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和沒有信仰的人在生活中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信仰真的對人生有幫助嗎?

時間 2021-05-12 10:53:45

1樓:雲水禪心

最近總有類似問題的推送,這說明有很多人開始關注信仰了,那什麼是信仰呢?信仰是我們內心的終極目標,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有了正確的方向才不會迷失。而信仰絕不是叩拜和迷信。

您在問題的描述中問,如何培養自己的信仰?怎麼才能有信仰?其實信仰不是培養的,也不是四處去找就能找到的,信仰就像涓涓細流,從遠處流淌而來,終有一天匯入江海。

如果我們起初總是習慣於關注積極向上的人和事,就會有開朗Sunny的人不斷被吸引而來,於是生活就會如初公升的太陽般充滿希望,這都是我們心靈品質的呈現,而心靈品質是有層級的,聖人是高層級的,下面還有賢人、君子、能人、士人等等,再往下還有小人、惡人等。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都想讓自己的心靈品質像聖賢那樣,有了聖賢這個目標,我們就不斷努力向著那個目標前行。

而沒有目標的人,按題主的說法就是沒有信仰的人,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一葉孤舟漫無目的,乙個風浪打來就會被掀翻。

請看下面的鏈結,或許能讓您對信仰有意外地領悟。

2樓:非馬

不存在絕對的「無信仰」,我們通常說的「這人沒信仰」,一般指的是此人的「信仰」不成體系。

每個人都有信仰,但不一定成體系,不成體系的信仰,大多就可能是沒有乙個固定的評判標準。

3樓:

講一下我改行的經歷吧。

原來在某大企業的分公司,司職創優工作。前幾年的時候風氣不好,幹過這個會懂,那會兒有時候所謂創優就和商業包裝差不多,用各種春秋筆法和假宣傳吸引行業協會和評審組的眼球。我那時候專門研究評審條例,投其所好,連續推出去好幾個行優國優,還藉此拿了不少獎金。

其實這幾個專案我自己知道,充其量只是金玉其外而已。有時候夜裡也會想,自己是不是在幹劣幣驅逐良幣的壞事。

我是回族,有宗教信仰。工作裡面這些行為,嚴格意義上都屬於嚴重的謊言和欺騙,從信仰上來說是大罪。四年前的時候內心糾結的受不了了,就想改變。

當時我很害怕,畢竟工作幾年來,都藉著自己一點小聰明在體制的圈子裡混,沒有太突出的特長,出去真不知怎麼活。

然後和一些比我虔誠的兄弟聊了聊,他們就告訴我四個字:託靠,相信。

然後我就真的去做了,說實話那時候真不知哪來的勇氣。因為原來上學時成績還不錯,就決定試試當老師吧。

第一年還算順利,業餘時間熬了不少夜拿下高中教師資格,筆試面試一次過,然後辭職。

第二年有點飄了,那時很蠢:)想自己創業辦補習機構,結果賠了不少,還病倒了,很大的病。那時候老婆問我怎麼辦,我也說不出啥,我就和她說了原來兄弟們告訴我的話:

託靠,相信。她也沒說什麼。

第三年身體特別不好,遇到一位貴人,借她的幫助我在機構教小學生。結果,孩子和家長們居然特別喜歡我,名聲有了,一下子情況就好起來了。期間老婆也一直陪著我,我能感覺到,她也相信。

現在,身體又恢復了一些吧,每天工作三個小時,很輕鬆,收入卻比原來還高。真感覺很奇妙。

這些年我也有一點小感悟:如果想追求真實和善良,即便是很難,也去吧。要相信,會有美好在路上等待你的。

4樓:未知

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主要是心態上的改變。

對人的幫助基本上是心理上的安慰。就是不會因痛苦陷入絕望。

至於,醫治疾病,保佑你發財什麼的,很少,很少。

5樓:科少丶KeShao

雨果的名言: 「信仰是人們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我覺得這句話到現在同樣適用。

問題在於現在大多中中國人根本塑造不起來信仰,很多人說我們每年黨員團員都在成指數上公升,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但當你走進發覺你周邊這類人,你去觀察他們的生活,看看他們的生活行為準則,好好問問他們入團入黨的真實原因,我相信大多數人給你的答覆都是一致的:「為了找好工作!

