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百年孤獨》和《白鹿原》相似度非常高?而且覺得《白鹿原》要比《百年孤獨》寫的更好?

時間 2021-05-07 23:10:13

1樓:公尺酒稍加糖

阿瑪蘭妲和何塞。阿爾卡蒂奧在遠離馬孔多的墳場邊獨居那段的描寫—阿瑪蘭妲的超強情慾以及何塞。阿爾卡蒂奧像牲口一樣幹活。

我看到這裡感覺和田小娥黑娃那段完全一樣我的天

2樓:

中國當代文學的主流就是在模仿拉美。80年代之前,十七年文學一統江湖。80年代之後,十七年的文學形式不夠用了,傷痕文學這種一時的現象文學,手法笨、內涵淺、題材窄,難當大任。

短時間內想自己弄乙個流派乙個手法出來,也不太現實,於是就把目光投向海外。以當時的鄉土題材作家群,拿歐洲的各種流派顯然水土不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給提供的是如何使用歐洲風格講述本土故事的乙個範本(但由於拉美的社會秩序主體仍然來自歐洲,所以這個「本土故事」並不純正),於是在中國作家和批評家中迅速得到普及。

事情的另外一面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就像十七年時的山藥蛋、荷花澱一樣,成了中國文學新的「館閣體」,不僅主流作家們亦步亦趨,也成了文青們最常見、最難擺脫的套路。

3樓:加佳佳

兩本書都圍繞幾代人,幾個家族從興起到沒落,隨著世事變遷而走向最後的荒蕪來進行講述。我看完《百年》第乙個反應也是想起了看到一半放在書架上落灰的《白鹿原》。

《白鹿原》的故事是完整的是深刻的是很好的,不過相比之下敘事語言還是有些散,就是人物交替出現各自的故事,然後主要人物穿插在其中,因此總覺得有些地方有點喧賓奪主。敘事節奏時快時慢,所以讀起來時而感覺暈暈沉沉的。

我自己有些感覺《白鹿原》像是我愛這個地域,我知道這個地域的歷史和故事,它很獨特它很具有深刻的時代對映和濃縮的精神力量,因此,我因為這種愛,來進行創作。因而,在字裡行間總能看出作者對西北大地深沉的熱愛,對那裡人民生命力量與精神的眷戀和讚美。

而《百年》則更像是因為思索出了人生、世界的哲理,而選擇用自己熟知的地域和聽聞的人事搭建乙個故事,來說明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像是深吸一口氣的悲哀,也像是長出一口氣的釋然。

陳忠實等等2023年代當代作家受到了西方現代文學思想和理論更加深入的影響,許多作品也是他們自覺主動去吸收、接納、融合、創作的結果。如果說單從作品藝術性完整度來說,《百年》更強一些;但如果站在中國文學發展、民族精神傳承的角度來看,《白鹿原》絕對是難得一遇且值得稱讚的經典。

4樓:一潭

我是先看的百年孤獨,在看白鹿原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不少,主要體現在文字風格和對部分情節的處理上面。看樣子應該是白鹿原的作者受馬爾克斯影響。但是馬爾克斯的文章是外來語,國語的二次翻譯一定跟原著有所差異並且較差於原著,再經過白鹿原作者的理解,其實在我看來模仿有些生硬。

關於第二個問題,答主認為您有這種想法應該是出於以下幾點原因(1)對於這兩本書的其中一本沒有理解透徹。

(2)題主本身對《白鹿原》有個人喜好方面的欣賞,每個人眼光都不一樣嘛。

針對以上兩點,我建議題主等幾年再看看這兩本書,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5樓:封十六

陳忠實親自寫給,自己的故事大致成型後,一直對文字不太滿意,直到看了百年孤獨才一下子看清了方向。

陳忠實,莫言等,都深受百年孤獨的影響。

6樓:

上半年讀的白鹿原,下半年就看的百年孤獨,第一反應就是太多相似的感覺。陳忠實應該借鑑了魔幻現實主義,但說沒有聯絡,也是說得過去。中國的迷信和鬼神論,去解釋書中奇怪的白鹿和田小娥死後附體發動的瘟疫。

兩本書,都是經典的巨作。讀白鹿原更打動的自己的話是因為他更貼近我們的文化歷史,他寫的是我們這塊土地的故事。第一次看白鹿原還有點差異,沒有想到名作上如此多赤裸裸地性描寫,在中國的書裡是罕見的。

因為這點全書更具特色更有人性味,我特別反對電影的改編,直接把一本經典拍成了縱慾片。

7樓:趙長青

沒看過《白鹿原》,但是對《百年孤獨》裡的失眠症,馬孔多的變遷,雨季,豬尾巴都印象極深。百年孤獨是那種你需要乙個理由看第一遍,第一遍看完想馬上看第二遍的書。

已經看過《白鹿原》,這本書越到後面越有意思,寫的非常好,彩蛋很多

8樓:阿蕾特與肉身

可能是文化背景的不同,讓你覺得白鹿原更容易被你所理解吧。因為我也是這種感覺。覺得白鹿原更能吸引喲。

但是畢竟馬爾克斯是陳忠實魔幻現實主義的參照者,爐火純青之境也更勝一籌吧。

白鹿原有著中華文化固有的廣闊素雅,但是百年孤獨囊括了拉丁美洲的熱情似火和外域的溫潤如玉。

9樓:卓妍

我剛剛開始讀《白鹿原》,曾經讀《百年孤獨》沒看進去(才疏學淺境界低),只看了個開頭,但我真真的和題主有同樣的感受,所以我才上知乎搜到了你的答案!!!至少覺得陳忠實肯定多少借鑑了《百年孤獨》,但介於二者影響力,肯定不如後者了,但是我想說看開頭感受真的很像,我以為只有我乙個人這麼認為,看了下面的其他回覆覺得自己也挺無知的,anyway每個人感受不同,文學作品肯定有深刻的有不那麼深刻的,但文化背景不同各有各的美,也不要太「崇洋媚外」了。

