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能不能拯救道教?

時間 2021-05-05 19:52:33

1樓:張景也

道教不需要拯救。

正統的道教它是沒有傳教的需求。

道教有一幅非常著名的楹聯

心存邪念,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像這種說法就是特別趕客的,不像有些教派,什麼信我者上天堂,不信我者下地獄。

道教就很明白的擺出來,你信我和你不信,我都不會對你原來的生活造成任何的影響。

信者自會去熟讀典籍,不信者任你磨破嘴皮也無用。

2樓:

宗教壯大要吸引兩批人:

一批是普通民眾,信這對我個人能獲得啥好處,帶來什麼利益(物質的、精神的、死後的)?會要作很多麻煩的事嗎?

另一批是知識份子,宗教思想能如何提公升我的精神世界?對其他流派的(宗教、世俗)思想有何批判,又會如何回應其他思想的批判?又要如何共處?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這兩群人有衝突,前者要求簡單易行、易懂,明確沒衝突的定性答案,後者要求精深、繁複、有架構性的知識,沒有定論的探討。當然,還有一批人是介於兩者之間。

另外,宗教修持的經驗和理論也很重要。這是宗教的核心。

單憑宗教學不可能拯救任何一種宗教,任何宗教都只能通過對自身的改革,並切合時代人心的氛圍,而獲得繁盛。(接下來就是喪失活力,而固守地盤)

3樓:簷下蟾

其實宗教學道教能不能拯救道教可以歸結為道教在知識分子階層和精英階層的傳教情況。道教的傳教分為上層道教和普信道教,現在在上層和普通人當中傳教都不太好。而要拯救道教,必須在上層和普通人中有所突破。

那就可以說拯救道教的就是道教的神仙信仰。道教的神仙信仰分為神和仙的信仰,對於上層,要用仙學去發展,而對於普通人則要求用神學去發展。也就是說道教中有拯救道教的方法呢。

不必向外求。而道教教團就是這麼幹的,神學面對普通民眾,仙學面對精英。

4樓:

不能。道教裡有能力改變現狀的都去修仙了,修煉可以手撕各種問題。但那些人是沒必要執著凡間這三分田的,價效比很低,而且不明影響很難講。

除非需要特別大的功德或者想走神道路線的人,目標是天尊那種,才會去盡心經營目前的這個「道教」吧。

贊同十萬個為什麼和三符兩位道長的答案,其實很詳細很真實了。

5樓:明空照有

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問的必要

道教本來就在那裡,宗教學者卻懷著一種救世主心態俯視他,想拯救他別的宗教也是一樣

無論什麼研究物件,其實很多人只是站在表層去研究罷了

6樓:靜常山人

正己而立人。

.重陽祖師,歷千里之遙,度全真七子,開一教法脈,無他,道德加於身。

.邱祖西去,經年舟馬,一言止殺於成吉思汗,救萬人性命,無他,道德加於身。

.既有祖師之道心,勇於磨礪,何患無祖師之功績。

.難處做過,才是功德。

7樓:天網

拯救道教?還是拯救道教在中國的知名度?學道那就像讀私塾,上私立學校。門檻確實要高些。不像學佛,老太太念阿彌陀佛就能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

8樓:[已重置]

真正修道,道家修行的大多數的獨修的,他們主修真,修自己,沒有普度眾生的願望,所以不能立教。然而無論古今,人們幹什麼事情都喜歡成群,就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道教,然而道教是不應該成立的。

9樓:右夜鳴

不要做自私想,你如果皈依了道教就應該明白道教裡面好東西挺多的,現在的世人不懂得珍惜所以不知取用,那麼正需要像你這樣的人來繼承和保護道教裡頭的乾貨,只要那些傳承還在,不論信者多寡,道教就還是道教,等到有朝一日,世人知道取用的時候能有處可取,那就是無上功德。

10樓:譚發財先生

宣揚不勞而獲的和宣揚一切靠自己的,哪個更有吸引力?哪個更能麻痺芸芸眾生?

道教事不關己,而且一切都得靠自己,不是你拜拜就給你多少好處。

11樓:鹹魚教主

道教,其實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絡形成的,並不是靠乙個神明強行綁在一起的。第二,宗教學來拯救道教?道教首先不需要拯救吧

我只是一位散修

—————————

再說傳播一事

問道尋茶

是人去理解道,去接觸道,去領悟道,

通俗來講,你想認識你,你比較隨和,便也想認識我,然後我兩的關係才會慢慢深入(呸)

而不是我求你認識我。

12樓:影之決斷

追求自己信仰的宗教的強盛,只是他自己對信仰的宗教信心較弱,想在看得見的信奉人數的多寡上,找到這種基礎的信心,找到某種形式的優勢來肯定自己。

至於道教傳教的問題,與道教的教義道法自然有關,教徒的行為總不能與教義出入太大吧!其實道教興或衰,在道教看來都是自然的事,不會刻意為之,而現實因素就成為了影響道教興衰的主要因素。但在道教看來這是正常的,自然的。

13樓:

當年沒想方設法的把道教和民族掛鉤;又是本土宗教,沒法挾洋自重;又沒點那個「你不信我,胡說八道出門就有災厄」的威脅技能。

現在真沒法和同行拼了

14樓:

搞那多人幹嘛?上元節跟著我師兄到山東某道觀體驗生活,結果十四那天晚上為了第二天法事填表文我們忙活到十一點多。還多?再多累死也填不完。

15樓:改變是歷史必然

我認為我們的道教尋求的其實是真我,一件事如果你想做(合乎心),你能做(合乎情),你有必要做(合乎天理)。那就可以被認為是合乎(道)的,即使有可能失敗,即使很難,也應該去做。

如果你修道沒修成敢作敢為的真情之人,反而被他人意見左右,變得患得患失,豈不是誤入歧途了嗎?

