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QLC顆粒的固態硬碟?

時間 2021-05-29 22:19:04

1樓:SK樹

從另乙個問題而來,我想說的是,消費者的一步步退讓,導致廠商的得寸進尺。主控壽命短應該改進主控,而不是以主控壽命為標準,拉低顆粒壽命。

2樓:遠古朋克巨象

張華讀寫著SMR疊瓦盤;李萍拔插著QLC黑片快閃儲存器;我手持無耳機孔不支援tf卡不可拆卸電池OLED燒屏機: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3樓:承吖

單說壽命不講速度的話

ssd的壽命並不等於擦寫次數,塊平衡之後約等於容量×擦寫次數。

所以同樣的價錢換來更大的容量&縮短不算太多壽命還是可以接受的至於速度,我相信這是乙個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君不見早年SLC+渣主控一樣很差的IO效能

4樓:Material7200

怎麼說呢,有的人一看就QLC就開罵了,這並不是乙個好現象是,QLC擦寫壽命低,但是人家容量大啊,動不動都1T了,那幾百次壽命也夠你用到換電腦的時候,技術在進步,十幾年前,各位夢寐以求的SLC,那可都貴上天了,速度還慢的要死,單個晶元才能存1GB的資料,現在呢?單片512甚至1T都有了

各有所需吧,你要是大量寫入檔案,那還是建議TLC,但千萬不要買x寶上的某些DIY的固態硬碟,尤其是和你提到什麼SLC,那你要小心了,但QLC和TLC在日常體驗上是真的沒什麼區別

但要是哪個廠商標配QLC,那真的要罵了要真的在意使用壽命,那還不如注意使用環境以及不要突然斷電(硬碟跑分類軟體也會消耗掉壽命的,所以沒事千萬不要給硬碟跑分)

5樓:

這東西便宜夠用,和機械盤比讀取速度優勢明顯,再來個plc都沒什麼問題,畢竟有不同需求的人會選擇不同定位的產品。

而且最重要的是: 硬碟能撐個5年不壞就行了,因為大概率5年後咱們用上了全新技術的硬碟,到時候就算是slc也沒準是廢紙一張。

6樓:鏡珩梓桑

有很多的tlc硬碟(質量差的尤其明顯),壽命沒到,主控就廢了。qlc的主控得多耐操?還是說我們使用者要自己烙換主控?

qlc肯定有市場,但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他們怎麼知道固態硬碟間的區別?並按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選購硬碟?

7樓:

為什麼都在糾結寫入速度?連續讀寫又不是致命傷,4K吊打機械不就行了。

明明可靠性才是最值得擔憂的啊。怕是要成為繼IBM玻璃硬碟後的又一大人類數字文明殺手。

我記得一直都有種說法——快閃儲存器是寫入越多,資料越容易出錯——甚至,「寫入壽命」本身就是按照資料寫進去斷電能存多久來估計的。

有幾個人願意認真搞備份,勞神費力還破財,就算備份了,也只是舊版,萬一重要的東西還沒來及備份呢。

說了你別不信,我自己就玩壞過不止一張TF卡,天天(也不是天天,頂多就是隔三差五而已)用來各種姿勢折騰系統映象。有一張放了很久,再插上,檔案就各種不對了。

其實有些儲存卡還會在包裝上(用小字)寫明「不是為長期儲存設計,一段時間過後資料可能會自行消失或損壞」,不知道SSD會不會這麼標。

8樓:

你要是真的怕 QLC 種種問題,就學我把它作為遊戲盤(比如 660p 2TB),把遊戲都裝裡面,遊戲總體來說還是讀多寫少,然後買個 MLC/TLC 盤做系統盤用

9樓:未知定數

現在大家看不起QLC因為什麼?無非是寫入量相對MLC/SLC低了很多罷了。

而後眾所周知,寫入量隨記憶體容量提公升而提公升,低容量QLC可能確實沒優勢,那麼高容量呢?你買不買?

另外,你真的能在使用週期裡面寫完一塊盤?不能,所以普通使用者根本不用在意。

未來的趨勢就是QLC,但我會選擇MLC,嘻嘻嘻。真香!

10樓:呆賊

還如何看待?硬碟不是保修5到10年嗎?你管他壽命是多少呢?

沒有必要去關心他是什麼qlc slc tlc壞了,申請售後就是了,給我換個新的越快壞越好反正不用錢所以我現在都是拼命用了

11樓:谷醫ANM

以前不也說死也不用TLC嗎,現在不也真香嗎?

其實技術在發現進步,從SLC到MLC再到TLC,一代一代更迭,從我大學看到的MLC壽命長,如何如何好,和MLC比,TLC簡直一無是處,現在不都用著TLC嗎?

新技術初期可能都會遇到一系列問題,32層TLC問題那麼多,到了64層,幾乎人手一塊TLC固態,再加上固態還這麼便宜。廠商也不傻,大量QLC上市如果大批量售後,廠商那不是虧成傻X了?

