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地球上看起來,天空中星星的位置千百年來沒什麼變化?

時間 2021-05-11 17:36:14

1樓:Lavamonster

樓上幾位的回到都已經非常詳實生動了,但是對於現實應用方面描述的少一些。我就「歲差」的應用補充一點,加深題主認知。

天文望遠鏡在進行尋星(goto)時,前提條件是將赤道儀的極軸對準天球的極軸。大概方位就是北極星附近。

用我的赤道儀舉個例子,紅色箭頭即赤道儀極軸,對準極座標點即北極星附近

那傳統赤道儀上的光學極軸鏡是什麼樣子呢?

信達極軸鏡,可以看到右上角歲差圖示

可以看到,右上角有2012-2032六個年份,對應極軸鏡外側三實環三虛環共六環。比如現在是2020.12.

17日下午15:16分,此時可以看到北極星是在黃點位置大概1點鐘方向,看圖示可得對應三實環中間一環,這樣就能相對精確對準極軸了。

如果時間到了2023年,這時候北極星就應該在最裡面的虛環上沿環轉動了。這就是歲差在極軸上的應用。

2023年前,北極星是一顆叫紫微右垣一的恆星,現在的北極星由勾陳一擔任。這也是歲差的體現。

2樓:獨上西樓

題目詳情問了地球繞太陽轉。時間尺度是一年而已。

理論上說,哪怕恆星真的位置不變,每一秒星座的形狀都在變化。因為星座的形狀是在你眼中的形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兩顆星星,從某個角度看就只有一顆星星。當地球自轉時,兩顆星星的連線在你眼裡就會不停地伸縮。

為什麼不察覺?因為距離太遠了,小動作就發現不了。地球與太陽以外的恆星是用光年作單位的。

而地球線速度29.8公里/秒。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6 公尺/秒。

體會到到渺小沒有。

3樓:嘟妮婭

怎麼會沒有變化呢,只是有些人一直關注觀察,感受得到;另一些人不能辨識星座,認為他們都在天上就沒有變化了,斗轉星移哦。

比如,現在的季節,夏秋之交,清晨四點時東方是弦月,與月亮同時公升起的是金星,此時金星在東為啟明星;但若是之前幾個月,金星在日落後的西方又是極其明亮的,稱為長庚星。此時天蠍座的心宿二已經從中天慢慢下沉到另乙個半球,這顆星在古代被稱為「大火」,所以詩經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說大火已經落下了,天氣轉涼。

其他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感興趣的話可以每天晚上找個視線好的地方觀察星空。大部分一等二等的恆星,金木土火等行星都是肉眼可見,並不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在下只是個觀星愛好者,並不專業哈~

4樓:馬前卒

在我看來,21世紀中國最帶感的考古發現就是黑龍江炮台山北斗祭壇,平面圖如下:

是不是和你抬頭看到的北斗七星有點不太一樣?

不一樣就對了。炮台山頂的祭壇是2023年前的星位,是古人從更古老的先輩那裡繼承天文知識,融合古代宗教儀式之後固化的星圖。這個結論來自《中西星圖對比》的作者、吉林隕石雨發掘主持者伊世同教授。

想想考古學能用上天文學的結論,真是神奇。

你問實際上,以人類不到一萬年的文明史,已經能明顯發現恆星背景的變動了。我們覺得星空「亙古不變」,是用我們幾十年的短暫生命去觀測星空得到的結果。下面我引用一張30年前我第一次在《十萬個為什麼》上看到的示意圖:

從上到下,分別是十萬年前的北斗七星位置,現在的位置,十萬年後的位置。

再回到剛才那個祭壇,壇上有八個孔。古人仰望星空,也會發現北斗七星是繞著北極旋轉的最明顯星座。七個孔是古代北斗星,那麼第八個多半就是北極星。我們都知道當代星空是這樣的:

即北斗七星(大熊座)的「勺子」最後一節延長,就能指向北極星。但在那個北斗七星的祭壇中,雖然限於祭壇大小,沒有做出北極星的精確位置,但很明顯北極星是在北斗星「勺子」的「懷裡」,而不是勺沿上。這是為何?

因為所謂「斗轉星移」,幾千年前的北極星,根本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北極星!

地球雖然被引力吸引繞著太陽轉,但那是整體受引力,只改變運動方向,不會改變旋轉規律。可以把地球視為真空中滴溜溜狂轉的乙個大陀螺,一方面有繞軸的轉動,另一方面自轉軸也有微微的擺動。此外,地球隨著太陽運動,其他恆星也會運動,這些運動相對疊加的結果就是地球的自轉軸不斷掃過不同的恆星,其中最接近北極延長軸的一顆星,我們叫它北極星。

幾千年的時間足夠我們換一顆北極星了。

北斗七星與北極星

2023年前,北極星不是現在小熊座α星,而是天龍座α星,中國古代稱它為右樞。那時右樞獲得北極星的殊榮。到公元2023年,也就是中國北宋初年的時候,地球北極指向的天空離現在北極星棗小熊座α星的角距還有6度

