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裡面的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08 20:59:46

1樓:徐敏

我看高手們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用郭德綱相聲裡撿錢的段子解釋就行了。

地上有一張百元鈔票,別人沒看見,你首先看見了。旁邊有人不好意思撿,用腳踩住先,等沒人了再撿。這一腳踩下去,心怦怦跳起來。這是一種有掛礙的狀態。

現在把錢換成廢紙……還踩嗎?心還怦怦嗎?這就是無所牽掛的狀態。

2樓:護法居士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須真胝。白勝天王言。

如來為大王授記乎。

勝天王答善思惟菩薩言。

善男子。我授記如夢相。

又問。大王。如此授記當得何法。

答曰。善男子。佛授我記竟無所得。

又問。無所得者為是何法。

答曰。不得眾生壽者人養育陰界入悉無所得。

若善不善。若染若淨。若有漏若無漏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為若無為。若生死若涅槃。悉無所得。

又問。若無所得用受記為。

答曰。善男子。無所得故則得受記。

又問。若如大王。所說義者則有二智。一無所得。二得受記。

答曰。若有二者則無授記。何以故。佛智無二諸佛世尊。以不二智受菩薩記。

又問。若智不二云何而有授記得記。

答曰。得記授記其際不二。

又問。不二際者。云何有記。

答曰。通達不二際即是受記。

又問。大王。住何際中而得授記。

答曰。住我際得授記。住眾生際壽命際人際得授記。

又問。我際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如來解脫際求。

又問。如來解脫際復於何求。

答曰。當於無明有愛際求。

又問。無明有愛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畢竟不生際求。

又問。畢竟不生際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無知際求。

又問。無知者為無所知。云何於此際求。

答曰。若有所知求不可得。以無知故於此際求。

又問。此際無言云何可求。

答曰。以言語斷是故可求。

又問。云何言語斷。

答曰。諸法依義不依語。

又問。云何依義。

答曰。不見義相。

又問。雲何不見。

答曰。不生分別義。是可依我為能依。無此二事故名通達。

又問。若不見義此何所求。

答曰。不見不取故名為求。

又問。若法可求即是有求。

答曰。不爾。夫求法者是無所求何以故。若是可求則為非法。

又問。何者是法。

答曰。法無文字亦離言語。

又問。離文言中何者是法。

答曰。文言性離心行處滅。是名為法。一切諸法皆不可說。其不可說亦不可說。

善男子。若有所說即是虛妄。中無實法。

又問。諸佛菩薩常有言說皆虛妄乎。

答曰。諸佛菩薩從始至終不說一字。云何虛妄。

又問。若有所說云何過咎。

答曰。謂言語過。

又問。言語何咎。

答曰。謂思量過。

又問。何法無咎。

答曰。無說所說不見二相。是則無咎。

又問。過何為本。

答曰。能執為本。

又問。執何為本。

答曰。著心為本。

又問。著何為本。

答曰。虛妄分別。

又問。虛妄分別以何為本。

答曰。攀緣為本。

又問。何所攀緣。

答曰。緣色聲香味觸法。

又問。雲何不緣。

答曰。若離愛取則無所緣。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諸法平等。

說此法門時。眾中五千比丘得遠塵離垢法眼淨。

一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無量無邊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樓:浮雲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反過來就是有掛礙故,就有恐怖)這個「有」是恐怖和痛苦的源頭,一旦你覺得自己「有」了什麼,恐怖和痛苦就來了。 因為你覺得自己「有」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它都會歸逝與「無」,在「有」與「無」轉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恐怖和痛苦。

有與無是相對的,不斷變化,就像太陽和月亮,互相輪轉,並沒有好壞之分,人因為分別心把「有」當成好的,把「無」當成壞的,執著「有」,害怕「無」。(這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你能「擁有」什麼?)

所以佛說要「放下」,人之所以恐懼和痛苦是因為「放不下」,執著於過去,幻想著未來,所有的恐懼和痛苦都是因為不能活在「當下」,「當下」是沒有痛苦的。

萬般皆如浮雲過,心中自有明月在。

4樓:大力男

一步一步走,活在當下,不憂昨日,不期明日,無論你做什麼,一心專注於當下這一刻,享受這一刻,你就會生起單純專注的慧心菩提心,隨你怎麼叫,還有什麼好恐懼害怕的?