所以QLC可以觀望,就算不當主力,等技術更成熟了,買一塊回去裝小姐姐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嘛。

12樓:wizardyhnr

其實就是利用落後產能,提高資本回報率。QLC乙個儲存單元有16種狀態,乙個單元能儲存的最大電荷除以16就是精度,控制器再強,這個精度也不能太小,不然各種干擾漏電基本就搞得不能用。QLC要可用,估計工藝線寬比比TLC還大,加上3D堆疊,容量不是簡單的比TLC翻倍。

控制器當然更貴,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效比自然不高。可是廠商的裝置可以不要淘汰,對他們就是最高價效比的選擇了。

13樓:溯汐潮

據說QLC是比TLC還要第乙個檔次的顆粒,就憑這一點就很難讓人接受了。雖說現在SSD用上了很多技術,尤其是3D NAND,這樣TLC,MLC都變成了幾乎eTLC,eMLC的級別,但是顆粒是那樣,無法改變,本來TLC可能不太那麼容易讓人接受,現在好不容易勉強能接受了,又來個更沒法讓人接受的QLC...依稀想起了自己掉速掉的不成樣子的三星650....

不過能讓QLC代替HDD其實也算是好事,前提是QLC擦寫壽命得過關...

14樓:

關於傲騰,首選傲騰不是記憶體它也是3D技術的固態,見圖懂的自然懂,另外推薦乙個叫primocache的軟體,這應該和小白買處理器是乙個型別的問題,所以配了個處理器的圖,但你要說你買的是信仰,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15樓:老吳愛說話

有人說SSD壽命180T,寫到死都用不完。

然而隔壁西數企業盤年負載550T,光質保就五年。

SSD的壽命夠用,但也真不算長壽。

16樓:

有錢傲騰/SLC/MLC,沒錢機械硬碟,請。

壽命都不是大問題,關鍵這寫入掉速嚴重的還不如機械,我真是不明白qlc所謂的「廉價固態」是沈 J8思路。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在消費級電子產品上肯定會全面qlc,尤其是蘋果領銜的一眾手機廠商(苦笑)

17樓:木名字

普通使用者哪那麼多屁事,什麼看待不看待的,在自己預算範圍買就是了,質保三年五年,按著三年五年折騰,不過一般正牌廠家給的還是比較保守的。你管它是什麼C。說句不好聽的話,用壞聯絡客服換就行了。

18樓:一三呃

看來上面不少網友的回答,發現主要集中在PC方面,其實大家無意中忽略了一方面,qlc在移動端的應用。

說白了,無論是平板,手機裡面的rom,還是U盤,快閃儲存器卡的儲存晶元,本質都是nand(當然,主控和效能上離桌面的ssd有一定距離)。大家關注PC上的ssd,但相比之下,移動端的替換卻鮮有人知。相比於桌面而言,移動端資料讀寫量低(平板手機的資料讀寫和PC不在乙個數量級),但對溫度要求高(沒多少人會在冬天的戶外使用PC,但使用手機是常有的事),功耗要求低(高階nvme全面爆發的功耗和手機整機乙個級別)。

目前大廠qlc明顯適用於移動端(300pe對手機平板優盤儲存卡夠了,但對PC不夠),所以說qlc很有可能在移動端首先完成替換(當年tlc出現的時候iPhone6 128g就是採用tlc快閃儲存器),目測以後512g乃至更大的平板手機rom甚至快閃儲存器卡很有可能就是qlc~

19樓:

首先,答主要更正乙個錯誤,bx500和rc100是3D 64L 3bit mlc(手動滑稽)盤,也就是tlc盤。目前上市的qlc盤只有乙個,那就是英特爾660p。

包裝如圖

這是安上轉接卡之後的樣子,m2固態真的是很小!

測試平台:

英特爾至強 e5 1660 c1 es oc3.9華南 X79烈焰戰神

英特爾 DC p3520 450G

英特爾 660p 512G

耕公升GTX650 1G

海韻 S12 430W

對照組英特爾 i3 8100

映泰 H110 hdV

英睿達 BX300 240G

英特爾 UHD 630

台達 NX350

跑分首先是娛樂跑分軟體 ASSSD的空盤跑分呃,找不到圖了,後面補充吧

然後是CDM

同樣沒圖

HDTune空盤寫入

大約70G的slc cache,緩外寫入50m...

大檔案寫入

從系統盤複製乙個80G的壓縮包,開始速度可以穩定在600m以上,但是後面效能感人,只有50m,還打不過機械硬碟和我的東芝mxU盤,這是真大號U盤啊!

