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幾乎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並非真實存在」這句話?

時間 2021-06-09 01:41:44

1樓:一竿風月

我很喜歡這句話,像是佛經的現代翻譯。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諸相非相,皆是虛妄。

以上「念」、「相」、「有為法」,都和「價值觀」三字含義很相似。

2樓:思索的蚜蟲

首先,直接回答:這種提法直接否決了客觀現實世界的執行規律,否定了人類大腦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一種主觀經驗感受,不可取。

生病痛苦,我們可以簡單把這個痛苦歸納為物理痛苦,但是什麼是物理痛苦呢?其實說真的,我也解釋不清楚。其實就算是大醫院的醫生很多都無法解釋疼痛,疼痛是乙個相當複雜的生理乃至生理、心理混合反應。

按照進化心理學的邏輯來推導:這應該是生物體對於對於「有害刺激」和處於「有害」環境下的反應。這種強制性的神經系統警告,可以迫使生物體採取各種行動來脫離有害刺激或者是有害環境。

那麼精神痛苦呢?理解這個問題首先明確幾個概念:

邏輯系統:智囊團(在大腦的前額葉,是大腦非常年輕的一部分)

情緒系統:決策層。判斷生物體目前處於有益狀態,還是有害狀態,然後可以決定採取的「行為模式」

動機系統:決定需求(有限資源,優先滿足迫切需求)。具有激勵顯著性(慾望)和厭惡顯著性。

慾望(驅動模型執行的能量),主要的慾望有:生存,繁衍(種群學習),個體學習(探索歸納等)

植物不必須慾望也可以生存繁衍,因為植物是被動的。有一些低慾望的人就像植物。

慾望≠需求,慾望是對需求的模型

模型:大腦通過歸納或者邏輯推導得出的能夠達成目標的方式或者方法,這種方式和方法不一定精準或者正確。大腦會通過學習不斷調整引數甚至規劃或者推理出完全不同的方式或者方法

決策受到兩類神經組織的直接控制:情緒系統和動機系統。邏輯系統是人類最新演化出來的一類神經組織,只能間接影響,無法控制決策。

知道:根本是,邏輯系統明白這件事情的意義,也就是需求,也就是理性的慾望

行動:根本是「行為模式」,採取什麼方式去滿足慾望。

邏輯系統影響動機系統,動機系統和情緒系統直接控制決策,決策控制「行為模式」

所以「知道」和「行動」之間,還有「動機系統」和「情緒系統」組成的「決策層」,「知道」並不能直接控制「行為」

所以知易行難,很難做到「知行合一」

「必須」和「想要」不完全是乙個概念。我必須空氣,但是我一般不會想要空氣。

「必須」更多是基本生存的要素

「想要」是高於基本生存要素之上的要求

基本要素的缺乏會影響「情緒系統」,有時候這種影響是非常強大的:比如無法呼吸空氣導致極度的迫切的想要呼吸;面對嚴重的威脅想要逃離危險等等。

這個時候「情緒系統」恐怕可以繞過「動機系統」直接作出決策,去滿足生物體對於基本要素的「必須」

但是我很難舉出來「動機系統」能夠繞過「情緒系統」做出決策的案例,我能舉出來「動機系統」克服「情緒系統」做出決策的案例,例如英勇犧牲,斷臂求生,懸梁刺股,寧死不屈。

這些案例都表明「動機系統」主導了決策,但是都是無法繞過「情緒系統」,而是壓制了「情緒系統」。但是也有壓制不住的時候,寧死不屈壓制不住折磨和恐懼就成為了叛徒,英雄犧牲壓制不住恐懼就成了逃兵等等。

所以最根本的、對決策直接把持的就是「情緒系統」

如果我們利用「情緒系統」這種強大的執行能力把我們的目標從「想要」變成「必須」,有可能可以增加目標的實現可能性,但是也未必。乙個對於自己的「必須」有很高要求的人,肯定會焦慮於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但是這種焦慮是否能夠被轉化為執行力也不能確定。由於這種在心理層面從「想要」被轉化為「必須」的要素,並非真正的生存必須的要素,所以從根本上和真正的生存要素還不一樣。