」而不知道這樣的面貌根本不可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優勢,職場看重的都是能力。當信仰已經有了深刻的利益目的性,這已經不是信仰了,而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

而真正的信仰是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的樹立基礎,是你生活的準則,追求夢想的動力,實現人生價值的目的,沒有信仰的人生,總結四個字:「混吃等死」

6樓:守望者

一般普通人無所謂,沒有什麼信仰而努力積極的生活和工作著,體驗生活生命帶來的各種經歷,認知和感悟,付出獲得,喜怒哀樂,利害得失,愛恨情仇所帶來的各種體驗,提公升著自己能力和認知水平,也都挺好的。

信仰則是在精神層面的乙個更高的追求,為生命賦予一種嚮往和使命,是生命更有方向和目標性。並貫穿平時的生活之中。許多的行為會有乙個參照的標準。

信仰是依靠對世界的認知而建立起來的。也就是所謂的世界觀,對客觀的世界如果存在較大的認知偏差,就可能會建立起來乙個不是那麼正確的信仰。比如對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不理解,感覺到神奇莫測,而且又受到了有神論的影響,可能就會信仰有神論的某個宗教。

信仰是乙個比較高階的精神需求,在決定建立信仰之前,要多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加深對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認知程度,讓心中有乙個值得追求的,不可磨滅的夢想,讓生命為這個夢想發光發熱。信仰越高尚,生命價值的意義就越高。

信仰宗教,獲得永久的生命,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是讓自己不死。這種信仰建立在了一種不可知的基礎上,屬於比較低階的哪一種,所以宗教很難產生世界級的偉大人物。

GCZY也是一種信仰,是要把人類社會推向乙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產生了一些在世界上極具影響力偉大人物,並且有無數的人為此不惜犧牲一切,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磨難痛苦。

想有信仰,先正確的認識世界和人類社會。然後再培養信仰。

7樓:JazzKoper

首先明確乙個事實:有信仰≠信教。相反,正是因為有信仰,絕大部分人才不會信仰宗教;而大多數教眾又沒有真正宗教大能那樣的信念,根本算不上「有信仰」。

現在我們再來談有無信仰對生活的影響。有了信仰,就會有明確的目標和強大的耐受力,會成就大事業,我說完了。

8樓:Rui Ho

題目:有信仰的人和沒有信仰的人在生活中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信仰真的對人生有幫助嗎?

這裡我的理解是宗教信仰。

有信仰的人和沒有信仰的人,生活方式取決於宗教的具體內容,應該存在一定差異。

信仰對人生有幫助嗎?當你很餓的時候,一碗公尺飯對你很有幫助,當你很飽的時候,一碗公尺飯對你幫助不大。所以宗教是否有幫助,取決於那個人的生活中,是否缺乏宗教能夠提供的東西。

例如愛、自信、自律、心靈安慰等等。如果這些東西都不缺,那宗教信仰就如同一碗吃飽之人眼前的公尺飯。

9樓:我叫哇吖吖

先回答後一句:有。

而前乙個問題,有信仰的人和沒信仰的人看法是不同的。

以宗教信仰舉例,

信仰著本教的人認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受到自教神的審視,故而將自律自省視為一種榮譽性的行為;而無信仰者往往認為那種幾乎無意義的自律行為(譬如不吃葷)僅僅是宗教對無知者的束縛。

認知不同必然導致行為不同,故而生活方式也會不同。

10樓:清淨遍觀

應該會有很大不同

只有對長遠未來有美好的憧憬,才會去尋找理論基礎和實現可能~也就是信仰。有的時候也許找錯了,但起碼說明他們內心充滿了希望的光明。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

不管有沒有來世,人如果享快樂幸福的度過今生,物質條件只是乙個方面,內心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的希望,生活才能充滿動力和活力。

有信仰的人真的可以為了信仰付出生命嗎?

首先,人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愉悅自我。或曰,背離痛苦的方向努力。愉悅的前提是此人還活著。如果此人選擇的愉悅方式無法滿足此人存在的前提,那麼,為了愉悅,自我毀滅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選擇。目的和手段混為一談。倫理上來說這是不道德的。可道德又是什麼呢。道德是保證存在的條規。當否認了存在不可侵犯的前提下,道德是失...

有信仰的人是什麼樣子?

宋萱 題主有個最後一問 人類社會最終是否是依靠信仰而驅動存在?這是個好問題,是不是一定要靠信仰呢?不是!在我們的文明裡面,信仰是個次一等的辦法。先王垂教,教之以道德仁義,誠之於中,形之於外,通乎內外,謂之仁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以敬處事,裁斷得宜,謂之義。這是華夏之學的正途。那信仰呢?信以代仁,仰以...

沒有信仰的人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

微妙香潔蓮 無神論者在對待死亡這件事上態度多半是非愚即狂。愚者,以不知死後如何為由而畫地為牢地迴避抹殺否定死後的事情。狂者,由此反而滋生藐視認真對待此事的人。然而等到臨命終時,受盡病苦加死苦的折磨,無能為力而又心顛倒意貪戀,哀哉甚可傷,然而你又能為之奈何?天雨雖普,不潤無根之木,佛慈亦廣,難度無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