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輕薄本用上標壓處理器,你覺得方向對了嗎?

時間 2021-06-13 03:55:54

1樓:

低壓U全核並開時長短,基準頻率低,容易發熱降頻,單核也是,這對於一直插著電跑著虛擬機器的人來說,並不是很好用,對於偶爾得需要多核全開得場合效能也不一定如人意

但是又沒有必要用遊戲本,遊戲本的顯示卡一下子就是100多瓦,重量再上去起碼半公斤,厚度再一上去就顯得機子沒那麼精緻了,重薄機也有好一些的顯示卡的,但也是控制在同乙個模具內,效能沒那麼好但是也能處於中間

所以重薄機就是對效能有追求的工作黨,甚至還想玩玩遊戲,又真的不想要厚重的遊戲本,想用真正的全能本的人

起碼目前看起來這種機子還是比較熱門的

2樓:開心吧

這個還是要看個人的需求

有的認為低壓版的夠用,有的認為標壓版才能滿足對效能的要求現在輕薄本的概念不一樣了,以前輕薄本主要注重的是便攜性,效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就可以。

低功耗效能一般在15-28W之間,標壓版功耗在35-45W,有的在高能模式下可達80W的功耗。

有很大乙份朋友既藥輕薄本的便攜性,續航能力,又要遊戲本的高效能釋放表現,其實也可以叫做高效能輕薄本。

3樓:戮世帝尊

低功耗的cpu效能真的非常弱,很多人程式設計師都是使用輕薄本開發辦公,標壓的cpu肯定是乙個更好的選擇,不然只能去買厚重的遊戲本。

只要散熱扛得住,輕薄本上標壓的並沒有什麼問題

4樓:汪SH

其實只要跑一邊3dMark/Pcmark就很清楚了。

乙個是,分數跟同硬體的機器落後還是超過

另乙個是,溫度控制怎麼樣,摸起來有沒有特別熱的地方,執行有沒有卡頓。

至於裡面用的什麼cpu, 記憶體,跟你沒關係。。。尤其輕薄本

5樓:

所謂的標壓就跑分好看一點。。實際使用能有多少差距??輕薄本多數用來辦公。。R5起步。。足夠了。。就算LOL能高個10-20幀。。有實際意義麼??

還有標壓要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得看散熱。。散熱根本上也是白扯。。

還是窮。。就想一台裝置滿足所有需求。。

真有這個需求,拿4000塊買個輕薄辦公本。。那6000塊買個高效能台式電腦(顯示卡未漲價)。。比10000塊的拯救者香太多了。。

6樓:XZiar

題目的例子舉得太巧了,5800H和11300H都是標壓低壓區別不大的產品。先說結論的話,我覺得用這兩款「標壓」U其實問題不大……

(當然如果問輕薄本追求效能這個方向對不對的話,就是另一回事了)

amd這邊移動端都是APU,標壓低壓其實都是同樣的設計,只能說是體質區別而已。

intel這邊11300H是H35假標壓,本質上就是1135G7增強版,也就是個體質區別而已。

而且體質還不是明顯二元對立的屬性,比如乙個10w跑3ghz,但最高只能20w跑4ghz的U,和乙個10w跑2.5ghz,但最高能30w跑4.5ghz的U,應該說哪個體質好?

只能說各有所長吧。

具體到輕薄本,相較於當年普遍接近30mm厚3kg重的筆記本,他們是輕且薄;但相較於現如今的筆記本市場,他們其實更像是筆記本的標準形態……

GX503能在16mm機身裡塞進8750h+1070max-q,現在追求效能的輕薄本也差不多薄,只是輕一些,就算是上真標壓U也不稀奇。看看當年的輕薄遊戲本,那才是真正在遊戲本裡鶴立雞群。

XZiar:五款輕薄遊戲本的雲比較

而且「輕薄本」也沒規定說必須盡可能降低功耗維持續航,平板手機蓬勃發展的前提下,低效能筆記本的生存空間已經非常小了,適當追求效能也說得通。

現在大家都是睿頻怪,待機功耗、滿載功耗、TDP三者就沒啥關聯,提公升規格來增加最大睿頻也算是一種投機取巧(當然更大原因可能還是產能成本之類的因素)。

順便,低壓U和標壓U的稱呼,是之前intel統治時期流傳下來的。

core微架構在能耗比上打了翻身仗後,桌面移動端都走上了同樣的路。但當時移動端的設計、散熱能力還是有限,35w的cpu機身做不小,所以intel又推出了tdp在20w內的低壓U

低壓U的特點就是雷打不動的雙核+TDP牆牢牢卡住頻率,於是就有了「低壓i7是假i7」的說法。

但是8代coffeelake到來之際,intel為了應對ryzen做出堆核戰略,低壓U也迎來了4核,結果功耗激增一批筆記本翻車。自此,低壓U和標壓U的界限又變得模糊了,功耗給足的8代低壓U毫不遜色7代標壓,兩者畢竟同架構。