如果成功了,我們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失敗了,我們說這是瓦倫達效應。

所以想要更好的「知行合一」,僅僅把「想要」轉化為「必須」恐怕不現實。我們可以轉化一部分,但是肯定不能是全部。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減少「情緒系統」的劇烈波動,讓自己處於必須生存要素盡可能充裕的環境中,盡可能避免自己的「行為模式」受到「情緒系統」的影響。

而把更多的「行為模式」應用於「動機系統」的決策上。我猜測,相對於「情緒系統」,我們的「動機系統」更多的受到「邏輯系統」的影響,雖然「邏輯系統」並非總是正確。但是在當下這個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年輕的「邏輯系統」大概率比年老的「情緒系統」要正確。

所以,安撫好「情緒系統」,部分利用「情緒系統」,是我們知行合一的重要一步。

我們絕大多部分行為都是被「情緒系統」所調動的,「動機系統」所發出的提議絕大部分情況下也是為了更多、更好的生存要素,讓「情緒系統」處於更好的狀態下。

雖然人欲無窮、欲壑難填,但是當生存要素已經很好的被滿足的情況下,「動機系統」很難產生出強烈的新動機。並且「動機系統」是產生慾望,但是慾望本身不是需求,而只是獲取需求的模型。

「情緒系統」的決策所產生的行為本身可以非常有效的滿足需求,因為這些需求都是篤定的生存必須要素。

但是「動機系統」所產生的慾望,以及慾望所驅動的行動卻並非能夠高效的產生滿足感。要麼是慾望所驅動的行為完成了,但是沒有完全達成目標(甚至完全失敗了);要麼是達成了目標,但是發現目標並非自己真正想要的(模型不對)。甚至在行動的過程中(乃至慾望產生的過程

3樓:天黑黑

我感覺殺完人後很痛苦,那我改變我的價值觀,殺人後不痛苦了。這樣來說,我的價值觀還符合這個社會嗎?大眾的價值觀還能接受我嗎?

在我的價值觀上是不痛苦的,可是與大眾的價值觀相駁。那我也會面臨痛苦,但是這是來自於我的價值觀嗎?這樣說是不是有種不敢勇於去面對自己的價值觀,一種逃脫,一種懦弱的行為?

再者,精神與肉體是相通的。精神寄託於肉體,依靠與肉體而活,精神的痛苦與肉體痛苦相互反饋,難道乙個精神上破爛不堪的人,他的身體能夠依舊完整嗎,是表面的完整還是深層的完整?

4樓:超神經

有錢也不一定不痛苦的不管肉體還是精神痛苦就是成長的代價之所以痛苦是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什麼都想要還什麼都不想學再換另一種說法我認為知足常樂活著就好一家人幸福平安也許努力一生都不會達到我想要但不斷奔跑不斷的前進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努力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盡力就夠了 。

如何感受到生活的壓力?

蘭州老馬拉麵 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很簡單,你向上乙個消費階級的人看齊就行了。看看人家衣食住行,穿什麼吃什麼住什麼。可以感受金錢帶來的生活壓力。生活壓力很大部分都是由金錢壓力帶來的。壓力無非是人身性和財產性。個人認為百分之80的壓力由財產性壓力產生,也可由由金錢消滅。只有百分之20的壓力關乎你自己。具有人...

如何看待感受到自身的衰老這一現象?

T態度T 自身自然衰老很正常。以前也有過很惶恐的感覺,持續的覺得自己更糟更老更慘,後來和別人聊天接觸,發現每個人都一樣。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太多禁止,其實人就會有很多不自信,覺得自己是糟糕的那部分的特別存在 開開心心每一天 如果你感受到自身衰老,說明你心已經老了。人老先從心裡老。一旦你心裡老了,那你的...

你的工作讓你感受到幸福嗎?

吉子檬萌 工作,是為著生存,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精神上有所依賴。責任在身,考慮的比較多的,是盡可能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給家人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以及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當一切都安置好了,家庭和諧,孩子上進,家人身體健康,幸福就來了。 我做七件事 當然幸福!工作的意義不在意你在做什麼而是你為了什麼而做...