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重含義有何區別與聯絡?

時間 2021-06-09 13:36:19

1樓:SilliyWolf

第一重定義:現有的社會生產條件下,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生產一定量的使用價值所需的勞動時間。

第二重定義:社會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影響著各個部門商品的總供求關係,巨集觀上決定商品的價值量

聯絡:二者共同決定商品價值,第一重是價值決定的基礎,第二重是價值的實現

區別:1、第一重是社會生產角度,第二重是社會需求角度

2、第一重決定的是單位商品價值,第二重是總部門商品價值

好了,理論完畢,下面說一下個人對這兩重定義的看法

第一重侷限於行業內部,也就是生產電腦、手機、汽車等產品的行業的內部競爭,華為和小公尺、vivo比,聯想和hp、華碩比,而不能行業外之間進行比較,這時候產生必要勞動時間。

第二重是整個市場,當華為看著聯想、hp靠電腦賺大錢時,自己感覺手機行業競爭壓力比較大且利潤沒那麼高,所以就把一部分投入轉到電腦市場生產電腦,這時候電腦和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都發生了變化。

2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乙個含義很好理解,就是生產同乙個商品的同行的普遍生產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個含義讀起來有點拗口,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乙個供需關係。

所以要首先理解社會總勞動,社會總勞動其實就是社會全部商品的價值。社會只需要三千噸的水泥,那麼社會只會分配價值三千噸水泥的其它商品用來交換,這時就算有再多可以用來交換的商品,也不會用來交換水泥,這個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個含義。

所以第二含義決定了第一含義的實現程度。

3樓:圈圈圓

1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定義:是在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是在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之間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種商品生產上的勞動耗費。

3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是指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

不同商品的供求狀況會直接影響或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生產條件:如果供過於求,優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下降,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上移動;反之如果供不應求,劣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上公升,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下移動。可見,供求關係對價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生產條件實現的,因此,決定價值的仍然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4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具有相關性,共同決定商品的價值。如果說第一種含義是指價值的決定,那麼第二種含義則是指價值的實現。

兩種含義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區別:

① 第一種角度是從社會生產條件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則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的;

② 第一種含義決定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第二種含義決定的是部門總商品的價值;

③ 第一種含義涉及勞動消耗,第二種含義則涉及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 經濟調節的目標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配置到各個部門。

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無直接關係。為什麼?

liu225yi 1 商品價值總量是由生產這一堆商品的總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2 在一國範圍內,商品價值總量就是社會總產品。資本論 對社會總產品的定義是 C V M 現在看來這個定義要修訂一下,也就是說,從這個定義中排除中間產品,即社會總產品應該為 D V M 其中D為固定資本折舊。3 根據新定義...

當這個社會普遍缺乏誠信時,個人還有沒有必要保持誠信?

一杯涼白開 如果只是單方面的說有必要或者沒必要,是比較片面的。以我的觀點,是要選擇性的誠信,該誠信時誠信,不該誠信時可以不誠信。至於該與不該,需要自己權衡利弊 得失與否。這個社會不是非黑即白,總有一類人處於這兩者之間。渺小的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整個社會,為什麼不做這類中間人呢? 雨晴 這個社會普遍缺誠信...

當某一天人們不必要為生存奔波時,社會會進步還是倒退?

人間老二 物質的進步,思想的倒退。真正衣食無憂的時候心中好的壞的慾望就會迸發出來,因為有大量乃至更大量的時間來思考明天究竟怎樣過,所以各種獵奇刺激挑戰各種底線的活動會接踵而至,打著人性解放的獸性意識不斷湧現。當前社會就能看出一點端倪。譬如各種不觸犯人類生命安全的病態極端的亞文化等越來越多,不正是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