5樓:心靈樂園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通達了般若空性,則可斷除自相續中患得患失的種種分別念之障礙;如果障礙斷除,則依靠障礙所產生的恐怖就不會存在。

從廣義而言,三界輪迴中的恐怖是不可言說的,人有人的恐怖,天人有天人的恐怖,地獄眾生有地獄眾生的痛苦……凡夫時時處處無不處於恐怖之中——沒有得到的,唯恐得不到;已經得到的,又害怕失去。即使是正在修行的初學菩薩,也不能脫離恐怖的侵害。

雖然恐怖的大小、類別不一,但按照古大德的一些講義來解釋,此處的「恐怖」,包括五種恐怖:一、不活恐怖:為了衣食住行而終日奔波忙碌,時時為生活而憂心忡忡、瞻前顧後的恐怖;二、惡名恐怖:

唯恐無辜遭人毀謗,空落罵名、遭人非議的恐怖;三、死亡恐怖:留戀娑婆世界,貪生怕死的恐怖;四、惡道恐怖:畏懼三惡道之劇苦的恐怖;五、大眾威德恐怖:

因害怕出現過失而畏縮不前、退避三舍,不敢勇挑重擔的恐怖。

大凡有恐怖者,必定心存得失,這種得失心,就是因我執而引起的。當眾生陷於我執網中時,一切的實相都變得模糊不清,輪迴的無奈悲劇,便將生生不息的緊隨我們,始終難有出頭之日。

如果能了達萬法皆空,就是心無罣礙之人。這種人深深懂得:世間的一切變化,都只不過是一場終須謝幕的戲,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也只不過是這個夢幻舞台的臨時角色,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可以放下,無論天氣晴朗陰冷,家境富裕貧困,別人讚嘆詆毀,都是鏡花水月,又何必作繭自縛呢?

既然一切都是一場戲,又何必太在意情節的起伏跌宕呢?如果心中了無罣礙,就完全擺脫了一切是非對錯,心中必定安然自在、隨遇而安,沒有得失的不安與恐懼,沒有是非的焦慮或迷惑,沒有高下的驚憂與惶恐,這樣的人,已經完全從恐懼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他的生命,已不再是痛苦的囚籠、恐怖的監獄,而成為無盡的幸福與喜悅。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在於修心。如果沒有學以致用,知道一些字面上的空性,便整天鸚鵡學舌、拾人牙慧,高談什麼「一切都是空的」,卻沒有進行實際的修持,沒有任何真實的感悟與體會,只是言空而不行空,就不可能獲得解脫。

當然,《心經》的加持力也是不可思議的,作為凡夫,即使不能真正通達《心經》的奧義,但如果能經常依靠《心經》,則即便在實際生活中,也能遣除很多違緣、痛苦和恐怖。

6樓:嘉樹清圓

想要理解「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一定要通讀心經全文,萬不能分段理解。

心經之要義,在於四個字:色即是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有即是無。你所看到的都是虛相,你所擁有的並沒有真正擁有,你所失去的也沒有真正失去。不瞻前顧後,不患得患失,那你又擔心和恐懼些什麼呢?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時候,讓我們恐懼的,僅僅是遮住雙眼的一枚小小樹葉。

試著跳出自己的軀殼來看自己,從高空俯視自己,然後想象著越來越高、越來越高、越來越高,直到你看自己像乙隻螞蟻、一粒塵埃。然後你看到你自己周圍還有萬千只螞蟻、萬千粒塵埃。

然後你看到這萬千微生物的運動,然後你想象著在更高處往下看,往下看…然後你會發現之前看到的運動、聽到的聲音都靜止了。然後你會恍然不知:「他們在追尋什麼?」

然後你可以帶著自己慢慢往下沉。感受身體的重力,什麼東西那麼重呢?「掛礙」。

7樓:齊天大聖

心有恐懼或者掛礙是表示對某些事物的不確定,不清楚,如果確定了就會很坦然,不論好壞都能接受。所以結論就是,無明導致了掛礙和恐懼,倘若明白了事物的所以然,消除了不確定性以及各種無知,那麼就會無有恐怖,心無掛礙,那麼事物的所以然,佛教稱為緣起,所以明緣起即是般若波羅密,破無明的含義,也是無恐怖無掛礙的原因

