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年輕人喜歡戲曲?

時間 2021-05-09 02:03:41

1樓:叫你一聲敢答應嗎

守正創新。既不要走崇洋媚外的邪路比如加交響樂,搞比基尼京劇,也不要走抱殘守缺的老路,不要像清末有的人學做西服,連衣服樣式上的補丁都學了去,不能太拘泥於流派之見,把其中的缺點都學了去。其實樣板戲是乙個不錯的嘗試,可惜了。

總之,戲曲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的那麼多感人故事、國內大事比如脫貧攻堅和國際大事比如19年粵劇川普(哈哈哈),都可以作為戲曲不竭的養分。

手機碼字,有空再改。

2樓:jj cao

每樣東西都有它自己的命運。

一樣東西要到振興的時候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何必考慮如何讓年輕人喜歡,倒不如考慮如何把戲做得更好。

至於年輕人來不來,時也命也。

如果真得要結束,不妨結束得美一點,去邀寵去獻媚都不過是南轅北轍,本末倒置。

然而我對戲曲的命運悲觀中亦有樂觀,真正好的東西就算隔了歲月還是會有知音的。

3樓:哲然

我也來說說這個問題吧,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年輕大眾不喜歡戲曲的原因吧、首先第一點我認為是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到了人們無以承受,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欣賞去學習戲曲。你想一下,如果跟流行歌曲比起來,戲曲是乙個相當慢節奏的藝術形式,就那秦腔來說,乙個全本秦腔戲下來,一般都有三個多小時吧甚至會有四個多小時,我們可以想象在我們忙碌的工作結束面對的家庭問題,孩子問題,根本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去欣賞乙個全本戲秦腔,但是了解秦腔的人都知道,其實秦腔是非常非常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的,對於喜歡它的人來說,簡直就像沒有什麼比它更好的東西了一樣。只是迫於生活的快節奏,

慢慢的秦腔就以折子戲的形式更多的出現,相比於乙個全本秦腔的三四個小時,一段折子戲也就板個小時,這對於忙碌的人們來說極大的滿足了秦腔愛好的時間成本,但是這和流行歌曲,和現在的快手抖音比起來,乙個歌曲最多也就五六分鐘,被快節奏逼迫的心浮氣躁的人們,刷乙個快手段子幾秒內看不到笑點或者淚點人們就已經沒有了興趣。何況是乙個長達半個多小時而且還聽不懂的秦腔。

這時秦腔被迫又一次減時了,既然人們沒有耐心去聽一折戲,那就只唱最好的一段把它減到跟流行歌曲一樣的長度,但這時和歌曲一樣的秦腔就缺少了深度,

4樓:豬豬

現代化改革。

有人總是覺得傳統就是不能動的,就是老祖宗的最好。那就怨不得年輕人不愛,慢慢走進博物館。京戲歷史不過百餘年,且本身就是融合改變的產物。為啥現在就不能再改變了呢?

首先故事要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口味。傳統戲曲的君臣父子明顯違背當下價值觀,才子佳人故事在當代又顯得特別俗套。所以這一塊必須有符合時代潮流的新曲目出來。

其次,演員的服飾妝容應該更現代化,體現當代審美。比如女演員的戲服可以結合現代裁剪工藝,從寬袍大褂做到展現演員身材。

還有伴奏、唱腔,也要變得更簡潔明快,節奏感更強,與當今快節奏的生活相配。為啥很多人覺得京戲是老年人的生活?不就是哼哼哈哈太慢了。

5樓:看客聞笛

偶像的力量,推好角兒,有好角兒才能引來關注,引發興趣,進而成為粉絲、戲迷

好角兒,自然首要藝術水平一流,經得起琢磨和考驗,還有一點不亞於業務的重要,一定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現今京劇界正是這樣,唱得好的可能不乏其人,但能吸引到年輕人關注並追捧,並把這份熱情真實投射到對京劇的關心和熱愛上,寥寥無幾

靠業務能力展現藝術魅力,吸引關注,用人格魅力推動進一步的追隨與了解,傳統曲藝一旦入圈,脫粉都難

另外平台的作用不容小覷,酒香也怕巷子深,陽春白雪孤芳自賞,只會讓圈子越來越窄

6樓:lalalala

戲曲也好非遺也好,我覺得最好的參照是《聲入人心》和《國家寶藏》

《聲入人心》型

先找個綜藝大家,如芒果臺啥的,找較年輕的,帥氣或美麗的非遺傳承,走上綜藝,柔性比拼點評。

內容可以往多探索,如古典戲曲,現代戲曲,流行歌曲戲改,西方歌劇戲改,等等。無論如何,要專業,要好聽,找厲害的編曲或戲曲大師編、評。唱念做打等等都可以出。

展現藝術人的理想主義精神,純粹友好的氛圍,最好無需刻意,由內而外,具有真實感。不刻意炒CP,也求真情實感。

不要覺得這玷汙了藝術,不會,陽春白雪觀眾不是欣賞不了,好東西是個人一聽都明白(可以參考歌手裡國家隊)。方式問題。常年看CCTV11、15都清楚央媽的死亡鏡頭,造型,配色,內容相當好但就是不討年輕人喜歡。

