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為什麼達不到膠片相機的寬容度和細膩度?

時間 2021-05-11 16:11:26

1樓:劉小華

科技倒退了,膠片掃瞄才多少畫素?建議題主買個D40 就可以在無忌夸夸其談,就像說D700吊打D810那樣威風八面刀銳奶化,有一股獨特的味道。

2樓:danielmiao

簡單的說,膠片屬於模擬訊號,數碼屬於數碼訊號。繞不開採樣定律。雖然不清楚現在數位相機的取樣率,但是理論上來說2倍於光譜訊號頻率,不是當今相機所能做到的,光譜儀也許可以。

而且馬賽克結構的猜色演算法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3樓:

然而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你們到底是比較數位化的膠卷/片還是比較什麼?數位化的膠卷/片對比資料無論如何都比不贏數碼。而同理,數碼也無法將各種引數全盤套用在膠卷片上面。

就像這個,RMS方根等於多少畫素?或者反過來問,畫素等於多少RMS方根?

還有就是寬容度,這玩意真的能比?我很懷疑這句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因為你拍攝幻燈片(反轉片)也能對著燈光看見諸多的暗部細節。這個很沒意思。

比來比去各種資料。最後,你們認真拍照了嗎?

4樓:旁光影像館

2023年前後還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在這之後,我真的很少再聽到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了。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寬容度和細膩度的問題,也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

而是我們習不習慣的問題,或者說是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後慣有的反應而已。

打個比方,在很長時間裡,你一直都是在研究一板一眼的傳統攝影,

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叫「lomography」(LOMO攝影)的東西,

那一瞬間,你的內心彷彿被什麼觸動了一樣,開始懷疑之前一板一眼的那些東西。

說得再淺白一點,看慣了多年日本蘿莉的「嗲」,突然再看歐美運動女孩的「帥」,

你會有突如其來的新鮮感,或是獵奇感,「嗲」不是不好,只是你被「帥」吸引了。

數碼剛出來的時候,很多從事膠片攝影多年的攝影師都是持排斥態度的,

對於工作在寸秒寸金影視圈裡的我,當時的矛盾尤為突出,

不光是因為數碼降低了攝影的門檻,最重要的是,那時的數碼攝影技術是有缺陷的,

既達不到攝影師的要求,更沒有膠片的優點,前後期軟硬體的配套也是很大的障礙。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從理論和資料上來說,數碼的寬容度和細膩度是絕對超過膠片了,

以前那些排斥數碼攝影的攝影師,現在是數碼攝影最重要的推廣群體,

從前期到後期,各種軟硬體的支援,各種配件的公升級,都大大方便了攝影的效率,

在容納了膠片眾多優點的同時,也大大豐富了攝影的空間,給攝影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雖然攝影的門檻確實是降低了很多,但這是攝影技術發展不可逆的歷史趨勢。

這個問題根本用不著拿什麼對比來解釋,更不需要用什麼實驗資料來衡量,

跟裝置好壞,錢多錢少,沒半毛錢關係,那些科學理論大資料毫無參考價值,

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好理解,

不是數碼達不到膠片的寬容度和細膩度問題,只是我們自己突然喜歡了新口味而已。

新鮮勁過了,我們還是會去找最容易得到,並早已習慣的口味。

5樓:LSCPunk

寬容度最大的用處也就風光了吧,你膠片拍一張我拍一百張堆疊行不行?你有大畫幅我接片行不行?膠片到最後還是得掃成數字,膠片還有啥優勢?

6樓:殷大王

呃,其實目前數碼的寬容度已經超過膠片了。。。題主的觀點還停留在遠古時代啊。。。

舉個栗子

號稱寬容度最屌的柯達電影膠片5207 250D ,極限情況下可以欠曝-5.4檔或過曝7檔,加起來不超過13檔。當然這僅僅是理論值,由於膠卷存在儲存,拍攝,沖洗輸出等多個環節,實際達不到這麼高。

而一般使用的民用膠卷能有9檔就很不錯了。

接下來就是數碼啦

我們不談哈蘇飛思,不談中畫幅。只說135全幅或殘幅,目前寬容度能達到13檔的相機也是不少,索尼,尼康,富士都有,一抓一大把。比較高的相機我說兩個,可以對照下:

索尼的A7S寬容度有14.1EV,尼康D810甚至達到14.8EV。。。

至於為什麼有膠卷寬容度大於數碼的錯覺,上面有人說的很清楚啦。

7樓:zh luo

看到這類問題,說明國內對數碼攝影的認識太淺薄了。

附一張我用數位相機最近拍的日出,有興趣可以用膠片試試,比一比哪個的寬容度更好!