至少,看了《白鹿原》,我覺得看完它有動力去再讀一下《百年孤獨》。

沒準就能看進去了呢。

10樓:卜彥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大陸鄉土作家大多學老馬的魔幻主義,殊不知,老馬的寫作技巧來自海明威。

《白鹿原》只得老馬皮相。

《白》比《百》差得不只有一橫。

11樓:張天師

先看的《百年孤獨》,後看的《白鹿原》。確實有很相似的感覺。還記得白鹿原裡白嘉軒求雨的那段和後半部分田小娥附身那一段嗎?

很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華北平原出生的我讀了之後感覺對同為農耕社會的鄉土的過去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至於哪部更好實在沒辦法比較,兩部完整的大作對我來說就像兩個真實存在的世界,背景不同用什麼指標比較啊。

白鹿原的背景是中國的典型傳統村莊,人物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可能對我們來說更好理解。題主可能因此覺得更喜歡白鹿原吧……

12樓:

因為故事背景發生在中國而不是拉丁美洲就覺得書寫得比《百年孤獨》好,這是個什麼鬼邏輯?

有些人居然還堂而皇之地拿這種可笑的推論當自己鑑賞水平不濟的藉口。

這個自娛自樂的問題已經嚴重侮辱了《百年孤獨》。

13樓:夏木

兩者寫作手法很相似,甚至可以說陳忠實有借鑑百年孤獨。而認為白鹿原比百年孤獨好,大概是因為白鹿原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中國,相較於百年孤獨的拉美歷史的背景更好理解些。其他回答裡有說百年孤獨被黑、侮辱百年孤獨什麼的,我只能說知乎的大氛圍真是以裝逼為主了。

說話前不先奠定好批判的基調,彷彿就顯不出自己學問之高深似的。

14樓:

不敢說讀懂和讀透了這本著作,可是深深感受到了震撼。乙個大部頭的作品,主線、輔線清晰有脈絡。故事戲劇性強,卻又法人深省。

詼諧諷刺成為了一種吸引人的寫作手法。每個人都可以在乙個荒唐的故事裡找到現在社會的影子。曾經覺得《白鹿原》是難有的佳作,可是讀了《百年孤獨》。

前者則完全失去了色彩。不敢說是雷同,只能相信也許是藝術思路相同的作品,寫作手法相近,但我再沒推薦過讀前者。

《百年孤獨》的偉大不只是乙個離奇的故事,更偉大在於現實與虛幻的結合。迄今為止無人企及,當然作品的成功也是因為時代的變遷,作品經得起推敲,才能在斑斕的文學長河中作到「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書中一本羊皮卷記載預示著乙個家族的起落,只有最後乙個家庭成員才能最終理解卷中所指,這是最為諷刺的,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將要發生的一切,卻肯本不相信,開始覺得荒誕可笑的預示,最終真的成為無法面對的後果。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不停地發生,卻無人真的思考。馬爾克斯用他筆下的故事,展現給我們的是乙個自然規律。而我們要思考的是:

你知道殘忍的結局,是否依然前行。

正如羅曼羅蘭的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15樓:

先看的白鹿原後看的的百年孤獨,剛開始喜歡白鹿原,後來也喜歡了百年孤獨,都是很有意義的文學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算是黑百年孤獨啊。

你們讀百年孤獨是什麼感覺?

彩筆畫南風 我覺得百年孤獨並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偉大,只能說在當時這種風格書中,它最出名。在當時,百年孤獨 並不是最好的這個風格的書。 逸枉 高中的時候買的百年孤獨,那個時候精力旺盛,吃完飯中午總不想那麼早睡。於是就每天中午讀乙個小時,每次看完再睡覺,整個夢裡都是在捋順複雜的人物關係。整的那時候天天神經...

百年孤獨中每個人的情感為什麼歸結於「孤獨」?

Allysa 孤獨是是一種本性。乙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因為這世上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只有真切的冷暖自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江楠 其實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將孤獨兩個字提出來,並加以貶義。人本身就逃離不了孤獨,就像沒人可以完全讀懂你的心,每個群體總會有不願意跟隨時代潮流的,沒人可以逃避不必要...

為什麼有人對《EVA》,《百年孤獨》這樣的作品感到震撼,有的人卻毫無感覺?

Demophobia 我覺得看了EVA覺得震撼的應該是懂得孤獨的人,EVA本來就是個講孤獨的故事,真嗣的被動,綾波的三無,明日香的自我保護,連美裡司令也都是孤獨的不同表現形式,EVA對人的孤獨挖掘的很好,有同感的人大概會覺得震撼。至於百年孤獨大概很多人確實沒看進去或者覺得太亂沒縷清吧。 游離 那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