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幾年圍棋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1-05-30 02:44:53

1樓:達拉崩吧

弈城親身經歷

不敢和日本人下棋了,怕打擊人家積極性。

畢竟86目啊。。。

中國10級和日本10級的差距。。。

雖然我可能10級強。。。

不過日本10級也太水了

如果說南韓圍棋高手少

日本圍棋好像對圍棋有什麼誤解

導致整體水平被壓制。。。。

2樓:

上面很多專業人士已經分析過了,我是業餘的,就談下自己的感受。

日本圍棋的境況更像是交流,交流沒有輸贏,在乎的是體驗過程的感受,所以日本圍棋對輸贏不是那麼在意,棋路就像是繪畫,在意的是欣賞意境,繪畫沒有輸贏。

南韓圍棋的境況就完全不同,首先民族心理就不同,南韓畢竟是後起之秀,趕超的心態,在意的就是輸贏,所以對於棋路的計算更為在意,反而更像是博弈,博弈的目的就是輸贏。

而中國很難說,國家大,風格也多,但是科舉式的擇優,捧星的態度更重,更看重某乙個人的輸贏,而不太重視乙個國家的棋風。

3樓:

1、似乎是周鶴洋九段說的,天才會造成中韓圍棋水平的失衡。日本已經很久沒出像李昌鎬,李世石,古力,柯潔一類的圍棋天才了。2、這一屆農心杯三國擂台賽,日本先鋒一力遼取得三連勝。

一力遼家族希望其繼承家族產業,而一力遼正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3、不止日本,南韓圍棋也有下降趨勢。南韓前領軍人物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在自己統治的時代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

而現在的朴廷桓似乎有些力不從心。人口基數自然是硬傷,經濟達到一定水平後,對圍棋會有不利影響的。學棋風險極大,能稱為出色的職業棋手只是鳳毛麟角。

大部分人不是半途而廢,而是「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4樓:張胖妃

上述各位講得都有道理,但我覺得「比賽時間的限制」可能是更為直接的原因。

現代圍棋不要說以前那種可以打掛或者日本三大戰兩日制的時限,連國際比賽通行的各三小時的比賽都在被壓縮。可能是為了迎合萬惡的電視直播吧!

時限減少的最大影響就是計算節奏必須加快,那麼題海戰術出生地少年棋手們當然可以秒殺老棋手。中韓少年大行其道的秘訣,我覺得就是「唯手熟爾」!而現狀是,25歲以上都變成老棋手了!

如果比賽時間延長到話,日本棋手(特別是老棋手)可以通過反覆計算,將計算的差距縮小,其後所謂境界、判斷等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雖然這些有點玄虛,但我覺得這才是圍棋不同於其他棋類的高妙之處。

5樓:康晉

拿追求藝術、留下完美的棋譜當做日本圍棋弱的原因也是逗,就像拿乙個錘子手機非吹說東半球最好手機一樣。

追求完美的前提是要有頂尖的實力,當年的日本六大超一流有,現在的日本棋手沒有。被人吊在天上虐,那是人家的完美棋譜,不是你的。

6樓:

圍棋厚度太薄

過去日本圍棋一家獨大的時候,靠國內「圍棋人口一千萬」的基礎來運作圍棋體系,包括日本棋院的職業棋手制度、獎金豐厚的「七大冠」比賽等等,而現在圍棋人口銳減,老齡化嚴重,不僅圍棋產品的消費大幅減少、圍棋的社會影響力變弱,重要的是,新棋手的苗子越來越少,職業棋手間競爭被削弱了,導致僧少粥多 ,水平整體下降。

順便說一句,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學圍棋的小孩越來越多,但還不能說中國「圍棋人口」足夠多,中國圍棋還是走的金牌戰略,只是運動員多了而已。

關於日本的圍棋文化,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吸收的,看似現在繁複的圍棋棋理和美學觀念其實是在過去刀光劍影的比賽中形成的,包括那慢悠悠的兩天制比賽,那其實是過去日本圍棋實力的象徵。對於圍棋來說,終極的貢獻莫過於產生一種供人(包括現在和將來所有的人)欣賞的文化,而可惜的是現在中韓似乎還沒能做到這一點。

7樓:mike zhang

個人感覺,日本圍棋過了巔峰期了,現今的高手有很多來自台灣和南韓的,比如張栩。日本圍棋感覺比較飄逸,重感覺,輕計算,到了比賽的時候很容易被計算強的南韓選手和中國選手占得先手。現今中國的棋手古力計算極強,也就是敢對攻,寸土不讓,形成超複雜局面,最後在計算力上勝你。

多特蒙德近幾年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小痞痞 個人認為三點 1 教練,克洛普的執教能力,相似於上個賽季的馬競!給整個球隊灌入了一種血性!2 青訓,大黃蜂能在不斷賣球星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這麼強大的競爭力,就是因為能不斷有新星站出來填補空缺!3 大黃蜂本來就是德甲的巨人之一,豪門底蘊! 從節奏上來說,一般弱隊的節奏是50 80,一般的強隊的節...

最近幾年的番劇質量是不是在下降?如果是,原因是什麼?

席捲海棠 有位大佬老早前說過一句話,現在的動漫正在死去 確實現在番平均水準相比老番弱的不能以道理記。順帶一提,剛剛說那句話的大佬叫宮崎駿。 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按整體算,零幾年的動漫我接觸的大部分都是優質產品。現在市場大了,作品層出不窮,質量良莠不齊。但是精品肯定是有的,有待發覺。還有一種可能...

粵語歌近幾年式微的原因是什麼?粵語歌市場該怎麼發展呢?

我在廣東生活四年,在香港特區生活兩年,會粵語。粵語歌曲的現狀是不但在非粵語區下降,在省港兩地的地位都下降。兩個原因 外來人口多 本地人生的少了,而且越來越少。導致的結果就是本地人口比例下降。香港人尤其是廣東移民到香港的很多人指責普通話滲透,實際上是生的少,外來人就會填補真空。所有感到本地文化式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