8樓:

模擬訊號不可能比數碼訊號更精確。

但是老舊的模擬訊號載體總能因情懷沁人心脾。這是不存在的光環,可以喜歡但是最好不要說出來因為經不起科學考研。

比如黑膠唱片。

9樓:黃一凱

Gamma調整以後是醬紫的:

而膠片是醬紫的:

數位相機現在的發展關鍵是讓斜著的那條盡可能長,其實現在已經比絕大多數膠片長出去太多了。但是,如果不發生原理上的變化,然並卵。只要場景光比超過寬容度範圍,依舊是乙個死。

不過因為膠片無論如何,高光過爆得都不會像數碼那樣慘,所以給人造成了寬容度比數碼大的錯覺,其實只是肩部比較長而已。

10樓:下午去趟新德里

【炫富貼】鑑定完畢…

時至今日身邊大多數人的數位相機(我可以說D800嘛?別告訴我你身邊找不到這個等級的機器)還無法拍出來超越大約80年代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一定是不錯的鏡頭和膠片。

那可是那個年代啊…我的天。

11樓:Feng Feng

因為題主還需要繼續提公升姿勢水平,數碼後期空間很大的。

當然不是說膠片不好,用慣了數碼的人用膠片,對用光的理解一般都能上乙個台階。

12樓:Gravity

劉寬新老師的《數碼影像專業教程裡》有非常詳盡的數碼和膠片的對比,有興趣的看下,比你想象的詳細的多。

總之結論是數碼幾乎完勝。

13樓:姜弘宇

數碼早就超越膠片了好嗎?

都炒膠片好,其實就是因為膠片給了不會後期的人們一種不錯的、看起來很有感覺的色彩。不用後期,直出,完爆任何數位相機。

但是呢,數碼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後期可調。你想要任何一款膠片的效果,RAW都能調出來,甚至還能調出膠片搞不出來的色彩。

最後,細膩?ISO25的膠片,都能看到顆粒感。但是ISO100的數字底片,根本沒顆粒。

14樓:xin TANG

好像我拍的逆光的也不多,要麼就是不大適合發的大圖。

首先,膠片寬容度遠遠不及數碼。上面說寬容度高的,可以洗洗睡了。紐攝基礎裡面都有講,不信的可以去自己嘗試。以前我自己用leica m7

你拍的細節啊,層次啊,為什麼差?因為色階過渡不好,因為RAW壓縮演算法的區別。還有輸出的時候色彩空間轉換的區別。

高光過渡好的相機,基本都集中在專業機的範圍。其實我這3張都是很普通的機器拍的。

電影機,還有中畫幅的CCD,是14或者16BIT的,色彩上來說,細節就更多。

並且在高光的特性和普通單反的CMOS有很大的區別。

普通單反拍的,只能說後期朝那個方向調。但是中畫幅的機器還有電影機已經在這方面完完全全的超過膠片的色彩還原能力了。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

你為什麼從數位相機拍攝轉到膠片相機

鐘奇 對於所謂的膠片感或者影調我是不太認可的.很多任務作室的模擬膠片配置設定的很好了,賊像。數位相機也有非常非常明顯的優勢,真有事要出圖,我還是用數碼的。不過近幾年自己玩都拍的膠片了。我是個從96年上中學開始玩攝影,從膠片走過來的愛好者。適應數碼用了很久,在很是狂拍了幾年,享受了數位相機的便利以後,...

為什麼膠片相機畫質這麼好也被淘汰,數位相機反而發展的很好?

SeaYu 如果外賣們又好吃又便宜又方便,你還會頓頓下廚做飯麼?特別是你又不怎麼會做飯的情況下。照材這事也一樣。從消費主體來講,民用級別的相機加膠卷,畫質並不好,趕不上當下的手機直接出片,各種成本又高,自然不想用了。 場工小王 數碼攝影發展到今天,可能你所說的畫質好是比較主觀還有相對的。可能有部分人...

四五千價位的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有哪些推薦?

吃手 中幅賓得67,一機兩鏡,一般是55 75 105頭用途比較廣泛,像我的150頭一般只拍人 135旁軸美能達cle 40 2 bo luo 膠片出片看的更多是鏡頭和膠片,還有攝影者的技術,機身這一塊預算可以少一些,安利我的大賓得,pk口鏡頭隨便買 附上我的賓得 me 羅麗羽 講真的索尼黑卡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