孤獨鳳凰戰士:【科普】8代低壓4核CPU效能探索

而低壓U從haswell開始有了乙個額外優勢:省空間,因為pch被做進了同一塊基板上。代價是對外閹割IO+用opi代替dmi(超低壓Y系列閹割得更狠),不過減少的IO也降低了一部分待機功耗

現在為了控制成本,低壓U還有比標壓U更強的核顯。

所以靠低壓U發展效能、輕薄兩手抓的筆記本也成了一條可行之路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現階段的apu全都是「低壓設計」

最大核心數比桌面端的「標壓設計」少(8核vs16核)

核顯效能更好(有vs沒有)

閹割對外IO(pcie3.0x16 vs pcie4.0x20)

省空間(移動端不配晶元組)

降低功耗(整合iodie功耗更低)

7樓:東風電氣

很多年前intel產品線裡有3612/4712mq這種37w特挑的u,偏輕薄機型用的也很多

說到底就是intel從8代以後低壓太丟人了,能耗比真的不行

8樓:不想加班的小馬哥

方向沒有錯,對於效能的追求永不過時。

一台電腦的使用週期少則三五年,多則10年,現在看覺得沒必要這麼高的配置,但是你現在看5年前頂配的電腦是什麼樣子就知道再頂配也不過時。

所以我在給別人推薦電腦的時候盡量選擇最近兩年上市的電腦,因為要保證5年後還能帶得動主流的軟體,這一下就7年過去了。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土壕,一年一換電腦誰也受不了。

9樓:i7-8086k

只要能壓的住,那麼輕薄本用標壓U還是沒問題的

以常見的H35為例,基本上就是把TGL-U的TDP拉到35w,像小新Pro14這種效能釋放比較強的機型直接上H35完全沒問題;而且目前仍然有不少消費者認為標壓就是高效能,儘管實際上H35的效能和TGL-U是差不多的,宣傳標壓U在營銷上還是會更有優勢

另外就是成本問題,低壓U因為體質更好,採購成本也會更高,在效能差不多的情況下,廠商往往會傾向於選擇用標壓U來降低成本

不過話又說回來,標壓U能耗比還是不如低壓U的,用標壓U最主要的代價就是續航;像惠普戰X雖然效能釋放一般,但續航比較強,而且記憶體可以自主更換,仍然是比較香的

因此,使用標壓U其實談不上方向的對錯,正確的方向應該是保證良好的使用體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堆料和效能釋放

10樓:牧羊人

沒什麼合適不合適的,最主要還是看市場接受不接受,畢竟智慧型手機一出來的時候也沒人能想到會發找到如今的地步。

只要市場接受了,方向也就對了,大不了到時候不叫輕薄本了,改個名就好了。

那麼叫個標準本如何?

11樓:氨氣

我個人覺得,就市場來說,方向正確,反正大部分都不怎麼關注散熱和實際功率的事情,引數好看就行了唄。這也是網上購物的短板:沒法實地看一看摸一摸,只能比引數。

就技術來說,方向錯誤,我的P15的標壓I7,隨便跑乙個程式,兩個風扇就嗷嗷轉,跟飛機要起飛了一樣,輕薄本能壓得住這熱量?就P1那小身闆?呵呵。

總之,有需求就有市場,就有產品,就正確。多花錢上標壓降功率跑,總比錢不足,低壓效能不夠卡成狗要好。

12樓:低語

這很正常。

之前市面上只有「輕薄本」和「遊戲本」的時候,才叫方向錯了。

那時候遊戲本是真的傻大黑粗,輕薄本呢效能又是真的拉垮。

歸根結底,市場上有大量的人,對效能有需求,但又切實需要帶著筆記本跑,更重要的他們確實需要在外面把筆記本拿出來用,這個市場基本空白。

我一直覺得筆記本的主流是「常規筆記本」

它的效能看的過去,又不像遊戲本那樣有誇張的外觀。

而「輕薄本」和「遊戲本」才應該是兩個細分分支,而不是玄兵奪主。

13樓:CV.X

美帝良心想直接把聯想罵醒了,請了一堆發燒友當產品經理,把友商也帶到了良性競爭當中。方向真的是對了,輕薄本也是個計算機,以前是為了輕薄妥協了效能,能不妥協那為啥要妥協呢?