想做就大膽的去做吧。

16樓:toby在天上灰

以我淺薄的知識稍微反問一下題主:

您信的,是道教還是道家思想?

道教是乙個宗教,道家從宗教的狹義上來說並不是,因為它沒有固定的神明,迷信以及儀式。如果廣義上定義宗教為一群人共同擁有的信仰,那麼道家是的,它有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以這樣的理論,我們也可以把儒家規劃入宗教。

實際上道教與道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完全相反的。

同樣的問題可以用來回答佛教的問題:您信的是佛教還是佛學?「佛祖」所創造的並非佛教,而是佛學,他本身也沒有把自己崇敬起來的意願,可惜受印度教影響,信徒們把他給神化了...

17樓:

不能。其中有兩個問題,第一道教還沒有真正出現順應現代化的宗教改革運動,說實話,道教的真正面目還是中古時期的東西。現代的觀念與科學,深入不到道教的精神之中。而道教界內部,還沒有出現能夠將道教帶入現代化的真正大師,這樣的大師在以前出現過,但是現在看不到。

這樣的大師的出現,需要很多契機。道教內部想培養出這樣的大師,我看難,即使他們想,但是因為經濟的因素,宗教的收益與分成,金錢。。。信仰的因素,對自我信仰的執著與信念;甚至政治的因素(國家宗教政策)都會產生阻礙。

第二,學術研究出的結果,與教內人士的宗教實踐存在矛盾,很多修道者指責我們這些研究者不懂道教,因為我們不修煉也不信教。而學術界的同學和老師,還會反過來指責這些信教者或者修道者根本不讀經典,純靠臆想。教內和教外,究竟誰說的對呢。

每次我進入那些修道群,不用一天半天我就被逼出來了,因為其中很多他們自己的一些理論根本經不起推敲,但是還不能讓你挑刺。甚至還多見一些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之徒,看不起任何其他意見。

18樓:三符

宗教學這種概念,有些虛了。

道教首先不是販賣信仰的「宗教」,這個就是乙個問題,非要以西方的宗教式眼光去對待,是完全不能理解道教的,更難以理解道教傳承的核心。

道教現在大眾都無法理解,在外表看起來,似乎是堆虛假不實的東西,同時也不被大眾所承認,這個是客觀問題。

道教一向對真正修道的人,素質要求很高,而道教目前比較缺乏較高學術修養的人士,以致於很多內部的東西實際上無法傳承。

如果翻古代科儀書,大多用詞精美,無有鄉鄙之文,顯現編寫這些作者,原來都是飽學之士,而今很多鄉村裡繼承了一些道教傳承的道士,往往翻著科儀書,實際上連裡面在說什麼也不明白。

在道教內部,即使是有傳承的,素養稍高一些的人士中,掌握的很多模型也沒有轉化成科學化的表示,比如有些風水模型上的問題實際上是可以結合拓撲學來求解的,但是現代都沒人往這個方面去研究,這導致了很多東西只能人腦去強行理解與感受,而不能化為客觀而普遍的知識進行傳播。

這導致了很多對於道教的研究,只流於表面,而無法深入,其原因不過是因為大多受限於專業,很多道教人士,並沒有掌握好現代的工具,以進行對道義的闡發與深入研究。

像宗教學這種東西,都是照著西方的模子來往道教上套,這樣當然是不管用的,因為大部分流行宗教的核心是傳教手段,而不是宗教內容實質。

與其把目光總是投在「教」上,不如把目光投在「道」上,道只要還在,教就不會滅,正如現代科學飛速發展,於是有了大量的科學工作者與愛好者一樣,雖非宗教,也類於宗教了,只是思想更加開放與自由。

這種開放與自由,其實才是道教所需要的,而也只有這種環境下,吸引更多的人進行深入研究,才是道教最需要做的事情。

19樓:左慶

是要拯救「道教」還是「道」這門學問呢?

道教就讓他們自己去發展吧,道學自己好好學,順便把心得向周圍的人傳播。

沒有必要專門去發展什麼道教。

20樓:

經驗科學就要尊重經驗並且加以實踐驗證,世間哪一門學問不是這樣呢?所以不要看別人說了什麼,而是看自己需要什麼做到了什麼,信不信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抱著其他目的信仰充其量是逃避的手段而已。

如何說服我父母讓我學宗教學做第二專業?

文音學研白老師 我不認為宗教學是唯心。因為宗教學本身依靠的是宗教文獻。難道說宗教文獻是用意識創造的產物嗎?所以說到底,學宗教學等同於研討文獻學,而不是實修宗教本身。這一點和父母說清楚就好。我們不出家,我們還要家。 感覺你把 宗教 跟 宗教學 搞混了,你學醫的,應該知道 精神病 跟 精神病學 不是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