以及,不要搞明星學戲曲!找專業的來,把優秀的國粹以較通俗的方式表現出來,不要在人上迎合觀眾,要在方式上迎合觀眾。

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打造清流,要打造優質,要打造潮流,自然年輕人聞風而動,以及年輕人的審美能力已經比老一輩的人要高了,永遠不要低估觀眾的審美能力。

《國家寶藏》型

往高階,專業,藝術性打造。找央媽搞大舞台,請知名優秀資深演員做引子,請各個戲曲流派大人物挑選經典曲目,請各個戲曲流派厲害演員表演(一定程度上壓縮時間),請演員介紹唱念做打等等類似各個方面,請專家講述戲曲內容背景等等。搞神仙舞美,搞神仙配樂,搞神仙文案,把綜藝搞的能有資格進學生考卷,自然無數年輕人聞風而動,去看,去了解。

最後我想說,千萬不要搞戲曲進課堂,戲曲和傳統文化這種東西要靠耳濡目染,要搞成愛好,消遣,要讓它們走入尋常百姓家,首先要輕鬆。戲曲課堂化是真的沒有意義,尤其是在操作上容易搞的一地雞毛。不硬塞,戲曲本身又美又好,年輕人自然會喜歡的。

7樓:陳陽

這思路就不對,好東西從來用不著去迎合別人。

保持自己最佳的意識狀態自然有識貨的過來?

還有,戲曲和年輕人之間並無天然排斥,如果有些所謂的年輕觀眾是蹦著類似青春牡丹亭的那種三俗審美入了戲曲的坑,那我想這種人大抵也只是為了趕個時髦,以後也絕對不會長久且認真的喜歡下去。

最後,某些搞戲曲粉圈化的麻煩高抬貴手還傳統乙個清靜。

8樓:「已登出」

演員年輕化,要長得好看,最少不能一臉褶子。

男的俊女的靚

老藝術家唱功身段是不錯,五六十歲大媽演二八少女,五十多長得不咋地老頭演張生,閉上眼是不錯,睜開眼不罵著街退票都是仁慈。

先讓LSPer愛上戲曲,然後吸引更多群眾。群眾基礎多了,欣賞老藝術家的人也就多了。存活都難談什麼藝術?

張佳春她不香嗎?

跟上時代,請幾個專業舞美,道具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

舞台本身就是礙於資金簡化的現實。多少下點心思,跟歌劇燈光系統學學,粗糙的場景全打亮根本不能凸顯主角

戲服是要遵守老規矩,但是老規矩弄出來偏離現代審美,請幾個專業人士,服裝系老教授都快發霉了,扽出來亮亮。改進一下,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配色。

平面設計整幾個好的吧,戲曲臺的平面能把人看吐了,瞅瞅多俊的姐姐整的跟83年三流走穴歌手似的。

傳統不代表老舊,曲協的幾位接受點新事物,沒事去去美術館把審美拔上去。

9樓:倒拔白蘿蔔

就拿我來說吧,十幾二十歲的時候聽見戲曲特別厭煩,就喜歡當時流行的東西,後來慢慢隨著年齡增長,感覺戲曲越來越好聽,特別是一些傳統戲曲裡面包含的一些東西是那些流行文化無法超越,潮流文化就像一陣風刮過去以後就什麼也沒有了,戲曲則不同,能流傳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就是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所在。

10樓:起來曬月亮

我是零零後,不知道為啥就喜歡戲曲。

最一開始還是學校整一「戲曲進校園活動」

然後就被迫天天聽,當時是每天中午放三遍李勝素老師的《梨花頌》(其實這首貌似不能算是正統的戲……)

現在就是你永遠也想不到乙個穿著衛衣牛仔褲帶著鴨舌帽看起來特別潮流的女孩耳機裡放的是京劇啊哈哈哈哈

11樓:藍色霧風

我覺得但凡有一點審美。去戲院親眼看一次《穆桂英掛帥》或《霸王別姬》,都會喜歡京劇的。

真的太美了呀!!

