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覺知時究竟在修什麼?

時間 2021-06-09 10:52:34

1樓:喵醬之爪

我不建議上來就以觀呼吸作為入門,因為你不認識覺知,這麼玩多數就是專注於呼吸,但你覺知不到自己專注了。

沒錯,專注,發呆,發懵,想,看,聽,做夢都是被覺知的物件。

大多數人並不認識什麼是覺知,只是把專注當作覺知。以前不修行,專注於外界,就是迷失。開始修行了,專注於自己,就是緊盯。

這兩者都是錯的。真正的保持覺知,必須要中道,也就是要輕鬆自然,不影響你正常生活地知道當下你在幹什麼。

隆波帕默說:不修行的每個人都迷失在念頭的迷夢中,晚上睡覺做夢,白天則睜著眼做白日夢。

用我個人體驗來講,的確如此。

所以,我們要把做夢後醒來剎那時具有的「真實感」、「清醒感」,「身體感」帶入到平時生活之中。在生活中行住坐臥時,問自己一句,我是在夢中做事,還是在現實中做事,然後去體會那兩者之間的區別——身體感!一旦沉迷於某事某物某想,就沒有了身體感!

忘記自己,忘記身心,和做夢的狀態一樣了!一點沒有說錯!

因此,中道的覺知是看手機知道自己在現實中看手機,吃飯知道自己在現實中吃飯,直到有一天,你看手機入迷了,你也能「看到」你自己入迷的一剎那,這是完全輕鬆自然的,緊接著你放任自己迷失去讀完一段文字,然後從迷失中出來的剎那也能看見。就代表你的覺知變強了,變強的覺知就是覺性,它是自然公升起,不受控制,時斷時續的。所以,試著自己去尋找中道的覺知吧,一定要找到它!

一定要清醒過來!這是一切的起點!

最後:推薦隆波帕默,隆波田,阿姜甘彭。

你可以再看看他們說法。

2樓:空性

修的是警覺,修的是知道。

觀的全部內容可以分為覺知和平等心兩部分,覺知意指:警覺,知道,而平等心則為:在知道的同時,不去理會它們。

修覺知的目的在於,對於身體變化的過程,保持高度的警覺。

例如:乙個大三的學生,他知道馬上要考試了,他也知道他需要好好複習,但是看了不到兩分鐘的書,內心的煩惱就公升起了,不知不覺間,他就拿起了手機,刷起了知乎,看著段子哈哈大笑,乙個小時過去了,他突然意識到,呀,我需要看書,我需要複習,我怎麼在玩手機?

如果把細節回放:他看了不到幾分鐘的書,內心的煩躁就公升起了,當無法對峙這些煩躁時,心慣性的行為則是轉移注意力,轉到了手機上,開始尋找可以令他「快樂」的事情中。

這就是習性,每個人都有的慣性的習性反應。一遇到煩惱痛苦,慣性的行為就會產生,有些是表相的,有些則是深層的,藏於潛意識深處的。就如一堆篝火,你看到的只是表層熊熊燃燒的火焰,可是在底層,還有無數的火星在為表層的火焰提供燃燒的驅動力。

這種慣性的習性反應,是人們痛苦的源泉,而覺知,則是打破這個環鏈的關鍵所在。

當禪修時,腿部的疼痛會公升起,慣性的,心中的憤怒、嗔恨會公升起,緊接著各式各樣的念頭會隨之而言,覺知,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並在注意力的層面不去理會它們,它們就得到了淨化。

當表層的業習淨化後,深處的煩惱會再次浮現。

就如同身體的脂肪,一天不吃飯時,胃部會吸收昨天殘餘的食物,兩天,三天不吃飯後,身體會自動吸收多餘的脂肪。業力也是如此,當你於當下停止製造煩惱,開始覺知時,過去的痛苦會浮現,保持清醒的覺知和平等心就是在淨化它們。

覺知力會隨著修行的增上,越來越敏銳,如同長矛,如同利劍,越來越深入,會意識到越來越多自身的習性反應,當意識它們時,淨化的時機也就到來。

修行馬雜湊尊者的禪修,如何叫做 覺知 ?

小鳴 只是大略看過一些馬雜湊的文字,但是還未有時間去研究。只是提出一些建議,也許對樓主有些用處。不要去找概念 概念是要突破的 原因有比如 你所知道的是別人已經知道的 所以千萬不要去尋找 當下 當你以為自己找到的時候,已經不再是當下了,已經是屬於 過去 了。就像在沙灘上走路,也許從腳印可以看到自己的路...

一行禪師說,要時時保持清醒覺知,工作時覺知自己在工作,但既然把心思用在覺知上了,那如何保持自己專注?

很簡單我們的腦袋是一直會冒出各種念頭的,如果你不覺知,你就會被念頭,情緒帶跑,只有保持覺知,你才能處理好隨時冒出來的念頭,情緒,從而專注於你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覺知而專注於工作是不成立的,要想專注於工作必定需要覺知來處理念頭等等,因為這些東西是會時不時冒出來的,只不過你練的久了,這個過程會變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