PCMark 8 空盤

半盤90%填盤(花了答主一晚上,被50M支配的恐怖)

20樓:Yutongguang

怎麼看?加錢mlc唄,新電腦970pro系統盤,從原來筆記本上拆下來的850pro存冷資料,原來電腦上的乙個256g的tlc 850evomsata加了個殼裝ubuntu跑tensorflow用,1.25t。

反正硬碟也沒多少錢…估計下次換電腦就直接上optane了,硬碟這種能節省時間的東西多花點錢很超值啊

21樓:haip

QLC這個技術本身一點問題都沒有,怕資料不安全除非單槽筆記本,否則乙個raid陣列解決的問題,根本用不著外接儲存器和雲備份。

問題是qlc賣得和mlc,tlc差不多價錢那幹嘛買。如果499能買1T容量的回來直接來兩塊組陣列,一樣的花費效能也有了,容量也夠,萬一壞了一塊也不用擔心資料安全。就現在這個價錢當然不值得考慮tlc。

22樓:Ordin

你出什麼我用什麼?壽命是廠商操心的問題,平均3~5年的保修期,只要不是掉速掉成狗,基本上都可以接受。說到底,硬碟買來是用的,slc,mlc,tlc,qlc,一步步走過來,其實就是硬碟革命的幾步走。

等到275買到1tb保修3年速度比機械硬碟快5~20倍的硬碟時,你買不買?

23樓:莫逆

2023年買的240G MLC固態,到現在寫入才300多pe,但是效能已經比低端TLC還差了,4K隨機不到20M,對,說的就是閃迪加強版這大號U盤,買固態真的不要看壽命,效能最重要。

24樓:含辛

固盤壽命不僅和寫入次數有關,也和容量有關,容量越大意味著在相同寫入量的情況下,單一位元位的寫入次數越少。QLC雖然寫入次數慘不忍睹,但一般都是作為超大容量固盤介質存在的,乙個2T以上的固盤,普通人正常使用一年可能都不會完整寫入一次,不需要有過多擔憂。

25樓:齊河一家

產品由商人來做,商人就會核算成本與增加競爭力,成本控制就是提公升單DIE的容量,QLC就是主要手段。增加競爭力就是別人這麼搞自己也不能落後也要搞……

QLC是加容量不加價(或同量要便宜),上面說到了成本,初期生產可能存在良品率的問題,直接提公升了產品的成本,難道要虧本賣?所以初期產品肯定沒有價效比,這個時間可能要持續一大段時間,直到QLC達到高成品率,生產商徹底停掉TLC流水線,才能說QLC真正的來臨了,現在只是陰天前刮的小風,最終下不下雨還不一定呢,所以我們也不用太重視它……

我看有人說要取代機械就是靠QLC了,個人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就目前的固態來看,存在乙個問題,就是說壞就壞沒有任何預兆,這對資料的安全性來說非常致命。雖然消費市場很多人配了固態比如120G/240G/480G等不配機械了對機械市場造成了衝擊,但我覺得會有更多的人越來越理智,就是固態最大的作用可能定位為加速,就是當記憶體容量不足,占用了固態上的虛擬記憶體空間時不至於太卡,這種情況下可能慢慢的市場轉變為120G、240G持續被高選,大容量的固態可能由於成本售價一時不能占領市場,就算是有一天真的固態完全的普及甚至取代機械,個人也覺得這是很遙遠的事情……目前TLC已經相當成熟,目前的480G的也並不貴,而沒有便宜多少的QLC容量也沒有大多少,定位加速來說,QLC想得到市場的最終認可,結合上面的分析,還要走較長時間的路……

一般的固態損壞往往並不在顆粒壽命上,在韌體或主控損壞上,不過還是有一點要清楚,因為那個模擬快取的原因,QLC的顆粒壽命理論計算的話,要壽命/4倍來看待,而不是拿寫入次數*容量!!說不定顆粒壽命就出現在QLC上,個人持不樂觀態度……

如何看待海康威視固態硬碟顆粒混用?

自己生產不了顆粒的做固態預設白片黑片,原片也基本是拆的,不要省那幾十塊錢就完了,想支援中國產也就別管了買就完了,想省事省心還省錢,做什麼美夢呢 捂臉 已登出 買過一塊C2000體驗了一下,畢竟用過了才有發言權。拿來放些不重要的資料,放虛擬機器什麼的,目前看起來還行。單純說使用體驗,和手頭的SN750...

個人用不錯的MLC顆粒的固態硬碟有什麼?M2介面的那種?

侯八寶 現在零售版固態裡面,只剩下三星一家有M.2介面MLC顆粒固態,是2bit的真MLC。Intel的MLC顆粒固態主要以PCle和SATA介面為主。另外創見 Transcend 也有SATA介面的MLC固態,是鎂光白片MLC。相比與TLC固態,MLC固態質量和耐久性更好,耐擦寫,適合企業級使用者...

固態硬碟與電腦自帶的硬碟有啥區別,固態硬碟一般可以用幾年?

固態硬碟首先從介面分M.2 Sata U.2等從最後走的協議分,有走PCIe的,有走SATA的從使用的顆粒分,目前能買到的有MLC TLC QLC的 這部分主要影響壽命和速度,差距很大 即使上面你都選擇同樣的,還有主控晶元的不同,同樣會影響固態硬碟的速度然後,誰知道你電腦自帶的啥硬碟?我MBP自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