未來的輕薄本是arm的天下,希望廠商們抓住機會,估計15年後的輕薄本系統以macos、安卓新系統和**為主。

**希望是鴻蒙

目前沒看到別的的廠商做arm的系統,新賽道也不掙扎下,隨便口嗨兩句也能騙騙股民的錢啊。

14樓:佛系指南

我覺得這兩個並不能混為一談,因為R7-5800H是標壓處理器沒錯,但i5-11300H絕對不是標壓處理器,它是i5-1135G7的提頻版,功耗大概在35W左右,4核8執行緒,徹徹底底的偽標壓。

之所以R7-5800H能夠放入筆記本,最主要還是得益於7nm製程:能耗比提公升,相比14nm或者10nm,同樣的效能,散熱壓力更小。

反過來講,同樣的散熱能力,7nm工藝的銳龍處理器能有更高的功耗表現,所以很多輕薄本,都放入了TDP達到45W的R7-5800H,比如YOGA 14s、小新Pro16以及Matebook 16。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筆記本的散熱模具也在逐漸公升級(成本也在下降),之前大多數的筆記本都是單熱管單風扇,現在雙熱管雙風扇基本是標配了。

而酷睿處理器一直是10nm工藝,真正的標壓處理器,比如H45,8核16執行緒的i7-11800H並沒有真正的放入輕薄本中,都是放在遊戲本裡面:因為10nm的天然劣勢,i7-11800H要想發揮出45W的R7-5800H,需要更高的功耗支援,可能需要到70W才能發揮出同樣的效能表現,而這無疑大大加重了筆記本的散熱壓力,放入輕薄本,完全不太現實。

因此2023年,輕薄筆記本用上標壓處理器,其實不太嚴謹,因為只有銳龍版才是標壓,酷睿標壓處理器並未真正的放在輕薄本上。

此外,R7-5800H其實對於功耗的敏感度較低,也就是說,45W和65W的功耗,效能差距非常小,因為功耗稍低一點也能擁有更好的效能,這無疑增加了很多廠商的信心,將R7-5800H放入了輕薄本中。

15樓:MebiuW

現如今「標壓處理器」和「低壓處理器」不早就沒有那麼涇渭分明了嗎? 特別是AMD這邊的同代標壓處理器和低壓處理器本來就是互為馬甲。用低壓處理器給高功耗,用標壓處理器給低功耗的數不勝數。

不知道輕薄本如何定義,但如果只是說相對輕薄的本子,而不是那種真正追求絕對意義上輕薄的本子,我一直是很贊同「標壓處理器」。 即便是Intel Tiger Lake H45這種給45W烤雞能耗比不佳的U搭配乙個只有45W釋放的輕薄本,我都覺得是有意義的。

我是感覺現在唯「效能釋放」、「烤雞能耗比」的論調已經有點過頭了。 現如今,對於很多人的使用場景來說,長時間的效能釋放並不是剛需,效能過剩的場景很多。 更多時候,需要的是短時的效能釋放,而不是長時的釋放。

在這種短時間內,即便散熱捉急,也可以靠突破到乙個效能高度,帶來更好的效能體驗。

對於AMD來說,5800H 5800U什麼並沒有太多的能耗比上的差異,輕薄本上誰差別不大,沒必要太在意,看本子本身就好了。

對於Intel來說,真H系列和U系列有明顯的規格差異,或許在輕薄本裡H系列的效能穩定性沒有多好,但是在同樣的散熱下(註解1),H系列短時能提供的效能體驗更好,長時負載時,因為更多的核心,可以靠低頻帶來更好的能耗比,總比U好。 如果沒有核顯GPU需求,上H更好啊。

註解1:此話有前提,因為H的Uncore規模更大,此話得在大於等於一定的功耗情況下才成立。過低的情況下,低頻多核的能耗比改善不足以抵消Uncore增幅的情況會發生。

但是上了H45的本子基本不會遇到這種情況,這個閾值應該是在20W不到的層級。

2023年雙11輕薄本5000左右有哪些推薦

快樂小孩 華碩a豆 螢幕尺寸 14.0 14.9英吋 型別 輕薄筆記本 裸機重量 1 1.5kg 系統 Windows 10 不帶Office厚度 15.1 18.0mm 記憶體容量 16GB 固態硬碟 SSD 512GB 顏色 銀色 學習 辦公 膝上型電腦 11.11值得買的幾款筆記本大學生學習 ...

2023年哪款輕薄膝上型電腦價效比最高?

天空之心 價效比高的,有,有不少 價效比最高的,沒有,也不會有 推薦幾台用著趁手又比較實惠的吧 重量 1.28Kg 處理器 R7 4800U 八核十六執行緒 螢幕 13.3英吋2.5K解析度高色域螢幕,3 2比例電池容量 56Wh 效能小鋼炮,價效比不錯 重量 1.46Kg 處理器 R5 4600H...

2020 年雙十一有哪些輕薄本值得買?

浮生三月初 其實輕薄本最主要的就是在保證效能的前提下,把筆記本做的輕薄是第一位的。輕薄本一般具有的特點如下 知道了以上特點就可以選擇輕薄本了。紅公尺 RedmiBook 16 銳龍版 處理器 銳龍5 4500u 記憶體 16G 螢幕 16.1英吋 100 sRGB色域 IPS屏 機器重 1.8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