而且不僅有美女戲。

還有一群武將的群毆械鬥場面,

還有好多好多士兵的大型戰爭場面……

即過癮又精彩。

12樓:社科觀紅樓

首先,我們這個社會對年輕人總是非常敬畏。好像年輕人不喜歡,這個世界就要塌了,傳統戲曲就要無人問津,就要走進墳墓。其次,這種問法好像設定了乙個前提,那就是年輕人好像不會變老。

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終究要走向衰老的吧。這些人成為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後還喜不喜歡戲曲,就不值得關注了。實際上,人的喜好是會變化的。

再次,中國未來是老齡化社會,年輕人不占多數,如何讓年齡大的人喜歡戲曲,似乎更為重要。

作為乙個臨近30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我對京劇產生了興趣。

邏輯是這樣的。

本人喜歡三國,最開始看書,然後玩遊戲、電視劇集。

有一天我發現,電視劇集這個藝術形式有個問題,沒有辦法大段呈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戲曲是最好的方式,它有大段的人物獨白。比如,越劇的紅樓夢中尤三姐自刎一段,唱腔優美,把尤三姐那一瞬間決定的怨恨、決絕都演出來了。

現實生活中哪有這樣的機會呢。

還有一點,三國演義的武打本來設定在戲曲舞台上。試問,真正兩軍交鋒,怎麼可能是主將之間互相鬥毆呢。

最討厭的就是,有些年輕人動不動就講,我們年輕人如何如何。說真的,誰也代表不了誰,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13樓:

怎麼說呢,生書熟戲,戲曲這個東西一旦聽懂了一次就很難戒掉了。

其實感覺從前人捧角跟現在追星是乙個道理,甚至有時候更瘋狂。可以先看看大角的戲,雖然說現在的戲曲可能沒有以前那麼輝煌,說不定就能發現你喜歡的角,然後就可能接觸的越來越多。

就比如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聽老旦,也沒什麼感覺。後來有了自己喜歡的青衣就瘋狂了,聽的越來越多。乙個星期前我還不知道自己會喜歡上趙(燕俠)派、會聽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但是聽了趙先生的戲之後真的就愛上了。

京劇的話,如果剛開始不想聽節奏太慢了,可以從西皮流水、快板開始。比較經典的可以聽聽《四郎探母·坐宮》《武家坡》裡面的對唱之類的。但是其實個人覺得只聽幾句或者是一小段沒什麼感覺,有時間聽一出完整的戲才會真正愛上吧。

14樓:小湯包

啊哈。瀉藥。其實有的年輕人不需要別人帶動,自己就能感受到戲曲的美。

但是要讓那些本來不喜歡戲曲的年輕人喜歡上戲曲,,,目前想到的最好辦法是讓他或她喜歡上張雲雷巴特爾啦劉豐啦等等,那些也喜歡戲曲而且會唱的年輕人(●°u°●) 」反正就是讓他們愛屋及烏地喜歡上戲曲~

15樓:

小時候對戲曲的刻板印象就是這是老年人才喜歡聽的,沒新鮮感。因為那時候我不了解。上小學時朋友說她一定要找機會學京劇,我當時很懵,完全不能理解,年紀輕輕怎麼會想學這個。

後來十幾歲聽一些流行歌曲裡的戲腔,覺得特別很好聽,還有我喜歡的古風歌很多帶戲腔,於是我就開始去了解戲曲,也看了戲曲相關的真人騷綜藝,愈發覺得有意思。覺得這種唱法聲音很好聽,身段有范兒,有氣勢。我現在是很喜歡戲曲了,雖然沒有機會學

年輕人喜歡戲曲,有錯嗎?

赫爾維茨 你在這裡找不到答案的,這個問題大多是喜歡戲曲的人才會刷到。我從上小學到大學畢業還沒看見過身邊同齡人有喜歡各種戲曲的。說相聲的倒有幾位。按統計概率算喜歡戲曲的年輕人看來應該是極少數了。 沒命的瘋子 同樣因為聽戲被家裡人冷嘲熱諷,但絕對不是因為戲曲本身,身邊也有叔叔阿姨鼓勵我聽戲的。個人覺得主...

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看戲曲

和熊打架的貓 誰說年輕人不喜歡戲曲?年輕人那麼大的乙個群體,有很多不喜歡的,也有很多喜歡的。戲曲要想回到全民看戲的時代本來就不可能,現在有這麼多年輕人已經不錯了。地方戲可能老年人多一些,京劇 越劇 豫劇之類的觀眾很多大學生啊 在下 其實不是不喜歡看,是現在沒有乙個有能力的角兒出來,把這種有點過時的東...

為什麼年輕人看戲曲會被同齡人嘲笑?

老羅bo 至少還有你,只要有人傳下去就一定會有人繼續喜歡,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覺得那是別人,自己喜歡才是最好的,再說了,崑曲至少傳承都還在,其他地方我小曲目很多都面臨很大的困境,這是大環境造成的,加油。只要還有人在傳承,就一定還會有人去看去聽去感受戲曲的 鈺珏 從來沒有因為看戲被同齡人嘲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