的概念~

12樓:kamiyama

絕大部分的話純粹是靠語感,也就是「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知道這個字應該讀入聲」,另外單就粵語而言,實際上很多粵語人士在口語中也不是那麼很能辨清三個入聲,每個個體都會有細微的差異,甚至還有t/p亂派或者讀的現象存在,當然受過專業教育的除外

13樓:Gaz U

本人家裡講西南官話(雲南話)和客家話,兩樣都是母語,客家話-p-t-k皆有還分陰陽,雲南話沒有入聲,但有乙個規律古入聲無論陰陽全歸入陽平比如一六七八十,,也不需要停下話來想,自然而然,腦子裡兩種語言並存,很難解釋這種思維模式。

說區分這三個韻尾的話嘛,母語者一聽就能聽出區別,但日常說話時根本就不在意區分,除非是教別人說,能不能區分能不能說準對於理解語意也沒多大作用,不過是地不地道而已,畢竟是口口相傳的東西,如果你把所有入聲韻尾全念成乙個音我也不會覺得奇怪聽不懂,很多時候如果一句話裡面有一連串的入聲說快了會簡化成同乙個,按我的習慣會統統簡化成乙個類似喉塞音帶一下,再懶一點就是乾脆脫掉入聲把前面的母音短化,對方也不會說聽不懂。

14樓:楊治

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為什麼非方言區的人們不能分清各種韻尾大概邏輯是這樣的:

1. 初生的嬰兒能夠分辨、學習任何一種發音,聲調和語言。

2. 成長過程中,大腦潛意識對聽到的語音語調進行統計。

3. 逐漸失去對不常見、沒聽過的語音和語調的分辨能力。

4. 變成題主觀察到的情形。

摘自某個TED

15樓:錢小閒

母語為粵語的人不請自來。

我根本就不深究什麼平上去入 ,就是會說而已。那些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傻傻分不清不要緊啊,因為「分粉訓焚奮份忽發佛」九個字字字我都會讀。你問我乙個字普通話讀幾聲我知道,因為有人教過我拼音。

想懂粵語拼音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玩意兒只能去自學,問題是我都懂粵語發音了我還去學粵語拼音圖啥?為了讓你分清入聲,為了教潮汕妹子說粵語?(還真有人教潮汕妹子粵語Jiao到女朋友的,至於人家為什麼不找我學,那肯定是因為我不懂粵語拼音啦)

母語是怎樣習得的我不懂,但肯定不是從bpmfdtnl來的,不然我奶奶話都不會說了。

16樓:吳語微信君

如果不教學,吳語區的人一般不會主動知道有「入聲」這回事。一般來說,會把陰入(如:雪、拍、殺)說成是普通話第一聲,陽入(如絕、白、雜)說成是普通話第二聲。

17樓:逝影千帆

發音部位不同,形成的音感也不同。

貼上乙份上次我舉過的例子吧。

其實入聲就是氣流撥出時,受到阻礙所形成的聲音,如果將入聲比喻成騎單車下坡,那麼,入聲-t就是前剎,然後「吧唧」一聲,人被甩了出去;入聲-K就是後剎,那就是「咯吱」一聲,車停住了;入聲-P就是duang的一聲給撞牆了。。。。

當然,這種差別要經過訓練,聽多了,就有感覺了。

18樓:

小時候跟我表弟兩個人坐在小板凳上一起聽外公用揚州話教我們讀一,六,七,八,十,笑得東倒西歪的,就覺得這個聲音很搞笑,那麼短, 那麼高,而且特別有力。

19樓:kkkkiiii

我來說個故事,因為浙江課程改革之後小學初中都沒有「物理」課,而將物理化學生物整合在「科學」一門課當中,所以對小學初中生來說「物理」這個詞算是個生詞。雖然吳語中「物」是入聲,唸作[veh],但我已經有很多操吳語方言的同學不知道「物」字怎麼發音,遑論知道這是入聲了。

其實我就是想說,入聲的概念在沒有這方面興趣的人群中幾乎是沒有的,會不會讀純粹依靠傳承。

20樓:

母語有入聲但非以上方言區的人來回答一下,我們的入聲韻尾已經丟棄,只能通過聲調來區分(類似於普通話的聲調),比如

一、六、七、八用方言讀出來是乙個聲調的,具體調值我們是55,總結後就知道凡是在我們方言中調值為55的字就是入聲字,而由於普通話入並三聲,這幾個數字在普通話裡就是不同的聲調。

方言中新的入聲是怎麼產生的?

Stonewall 如果沒記錯,大荔的荔也是入聲讀法2333,所以應該跟普通話沒關係。除了 鼻 咳 荔 之外,還有個非常大路的 錮 楊佳 就題主所舉例子,鼻念入聲一大片都是,包括普通話中念陽平也是符合全濁入歸入陽平的,可能另有反切,咳個人猜測讀入聲比較擬聲,剩下幾個明顯是題主受普通話影響唸錯了。至少...

粵語是(漢語)方言嗎?

朕次臥龍 粵語是古漢語,不是方言,從漢代開始到清朝滿蒙藏漢,其中漢語,包括閩南語和客家話,文言文就是用粵語解讀的。普通話是五胡亂華漢族被統治之後少數民族漢化來的語系。 玄平方 普通話和粵語不是獨立語言和方言的關係,而是標準語和方言的關係。漢語才是獨立語言。粵語不是獨立語言,是方言。普通話不是獨立語言...

馬保國說的是哪種漢語方言?

魏洪謙心理學解夢 馬保國的普通話,很像我認識的一位60多歲的人長輩,這位長輩曾經參軍,退伍後做過保險銷售工作,口才很好。只是畢竟當年的基礎教育當中普通話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導致他說普通話的時候,會帶出來一些方言發音。這位長輩是臨沂市蒙陰縣的。我聽到馬保國的聲音,我感覺一下子很親切,馬保國老家是蒙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