可見,那時它還遠遠不能作北極星。現在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離小熊座α星的角距只有約1度。目前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正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接近小熊座α星。

到公元2023年前後,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和小熊座α星之間的角距最小,僅有約28角分。似乎這時它的「地位」才達到北極星的頂峰。以後,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將逐漸遠離小熊座α星。

到公元2023年前後,仙王座γ星將成為北極星。到公元12023年前後,天琴座α星棗織女星將獲得北極星的美名。那時人們再談起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來,織女星「入主北極星的皇位」身份,遠遠超過牛郎星。

地球自轉軸這樣擺動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2023年。

對於窮人來說,世界上最廉價的美景就是星空。我希望將來有機會去炮台山訪古,夜深人靜的時候爬上古祭壇,看看天上的星星參北斗,看看腳下的古星圖靜謐無聲,在時空交錯中和幾千年前的祖先交流一下。這個時候,就算星圖裡飛起一條龍或是落下一艘外星飛船,我都不會覺得奇怪。

相關資料:

有沒有哪個瞬間讓大家覺得浮生若夢,彈指百年? - 馬前卒的回答

假設以接近光速飛行在宇宙中,不會因為撞到宇宙中的某些物質而被摧毀嗎? - 馬前卒的回答

一顆直徑 30 公里的中子星撞上大犬座 VY 那麼大的岩質星球會發生什麼? - 馬前卒的回答

宇宙已經140億歲了,多少文明存在又消亡過,為何沒有文明進化到可以星際旅行,通過蟲洞找到我們? - 馬前卒的回答

最後,推薦我另乙個答案,向中國最佳科普作品致敬:

如果爆發了核戰,有哪些補救措施? - 馬前卒的回答

5樓:

所有恆星都要運動,直接上6個圖說明問題。

圖1、圖2要說明的問題是:恆星看起來的位置會變化。

圖1是當前時間的北極星和北極附近的恆星,如下:

圖2是公元12023年時間的北極星和北極附近的恆星,如下: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地球特麼的喝醉了(歲差和章動),老晃,圖3、圖4說明問題。

圖3是地球的極點指向位置變化,綠色那根,它就是那樣一直在搖晃。

圖4是可以說明圖3了吧?

為什麼喝多了呢?陀螺不穩嘛,看圖5,陀螺中間那根軸指向就是北極(知乎不支援gif動畫麼?)

6樓:

依靠常識就能證明題目不成立。

俗語「三星正南就要過年」也說明星星的位置是會動的。

小學課文《數星星的孩子》裡就說了北斗星繞著北極星轉。

7樓:風塵亂舞

誰說沒太大變化的?題主可以搜下北斗七星的變化(自行)或者北極星的變化(歲差)。

至於為何變化不大,地球公轉相對遙遠的恆星來說,動的幅度太小了,肉眼幾乎看不出變化(除了四季星空的不同),一般需要比較一年中不同時間用望遠鏡拍的底片才可以測量出來,而且還得是離我們距離比較近的恆星。這叫視差。

而太陽繞銀核公轉的時候,其它恆星也在繞銀核公轉,我們能看到的恆星絕大部分都是附近區域的,繞銀核公轉的速度也是差不多的。不過這個差不多也是有差異的,這叫恆星的自行。但相對於恆星間的距離來說,這個速度差太小了,需要日積月累才能體現(如上文提到的北斗七星的變化)。

三體三中,為什麼三體世界看起來比地球更危險而先攻擊三體?

夜半鐘聲 在茶道談話中,智子向羅輯和程心提到,發射座標播送後,三體世界看起來比地球更風險。儘管程心像個好學的小學生愛發問,智子也是搖搖頭不回答原因。文中說,歌者很快知道為什麼打擊來得那麼快。在三體世界約有半個結構長度的附近有一片慢霧,假如單獨看慢霧,的確難以判別其來歷,但與播送座標聯絡起來,一眼就看...

為什麼有人看起來光鮮實際上孤獨的像條狗?

孤獨怎麼了,孤獨為什麼像條狗?難道狗很孤獨嗎?你說的看起來光鮮是指能與人家打成一片,認識人很多嗎?我覺得那是一種合群的能力,大家在這個社會當中,一切組織有序,適當的淺層交流能幫助我們完成任務,這樣不行嗎?哪怕我不喜歡孤獨,總比將就失望好。就想要找到乙個神交,不管實際不實際,只要是我的活法就好。 花燈...

為什麼看起來渡邊麻友在akb只和天氣關係好?

什麼鬼問題,作為黨員我都不承認麻友只和天氣好,這鉤好直。嘛嘛說正經的,渡邊認生是眾所周知的,不是亂勾搭的性格。早些年一二期生還都在,她和天氣是少數幾個能進選拔的後輩,其它要好的同期在後面根本趕不上這倆身邊全是氣場強大的前輩你要她們怎麼加入那個圈子只好抱團溫暖嘍也沒得挑啊 笑 哦,記得有個麻友和櫻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