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經歷多少事情,才能讀懂人間失格?

時間 2021-05-29 23:27:07

1樓:

不要讀懂

五年前第一次讀人間失格,讀了三分之一就讀不下去了,彼時我樂觀,Sunny,充滿希望和朝氣,沒有辦法理解作者筆下纖細敏感的心思,只覺得致鬱矯情。

現在讀懂了,然而是因為處於抑鬱的深淵,某種程度上來說共情度提高了很多。

2樓:哈尼

可能也不在經歷的事情多少,不是非說你有和太宰治完全相同的人生經歷,達到完全一樣的這種絕望的狀態才能讀懂這本書吧,了解一下太宰治的人生經歷和他所追求的毀滅美學,應該會更好一些。

3樓:苦瓜

每個人的內心總會有脆弱的一面,剛好太宰治說出了每個人包括他自己隱藏的一面,太過真實,生活不是童話,多數人戴著面具前行,有人讀不懂這本書那是上天給你的幸運,不幸和苦難並不能造就乙個人,不幸就是不幸,苦難就是苦難,那有什麼值得經歷的,所以,捂上耳朵朝著太陽奔跑吧!

4樓:

經歷的事情不論多少

而論何種何樣

比如我,14歲懷孕加流產

大概四個月的時間

卻好像經過整整十年

從正常的女孩子,到絕望,想死

又逐漸變沉默,變得木然

然後終於從黑暗中摸索出來,走向有光的地方

接受了過去所犯的種種錯誤

也看清那些虛偽,可怖,陰冷的人性

瀕臨絕境,觸碰死亡

如今只剩一句=那又能怎麼樣呢,什麼都毀不了我啊!死亡到底有多可怕,也不過如此吶

你說呢哈哈

至於人間失格,我看見了那四個月的我

與葉臧一樣

活得好累,好痛苦啊

5樓:yandere

我覺得是否能讀懂《人間失格》,無關經歷的多少

看一下葉藏的生活環境,看上去沒什麼童年陰影甚至好像是有些幸福的,所以很多人肯定無法理解為什麼葉藏這麼頹廢墮落。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一開始就感覺到了葉藏深深的無奈和孤獨感,人與人之間不能完全相互理解,渴望被愛但卻總是不能如意,對現實感覺到麻木與痛苦,只是他不能接受世界的本來面目,眾生皆苦,人人生而孤獨(我的主觀感受),他卻非得嚮往著理想化的美好世界,當然會痛苦

矛盾的本質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而這個理想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他好像對世上的惡太敏感太脆弱了,時時事事對他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而對於幸福和愛的要求又太高了,可這世上本就不存在純粹理想世界啊,他就會沮喪,頹廢墮落,這些都對他痛苦的內心不起作用,最後甚至渴望用死亡來解脫。

特別像抑鬱症患者

反觀我們正常人,啊不,我們眾生,最好不要讀懂人間失格,這是一本接近純粹的書,你能與這本書產生共鳴,真的不是什麼好事,要是真的完全「讀懂」了,那心理肯定「不健康」。

所以我覺得人生經歷,和能否讀懂這本書關係不大

以上。奇怪的割線

2023年6月13日深夜投水自盡,在我看來,太宰治先生也算是解脫了吧。

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麼回事,我覺得好多日本作家的風格都偏抑鬱,這可能與他們社會環境有關吧,不過正因如此,也造就了好多風格詭譎的作家,獨特的日式風。

6樓:

...不知道我能不能算「讀懂」。反正讀的時候感同身受吧。

小時候被周圍的人長期孤立,沒有能交心的人。

後來好一些了。遇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

再後來,乙個朋友自殺了。

自己自殺未遂。

...嗯。就是這樣吧。

希望世界上能讀懂《人間失格》的人,少一些吧。

7樓:

重點不在經歷了多少事,而在於經歷了多少類似的事。或許這個說法也不太恰當,更準確的說取決於人生面對一些事情時的想法及行動與本書是否照應。

有些人天生較為敏感,經歷了一些事時,想法、甚至一些處理的方法都與葉臧相似。當某天因緣巧合下接觸到這本書絕對會產生很強的共鳴,會覺得這本書就是在寫自己。

還有些人也天生不怎麼敏感,就算經歷了類似書中的一些事,因為其它方面的因素,對這些事情的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也就不同,就算你讓他(她)看十遍,他(她)頂多理解,也不會產生很強的共鳴。

因為人的敏感程度,性格,所經歷的事情多種多樣,所以,對本書是否看得懂,是否產生很強的共鳴也就有各種各樣的結果。

所以,人生中要經歷多少事才能看懂這本書並沒有乙個固定的值。肯定經歷的越類似的事越多。想法與處理方法與書中越近似,越容易真正看懂這本書。

請問德語詞彙量要多少才能讀懂德語哲學文章?

高讚答主說的沒錯但前提是你要會德語,完全不會或A1水平找個語言班學一年新求精吧德語不是自己能看會的語言,同理還有俄語俄語嘗試自學裝逼已栽 你可以試著先去讀有中文對照的文字,我自己是這樣操作的。不同的哲學家用的術語 偏好用詞都不一樣。越是偏理論,對詞彙量要求就越低,比如胡塞爾。但仍然是有難度的,取決於...

人生經歷過很多事情,怎麼樣才能歸零?

琛妹 我也曾經有過這種想法,迫切想要結束當下的生活狀態,趕緊步入下乙個階段,想要歸零從新開始。但是不可能呀,因為你未來的每一步肯定都是建立於當下和過往的所有狀態,而且都是你無法拋棄的。說說我的感受吧。想要歸零,可能源於對此刻的自己不滿意,甚至有些悔恨?比較周圍的人,覺得他們都很厲害,而自己就頹了很久...

我們到底要經歷多少才能處事不驚,心平氣和的看待坎坷呢。

關於炊煙與海浪 我覺得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的問題 將 經歷 視為一種東西,他的量如果很多,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他慢慢的沉澱了下來。而如果是 質 的問題,一下子來了個很大的事件,體現的就是蛻變,例如童年家庭巨變,人生轉折,會很痛苦,但是經歷完吸收完就會讓人脫胎換骨,藥效驚人但折磨也非常人能受。 樂多 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