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 舜 嚳 顓頊等上古帝王為什麼用這些奇怪的字起名,這些字除了專有名詞以外還有什麼其他含義?

時間 2021-05-12 02:21:06

1樓:英語肌肉痠痛

開個腦洞:這些字都是旗子上的地圖符號,就像英國的公尺字旗。公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

字形代表的是所管轄的土地面積和形狀。別費腦細胞了,古人哪有那麼聰明?

都是我們自己瞎78猜,反正也穿越不回去,沒法核實!

誰嘴大,誰刀快,誰就說了算,對不?

2樓:微言大義的翅揚

首先,堯、舜、嚳都不是名字,而是諡號或者其它別號。

堯氏唐名放勳(=唐放勳),舜氏虞名重華(=虞重華),嚳氏辛名夒(=辛夒)。

「顓頊」二字,《說文》皆解作「謹貌」,因此很有可能也不是名字,而是別號。

以別號稱呼帝王在上古很流行,比如把崇文命稱為「禹/大禹」、把商履稱為「湯/成湯」、把周伯昌、周仲發分別稱為 「文王」「武王」之類的。

3樓:帝堯

第一,堯叫姬放勳,帝堯是號,意思是像高山一樣的帝王。第二,不是當時名字怪,而是後世小姓,怪字成了主流,你現在的名字放到古代,人家也覺得你怪

4樓:

我只想說,思考問題時盡量站在當時當地的情況下考慮。是你覺得奇怪,還是很多現代人覺得奇怪?現在人大部分覺得奇怪,當時的人會不會覺得這些字奇怪?

5樓:范二狗子

這些上古的部落首領生活在缺少文字的年代,他們的姓名字型大小大多以口傳。後世的人,根據口傳的經驗,以當時現行的漢字對上古的人物進行記錄。口傳的東西流傳久了,很容易訛化,常見的俗語「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是理。

個人認為,軒轅,只能從語言讀音方面去理解,以文字字面意思去解釋並不可靠,顓頊、高陽等同理。

6樓:王劍

我個人的看法,沒有考證。從各種文明的傳說來看,都有大水災,我認為這個大水災在時間上應該就是一萬多年前的冰川紀結束,而中國的大禹治水故事也應該是關於這次洪水故事(但時間線上跟中國歷史出入很大,畢竟其實這個時間很難考證),因為那個時代人口少,地卻很大,由於耕作不當,需要不停地遷都,所謂不停地遷都就是部落遷徙罷了。今天地球上的沙漠,應該就是原始社會時人類耕作不當的遺產。

中國之所以能進入更發達的農耕時代,跟血的教訓應該是分不開的。撒哈拉沙漠裡以前是有農田的。所以沒有道理說碰上乙個洪水還不走人的道理,只有洪水大到實在繞不開,只能疏通一些空地出來那種。

從現在有人研究《詩經》的古漢語讀音來看,當年漢語發音更象阿拉伯話,所以這些名字很有可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漢語名字,畢竟漢人這個慨念是秦漢之後的事,只是這些人是中中國人的祖先罷了(很有可能是也其他一些民族的共同祖先)。

7樓:行bibu

我來猜想一下

因為這些字單字資訊量都比較大、或者所指含義複雜,而現代漢語單字的含義都比較簡單。這些當時有文化的字逐漸被淘汰了。就是這樣,純屬腦洞,請指教。

8樓:

「堯」的本義是高遠,甲骨文的字形是雙土在卩上。加山旁的「嶢」字指高峻貌,它取代了「堯」的本義用法,「堯」成了人名專字。

「舜」字說文的說法不正確,「舜」其實是從「夋」字分化出來的,這是在楚簡出土後才搞清楚其演變軌跡。《山海經》的「帝俊」,楚帛書作「帝夋」其實都是「帝舜」。「舜」變成了人名專字,而「夋」和「俊」是常用的。

「舜」的字形演變如下(季旭昇《說文新證》P487):

「嚳」的本義是急告之甚,這個本義被音近的「酷」取代了(「酷」的本義是酒味濃醇)又引申為形容程度極、甚之義,「嚳」成了人名專字。從古書記載來看,帝嚳可能就是帝俊。

9樓:

說文: 嚳,急告之甚也。從告,學省聲。

段注:急告之甚也。急吿猶吿急也。

告急之甚、謂急而又急也。釋玄應說嚳與酷音義皆同。按白虎通雲。

謂之帝嚳者何也。嚳者、極也。教令竆極也。

竆極、即急吿引伸之義。從吿。學省聲。

苦沃切。三部。

10樓:

以下出自說文解字

堯: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

舜:艸也。楚謂之葍,秦謂之藑。蔓地連華。象形。從舛,舛亦聲。

嚳:急告之甚也。從告,學省聲。

顓:頭顓顓謹皃。從頁,耑聲。

頊:頭頊頊謹皃。從頁,玉聲。

所以這些字都是有明確意思的,並不是為人名造的。至於為什麼這些意思都不常用了,恐怕還要懂的人來逐個解釋。

但是一般來說,漢字總數超過十萬,而每朝每代常用的都只有數千個,可以說絕大部分漢字都是不常用的。漢字和漢語詞彙本身就是不斷變化、不斷淘汰的。還有上古字不簡單吧,那個時候漢字已經相當成熟了。

避諱之說我不知道對不對,不過避諱是避名字,不可能避尊號年號諡號姓氏這些,因此「炎黃姜姬」不能算反例。

我只是字典的搬運工,更多更專業的問題請問懂的人。

11樓:

專有名詞是後來的事,在當時不是。因為這些人名氣大,後人為了表示尊敬(不為尊者諱。這一點和西方崇拜喜歡誰就拿誰的名字自己或給孩子用是相反的)也就不再用,久而久之,成為一種規則,幾千年下來這些字用的少了,就成專有指名詞了。

《史記五帝本紀》裡有較為明確的解釋。

至於為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好一概而論。

另外,你的描述裡的那三個,和上述不是同乙個內容。就不說現在它們還是常用字了,專有名詞也談不上。

宋,你說是宋襄公的宋還是劉裕的宋還是趙匡胤的宋還是趙構的宋?

你說是虞姬的虞還是假虞滅虢的虞?

秦麼,贏家人和十六國時期前秦、後秦、西秦的幾位表示「呃,基本上這個很難」。

12樓:

因為他們說的不是漢語,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語言,類似滿語、蒙古語等等。古代文言文中的倒裝結構,也是這個原因,是阿爾泰語系語言的語法形式。很多現在不常用的書面語,比如「盥」,字形幾乎沒有變過,就是在祭祀前洗手的意思,但huan這個語音在漢語口語中是從來沒有的,可是,蒙古語中洗手的語音就是huan。

類似的還有很多例子。

感謝wy wvv的指正,盥的讀音應該為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