8樓:趙兵

心裡有妄想、分別和執著,心便受了束縛,會生出無量的煩惱和恐怖;若一日能斷妄想無分別舍執著,當能從心所欲不踰矩,世間萬相萬法不存於心,信手拈來。

9樓:竹籃打水

佛教是混亂了。佛經是給有實證的人學習的,普通佛教徒不用看佛經自尋煩惱。

實修的人會經歷一段時間感覺特別恐怖,這才是看佛經的時候。

10樓:花生

無掛礙並不是不想的意思,而是明白所有可能的結果,自己所做的事對結果的影響。

即便努力了最後依舊失敗也坦然接受了,因為一開始就知道努力僅僅能提高成功的概率而已。

明白沒有任何一種辦法能將概率提公升到1。

而我願意用努力換這0.8的概率,我很樂意。

11樓:李藝

我樸素的民科觀點:罣礙,用障礙解釋。內心沒有障礙,即內心通達,無怨憤,無執念,無愧疚。明淨通達的內心,使得個人無所畏懼。

12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門檻交疊效應。當乙個人真的做到心無掛礙時,他當然不會煩惱,更不會有人有能耐能煩惱他。比如說,有人毆打他。

但是日本的劍術家們認為,劍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我和無想,達到這個境界則無人可敵,而這境界實際上只是和外道的無想定相當,還有細微執著(倘若沒有執著,怎麼還要和人打架?),還沒有完全達到心無掛礙。心無掛礙比無想更高明。

無想的意思是無意識,意思是充分發揮無意識的力量,包括使用一切智慧型生命的祖先光音天人的「洪荒之力」,但就這樣的武術家的能力,也是一種奇蹟了。

13樓:懶猴子

參見華嚴三祖法藏大師《般若心經略疏》中的解釋:

言「心無掛礙」者,行成也,謂惑不礙心故,境不礙智故。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斷障也。「無有恐怖」者,外無魔冤之怖,即惡緣息也。「遠離顛倒夢想者」,內無惑障之倒,即惡因盡也。

14樓:Apower

他的意思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他不是去妄念而是去執念。五蘊皆空。

諸法空相,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空中無色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15樓:朱師傅

我覺得是想通了,接受了,就不會一味恐懼了。

例如死亡,一味的恐懼死亡,這個不敢做,那個不敢做,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吃。坐飛機怕坐到馬航,坐動車怕追尾。吃花生怕吃到黃麴黴。

這樣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了。如果想通了,認識到死亡不可避免,但正常人,正常生活,沒到大限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容易死亡。正常的注意下,就可以了。

想通了這點,就過得自在了。

又例如學習工作,害怕自己成績不好,表現不好,被人鄙視等等。結果精力都放在害怕上去了,反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提高了。最終惡性迴圈。

如果放下這些包袱,專心想辦法怎麼學好,怎麼工作好,一步步的踏實的去做,人過得會輕鬆些。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在害怕那些根本不會發生的事,導致沒有時間關注真正重要的事了。

我覺得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去生活會比較好。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如何理解《心經》裡面的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談不上對你的指導意義。心經從第四段以後開始,就進入到佛對觀自在菩薩和舍利弗尊者對話的評價了,也即對般若波羅蜜的評價。既然第三段已然上公升到勝義諦的高度。那麼以邏輯上推測,第四段該是對應到大乘五位修習位 我不確定,但境界肯定已經很高了 這一段,談得上對修行指導的意義,很難談對日常生活知道意義。因為日常...

如何理解佛在心經中所講的「無老死無老死盡」

m310 老死盡 的意思是 無老死 老死是生老病死,是苦,覺悟的人可以離苦,所以說 空中無老死 為什麼又說 空中無老死盡 呢?因為空就是離一切相。無老死 也是相,也要遠離,故曰 無老死盡 所以說 空中無老死無老死盡 心經 的這幾句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空,對我們的警示就是要離一切相。 芥舟 不對。對於心...

如果擁有了無限恐怖裡面的主神空間並可以無條件的兌換各種能力 寶物 血脈,那麼我可以橫掃知乎宇宙嗎?

半百的動力 事實上不可以,但你已經擁有這個可能性了,腦洞夠大你就行,你應該考慮的是要是來乙個靠自身就能做到和主神一樣的能力層次如何應對,超科幻等級科技文明,玄幻側創世者,大能,大神通者,幻想等級中,主神並不是最頂級的, kingfor668 可以,繼續做夢去吧。橫掃宇宙,無外乎殺人放火奴役斂財後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